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谷子,绿豆种子超低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张云兰  陶梅  郭新荣  辛萍萍 《种子》1994,(4):29-31,41
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是影响种子贮藏寿命的关健因素。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推荐5±1%种子含水量和-18℃低温作为世界各国长期保存种质的理想条件。但最近几年已有报道,有些正常型种子在超低水分(低于5%)条件下寿命潜力很大。ELLis等(1986年)把芝麻种子水分从5%降到2%,寿命可提高40倍,而贮藏温度从20℃降到-20℃,寿命提高也只有40倍。英国里丁大学于1988年也开始了关于超干燥种子贮藏的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郑光华等人对通过降低种子含水量可以在适当提高温度的条件下达到较高含水量和低温条件下同…  相似文献   

2.
干燥方法、种子含水量、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均对辽宁杨和Ⅰ-72杨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苗高、胚根长度等活力指标有极显著影响.对于杨树种子的贮藏,室内阴干等缓慢脱水的干燥方法较硅胶干燥等快速脱水的方法好,尤以室内阴干Id为最好.低温条件可提高种子的耐贮性,辽宁杨种子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其中以-70℃最好;Ⅰ-72杨种子以4℃的低温贮藏效果最好.在各种贮藏温度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均明显降低.对于杨树种子贮藏而言,贮藏温度比干燥方法和种子含水量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油菜种子贮存最适含水量与贮藏寿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小荣  陶梅  卢新雄  辛萍萍  周红立 《种子》2006,25(10):22-26
含水量为8.9%-1.2%的油菜种子,密闭包装后于50℃、35℃、20℃保存,定期检测种子生活力和活力,并计算种子贮藏寿命。结果表明,油菜种子在50℃、35℃、20℃贮藏,最适含水量分别为2.0%、3.0%和4.1%,与贮藏温度相对应的平衡相对湿度分别为6.0%、7.5%和13.5%。种子最适含水量和相对应的平衡相对湿度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种子寿命不断延长,由50℃降低到35℃。种子寿命延长10.1倍。在2.0%-8.9%的含水量范围内,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种子寿命不断廷长,每降低1%的含水量,种子寿命延长0.9倍。种子含水量与贮藏寿命成对数回归关系,关系式为Y=b+m1nX,其中“Y”为含水量(%),“b”、“m”为常数,“x”为种子寿命(d)。  相似文献   

4.
苦瓜种子初始含水量为8.81%,用氯化钙为干燥剂将种子含水量降至5.85%、4.09%、3.45%和2.71%。室温下密闭贮藏各批种子,以开放贮藏的种子作为对照,每隔3个月取出检测生活力和活力,包括发芽试验、膜透性试验、挥发性醛含量的测定和抗老化试验。1a的监测结果显示:苦瓜种子开放贮藏时生活力和活力下降最快,经过脱水干燥的种子耐藏性增强,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生活力和活力增强,2.71%含水量的苦瓜种子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超干小麦种子抗脂质过氧化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含水量小麦种子在50℃、35℃、20℃和5℃密闭贮藏,其最适含水量分别为4%~5%,5%~6%,7%~8%,5℃贮藏种子的适宜含水量范围较宽;最适含水量随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种子萌动初期的脱氢酶活性与贮藏结果相一致;最适含水量种子抗脂质过氧化酶系统(POD,CAT,SOD)活性强于高含水量种子,并且减少脂质过氧化毒物丙二醛的积累。由此表明:适度干燥处理能使小麦种子保持高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史喜兵  焦雪辉  申潇潇  梁冠  周小娟  刘杰 《种子》2022,(3):81-86,98
为探索不同贮藏方式对青冈属种子含水量和生活力的影响,以常温干藏、常温沙藏、低温(5℃)干藏和低温(5℃)沙藏4种方法对7种青冈属种子进行贮藏,研究不同贮藏条件下种子含水量及生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冈属种子均属于顽拗性种子.在常温干藏条件下,种子含水量和生活力均迅速下降;常温沙藏条件下,贮藏45 d内种子仍能保持较高...  相似文献   

