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淡绿叶为标记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的选育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以淡绿叶标记基因系IGM19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8902S杂交,再用8902S回交1次,通过多代选育获得了带淡绿色叶隐性标记性状,且育性转换特性与8902S明显不同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M2S具有连续30 d以上的不育期(不育度>99.5%),在秋季正常情况下,结实率可达51.8%。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M2S在短日适温时结实正常,在长日(15.0 h)与所有处理温度(30.1℃、24.1℃和23.1℃)、高温(30.1℃)与所有处理日长(15.0 h、14.0 h和12.5 h)的光温组合下均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结实率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其育性转换的温度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均不显著,仅光温工作效应显著,属典型的光温互作雄性不育系。M2S本身较稳定的不育性和带有隐性淡绿色叶的标记性状将有利于在两系法杂交水稻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为材料,通过人工控光温条件,对杂种F1育性感光感温性、F2育性分离规律研究表明,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杂种F1育性感光;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杂种(农垦58S/7001S)F2分离的不育株育性大部分感光;而农垦58S衍生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长光S/培矮64S)的杂种F2分离的不育株育性大部分感温,但可以选择到育性感光的单株。表明杂交亲本的遗传背景影响育性的感光温性。  相似文献   

3.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4.
株1S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及超级杂交早稻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水稻温敏核不育基因株1S的发现及两用核不育系株1S、陆1KS的选育过程,阐述了株1S、陆1KS的特征特性及利用株1S、陆18S选育超级杂交早稻取得的重要进展,提出选育细胞核具有部分粳稻血缘、细胞质保持完全籼型的广亲和温敏核不育系,是实现部分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南方广适性超级杂交早稻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广东优质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东省的具体情况,初步确定广东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的光温不育类型以温敏型为主,适当兼顾光温互作型,不育起点温度22-23℃。介绍了不同熟期两用优质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以及GD-8S、安农S-1/浙9248等几个新育成的优质两用核不育系的生产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温敏核不育基因在籼型三系遗传背景下的育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个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6311S和360S与7个籼型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及相应的保持系、3个恢复系配组,观察了51个组合的F1、19个F2及6个BC1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培矮64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对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强恢复基因;6311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具有1对弱恢复基因;360S温敏核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但没有恢复基因。进一步利用4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311S组合F2群体中4个温敏核不育株与5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配组,研究了杂交F1的育性,表明在可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对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表达没有影响;在不育细胞质背景下,三系恢复基因是温敏核不育基因表达的关键。由此提出了选育不育细胞质背景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和温敏核不育背景的质核互作型不育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选育适合北方气候条件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在沈阳设置盆栽人工控制光长试验和连云港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农垦58S、培矮64S、衡农-1S和衡农-3S对光温的反应。参试的两用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表达对光长核温度的反应不同。一类为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另一类为高温下可育,低温下不育。北方的低温加大了选育实用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难度。提出了辽宁以北地区实用型两用不育系的选育策略核光温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8.
谢戎 《杂交水稻》2000,15(2):42
1999年 7月 ,四川省科委主持对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泸光3S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的专家们认真听取了课题组关于泸光 3S的选育思路、设计方案、选育经过、育性表现及特征特性简介 ,严格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并提出质疑 ,同时 ,对泸光 3S大群体 (3172株 )的农艺性状、花粉及小穗育性进行现场检测。经充分讨论后 ,一致认为该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泸光 3S是由 (培矮 6 4 S/ IR8S异交系 ) F2 ∥ (890 2 S/ 890 6 S) F6的杂交 F1经花培育成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a)属光温互作类型不育系 ,不育起点温度…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20,(1):13-15
渝924S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利用高配合力两用核不育系Y58S与优质保持系渝805B杂交,然后再与低不育起点温度两用核不育系C815S复交选育而成的一个中籼迟熟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配合力好、综合抗性好、米质外观品质优等特点,2018年通过重庆市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选育的“籼型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M2S”于1995年8月28日通过了浙江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水稻光亚2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亚2号是利用带淡绿叶标记性状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M2S与具粳稻亲缘的恢复系T2配组育成,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抗性好等特点。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稻金两优3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两优36是以籼稻光敏不育系HS-3为母本,早籼品系946为父本选配的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具有穗大粒多、产量优势强等特点,2000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广占63S的不育基因来源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其育性转换表现为温敏型,是迄今两系杂交水稻中应用最广泛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之一。对广占63S/旱1587组合的F2分离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的不育性受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法,以广占63S与旱1587组合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将不育基因(暂命名为PTGMS2-1)定位于第2染色体标记S2-4与S2-27之间物理距离390 kb的区间内,与两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和1.1 cM,与标记S2-24共分离。  相似文献   

