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综述了高等植物中联会复合体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联会复合体的结构和组成;联会复合体的起始、形成与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复合体、重组结与交换的关系;单倍体,多倍体和杂种中特殊类型的联会复合体;以及联会复合体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了解中国沙棘雌雄株染色体核型特征,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subsp.sinesis)雌雄株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第4、5、7号染色体在雌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在雄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第1、39、号染色体在雌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在雄株中属于M型染色体;雌雄株均有24条染色体,染色体均属于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2种,染色体核型公式同为:2n=24=14M+10m;染色体核型属于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在进化上属于较原始种类。  相似文献   

3.
为解析多倍体植物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的正常配对和联会的细胞学机制,以白菜同源多倍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荧光分析技术,解析了联会复合体相关蛋白ZYP1在减数分裂前期I过程中的细胞学行为。结果表明:与二倍体相比,白菜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及分离过程基本正常,联会复合体蛋白ZYP1抗体荧光信号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ZYP1免疫荧光信号显著增强。因此,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多倍体植物很可能通过增强联会复合体蛋白ZYP1的表达水平,以协调同源染色体的正常联会与配对,进而保证多倍体植物的正常减数分裂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SCP3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小鼠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不同分裂相联会复合体的形态变化。【方法】从小鼠睾丸取曲细精管,用铺展法制片,对初级精母细胞SCP3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减数分裂前期Ⅰ不同分裂相联会复合体的形态变化。【结果】在细线期,可见短小、不连续而杂乱簇聚的SCP3蛋白片段;在偶线期,SCP3蛋白趋于明显,连续并呈线状,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联会复合体;在粗线期,SCP3蛋白结构完整而清晰,小鼠初级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共有20条,包括19条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和1条XY联会复合体;双线期,构成联会复合体的2条SCP3蛋白开始相互排斥而分离,导致联会复合体开始解体,但此时的二价体结构依然清晰可见。【结论】SCP3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是研究减数分裂前期Ⅰ不同分裂相联会复合体形态变化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芒和五节芒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禾本科芒属(Miscanthus Anderss.)2种植物的核型。结果为:2种植物染色体数目均为38,芒(M.sinensis)的核型为:2n=38=28 m 10 sm;五节芒(M.floridulus)的核型为:2n=38=24 m 14 sm。2个种均无随体染色体出现,核型都属于2B类型。芒和五节芒的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SC为对照药剂,进行了14%氯虫·高氯氟SC防治辣椒烟青虫的效果试验。通过田间试验表明,14%氯虫·高氯氟SC防治辣椒烟青虫效果显著,使用浓度以3 000倍药液最为适宜,且速效性好、持续药效长、对辣椒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黄瓜正常品种及一个芽黄突变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6个正常品种和1个芽黄突变体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计数,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常黄瓜与芽黄突变体黄瓜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4,属于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基数为7。芽黄突变体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与正常黄瓜品种长春密刺(C.sativus cv.Changchunmici)、津研4号(C.sativus cv.Jinyan No.4)、津优2号(C.sativus cv.Jinyou No.2)、津优3号(C.sativus cv.Jinyou No.3)、农城3号(C.sativus cv.Nongcheng No.3)、新泰密刺(C.sativus cv.Xintaimici)的染色体核型公式一致,均为2n=14=12m+2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5.49%~57.45%,核型类型均为1A型,属对称核型。在系统演化上,黄瓜可能属于较原始的种类。通过对不同黄瓜材料间的染色体长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P>0.05,说明在染色体水平上芽黄突变体与正常的黄瓜几乎没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蔡丽君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37-138+158
为科学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具有防治效果好而又生态安全的防治药剂,挑选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以及5%甲氨基阿维菌素WG的速效性较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以及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持效期较长,施药后14 d,该3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仍保持在80%以上。以上4种药剂可以作为草地贪夜蛾防治的推荐药剂,建议交替使用,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作为一种防控草地贪夜蛾生物农药的首选,建议稀释倍数400~600倍液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的早前期(偶线期、粗线期)正常配对、联会,随后由于交叉受阻,交叉频率降低或未能形成交叉,联会松驰而消失,这种现象在许多植物中都有发现。据不完全统计,已知的联会突变体大约包括90多个属,126个种。Gottschalk,W.和Kaul,M.L.H.曾经描述过有花植物中许多不联会(asynapsis)和联会消失(desynapsis)的现象;Koduru PRK和Rao MK等对高等植物联会突变体的遗传学进行了系统的评论;Palmer,R.G.等曾报道过大豆(Glycine max L.)联会消失  相似文献   

10.
