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利用菜用大豆品种(系)中科毛豆1号和品系121,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进行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叶面喷施钾肥(K2)3种施钾处理,探究菜用大豆开花后28~56 d内茎秆、叶片、叶柄、荚皮、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相同时期不同部位钾素积累均为K2K1K0,各部位钾的相对积累量为籽粒荚皮叶片叶柄茎。同时发现,菜用大豆茎秆、叶片、叶柄、荚皮中钾积累量均随着生育进程逐渐下降,而籽粒中钾素的积累在开花后28~42 d下降,42~49 d升高,随后略有降低。施用钾肥增加了菜用大豆植株各部位的钾积累量,施钾叶面肥可进一步增加钾积累量。  相似文献   

2.
钾素营养充足,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随着氮、磷肥在生产中施用的增加,钾肥已逐渐成为作物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大豆开花后籽粒形成期是大豆氮素积累、产量提高的重要时期,文章对钾肥施用后菜用大豆和普通大豆两者开花后氮素的积累进行了比较研究。在正常氮磷种肥用量基础上,设置3种施钾处理: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 kg·hm~(-2)(K1)、种肥施钾120 kg·hm~(-2)且在花、荚期喷施30 kg·hm~(-2)叶面钾肥(K2),探究菜用大豆、普通大豆开花后28~56 d内籽粒、叶片、茎中氮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增进两种类型大豆植株各部位中氮素积累。同时期内,两种类型大豆在各施肥处理下各部位的氮素积累量均为K2K1K0,大豆植株各部位中相对氮素累积量均为籽粒叶片茎。钾肥施用对提高菜用大豆籽粒氮素含量的效应高于普通大豆,与K0相比,K2处理下菜用大豆、普通大豆籽粒平均氮素含量分别增加了0.19%和0.1%。施用钾肥提高了菜用大豆叶片氮素转移效率,相比K0处理,K1、K2处理分别增加了6.1%、8.2%,而对普通大豆影响不大。钾肥施用显著增加普通大豆茎中氮素积累,但菜用大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11个大田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2O)60、120和180kg/hm2与不施钾相比平均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8%、21.6%和19.8%,籽粒含钾量增加2.9%、9.1%和7.8%,植株地上部钾素总累积量提高42.9%、63.0%和82.2%。说明施钾能提高油菜籽产量、提高油菜对钾素吸收和累积。油菜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100kg籽粒需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钾肥高产高效生产的适宜推荐范围为60~120kg K2O/hm2。  相似文献   

4.
 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评价水稻早籼品种G88-293和浙852钾素生产效率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G88-293品种钾素生产效率高于浙852达28.8%,其生理特性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全生育期需钾较少,但生育前,中期累积的钾素量及占总疸的非分率超过浙852;2)生育前期植株具有较高的N、P含量,全生育期保持较高的含K率和K/N;3)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及茎鞘总糖积累量明显高于浙852;4)收获期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5.
