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婺源春茶开采期的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2014~2018年婺源茶叶观测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方法,并引入不断变化的气象条件,对婺源常规的春茶开采期预报模型进行了改进;然后以2019年为例,对改进的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模型和常规的预报模型进行了预报检验。结果表明:1月平均气温和1月雨日数是影响婺源春茶开采期的关键气象因子;1月平均气温越高、1月雨日数越多,则春茶的开采期越早。与常规的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模型相比,改进模型对2019年婺源春茶开采期的预报结果与实际值更加接近,预报效果更好。本文建立的婺源春茶开采期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时效性,能够满足春茶开采期预报业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浙中南春茶采摘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报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5):722-724
利用2005—2017年浙中南武义县春茶3个主栽品种的采摘期时间资料,结合同期的气温、降水、日照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浙中南春茶采摘期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探讨不同气温要素对春茶采摘期的影响,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春茶采摘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浙中南春茶采摘以乌牛早最早,其次是迎霜,最晚是龙井43,迎霜和龙井43的采摘期接近。春茶采摘期与2月气温的相关性最大,其中,2月上中旬气温回暖条件、2月中下旬低温霜冻程度是预测茶叶成熟采摘的关键。浙中南春茶采摘期预报模型以气温为预报因子,效果较好,其中,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因子能有效反映回暖条件,旬尺度最低气温因子能有效反映低温霜冻的影响,预报时效最长提前至10~40 d,优于积温预测方法,模拟效果较好,可为茶农合理安排春茶采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阿克苏地区苹果产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1-2015年阿克苏地区苹果气候产量指数,分别与苹果主产区10个代表站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4月平均气温、4月≥30℃日数、4月浮尘日数、4月大风日数、5月大风日数、5-8月平均气温、6-8月平均气温、7月≥35℃日数、8月平均气温、8月降水量、至8月底≥10℃稳定积温等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经检验,从中挑选出影响苹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1月平均气温、4月浮尘日数、5-8月平均气温、8月降水量,并建立基于关键气象因子的阿克苏地区苹果产量预测模型。根据2016-2018年阿克苏地区苹果实际产量,结合模型计算的苹果预测产量,计算此3年产量的绝对误差。经验证:3年产量的绝对误差在3.1%~7.1%之间,平均为5.5%;其准确率为92%~97%之间,平均为94.5%,预报准确率较高,表明次方法建立的模型可在阿克苏地区苹果产量预测业务服务中应用,其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苹果产业的发展及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潘东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8):184-186
选用黄梅县国家气象站近30年(1991—2020年)和北部山区1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近5年(2016—2020年)气象资料,分析黄梅县禅茶生长期间的气候资源;同时利用2011—2020年禅茶开采期资料和同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梅禅茶开采期与各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禅茶开采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黄梅县热量资源和水资源丰富,适合禅茶生长,北部山区比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偏低0.9~2.0℃,禅茶春季开采偏迟7~10 d;禅茶春季开采期与2、3月平均气温和1月降水量呈负相关,其中与3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气温升高,开采期提前,反之,开采期推迟,同时前期降水量、后期气温对开采期影响较大;建立的开采期预报模型经2021年验证,效果较好,预报误差1.5 d左右,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为茶农适时组织劳力、合理安排禅茶采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1961~2019年江西省修水县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59 a不同采摘期春茶的春霜日数和气候品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9 a修水县春霜日数呈减少的变化趋势,春霜冻灾害发生概率依次为早春茶>明前茶>雨前茶,晚春茶期间没有发生过春霜冻灾害;近59 a来春茶气候品质平均特优率依次为雨前茶>晚春茶>明前茶>早春茶,早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特优率呈增加趋势,明前茶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晚春茶特优率则显著减少。因此,修水县春茶采摘期间出现霜冻的可能性在降低,气候变暖有利于提高早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品质,但不利于晚春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频发的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造成比较严重影响,茶叶生产急需专题气象服务。本文利用2012-2020年泰顺县罗阳镇三垟平茶场的连续9年开采期记录资料,结合泰顺县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30年(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课题组研究影响茶叶开采期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分析,揭示出泰顺三杯香茶叶开采期与气象因子的深层次关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三杯县”茶叶开采期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开采期预报模型,在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三杯香”茶叶采摘气象指数服务。  相似文献   

7.
基于1961~2019年江西省修水县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近59 a不同采摘期春茶的春霜日数和气候品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9 a修水县春霜日数呈减少的变化趋势,春霜冻灾害发生概率依次为早春茶>明前茶>雨前茶,晚春茶期间没有发生过春霜冻灾害;近59 a来春茶气候品质平均特优率依次为雨前茶>晚春茶>明前茶>早春茶,早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特优率呈增加趋势,明前茶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晚春茶特优率则显著减少.因此,修水县春茶采摘期间出现霜冻的可能性在降低,气候变暖有利于提高早春茶、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品质,但不利于晚春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利用湘北地区1987~2011年早稻单产和早稻生育期内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法建立了早稻的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进行了预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气象产量与早稻生育期逐旬气象要素相关性,筛选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5月中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日照时数、6月中旬降水量和7月中旬日照时数是影响湘北早稻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1988~2009年早稻产量进行了预报验证,平均准确率在91.0%以上。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早稻产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7—2018年常山县油茶产量及常山国家一般气象站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同油茶产量的相关性,并利用气象因子建立油茶产量模型。结果表明:常山油茶开花期、春梢和芽生长期、果实第一次膨大期及果实油脂转化高峰期与产量有较大关联;主要影响产量的气象因子为油茶开花期的平均气温、果实油脂转化高峰期的雨日及果实油脂转化高峰期的日照时数,且均与油茶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频发的气象灾害对茶叶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茶叶生产急需专题气象服务。本文利用2012—2020年泰顺县罗阳镇三垟坪茶场连续9年的开采期记录资料,结合泰顺县国家一般气象观测站30年(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影响茶叶开采期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研究分析,揭示了泰顺"三杯香"茶叶开采期与气象因子的深层次关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三杯香"茶叶开采期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开采期预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三杯香"茶叶采摘气象指数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