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利用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安定国家气象观测站新址、旧址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双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安定新站与旧站气象基本观测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新站气温低于旧站;年降水量新站大于旧站;年平均相对湿度新站大于旧站;年平均风速新站大于旧站;风向相符率低。  相似文献   

2.
商毅  刘青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80-2581,2636
利用本溪县新、旧站点搬迁前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等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对新旧站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建立了新站与旧站气象要素的订正模型。结果表明,站点搬迁造成环境变化大,常规观测要素气温、风速和降水量等差异明显,新站比旧站气温低,湿度、风速偏大;新站与老站温度、湿度、降水等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订正模型回代误差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安定国家气象观测站新站、旧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双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对新旧站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安定新站与旧站气象基本观测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新站气温低于旧站,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大于旧站,风向相符率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2004年荆州国家基本观测站的迁站一年的资料进行对比。对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最小相对湿度),月平均、最大、极大风速和月降水量等要素进行对比评估。对比结果表明:新站气温高于旧站,新站风速大于旧站且风向有差异,两地降水量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崂山区国家一般站2015年新、旧站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迁站前后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及风向风速差异。得出新站气温低于旧站,相对湿度和风速高于旧站,产生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新、旧探测环境、探测下垫面及海拔高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2009年7月、10月及2010年1月新旧站址的观测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站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较旧站偏低,且幅度较大;新站相对湿度较旧站偏高较明显;两站最多风向及频率不一致,新站平均风速较旧站略偏大;新站平均本站气压较旧站偏高,偏高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7.
乐清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乐清市气象观测站2011年1月、4月、7月同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站的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比旧站偏低;新站相对湿度比旧站偏大;新站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极大风速均比旧站偏大,偏大幅度较大;新站的月降水量比旧站偏多。分析认为,测站环境的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以及小气候的影响,是造成以上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6,(8):216-218
为了解铜陵气象站迁址前后气象要素差异,以铜陵县城关镇北郊箬笠山站(旧站)1996—2007年气象要素月、年平均值为参考,对比分析旧站(2008—2011年)与新站(2012—2015年)的气温、风向风速、相对湿度、降水量等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差异。结果表明:旧站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新站年平均气温比旧站(2008—2011年)低0.2~0.4℃;新站相对湿度较旧站高7个百分点;新旧站主导风向在NE到ENE之间,新站风速大于旧站(2008—2011年)风速;新旧站月平均降水量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差别不大,呈"单峰型"分布特征。造成新旧站气象要素差异原因主要与探测环境、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2年河间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河间气象站迁站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所使用仪器设备不同、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5~0℃,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2℃,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8~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1.1~0.6℃,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2~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2%~6%,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4%~5%,年最小相对湿度新旧站相同;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1~0.4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1.2~2.2 m/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2.0~2.8m/s,年最大风速新站与旧站基本相同,年极大风速新站比旧站明显偏大;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旧站为SSW;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1~2.5℃,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4~2.1℃,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5~2.7℃,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6~1.1℃,40、16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80、32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低于旧站。  相似文献   

10.
林群星  郭丹  张寅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45-147
为了解安徽铜陵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气象要素对比观测数据差异,分别选取2011年7月、10月及2012年1月新站和旧站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要素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利用旧站近20a和新站1a相应观测资料月、年平均值进行连续性检验。结果表明:新旧站气温差值范围在-0.5~0.8℃之间;新站相对湿度较旧站高3~9个百分点;新站风速较旧站偏大,新旧站最多风向及频率略有偏差,但主导风向未变;通过t检验发现:除8月份风速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要素均无显著差异。造成气象观测数据差异主要与新旧观测站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海拔高度及下垫面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许丽景  李海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39-5841,5918
利用2011年青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青县气象站迁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新旧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2~0.2℃,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4℃,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4~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0.6~0.9℃,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9~0.9℃,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新旧站均相同,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略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明显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1%~5%,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3%~3%,年最小相对湿度新站高于旧站。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5~1.2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2.5~3.7 m/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1.3~5.1 m/s,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新站均比旧站偏大;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SW,而旧站为SW且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3~1.9℃,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2~1.9℃,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0~1.8℃,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0.5~0.8℃,各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  相似文献   

