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家蚕中提取总RNA,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获得了家蚕Cecropin-D基因编码区的cDNA,扩增出家蚕抗茵肽Cecropin-D成熟肽基因片段,重组克隆入pMD18-Tvector载体,经DNA测序,该基因为186bp,编码62个氨基酸。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目的基因,插入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真核表达栽体pPlC9K-CD。本实验的研究为获得超量表达的高活性表达抗菌肽Cecropin-D以及为研制具有抗菌活性的新型基因药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家蚕抗菌肽是存在于家蚕及蚕蛹的血淋巴内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在家蚕的天然免疫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家蚕、对家蚕进行饥饿、电击和注射大肠杆菌等诱导处理后,提取家蚕抗菌肽,测定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以上的处理均能有效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其中饥饿法处理的家蚕产生抗菌肽的抑菌活性最强。本试验利用家蚕生产抗菌肽为家蚕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添食色素对家蚕生理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添食不同的色素后,绢丝腺出现了不同的反应。有的可使其着色而有的则不能。在对已着色的家蚕绢丝腺进行酯酶同功酶的分析可以看出,添食的色素没有改变蚕品种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但对家蚕的生理产生了影响。同一个家蚕品种对不同的色素或不同浓度的色素所产生的影响大小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李圣  肖林珍 《蚕桑通报》1989,20(3):15-17
日系普班限性种,斑纹浓淡不同,其表现型的遗传式样也不同。利用这种表观型遗传规律,在育种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防止选择失误的方法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天蚕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铺展-硝酸银染色技术制备标本,对天蚕的初级精平细胞联合复合体作显著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雄天蚕的染色体数目为n=31;利用分散良好的细胞测量结果分析天蚕的SC核型,最长SC为4.40%,最短SC为2.15%。  相似文献   
6.
异三元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的重要分子,参与生物体广泛的信号转导。为了研究G蛋白在家蚕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到家蚕Gγ的一段序列,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家蚕Gγ30A的序列。随后将该蛋白成熟肽cDNA片段通过酶切克隆至表达载体pET-41b(+),并导入E.coli BI21宿主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家蚕Gγ30A重组GST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在相对分子量约38 KDa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表达方式分析发现融合蛋白在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表达;试验结果说明我们已成功克隆到家蚕Gγ30A基因(GeneBank登录号:HQ699664),并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桑树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医学应用价值。本研究测定了桑树不同组织的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桑树不同组织水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它们抑制的效果有所不同,其中,桑籽水提物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率为85.4%,而桑叶水提物的抑制率最低,仅为33.9%,且不同浓度的水提物以及水提物与酶作用的时间不同,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该文为解释桑树降血糖作用,选择适当桑组织来开发降血糖药剂,拓展桑树的综合利用领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肖林珍  冯纪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26-3727
从管理学的系统原理和农业科技推广框架理论出发,阐述了安徽省蚕病防治体系建设的形式、方法,指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蚕病防治的重要性,旨在为提高蚕病防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工栽培蛹虫草研究的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蛹虫草在分类学上与冬虫夏草同归于虫草属,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与冬虫夏草相似,在临床上常替代冬虫夏草入药。蛹虫草具有抗癌、杀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不仅能食用,而且还可制成保健品和药品。由于野生蛹虫草资源极为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市场需求,人工栽培蛹虫草成为必需。目前,人工栽培蛹虫草已获成功,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基因组(mt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泰初  刘朝良  肖林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68-2068,2071
就线粒体DNA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以及线粒体DNA在遗传学上的特点和进化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