我们观察研究了燕麦属(Avena)中不同倍性三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如下:砂燕麦Avena strigosa为二倍体,2n=2X=14,核型公式是2n=2X=14=10m+4sm(2SAT),核型类型为2A;野生大燕麦Avena magna为四倍体2n=4X=28,核型公式是2n=4X=28=16m+12Sm(2SAT),核型类型为2A;裸燕麦(莜麦)Avena nuda为六倍体2n=6X=42,核型公式是2n=6X=42=22m+20sm(2SAT),核型类型为2B。从核型结果中可以看出,多倍化是三个种进化重要趋势,随着倍性的增加,核型的不对称性也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鱼类雄核发育新途径及自然四倍体泥鳅所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构成,采用自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为父本、二倍体泥鳅(2n=50)为母本进行杂交,受精后5 min将受精卵放入3℃水中处理60 min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并对其后代的血红细胞核体积、染色体核型、Ag-NORs带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杂交三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38.29±3.14)μm3,处理组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27.92±3.58)μm3,二者血红细胞核体积之比为1.37∶1;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3n=75,核型公式为15m+6sm+54t,NF=96,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2n=50,核型公式为10m+4sm+36t,NF=64;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3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3个FISH杂交信号,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2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2个FISH杂交信号;杂交三倍体泥鳅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3个,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2个。研究表明,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的染色体组构成为2套染色体组,表明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能产生二倍体(2n)配子,该结果为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是具有4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 Boisduval)原是纯多化性昆虫。我们研究的连续三代定向驯化法,可将这种纯多化性的蓖麻蚕改变成为以蛹态兼休眠能越冬的新类型。为了探索环境因子诱发蓖麻蚕休眠的规律,给生产上控制化性提供依据,从1964—1979年以驯化型蓖麻蚕为主要材料,较系统地研究了环境因子(温、光、湿)作用于蚕的各发育阶段(卵、稚蚕、壮蚕、前嫩蛹期)与休眠的关系。本文就此加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将原产澳洲的棉属野生种比克氏棉(Gossypium bickii)具有的子叶腺体延缓形成基因导入栽培种,将亚洲棉(G.arboreum)与比克氏棉(G.bickii)杂交,并经染色体加倍,获得亚比棉异源四倍体,然后再用异源四倍体与陆地棉(G.hirsutum)、海岛棉(G.barbadense)杂交获得具有[ADG]3个染色体组的三种杂种。本研究以三种杂种与其亲本为材料,对参试材料进行核型分析,并采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亚比棉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小于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且变异范围较小,亚比棉的LC/SC值高于亲本亚洲棉和比克氏棉;亚比棉×陆地棉和亚比棉×海岛棉的LC/SC值比任一亲本均高。亚比棉的臂比均值最小,核型最为对称,为1A。核型聚类结果表明,陆地棉和海岛棉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大为0.995 8,核型进化距离为0.004 2,亲缘关系最近。比克氏棉和亚比棉的核型似近系数最小为0.648 3,核型进化距离为0.433 4,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4.
