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患烂皮病的棘胸蛙(Rana spinosa)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同时,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1种抗生素、11种中草药、4种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链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不敏感;未观察到黄芪、茵陈对该菌的抑制作用,忍冬藤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紫花地丁、金银花与甘草、鱼腥草、大青叶与柴胡、陈皮、黄连;致病菌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三氯异氰脲酸﹥硫酸铜﹥氧化钙。  相似文献   

2.
自腹部肿大、腹水和出血等症状的患病棘胸蛙蝌蚪内脏中分离到4株细菌,人工感染确定菌株JK-3为致病菌。经生化鉴定,菌株JK-3符合肺炎克雷伯菌特征; 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JK-3与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721/NR_074913.1)的同源性达99.5%。结果表明,菌株JK-3为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棘胸蛙蝌蚪腹部肿大、腹水和出血等症状疾病的病原。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JK-3对美满霉素、丁胺卡那、复达欣、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先锋必素、先锋Ⅳ敏感,对其余19种药物均耐药或中度耐药。  相似文献   

3.
自患出血性败血症的棘胸蛙肝脏与腹水中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回归感染证实为此次导致棘胸蛙发病的病原菌,该菌对棘胸蛙的半数致死剂量为1.59×106 cfu/g。表型特征鉴定、16S rDNA与gyrB基因测序显示,该分离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该菌株对恩诺沙星、四环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头孢氨苄、青霉素及磺胺异噁唑等药物耐药。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蛙脾肿大,白髓坏死、面积显著缩小,红髓纤维架构断裂,脾索消失,大量红细胞瘀滞;心外膜极度肿胀,心包内有大量炎性渗出物;肾小管透明变性,肾间质结缔组织松散;肝细胞肿胀,局灶性坏死;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电镜下可见脾内细胞坏死、纤维断裂,巨噬细胞内吞噬有侵染的菌体,网状细胞逐渐转变为黑色素巨噬细胞。试验结果可为川渝地区棘胸蛙的健康养殖与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21,(3)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为贵州省重要水产养殖经济生物,近年来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养殖过程中易受病害侵袭,损失巨大。研究从患病棘胸蛙上分离得到棘胸蛙脑膜炎败血伊莉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优势菌株,并制作该致病菌的单克隆抗体,ELISA实验结果显示制备得的抗体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 hydrophila)两种水产养殖常见致病菌无交叉反应,可用于该致病菌的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5.
棘胸蛙体大肉鲜,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倍受市场青睐的养殖品种。随着人工养殖的发展,因养殖密度的提高而引发的棘胸蛙疾病也愈来愈多,危害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针对这一状况,我们于1998—1999年,对我县养殖棘胸蛙的疾病作了初步调查,并进行了棘胸蛙药物敏感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不同养殖密度、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清洗水泥池的方法和不同生长阶段四个实验来观察棘胸蛙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50尾/池个体长速最快,90尾/池总体增重最多;光照强度为(40-60)×100Lux时,棘胸蛙生长最快;一星期清洗一次水泥池和不清洗放养鲤组棘胸蛙长势好、发病率低.刚变态幼蛙增重率最高,青年蛙(第二年越冬)绝对增重最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从具有典型歪头病症状的濒死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肝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HJS0526,以确定常德地区黑斑蛙歪头病的病原菌及分析其致病机理。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分析、16S r DNA序列比对确定HJS0526菌株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人工感染HJS0526菌株14 d后,实验组歪头症状出现率达90%以上,死亡率高于50%,感染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基本一致。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JS0526对环丙沙星和氟苯尼考高度敏感,金银花和鱼腥草醇提取液对HJS0526菌株具有极好的抑制效果;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HJS0526菌株感染造成黑斑蛙全身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特别是肝、脾、肾和肺等组织严重损伤,表现为明显充血、出血及细胞变性、坏死。米尔伊丽莎白菌对黑斑蛙具有高致病性,感染后可导致黑斑蛙多组织器官功能损伤而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和控制常德地区由米尔伊丽莎白菌引起的黑斑蛙歪头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棘胸蛙作为集药用和食用价值于一体的养殖品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市场价值较高,参与企业日渐增多,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但传统繁养殖过程中,存在产卵量少,孵化率、变态率和成活率不高,成本较高等问题.通过在棘胸蛙繁养殖过程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能大大降低棘胸蛙繁养殖人工成本,可使棘胸蛙产卵量、蛙卵孵化率、蝌蚪变态率和幼蛙成活率得...  相似文献   

9.
正棘胸蛙俗称石蛤、石鸡、山鸡、石冻、石鳞、石蛙、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等。目前市场上棘胸蛙销售价格高达300元/千克左右。但目前棘胸蛙养殖业主要存在着现有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要求高、种蛙种质差、活饵料供应难、病害严重等四大因素,制约了棘胸蛙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适合棘胸蛙生活习性的养殖新模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我们在三明市梅列区列西村龙源养殖场进行了棘胸蛙仿生态方形池养殖试验,并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0.
棘胸蛙体大肉鲜,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倍受市场青睐的养殖品种,目前随着人工养殖的发展,以及养殖密度的提高,引发的棘胸蛙疾病也愈来愈多,危害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养殖的经济效益。我县棘胸蛙仿生态养殖已遍布8个乡(镇)20个村80多户(场),养殖总面积达8561米2,年产商品蛙12.05吨的生产规模。针对这一状况,笔者于1998~1999年间,对我县棘胸蛙养殖的蛙病开展了大面积调查研究,并进行了棘胸蛙药物敏感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病害调查1.1调查范围及方法调查范围为全县7个重点养蛙乡镇、19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