覆膜与钾肥互作对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半干旱区油葵高产高效的最佳栽培措施,2015-2017年以油用向日葵(陇葵杂3号)为材料,研究3个覆膜栽培条件及4个钾肥水平条件下的油葵产量和钾肥利用效率。3个栽培模式分别为露地、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双垄沟播+补灌。4个钾肥水平分别为0、48、84和120kg/hm2。调查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计算钾肥吸收利用,结果表明:覆膜与钾肥互作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干物质积累和钾肥利用效率,且两者互作效应显著;栽培方式对上述三者的影响均表现为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全膜双垄沟播>露地,且差异显著;与露地相比,全膜双垄沟播+补灌和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油葵籽粒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70.1%和103.9%、184.3%和143.7%。各施钾处理籽粒产量和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不施钾,表现为K120>K84>K48>K0,施钾处理间除120与K84外,籽粒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钾肥偏生产力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84kg/hm2时钾肥农学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最大。油葵产量与钾肥农学效率和利用效率协同提高。综上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和施钾量为84kg/hm2是半干旱区油葵适宜种植模式,且补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试验说明新疆春大麦干物质积累强度以技节至灌浆盛期最大.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全株、茎秆和稳呈S型曲线,叶片、叶鞘呈抛物线.全叶干物质积累与叶面积系数和单株叶面积消长动态一致.开花后伴随籽粒子物质积累增加,其他非经济五官干物积累呈有规律的向籽粒转移.叶片、叶鞘、茎三者转移量.叶片)叶鞘)茎,它们转移总量占粒重的物质占籽粒重30%左右.前期良好的营养体是后期形成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制定合理的早熟冬油菜品种的施肥方案,以适宜“稻—稻—油”三熟制的早熟冬油菜高产栽培,于2018-2019年选用早熟品种湘油420、湘油103和常规熟期品种湘油1035、湘杂油710×1035开展田间小区试验,播种45 d后间隔15~20 d取样,监测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及氮、磷、钾养分积累动态,比较早熟与常规熟期冬油菜品种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发现:早熟品种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主要分布在开花期—角果发育期,且净增量最大时期出现较晚,明显延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苗期—开花期)。两种熟期品种叶部干物质及养分积累最大的时期均为苗期,但该期叶部干物质和养分净增量占比早熟品种低于常规熟期品种,干物质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7个百分点,氮、磷、钾素净增量占比平均低约19、25和18个百分点。两种熟期品种茎部干物质净增量最高时期均为开花期,而积累次高时期,早熟品种(角果发育期)滞后于常规熟期品种(蕾薹期);茎部养分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品种根部干物质净增量在开花期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或开花期最大;早熟品种根部养分积累明显迟于常规熟期品种,主要表现在两种熟期品种氮素净增量均在苗期最大,但其占比早熟品种(41.8%~55.2%)低于常规熟期品种(57.0%~63.0%),磷素和钾素净增量早熟品种在蕾薹期或开花期(两个品种不同)最大,常规熟期品种在苗期最大。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趋势两种熟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早熟和常规熟期品种均在角果发育期净增量最大;早熟品种生殖器官氮素净增量在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而常规熟期品种主要发生在开花期(62.0%~71.7%),早熟品种磷素净增量主要发生在角果发育期(61.0%~73.8%),而常规熟期品种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相差较小,钾素积累趋势与磷素类似,只是不同熟期品种间的差异相对小于磷素,说明早熟品种的生殖器官养分积累也相对滞后,其中氮素和磷素的滞后比钾素明显。综上,认为相较于常规熟期品种,早熟品种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高峰出现不同程度的延后。因此,在早熟品种种植中,可采用基肥+追肥的施肥措施或应用缓控释肥,且相对于常规熟期品种适当增加追肥比例或缓控释肥的后期养分释放比例。  相似文献   

8.
为给砂质潮土小麦生产中合理施钾提供理论依据,在河南省新郑砂质潮土上设置0kg·hm-2(K0)、60kg·hm-2(K1)、120kg·hm-2(K2)、180kg·hm-2(K3)和300kg·hm-2(K4)5个施钾(K2O)水平,以小麦品种矮抗58和豫农035为材料,研究了钾肥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氮钾养分累积、钾肥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矮抗58和豫农035籽粒产量分别在K2、K3时达到最高;钾肥农学效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在施钾量低于K3时,矮抗58的钾肥农学效率显著高于豫农035;施钾可促进两个品种对氮和钾的吸收,其中矮抗58、豫农035氮素积累量分别于K2、K3下达到最大,钾素积累量均在K3下最大,同一施钾处理下矮抗58的吸氮量、吸钾量明显高于豫农035;两个品种的钾肥利用率均以K1处理最高,在施钾量低于K3时,矮抗58的钾肥利用率显著高于豫农035。在本试验条件下,矮抗58对钾肥反应优于豫农035,适宜在砂质潮土条件下推广应用,推荐施钾量为120kg·hm-2。  相似文献   

9.