12.
利用墨竹工卡气象观测站新旧站址的气温、降水、风、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采用差值、差值标准差、风向相符率、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墨竹工卡新址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与旧址总体相差很小,新址气温平均偏低旧址0.1℃;降水量年均偏多0.1 mm;相对湿度略偏小1%;风速新址大于旧址,年平均风速相差0.5 m/s,1~3月风最多的月份相差最大;新址和旧址气温、风、降水量、相对湿度一致性较好,其中气温一致性最好,观测数据稳定;风向相符率为81%左右。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新址和旧址各要素平均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河间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景  李海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76-6379,6405
利用2012年河间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河间气象站迁站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所使用仪器设备不同、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5~0℃,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2℃,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8~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1.1~0.6℃,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2~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2%~6%,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4%~5%,年最小相对湿度新旧站相同;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1~0.4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1.2~2.2 m/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2.0~2.8 m/s,年最大风速新站与旧站基本相同,年极大风速新站比旧站明显偏大;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旧站为SSW;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1~2.5℃,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4~2.1℃,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5~2.7℃,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6~1.1℃,40、16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80、32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低于旧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资料差异。[方法]采用南宁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59431)新旧站址2000年1~12月同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日照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南宁新旧站各气象要素的差异;并从海拔高度、下垫面性质、测站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新旧站址各气象要素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新站址本站气压、气温均低于旧址,相对湿度、风速均高于旧址;降水量、日照差异大,变化无规律。气象要素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新旧站址海拔高度、观测环境、站址地形及测站下垫面性质不同等原因造成,且海拔高度及观测环境的不同引起气象要素的差异尤为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南宁国家基本观测气象站的资料序列延续和均一性订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成国  石慧兰  王桂兰  邵志勇  周圣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2-20224,20235
通过对德州市8个国家一般气象站人工站与自动站平行观测2年的资料分析表明,自动站资料能很好地替代人工站,但二者存在一定的误差,全市人工观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比自动站偏高;人工观测降水量、平均风速比自动站偏小;夏季人工观测地温比自动站偏高,受积雪覆盖影响,冬季人工观测地温比自动站明显偏低。自动站仪器检修校准时,要注意对比人工站与自动站在检修校准前后的观测误差值,避免因仪器检修校准调整出新的观测误差,影响资料的连续性和气候变化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对比观测资料差值、差值标准差、降水量累计相对差值、风向相符率及观测资料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等资料评估技术方法,对蓟州国家气象观测站2015年1-12月迁站前后新旧站址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新站各对比观测要素数据与旧站同期观测的数据差异不大,一致性较高;但新旧站址个别月份相对湿度、风速等要素离散性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为周边探测环境的改变。综合以上结果分析新址观测资料具有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海拉尔国家基本站海拉尔区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新站)和海拉尔国家基本站市区河东(以下简称旧站)2010年4-12月和2011年1-3月平行观测期自动观测温度、风向风速、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相对湿度、D0(地面0cm)、K40(深层地温40cm)和人工观测的冻土、积雪各极值等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新站气温、D0、K40、本站气压等数据比旧站偏低;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冻土深度等要素比旧站偏大或明显偏大。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两站的地理位置、下垫面性质和探测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于伟娟  姜万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48-8649,8672
气象探测环境是整个气象探测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对汤阴县气象局1964~2008年的温度、风速、日照、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探测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测站环境变化导致年平均气温增加,且随时间序数增加明显,年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减少,对年降水量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东省冠县气象站和莘县气象站1959~2009年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风速、地面温度、日照观测记录,采用对比差值及趋势系数法,对搬迁站冠县站与邻站莘县站主要气象要素进行连续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981以来冠县站探测环境受到城市化影响,使得主要气象要素较莘县站表现为气压偏低、气温偏高、相对湿度偏小、风速偏小、降水量偏多、地面温度偏高、日照时数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