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泡茶与饮茶     
王济安 《茶报》2000,(3):16-16,18
茶为国饮。提倡“不吸烟、少饮酒、多喝茶、喝好茶”,其因是饮茶有益于人体健康,以茶养生可获得健康长寿。然而如何饮茶才能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呢?这就关系到泡茶与饮茶方法正确与否,也就是现今科学饮茶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据说,广州人历来爱喝茶。客来敬茶是广州人的传统习惯,老年人饮早茶是老习惯,一般人早上一杯茶,饭后一杯茶,上班一杯茶,开会一杯茶是通常习惯。商人谈生意到茶楼,年青人会友谈情去饮茶,晚上卡拉OK,舞厅又是先上一杯茶,广州的宾馆,饭店、餐厅、饭市开餐前,一律先上一杯茶(其它饮料另外计)。广州市真是满街茶市满街饮茶。七十年代后,茶叶又进入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3.
饮茶小知识     
一、适时适量茶在午间、饭后、烦渴和用脑之时饮用,能起到消食去腻、涤烦解渴、提神益思的作用。即所谓“饭后茶消食,午茶长精神”。但饭前饮茶,会冲淡胃液而不益消化;睡前饮茶,会使中枢神经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即所谓“空腹茶心慌,晚茶难入睡”。就是平时,也不要过量饮用浓茶,以免发生“茶醉”,出  相似文献   

4.
喝茶与吃茶     
誉为保健饮料的茶叶,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数千年的饮茶历史和近代的化学分析及医学实验,都充分证实了茶叶的营养和保健效果是不容忽视的。喝茶是人们熟知的常识,茶叶用沸水冲泡后,溶于热水的化学成分是构成色、香、味的物质基础。一杯色绿、香郁、味醇的龙井茶或其他高档名茶,对于工余饭后的人们来  相似文献   

5.
时髦的“茶”字在香港,“茶”字是一个挺时髦的字。香港同胞,早上起来,嗽洗完毕,就是饮茶。朋友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饮茶了吗?借以问候。当你走到街头,举目张望就会见到茶字。茶楼、茶寮、茶室、茶园、茶庄、茶行……,比比皆是。香港人所谓饮茶,不是“纯喝茶”,而是辅以茶食点心,以茶送之。走进  相似文献   

6.
栾著 《福建茶叶》2018,(6):15-16
中国人饮茶,一是为了提神静心,二是为了养生保健,三是为了招待朋友,茶叶早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也要看到,一些人缺乏对茶叶自然属性和功效的了解,在饮茶上不太注重科学方式,因此也会产生一些不太健康的后果,如严寒时饮用绿茶、空腹饮用浓茶等等。这些错误的饮用茶叶方法,极易适得其反,不同程度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本文就从饮茶方式的选择路径,谈一谈以科学健康为准则的饮茶方式。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刀叉餐具是为吃西餐才有的吧?西方吃西餐的历史有多长?似乎无人知道,不过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可有好几千年了!喝茶能喝出天然味道的人,他一定使用了茶砂壶。这可能和吃西餐时只有用刀叉,才能吃出西餐的味道来一样吧?喝茶告别唐煮宋点,采用现代的饮茶方式,是个划时代的进步。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喝茶要先把干茶饼碾碎,用箩筛茶粉入锅加盐、姜、香料加水煮沸,盛到黑碗里,一人一碗地喝,若学唐宋人的样子,是不是和用筷子吃西餐一样地滑稽可笑!不过且慢笑话古人,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饮茶历史。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能发现把好端端的茶做成…  相似文献   

8.
李旺 《福建茶叶》2016,(3):33-34
茶起源中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品,适当的喝茶可以提高免疫力,纤体降脂,消暑利尿,还有抗癌症的神奇功效。茶叶的好处众所周知,但是也不应能胡喝滥饮,选择恰当的时间和量才能最有效的发挥茶的功效。在体育运动前后的饮茶对运动员大有裨益,因为运动员在运动后身体会消耗很多能量,通过适当的饮茶可以保持身体能量的恢复。本文主要讨论茶的功能以及对运动促进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和田的维吾尔人十分好客,很喜欢邀请朋友到他们家里喝茶,边喝茶,边拉家常,真是别有一番情趣。他们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的今天,这种说法恐怕也不算是夸张了。由于记者的职业,经常要走家串户地采访,也就有机会经常去维吾尔人家喝茶,时间长了,似乎产生了一种癖好,越喝就越觉得酣畅爽适,真正体味到了茶的提神和开胃功能。因而引起了我们对维吾尔人饮茶习俗  相似文献   

10.
漫话冷水泡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喝茶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客人来了奉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是我国传统的待客方式,开水泡茶成了大部分中国人饮茶的习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喝茶已不仅是为解渴,更是为健康,为文化,为修身。  相似文献   

