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辣椒单倍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辣椒单倍体培养,包括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的历史、培养条件的影响因素、培养技术、胚胎发生途径、植株再生能力的遗传规律、染色体的加倍以及再生株后代遗传学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影响苦瓜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生长环境、预处理、培养基、碳源、激素、添加物等进行综述,讨论了目前苦瓜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以后苦瓜花药培养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瓜类蔬菜作物花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药培养技术是蔬菜作物育种中一种重要的辅助育种技术.对影响瓜类蔬菜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材料发育时期生长环境、基本培养基、碳源、激素、活性炭及培养方法中的相关条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瓜类花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芦笋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综述了芦笋花药培养中材料的选择、培养基的种类及其添加物质、培养方法、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和进展。以期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番茄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林  曾国平 《北方园艺》2007,(11):85-87
综述了番茄花药培养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影响番茄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如小孢子发育途径、取材时期、植株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年龄和生理状况、花药预处理、培养基及其成分等.指出了目前花药培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茄果类蔬菜花药和花粉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综述了茄果类蔬菜花药和花粉培养的历史、影响因素和培养技术,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丰长茄5号’是以双单倍体品系‘08-102’为母本,以双单倍体品系‘08-10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茄子新品种。平均始花节位9.0节,植株生长势强,株形开展,果实平均纵径30.5 cm,横径5.2 cm,平均单果质量256.5 g,果皮紫黑色,有光泽,耐贮运。果实维生素C含量0.03 mg · g-1,干物质含量6.91%,蛋白质含量0.958%,可溶性糖含量3.56%。总产量可达79 000 kg · hm-2,适宜北京、河北、山东、广东等地区露地和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8.
 ‘海丰长茄2 号’茄子新品种是以‘11-15’?‘11-2’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 半开张,平均始花节位7.0 节。果实平均纵径23.2 cm,横径4.6 cm,果皮紫黑色,有光泽,平均单果质 量231.5 g。货架期长,周年栽培产量达225 000 kg · hm-2 以上,适宜北京、河北、辽宁和山东地区保护地 栽培。  相似文献   

9.
茄子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倍体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花药和小孢子培养技术是获得单倍体的有效途径.文章综述了茄子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影响茄子愈伤组织和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茄子花药和小孢子培养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单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蔬菜花药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靖  李焕秀  李敏  王梅 《中国蔬菜》2005,1(6):36-38
综述了国内外蔬菜花药培养研究进展,包括花药培养与胚胎发生、花药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再生植株的倍性研究等,指出了目前花药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时花药培养的研究和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荔枝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中的数量性状是极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性状。通过对荔枝测试指南中数量性状的分级研究,以期为荔枝品种数量性状客观准确的描述提供技术依据,以确保荔枝品种DUS测试工作顺利开展。【方法】以74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荔枝品种为研究对象,对荔枝测试指南中9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并依据各性状的特点选择最适的分级方法,对各数量性状的表达状态进行分级范围划分。【结果】9个数量性状变异范围为12.35%~33.09%,性状间相关系数分布在-0.14~0.75之间;正态性分析(K-S检验)结果表明,9个数量性状中有7个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分级,其他性状用极差法分级。【结论】对9个数量性状进行的分级范围研究结果可作为今后荔枝DUS测试数量性状描述分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3种栽培模式对草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欣  宗静  路河 《蔬菜》2021,(2):15-19