7.
谷子、绿豆、豌豆和红小豆种子贮藏最适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以谷子,绿豆、豌豆和红小豆种子为材料,通过对密封贮藏在45℃、室温和-18℃条件下的种子进行生活力和活力测定,研究种子最适合水量,贮藏6年后的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在45℃条件下的最适含水量分别为4.1%(谷子)、5.8%(绿豆)、7.0%(豌豆和红小豆);种子在室温下的最适含水量分别为5.0%-5.8%(谷子)、5.8%-9.7%(绿豆)、7.9%-10.5%(豌豆)、7.0%(豌豆和红小豆);种子在室温下的最适含水量分别为5.0%-5.8%(谷子)、5.8%-9.7%(绿豆)、7.9%-10.5%(豌豆)和9.0%-9.7%(红小豆).上述结果表明种子最适含水随贮藏温度的下降而呈上升趋势,在-18℃贮藏6年后,各含水量的种子芽率与贮藏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在室温条件贮藏6年后,处于最适含水量范围内的种子的发芽率与贮藏前及-18℃条件下贮藏的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适度干燥、密封贮藏能有效地延长种子在室温下的贮藏寿命,达以低温贮藏的效果,对种子活力指数、脱氢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和电导率等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数能有效地预示种子寿命衰老趋势,而脱氢酶和电导率等则不能预示种子寿命变化。  相似文献   

8.
黄雪梅  傅家瑞 《种子》1999,(5):48-48
顽拗性种子的脱水敏感性是当前种子生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阐明脱水敏感性的成因以及提高种子的脱水耐性仍是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1]。在研究中常常会迎到测定种子或胚轴连续脱水过程中含水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与种子活力.电导率.糖类物质和蛋白质等之间的关系。因此.简化测定含水量的步骤.提高实验效率显得非常必要。测定种子含水量的常规方法是首先称量每一个样品的鲜重,再将样品置于105℃供箱中烘至恒重并称量干重.然后按(鲜重一烘干重)/鲜事来计算相应的含水量(以鲜重为基础产‘。在实验过程中倘若要测定种子或胚轴…  相似文献   

9.
作物种子从收获到再播种,要经过一段较长的贮藏时间。在贮藏期间,即使种子已处于休眠状态,也绝不会停止其生命活动,因此,为保证作物种子安全贮藏,应做到以下十个注意。1注意含水量高的种子不能入库在严寒低温的情况下,含水量高的作物种子最容易受冻害,最后丧失生活力。据试验,玉米含水量在28%时,在-11.8℃短时间冷冻,发芽率即严重下降;当气温下降到-28℃~-30℃时,就会全部丧失发芽能力。因此,在寒冬到来之前,一定要把作物种子的含水量降低到安全水分的标准,这是安全贮藏种子最重要的一条。一般粮食作物种子…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处理方法和贮藏时间对野生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人工小刀破皮、低温冷冻和浓硫酸处理研究其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实验表明:-6——-10℃低温冷冻处理野生大豆种子1、3、5、7、9d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用体积分数为0.98的浓硫酸处理种子8—10min,对提高野生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可高达98%。室内贮藏1—4年的种子其发芽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超干燥水稻种子贮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胡承莲  胡小荣 《种子》1999,(2):18-21
硅胶作干燥剂,超干燥水稻种子(灿,粳)。研究不同干燥方式的干燥速度及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由含水量8.1% ̄9.4%干燥至7%、5%、4%、3%,2%后密封贮存于0℃,温室(15 ̄30℃),45℃。定期测定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结果表明,种子与硅胶重量之比1:10加风扇干燥速度最快,几种干燥方式对种子生活力没有影响。水稻种子的超干燥临界含水量为3%。经过5年3个月的贮藏后表明,贮于45℃老化的籼,粳稻种  相似文献   

12.
糯小麦种子超低温保存适宜含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不同含水量的糯小麦W1032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试验,测定种子的活力指标及有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为11.88%的处理,其幼苗生长测定、冷浸试验、加速老化试验、电导率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的主要活力指标以及ADH、POD、CAT、SOD、LOX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糯小麦种质资源可以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其适宜含水量为12%.  相似文献   