11.
谈饮茶     
茶叶是一种刺激性低而又可口的饮料,人们喝茶不仅是为了解渴,而且对人体健康和防治某些慢性疾病都有好处。茶叶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 C,它能促进人体脂肪代谢,降低胆固醇,防治人体血脂过高。据福建省医学院副院长、教授盛国荣研究,在他多年临床试验中发现,饮茶能使人减肥。他曾对十二例肥胖病患者,用饮茶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茶叶委员会最近的周年报告,茶仍是英国人最钟爱的饮料,80%以上的英国人每天平均喝茶3.56杯,每名男子、妇女或儿童每日逾10杯饮品中,有3杯以上是喝茶,每年他们饮掉16.2万吨茶叶,总零售价值6亿英磅(约合10亿美元).英国人饮茶,不仅数量居世界首位,其饮茶方法之考究,也非其他国家可比.泡茶饮茶已经成了一种艺术,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其中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英式下午茶。英式下午茶,颇象广东人“饮茶”:一面悠闲的品(艹名),一面用茶点。据信这种饮茶风俗最早起源于皇室贵  相似文献   

13.
《广东茶业》2003,(1):34-34
茶能解酒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说法,很多人也常常是以浓茶醒酒,把茶能解酒当作饮茶的重要功效。 有人解释说,火量喝茶能够增加排尿,从而带走一些已经被人体吸收或未吸收的酒精,这对于减轻酒精中毒有好处。也有人说,饮茶能够使人大脑兴奋、清醒,从而酒后饮茶能够让被酒精冲昏了的头脑清醒一些,从而达到“醒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福州人饮茶成习惯福建自古产茶,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出售茶叶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而福州人也自古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他们有的喜欢喝早茶,有的一天喝好几次;有的喜欢在家中喝,有的喜欢上茶馆喝;有的喜欢独自品茗,有的则喜欢三五成群围着茶桌,边饮茶边淡论家事、国事、天下事;有的喜欢单纯喝茶不必茶配,有的却喜欢点一二样甚至三五样茶配;有的喜欢喝花茶,有的喜欢喝红茶。饮茶的习惯各有特色,真是五花八门。由于喝茶已成习惯,因此,福州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还是在休闲和娱乐中,都喜欢配以饮茶,增添精神与乐趣。因此,在…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人们离不开体育文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与茶结缘,喜欢喝茶养生。茶叶在中国盛行数千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活动也成为我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和茶叶一样,体育文化既是自然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地域、个体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体育锻炼在不同年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有不一样的内容。饮茶也是一样,地域、文化、性别、年龄都可能会影响人们的饮茶习惯。但是,无论是体育锻炼的习惯还是饮茶的习惯,都是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而这些因素又会具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性别不仅影响人的饮茶习惯,也影响人们的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文化和茶文化具有非常多的相似的内涵,值的我们深入去探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叶》2014,(6):23-23
茶是非常健康的饮品。但人们常说:“隔夜茶,毒如蛇”,因此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会选择喝刚泡好的新茶,而把前一天泡的茶水倒掉。近日,有网友发帖认为:“茶水久放会馊,还能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隔夜茶不能喝”,隔夜茶真的对人体有害吗?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组对这一说法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们物质生活基本得到了保障,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了精神文化生活上,平时爱与茶打交道的人们,就是在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喝茶代表了健康生活,现在的人们都有饮茶的习惯,正因为这样,作为品茶集中地的现代茶室就产生了。目前茶室的发展也越好越好,茶文化在现代茶室建筑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讲述了茶文化与茶室的关系,以及茶室的功能创新,将茶文化与现代茶室建筑联系在一起,探究茶文化在现代茶室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一次,陪一个北方朋友到长沙铁路化宫看电影,影片中一组镜头:毛泽东在喝茶后,在杯底摄一把茶叶放进嘴里大嚼特嚼起来。这位北方朋友好生奇怪,我向他解释说,湖南人喜欢饮茶后将茶叶一并吃掉,这就叫“吃茶”。  相似文献   

19.
饮茶歌诀     
咸茶清口温饱,淡茶提神养人,糖茶和胃暖肚.姜茶清肠治痢;饭后茶助消化,酒后茶能解醉,高温茶要伤人,隔夜茶伤脾胃,晚上茶致不眠,午间茶助精神;茶能补正祛邪,老人尤宜饮用。转自《湖南政协报》8了.7。[,饮茶歌诀@邓兴羡~~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茶文化在我国已经家喻户晓,对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宁夏地区回族地区,其饮茶习惯独具特色,从大量的研究中发现,饮茶习惯对人们的体质健康有一定影响,回族居民饮食习惯与民族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对宁夏地区回族居民饮茶习惯对体质健康影响进行几方面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当地茶文化研究,以及居民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