天蚕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铺展-硝酸银染色技术制备标本,对天蚕的初级精平细胞联合复合体作显著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雄天蚕的染色体数目为n=31;利用分散良好的细胞测量结果分析天蚕的SC核型,最长SC为4.40%,最短SC为2.15%。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北农业大学畜牧场埋植(或添加)增瘦剂的长—巴F_1杂种肥育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以及银染色技术,对14头个体染色体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的数目、分布以及其联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检验增瘦剂实用于生产实践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埋植组和喂药组(分两个剂量)二倍体细胞染色体Ag-NoRs的平均数分别为1.98、1.99、2.00和1.98,组内个体Ag-NoRs的众数均为2,Ag-NoRs联会的频率分别为1.41%、0.49%、0.65%和0.59%: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Ag-NoRs平均数及联会频率均未出现显著的差异。从而证明,在细胞遗传学的Ag-NoRs指标上,二增瘦剂对长——巴(F_1)肥育猪具有安全性,可以在生产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PRl07与海垦1号是中国橡胶树种植、育种的两个重要品种.利用染色体直接敲片技术研究橡胶品种PR107、海垦1号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PR107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30m(2sat)+6sm,海垦1号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22m(2sat)+14sm(2sat),两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渥丹百合(Lilium.concolorSalisb.)4个居群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有斑百合BH27(L.concolorvar.buschianumBaker.)和有斑百合BH41(L.concolorvar.buschianumBaker.)核型分别为2n=2x=4m(2SAT) 4st 16t(2SAT)和2n=2x=4m(4SAT) 12st 8t(4SAT),黄花渥丹BH20(L.concolorvar.concolorf.coridionKitag.)核型为2n=2x=4m(4SAT) 4st 16t(4SAT),大花百合BH50(L.concolorvar.megalanthumWangetTang)核型为2n=2x=4m(4SAT) 6st(2SAT) 14t(4SAT);其核型分类都属于3B型,但结构变异明显,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次缢痕数目及分布。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多星韭细胞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梁王山地区4个多星韭种群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多星韭1号种群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 n=2 x=14=6 m(2 SAT) 8 sm;2,3,4号种群为四倍体,核型公式为:2 n=4 x=28=8 m(2 SAT) 20 sm.不同四倍体种群核型的最大与最小染色体比值、最大染色体形态等存在差异.从而对四倍体多星韭的起源途径提出一种设想,它们是部分异源四倍体,并经历了较长的二倍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8-羟基喹啉和冰水混合物,按不同时间对广义菊属内7个野生种质根尖进行预处理,设置解离时间梯度,获得每种野生种最优解离时间。结果表明:广义菊属内7个野生种质经过冰水混合物24 h预处理,可得到分散良好,形态正常,便于统计的高质量染色体制片;最适宜的解离时间为:灌木亚菊为12.5 min,甘菊和太行菊为12 min,神农香菊、野菊和小红菊为11 min,毛华菊为14 min;得到了7个野生种的核型公式。灌木亚菊(Ajania fruticulosa)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m,1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26%;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核型公式为2n=2x=18=17m+M,1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71%;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核型公式为2n=2x=17=14m+2M+sm,1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95%;神农香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var.aromaticum)核型公式为2n=2x=18=15m+2sm+M,2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86%;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核型公式为4n=4x=36=31m+3sm+2M,2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28%;小红菊(Chrysanthemum chanetii)核型公式为4n=4x=36=25m+8sm+2T+M,2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95%;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核型公式为6n=6x=54=36m+11sm+4T+2M+1 st,2B,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0.33%。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的F#-1代杂种鹿的能育性进行了研究。从F#-1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Ag—NORs的观察表明,F#-1双亲鹿的染色体高度同源,差异只涉及一个罗伯逊易位;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显示出F#-1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很好的配对,形成31个完整的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1个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染色体的三价体和XY双价体。三价体的顺式构型有利于同源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而产生平衡配子;睾丸组织切片证实了F#-1的生殖腺生长发育正常。所以,F#-1两性皆育。说明其亲本鹿之间隔离机制不完善。这两种鹿应属同一个孟德尔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