13.
含水量对黄精种子贮藏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种子含水量对黄精种子贮藏生理的影响,采用硅胶干燥法超干处理黄精种子,将种子含水量由10%分别降至7%和3%,同时采用增湿法,使黄精种子含水量达到15%,在室温条件下贮藏5个月后,对黄精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含水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超干贮藏条件是黄精种子活力有效保持的重要因素,适度超干是保持种子较高抗氧化能力,减轻膜脂过氧化的重要途径.高含水量的种子在贮藏期间由于膜脂过氧化严重而使活力迅速下降.2)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含水量的种子发芽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为72.5%.3)3%含水量的种子在贮藏期间CAT、POD和SOD活性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MDA含量及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研究农业物料介电特性,总结了国内在应用介电特性测量谷物的含水率、种子的介电分选,以及种子电致生物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崔秀娜  王海英  赵富宝 《种子》2012,31(3):50-53
以辽薏苡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老化的方法,研究不同含水量对薏苡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薏苡种子的含水量由16.94%降至14.89%,种子活力保持在较高水平.经人工老化处理后,种子含水量在14.89%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淀粉酶、POD酶活性也处于较高水平;而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丙二醛的含量处于最低水平,脱氢酶活性相对下降最少.因此,在对薏苡种子进行长时期保存时,适当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有利于其保持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蔬菜种子多年贮存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白菜、菜花、黄瓜、番茄、甜椒和大葱等6种蔬菜的种子,通过3种不同含水量处理,密封包装后,在20℃、0℃和-20℃的条件下贮存70个月的劣变衰老情况表明:不同蔬菜种类对贮存温度和湿度要求不同,有4种蔬菜种子经过较低含水量处理,在20℃密封包装的条件下,贮后的发芽率、种子活力与在低温条件下贮存的效果相似,而且与贮存初始时相比也没有明显降低。另两种种子虽然在20℃条件下贮后效果比始贮期有所降低,但也比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不同含水量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调节穿心莲种子含水量分别为6.3%、8.6%、12.9%、18.6%、24.0%和33.4%,再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经过发芽试验,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活力指数、霉变率、正常幼苗百分比等指标,比较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受到等离子体处理后的萌发效果。结果表明,穿心莲种子的含水量在12.9%、18.6%、24.0%时,经过大气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种子和幼苗霉变坏死率显著下降,正常幼苗百分比提高。然而,对含水量为6.3%、8.6%和33.4%的种子进行处理,达不到促进萌发的效果。因此,不同含水量穿心莲种子的萌发对等离子体处理的响应不同,说明含水量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结合前期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中,建议以含水量为11.6%~24.0%的穿心莲种子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实际播种前处理和进一步研究等离子体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烟草种子超干燥保存验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美玲 《种子》2003,(2):17-20
本项验证试验是为了应用1994~1995年开展的烟草种子进行超干燥保存技术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而设立的。所用的烟草种子有350份,处理仍采用不同的干燥剂、干燥剂与种子的不同比例和不同的品种。从烟草种子超干燥的效果(种子含水量降低速率)看,生石友最好,硅胶 生石友次之,硅胶较差。但对烟草种子进行长期保存来说,硅胶对种子活力的保持效果最好,其次是硅胶十生石友,生石友处理的最差。为了减少经费开支,可用生石友作干燥剂对种子进行超干燥处理.然后用硅胶作干燥剂进行长期的保存。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10%和16%含水量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控制劣变处理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探索种子劣变的生理变化提供参考.燕麦种子劣变温度设置为35,40,45℃和50℃;劣变时间分别为10%含水量种子8,16,24,32 d和40 d,16%含水量种子1,2,3,4,5d和6d.结果表明: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10%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0℃下各指标缓慢下降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45℃下,各活力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50℃下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32 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16%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和40℃劣变处理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下降缓慢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在45℃和50℃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5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此外,劣变温度、时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对燕麦种子活力的下降有显著(p<0.()5)影响,在45℃条件下劣变24 d处理可以较好评价不同含水量种子的活力水平.  相似文献   

20.
Influence of Soil Moisture on Growth, Water Use and Yield of Mustar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oil moisture on growth, water use and yield of mustard ( Brassica juncea L. cv. Rai 5 ). Two soil moisture regimes were rainfed and irrigated at 10 days interval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ceived as irrigation was 110 mm and as rainfall was 15 mm. Total dry matter per unit ground area, leaf area index (LAI), crop growth rate (CGR) and net assimilation rate (NAR) were increased and leaf area ratio (LAR) and specific leaf area (SLA) were decreased by irrig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relative leaf water content (RLWC) were increased by irrigation, but proline content was greater in the rainfed crop at both the flowering and pod-filling stages. Time taken to first flowering, duration of flowering, number of seeds/pod and harvest index were unaffected by irrigation. Plant height at harvest, number of pods/plant, seed yield and oil content of seeds were increased and 1000-seed weight was decreased by irrigation. The consumptive use of water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water supply, but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was de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