菜用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是评价其食用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钾素影响菜用大豆"源"、"库"端可溶性糖转化关系,在正常氮、磷种肥施用基础上,以菜用中科毛豆1号和品系121为材料,进行不施钾(K0)、种肥施钾120kg·hm-2(K1)以及种肥施钾120 kg·hm-2+花期和结荚期两次喷施钾叶面肥(K2)处理,探讨植株不同部位可溶性糖积累规律。结果表明:种肥施钾显著增加菜用大豆生殖生长期(开花后4~8周)叶片、荚皮、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在此基础上于花期、荚期两次喷施叶面钾肥有利于可溶性糖在叶片、荚皮、籽粒中的进一步积累。开花后7周(最佳采食期)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此时中科毛豆1号K1、K2处理相比K0处理分别高29.2%和37.5%,而品系121分别高9.3%和24.8%。同时发现,钾肥施用显著提高了菜用大豆鲜荚采食期产量,中科毛豆1号K1、K2处理的单株鲜荚产量相比K0处理分别高8.2%和37.1%,而品系121分别高18.9%及31.6%。钾肥施用可能通过增强菜用大豆源端(叶片)可溶性糖的供应以及促进荚皮可溶性糖的运转量而对籽粒中可溶性糖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给秸秆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和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kg·hm-2)下成熟期小麦植株干物质、氮、磷和钾的积累垂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施氮225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小麦冠层干物质和养分存在明显的垂直梯度,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了冠层各层次干物质、氮、磷和钾素的积累量。随冠层层次的降低,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先降后增,氮、磷积累量降低,钾积累量升高。茎鞘干物质和钾素积累量则随冠层层次的降低而升高,氮、磷积累量先增后降,以倒2、倒3层较高。各叶层、茎鞘层干物质、氮、磷、钾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施氮225kg·hm-2处理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贡献分别为3.7、2.8、9.9kg·hm-2;留茬15cm时,残茬干物质、氮、磷、钾还田量占整株秸秆量的比例分别为40%、50%和4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甘蔗钾素吸收、累积和分配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当前甘蔗主栽品种ROC22为材料,通过田间实验分析了甘蔗主要器官钾素含量、累积、分配和吸收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生育期,上部茎和青叶鞘始终是钾素含量较高的器官,青叶和中、下部茎次之,根系、枯叶和枯叶鞘则始终相对较低。钾素主要累积于青叶(鞘)和蔗茎中。拔节前青叶(鞘)中的钾素占植株总累积量的95%以上,拔节后其钾素分配比例持续下降,而蔗茎中则持续上升,在工艺成熟期分配至蔗茎的钾素占整个植株的83.3%。甘蔗钾素阶段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则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蘖期至茎伸长4期为甘蔗主要钾素吸收积累阶段,占生育期总吸收的86.8%,其中分蘖期至拔节期的钾素阶段吸收量(4 791.3 mg/plant)和吸收速率(159.7 mg/plant·d)最高,为甘蔗钾素吸收的最大效率期。  相似文献   

12.
在亚热带红黄壤地区稻田土壤上,研究5个双低油菜新品种(品系)和2个常规油菜品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养分吸收积累差异及对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品种中油119、中双4号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氮浓度略低于常规油菜中油821,品种间的植株磷浓度差异不显著。苗期中双4号、中油119的氮吸收量大于中油821和8313,花期则反之。生育前期不同品种磷吸收量的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双低品种磷积累量低于常规品种。在NK基础上增施磷,使油菜植株氮代谢高峰期推迟,氮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提高20%,植株磷浓度和吸收量在幅度提高,当季作物磷肥的利用率达到32%。未施磷条件下,中油119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常规品种,施磷则表现中油821的增产率高于中油119、中双4号等双低品种,生物学产量亦表现同样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两个籼稻品种的钾素生产效率与若干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评价水稻早籼品种G88—293和浙852钾素生产效率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显示,G88—293品种钾素生产效率高于浙852达28.8%,其生理特性的优势主要表现为:1)全生育期需钾较少,但生育前、中期累积的钾素量及占总量的百分率超过浙852;2)生育前期植株具有较高的N,P含量,全生育期保持较高的含K率和K/N;3)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及茎鞘总糖积累量明显高于浙852;4)收获期具有较高的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14.