为了促进草莓优质安全及轻简化生产,以"红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基质、半基质、土壤3种不同栽培模式对草莓植株生育性状、产量、果实品质、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模式植株长势最好,成活率最高,成熟期最早,每667 m2产量2667 kg,收益4.82万元;在果实品质方面,土壤栽培条件下果实中的Ca、Fe、干物质、VC、总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大于基质与半基质栽培,口感与营养更好;半基质模式更利于植株根系生长,根系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光合与结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蓝、红蓝(7︰1)、红蓝(5︰1)和白光5种光质LED灯作为光源,其中白光为对照,研究光质对水培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片发育、叶片光合性能、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结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蓝光(5︰1)处理条件下,水培马铃薯植株生长前期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气孔导度(Gs)均高于其他处理,P_n、Φ_(PSⅡ)、q_P、和ETR等显著高于白光处理,块茎形成和膨大最快。且定植60 d时叶绿素含量下降,P_n和PSⅡ活性中心开放程度显著下降,成熟期提前,微型薯产量和成薯率最高。在单色红光处理下,植株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G_s、P_n、F_v/F_o、Φ_(PSⅡ)和q_P下降,NPQ升高,块茎的形成和膨大缓慢,产量最低。在单色蓝光处理下前期叶片生长较快,块茎形成早,但不利于匍匐茎的形成,并引起叶片早衰,制约了块茎产量的提高。基于上述结果,光质调控前期可增加红光比例,诱导匍匐茎形成,后期增加蓝光比例,促进块茎形成和膨大,提高块茎的数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发挥酿酒品种‘赤霞珠’‘梅露辄’和‘品丽珠’不同营养系的优点,筛选香气优良的营养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3个品种共11个营养系成熟果实和葡萄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果实、葡萄酒中香气成分种类分别在64~99种、105~121种,相应的果实与葡萄酒共有成分在60~88种,分为中短链脂肪酸、乙醇酯、醇类、乙酸酯、醛类、单萜和降异戊二烯类、其他7类。除‘赤霞珠’685醇类、191醛类,其余营养系葡萄酒中每类香气浓度均高于果实。果实和葡萄酒中超过阈值的香气成分分别有5种和15种,但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营养系同一香气气味活性值(OAV值)不同,从而导致其香气特征的差异。‘赤霞珠’685、169和‘梅鹿辄’348果实中苯乙醛、β-大马士酮OAV值高于其他营养系,与花香、甜香味OAV值最大一致;170果实中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IBMP)OAV值显著高于191,与其植物味OAV值最高一致,且TDNOAV值最高,与其化学味OAV值最高一致。‘品丽珠’c214果实中IBMP>327>409,赋予c214植物味OAV值>327>409,3个营养系中苯乙醛、β-大马士酮OAV值趋势与焦糖味、花香味一致。与其他营养系相比,‘赤霞珠’170、338葡萄酒中较高的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醛和β-大马士酮赋予酒较高的水果味、花香味;‘梅鹿辄’181葡萄酒中较高的辛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赋予酒较高的水果味、花香味;‘品丽珠’c214中己酸乙酯、丁酸乙酯、乙酸异戊酯OAV值最高,与酒水果味OAV值最高一致,327中IBMP和癸醛OAV值较高,赋予酒植物味高于c214。【结论】根据果实香气特征,‘赤霞珠’685、169、‘品丽珠’327和‘梅鹿辄’348相对较好,根据葡萄酒香气特征‘赤霞珠’338、170、‘梅鹿辄’181和‘品丽珠’409较好。根据其香气特点及市场需要,可进行营养系筛选或酿造工艺改良。  相似文献   

15.
野鸢尾和射干属间杂交亲和性及杂种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晓颖  李卉  娄琦  郑洋 《园艺学报》2012,39(5):931-938
 以鸢尾科鸢尾属的野鸢尾(Iris dichotoma)和射干属的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为试材,对其常规授粉后的结实性、花粉管行为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杂种进行了形态学和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结果表明:野鸢尾和射干属间杂交存在一定程度障碍,但仍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且正、反交存在差异。以野鸢尾为母本与射干杂交时,部分花粉不萌发,或者花粉管在柱头或花粉粒上缠绕;不亲和障碍主要发生在受精前,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48.1%和69.3%。以射干为母本与野鸢尾杂交时,在珠孔端出现胚的解体现象,不亲和障碍主要发生在受精后,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87.9%和54.3%。所得杂种F1的株高、花冠幅、分蘖能力都介于野鸢尾和射干之间;杂种的花期和果期较亲本有所延长,叶宽大于亲本;根状茎、花形与野鸢尾相似;花色、雄蕊、花柱、果实和种子与亲本迥异。杂种根尖细胞染色体数与亲本相同,2n = 2x = 32,均为1B型,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相对保守,变异较小,且核型具有较高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镉(Cd)对苹果植株生长发育和各组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2年生烟富3/T337和王林/T337为试材,测定了25mg/kg镉处理下叶片光合参数、解剖结构和各组织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镉胁迫对2个品种叶片光合参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烟富3’和‘王林’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62.46%和46.04%。镉处理下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但‘烟富3’叶片上表皮厚度增加。镉能够抑制苹果叶片氮和钾含量,促进磷的吸收。镉处理对苹果植株不同组织钙、硼、铜、铁和锌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根系钙、硼和锌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叶片铜、铁和锌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烟富3’叶片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王林’叶片钙含量低于对照。综上所述,镉能够抑制苹果植株生长发育,降低植株根系氮、钾、钙、硼、锌含量,以及叶片铜、铁、锌含量。  相似文献   

17.
