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志锋  张敏 《海洋渔业》2006,28(1):79-82
本文关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背景,着重介绍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涉及的水域、管理的鱼种和公约成员国概况,阐述了《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对我国南大洋渔业的影响,涉及对我国远洋渔业生产的影响,对我国在南大洋作业水域渔船的法规性限制,对我国在南大洋区域与相关各国渔业合作的推动。文章对我国南大洋的渔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分析与建议,即:开展南大洋水域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估,积极参与南大洋水域的渔业管理事务,加强对南大洋作业渔船的监控和管理,促进国际渔业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
南极磷虾商业捕捞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国际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协会最新发表南大洋渔业生物捕捞统计数据,对近30年以来南极磷虾捕捞水域分布、产量年变化以及捕捞的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概述,以期对我国远洋渔业生产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3.
声学方法评估渔业资源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际上推广。如今,声学方法已成为海洋生物资源评估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9年启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项目,越来越多的研究目光投向南极磷虾资源。作为南大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南极磷虾具有复杂的集群和生物特性,其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尚有较多限制因子。作为传统资源评估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声学技术在南极磷虾资源的评估上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总结声学资源评估一般过程(航线设计、声学仪器校正、数据采集、目标强度确定、数据处理及生物量评估等)的基础上,结合南极磷虾的集群特点,分析了声学技术在南极磷虾资源评估上的应用及面临的问题(如,背景噪音剔除、种类鉴别和目标强度确定等)。  相似文献   

4.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是根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于1982年建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负责管理开发和利用南极海域的海洋生物资源。该组织从2000年5月开始对其管辖的南极犬牙鱼(学名: Dissosticiius Spp;该属包括两个种类:小鳞犬牙南极鱼Dissostichuseleginoides和莫氏犬牙南极鱼Dissosticusmawsoni)英文名Tooth Fish。商业名:银鲈。实行产地证书制度,目的是阻止该海域非法捕捞南极犬牙鱼的活动。该组织要求有关非缔约国在…  相似文献   

5.
南极周边海域的犬牙鱼类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成为南极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日本水产厅水产综合研究中心2013年出版的《2012年度国际渔业资源现况》中有关犬牙南极鱼类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编译,介绍了犬牙南极鱼类的生物学特性、渔业概况和资源情况、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对犬牙渔业的管理措施以及2011/12年渔期的捕捞产量动态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国外简讯     
阿根廷等七国主张在南极拥有部分所有权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特别会议,已于今年2月27~3月21日在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南极条约协议会的13个会员国代表。阿根廷、智利、挪威等多数国家主张在南极海拥有部分所有权,而日本、苏联、波兰主张进一步开发南极海域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董海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2):43-43
中国科技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中国著名极地科学家孙立广和他课题组最新发现,过去一百年的南极法尔兹半岛海域变暖和海冰退却导致该海域磷虾相对种群密度呈不断下降趋势,而该发现是从对含有毛皮海豹毛序列的粪土层进行氮同位素分析中得出的。南极磷虾是南大洋食物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南极燐虾(Euphausia superba)开发利用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有关资料,扼要介绍了最近几年日本、韩国、美国、波兰和乌克兰等国在南大洋48区捕捞南极媾虾的生产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供有关远洋公司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极磷虾的时空分布及遥感环境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环绕南极大陆的水圈部份为南极水域(南大洋),面积约3.6×10^6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目前已知鱼类多达200余种。南极磷虾是可以直接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据估计,每年可捕获的资源量约1.5×10^8t,相当于世界渔获量的总和,是当今可利用的最大的渔业潜在资源^[1]。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我国南极磷虾渔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南极磷虾不但资源量巨大,而且营养价值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自60年代初期前苏联进行试捕调查以来,至今已有几十个国家对南极磷虾进行调查研究。前苏联、日本等国先后从70年代开始对南极磷虾进行商业性捕捞,已形成年捕捞量数十万t的规模。我国是海洋渔业资源不多,渔民人数多及捕捞生产能力较高,渔业技术较发达的国家。国内市场需求水产品数量很大,急切地谋求对外发展。重视发展我国的南极磷虾渔业,积极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有关资料,扼要介绍了最近几年日本、韩国、美国、波兰和乌克兰等国在南大洋48区捕捞南极燐虾的生产情况和经济效益分析。供有关远洋公司参考。  相似文献   

12.
渔业动态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CCAMLR)1999年10月25日~11月5日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霍巴特召开了第18次年会。会议的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2000,2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已于1999年12月25日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将于2000年4月1日开始施行。近年来,随着海洋污染的不断加剧,1982年颁布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迫切需要修改。1995年开始,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主持,国家环保局、海洋局、交通部和农业部等部门共同参与修订,历时近5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已圆满结束。农业部作为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本着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最近发布的数据及其它相关报道,概述近年来犬牙南极鱼属的水域分布、捕捞产量年间变化及其渔业管理现状等,以期对我国远洋渔业生产未来发展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挪威原来是一个老牌的捕鲸国家。在2003-2004年期间,挪威曾以南太平洋瓦努阿图船旗国形式在南大洋进行南极磷虾的捕捞。2005年起终止了瓦努阿图船旗国的捕捞,改为挪威船旗国的捕捞。挪威捕捞南极磷虾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后来居上,其产量居各捕捞南极磷虾国家之首。例如,在2005/2006年的南极磷虾捕捞季节中,  相似文献   

16.
南极的生物     
《海洋渔业》1986,8(1):F002-F002
<正> 南极海,寒冷的海。但它不是一个寂寞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着生机的海。这里生活着企鹅、海豹、磷虾外,还有众多的罕见的鱼类和底栖生物。中国首批南大洋考察队队员们,从南大洋中捕到了海毛虫、章鱼、钩虾、海蛇尾、海葵、海参等动物。就拿海葵来说吧,远看象只新鲜的猪肚,圆鼓鼓的,不同的是,它的“肚”内长着一个个层次分明的肉蕾,张开时似向日葵的花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水生野生动物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其中有很多是珍贵稀有的物种,还有一些是中国所特有的物种。 水生野生动物是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经济、医学和文化价值。在历史上,中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并注意认真加以保护。但由于近代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的飞速发展,忽视了对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的保护,使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许多珍稀物种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的状况。因此,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已成为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当务之急。 1988年11月1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3年10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件》的颁布,为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出售  相似文献   

18.
中西太平洋的鱼类资源丰富,可捕量大,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到中西太平洋进行远洋捕捞的主要是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的渔船队,因此在中西太平洋地区入渔的主要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以及南太平洋地区诸多独立的国家相互协商,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框架上,成立了《中西太平洋洄游鱼类种群养护和管理公约》(即WCPFC),该组织代表了沿海国的主张,对人渔的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要求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19.
一项国际间的研究试图揭示海洋酸化对贝类等海洋生物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酸度增加将影响贝类骨骼的大小与重量。贝类等海洋动物是海鸟、海豹等食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同时也是人类海产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海洋酸化引发的这些变化将会最终影响到人类及大型海洋动物。来自英国南极调查局(BAS)和国家海洋学中心(NOC)、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生活在极地到热带海域12种不同环境下的4种有壳类的外壳厚度及骨骼大小。  相似文献   

20.
从1981年1~2月,日、美、苏等十二国的十五艘调查船联合调查南极洋生态系的构造和机制。调查将以南极生态系的关键生物——南极磷虾为中心进行,以达到了解生物间相互关系、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环境因素等。该次调查是根据南极海洋生态系及海洋生物资源的生物学研究计划组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