油菜干物质积累和养分钾、磷、硫吸收特点及施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微区试验研究油菜干物质积累和养分钾,磷,硫吸收特点及施钾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地下部干物质积累量增长平缓,施钾明显提高油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2)苗期植株地上部钾,磷和硫含量最高,越冬期迅速降低,生育后期地下部钾和磷含量下降较快,成熟期达最低值。(3)施钾明显提高植株钾含量,但施钾对磷和硫含量的影响较小。(4)生育后期地上部出现明显的钾,磷和硫吸收高峰,结角-成熟期地下部磷吸收下降。施钾明显提高油菜植株钾,磷和硫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水分亏缺下小麦穗部光合对产量的贡献,采用盆栽试验及14 C-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花后穗部光合及穗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处理相比,水分亏缺后,旱地品种西农1043灌浆前期穗部净光合速率、颖壳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籽粒14 C-同化物分配率增加,而水地品种陕253均下降。收获后,水分亏缺显著降低了陕253颖壳及内外稃中光合同化物滞留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P<0.01),而对西农1043的影响不明显(P>0.05)。说明适度水分亏缺会提高旱地小麦灌浆前期穗部的碳同化能力,加速灌浆前期穗部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以维持一定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6.
施氮对宁杂1号油菜各枝序角果性状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不同施N量处理,研究了N素营养对油菜各枝序角果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各枝序的角果数以主序和中上部分枝较多,并随施N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过多地施用N肥会造成结角层角果过多而严重影响其它产量因素。(2)每角粒数以主序和中上部分枝较多,下部分枝较少。各枝序的千粒重和单位角果皮面积生产力(PPA)以主序最高,上部分枝较高,下部分枝较低。(3)适量施N可使上部8个分枝的每角粒数、千粒重和PPA都维持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油菜生产的提质增效,探究含钾有机水溶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旺城油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喷施时期(苗期、花期、苗期+花期)和5个含钾有机水溶肥施用量(0、375、750、1125、1500 g/hm2)处理,调查油菜产量性状。结果发现,在苗期或初花期喷施750 g/hm2的含钾有机水溶肥,油菜的株高、根颈粗、生物量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个时期均喷施的处理其促进效果更优。在苗期和初花期均喷施750 g/hm2水溶肥,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提高油菜产量,较对照增加39.07%,产油量增加44.22%。认为可通过在油菜苗期和初花期每公顷各喷施750 g的含钾有机水溶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菜籽产量,增加产油量,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底肥量追肥期对夏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永孝 《大豆科学》1995,14(2):109-125
  相似文献   

19.
敌草快对成熟期油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机械化收获对种子成熟的要求,研究化学催熟剂敌草快对油菜角果脱水和种子质量的影响,选用甘蓝型油菜品种阳光2009在油菜成熟期进行田间喷施敌草快试验,测定菜籽含水量、发芽率、千粒重、品质和敌草快残留。结果表明:于油菜角果黄熟期主花序角果转色时用1.8L/hm2的敌草快水剂喷施处理6d,与自然成熟(喷施等量清水)的对照组和人工割晒组相比,油菜脱水效果显著,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为7.8%和10.49%;与对照组相比,角果和籽粒含水量分别下降52.66%和24.84%。该浓度处理下对油菜发芽率、千粒重及品质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发芽率达99%,贮藏2周的油菜种子中敌草快残留量为0.13mg/kg,符合中国和英国的安全标准;贮藏3周未检测到敌草快残留。建议加快敌草快在油菜催枯用途方面的农药登记,推进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