14.
  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科丰A表现出早熟性,该不育系与晚籼恢复系所配组的F1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显性早熟现象。为了解该不育系显性早熟性的遗传机制,利用一整套抽穗期感光基因近等基因系EG0~EG7、ER、LR、T65、T65Eb、T65Ebm、T65m、NIL(Hd1) 和NIL(Hd4) 等对科丰A抽穗期感光基因的基因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科丰A的抽穗期基因型为E1E1e2e2E3E3Se 1uSe 1uEf 1Ef 1,并带有感光基因E1的显性抑制基因(暂定名为Su E1)和感光基因Se 1u的隐性抑制基因(i Se 1)。分析了由该不育系配组的杂种F1表现早熟现象的原因,并探讨了科丰A所带早熟相关基因的育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籼粳交DH群体和RIL群体的构建及籼粳分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对籼粳杂交组合“02428(粳)/特青(籼)”F1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分别获得由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由157个株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两个群体的籼粳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DH群体还是RIL群体,各株系的籼粳形态指数和分子标记指数分布均呈正态分布,但RIL群体的偏态性强于DH群体,且明显偏父。  相似文献   

16.
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新光S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新光S是与农垦58S不同来源的具育性转换特性的不育系。对其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在15.0 h长光照与所有处理温度(平均温度30.1℃、24.1℃和23.1℃)的光温组合下和30.1℃高温与所有处理光照时间(15.0 h、14.0 h和12.5 h)的光温组合下,表现完全不育;在14.0 h与23.1℃和24.1℃的光温组合下,育性部分恢复;仅在12.5 h短光照与23.1℃和24.1℃的光温组合下,育性才趋于正常。对自交结实率的两因子方差分析表明,单独的光周期效应和温度效应均不显著(p>0.05),仅光温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准(p<0.01),属典型的光温互作型。在杭州自然条件下,新光S表现出较长(约2个月)的稳定不育期,但秋季繁殖的结实率未达到在人工气候箱的短日低温下的结实率水平。对新光S这类光温互作型籼型不育系的实用价值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The main problems abou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wo-line hybrid rice were reviewed, including the confusing nomenclature and male sterile lines classification, the unclear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s and the unsuitable site selection for male sterile line and hybrid rice seed production.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use dual-purpose genic male sterile lines, four types, including PTGMS (photo-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TGMS (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reverse PTGMS and reverse TGMS, were proposed. A new idea for explaining the mechanism of sterility in dual-purpose hybrid rice was proposed. The transition from sterile to fertile was involved in the cooperative regulation of major-effect sterile genes and photoperiod and/or temperature sensitive ones. The minor-effect genes with accumulative effect on sterility we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sterility transfer.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use of dual-purpose line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responses to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of PTGMS should be mad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s of PTGMS should also be put forward. The optimal ecological site for seed production c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climate data 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see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广亲和恢复系成恢448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美国水稻Lemont与中国籼型恢复系871028杂交,采用常规育种方法和花药培养技术,育成广亲和新恢复系成恢448。该恢复与籼稻和粳稻测验种杂交,F1代结实率分别为85.89%和69.04%;与5种不同细胞质来源的不育系测交,F1代结实率平均为83.39%;已测交筛选出一批强优势组合,其中,汕优448和Ⅱ优448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9.07%和14.51%。讨论了利用美国稻种资源开展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花培在不同质源不育系提纯更新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四年的探索,已从不同质源的籼、粳不育系花培后代中,筛选出符合提纯目标的理想株系及其相应保持系,显示了花培提纯技术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的独特优点。技术途径是:不育系、保持系同步花药培养,测配选择花粉植株优良株系,严格防杂保纯,单系繁殖原原种,不断更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