方位及冠层对核桃内果皮木质素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张萍  黄闽敏  张强 《果树学报》2020,(5):696-704
【目的】明确核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光照强度对内果皮中木质素、相关酶活性影响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核桃品种’新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树冠不同方位、不同冠层对内果皮中木质素含量、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不同方位、不同冠层上,木质素含量随着核桃果实的生长发育呈持续增加趋势;PAL、POD酶活性强弱的排序依次为:南面上层>南面中层>南面下层>北面上层>北面中层>北面下层>中部上层>中部中层>中部下层;PPO酶活性强弱的排序依次为:北面下层>北面中层>北面上层>中部下层>中部中层>中部上层>南面下层>南面中层>南面上层。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质素含量与POD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808**),与PPO酶活性呈负相关。【结论】树冠南面和上层接受的光照强度最大,木质素含量最高,PAL、POD酶活性最强;PPO酶活性最低;木质素含量与POD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808**),表明光照强度诱导了核桃果实内果皮中木质素的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王帅 《蔬菜》2024,(2):39-44
为避免因茄子连年种植导致的土传病害增加而对茄子生产造成影响,形成健康、生态的解决办法,以茄子不间作为对照,研究分析了茄子与平菇、甘蓝、甘薯3种作物分别间作后对其长势、产量及根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茄子与3种作物间作对茄子株高日均生长量、茎粗、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667 m2平均产量以及根际土壤干质量、含水量、EC值、碳氮比、有机碳含量、无机碳含量、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均未造成显著影响;茄子与甘蓝间作较与平菇、甘薯间作可显著降低土壤干质量和速效钾含量,且较对照分别降低了8.58%和11.11%,这有利于土壤孔隙度的增加,同时较对照极显著提高了茄子根际细菌总量,显著提高了根际真菌总量及根际细菌与真菌总量比值,分别较对照提高114.44%、42.18%和49.56%,这有助于茄子连作障碍的消减及土传病害的防治;茄子与平菇间作极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的pH值,较对照降低5.36%,极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分别降低16.99%和17.10%,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幅达36.10%,极显著提高了根际细菌总量和真菌总量,分别提高71.84%和1...  相似文献   

19.
Tree growth and the increase in inorganic nutrients during a growing season were studied in 3-year-old, container-grown ‘Fuyu’ persimmon tre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fruit-load. Fruit-load was varied by adjusting the leaf–fruit ratio to 10, 20, 30, and 60 on July 5. Some trees were completely defruited. The whole trees were harvested on November 5 of that year, and increases in dry weight and inorganic elements in different tree parts during the season were measured. A lower leaf–fruit ratio resulted in a higher yield but also decreased fruit weight, soluble solids, and fruit color. Dry weight of the aerial woods and roo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 greater ratio. However, total dry weight including the fruits was higher in the lower ratio trees than in the higher ratio trees; the weight of a tree that maintained the ratio of 10 was 35% higher than a tree without fruit. Fruits accounted for 62% of total dry weight when the ratio was 10 and 27% when the ratio was 60. The leaf–fruit ratio did not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total increase in P, K, Ca, and Mg content. N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an increasing leaf–fruit ratio. Of the total increases of N, P, and K during the season, the fruits accounted for 30%, 50%, and 54% at the ratio of 20, respectively, and the percentages increased to 44, 81, and 74 at the ratio of 10. The inorganic element content in the aerial woods and root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greater ratios, especially in the root. When trees were defruited, N and K increases in the root accounted for 44% and 35% of the total increase,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ersimmon orchard fertilization programs with different fruit-load levels should accommodate the proportion of nutrients partitioned to fruits that are removed permanently from the tree.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情况并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及GIS空间技术对我国国家森林公园的研究进展和空间格局进行了可视化的探索分析.结果 显示:(1)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森林旅游、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评价、群落结构等是我国森林公园的历史研究热点领域.(2)我国国家森林公园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的空间格局,东北区域及西南区域公园分布较为集中,青海及西藏地区相反.(3)1992-2017年期间国家森林公园的面积得到了更为显著的提升,黑龙江、西藏、新疆、内蒙古4省贡献的面积较多,天津、上海、宁夏、海南4省市对全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面积的贡献较小.西部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数量有待提升,宁夏、海南2省的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有较大理论拓展空间,未来可以加强国家森林公园动态监测评价、森林公园管理制度保障、森林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智慧森林公园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来推动全国森林公园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