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比较了不同水作方式的水旱轮作对设施土壤盐分影响的差异,在相邻2个大棚中分别设置表土充分湿润和淹水栽培蕹菜,以10 cm为单位分4层分别取土,测定了水作前、水作2个月、改旱作2个月后0~40 cm各土层的土壤EC值和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EC值经充分湿润和淹水栽培水作2个月处理后均下降,并在改旱作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但仍都低于各水作处理前相应土层的盐分含量。水作处理后NO_3~-和SO_4~(2-)的下渗效果明显,且SO_4~(2-)的降幅较大;充分湿润处理土壤NO_3~-的降幅较淹水栽培处理小,而改旱作2个月回升幅度比淹水栽培处理大;充分湿润处理根系吸收层K~+含量降幅小于淹水栽培的。由此可知,表土充分湿润和淹水栽培2个月再常规旱作2个月后,耕作层盐分浓度均仍低于水作前,淹水栽培总体效果优于充分湿润栽培,但充分湿润栽培对K~+和NO_3~-有较好的滞留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充分湿润和淹水栽培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差异不大,均会使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和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和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小幅下降;两种水作后期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小幅下降;两种水作后期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略有增加,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略有增加,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20g/kg以上;两种水作均会降低土壤酶的活性,但充分湿润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发现,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和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进行为期5个月的设施水旱轮作,以1个月为间隔对0~40cm土层以10cm为单位分层取样,比较各土层可溶性盐含量(EC值)及主要盐分离子含量的变化,探讨水旱轮作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栽培水蕹菜1个月后0~20cm土层的EC值下降幅度较大,但30~40cm深层土壤EC值有所上升;2个月后各层土壤EC值降幅达60.27%~81.84%;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呈相应变化。断水降渍1个月后各层土壤EC值及主要盐分离子含量均呈小幅回升。旱作菊花1~2个月后0~20cm土壤EC值持续缓慢回升,但仍比淹水栽培前下降52.71%~67.27%;主要盐分离子尤其是与肥料相关的盐分离子含量也呈相应变化。证明常规旱生设施园艺基地利用水生蔬菜开展水旱轮作对治理土壤盐渍化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延缓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充分湿润栽培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延缓效果,在大棚内用封底塑料栽培桶,以连续旱栽为对照,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后断水降渍,再接种2茬小白菜,比较各处理在小白菜茬口前后不同土层的土壤EC值、NO-3含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两种水作处理的小白菜产量差异不显著。小白菜茬口前后土壤EC值、NO-3含量低于连续旱栽。小白菜茬口后与处理前相比,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的土壤EC值在0-10 cm土层有所上升,增幅分别为83.66%,48.88%,而连续旱栽处理的0-10 cm土层土壤EC值增幅达105.76%;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处理的0-10 cm土层,在小白菜茬口后土壤NO-3含量与处理前相比,上升幅度分别为27.70%,42.95%,而常规旱栽上升幅度达98.83%,说明两种水作处理对土壤盐渍化均有较好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淹水栽培和土表充分湿润对蕹菜产量品质和设施土壤的影响,以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为材料,设置淹水栽培、土表充分湿润、常规旱栽3个处理,以不种植蕹菜为空茬对照。比较分析了2种水作处理和常规旱栽蕹菜的产量和土壤N、P、K转移量,以及不同栽培方式下不同土层的前后土壤EC值、土壤速效养分。结果表明:淹水栽培、土表充分湿润、常规旱栽蕹菜的产量分别为335.25、245.65和121.15 t/hm2;折合N、P、K的转移量分别为4319.12、2475.45、1281.18 kg/hm2;折合N、P、K的转移量分别为4319.12、2475.45、1281.18 kg/hm2;耕作层土壤盐分分别下降49.87%、44.58%和14.52%,空茬对照则上升273.07%。说明夏季种植蕹菜能转移较多养分,以淹水栽培效果最好,土表充分湿润,夏季空茬易导致盐渍化。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充分湿润与淹水栽培对设施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活性与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充分湿润和淹水栽培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的差异不大,均会使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和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小幅下降;两种水作后期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均略有增加,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20g/kg以上;两种水作均会降低土壤酶的活性,但充分湿润栽培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发现,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盛夏高温季节短期淹水栽培后断水降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为试验材料,在盐渍化处理的封底栽培桶中开展为期40 d的淹水栽培试验,然后32 d断水降渍,探究其对0~40 cm各土层的EC值、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盛夏高温季节短期淹水后断水降渍,结合种植速生性蕹菜,可明显降低盐渍化土壤表层盐分浓度并使0~40 cm各土层养分趋于均衡,认为通过短期淹水使盐分下渗,结合种植速生性水生蔬菜的吸收转移,可有效缓解因超量使用化肥而致的设施土壤盐渍化。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碱性大棚土壤剖面上pH值与盐分的相关性,对定点试验基地的54个剖面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电导率(EC值)、全盐量以及K~+、Na~+、Ca~(2+)、Mg~(2+)、Cl~-、SO_4~(2-)、NO_3~-含量均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pH值、HCO_3~-含量则随着土壤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耕层(0~20 cm)的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NO_3~-、SO_4~(2-)、Ca~(2+)、Na~+,而下层土壤(20~80 cm)的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为HCO_3~-、NO_3~-、SO_4~(2-)、Ca~(2+)、Na~+。pHw值(去CO_2去离子水浸提测定的pH值)与EC值、全盐量、离子含量总和以及K~+、Na~+、Ca~(2+)、Mg~(2+)、Cl-、SO_4~(2-)、NO_3~-离子的含量均具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性,而pHCa值(0.01 mol/L Ca Cl2浸提测定的pH值)与各盐分指标的相关性总体弱于pHw值;在整个剖面上,HCO_3~-含量与EC值呈显著负相关,与pHw值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pH值与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且HCO_3~-含量与pHCa值可综合反映碱性大棚土壤剖面的酸化与次生盐渍化状况;尽管大棚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现象明显,但目前更应关注次生盐渍化的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葡萄避雨栽培后不同土层(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p H值、电导率(EC)等肥力因子的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培肥对策。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等肥力因子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随避雨年限增加而降低,而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随避雨年限增加而上升。土壤p H值受土壤层次影响较小,其从大到小依次为避雨2年处理露天处理避雨1年处理。0~10、20~30 cm土层土壤EC值一致,高于10~20 cm土层;同一土层EC值以避雨2年处理最高,其次为避雨1年处理,露天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农艺调控措施组合对蔬菜-土壤系统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能同时适应水作和旱作两种栽培方式的蕹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人为添加铅镉复合污染情况下,不同栽培方式和施用改良剂(石灰或生物炭)的农艺调控措施组合对蕹菜中铅镉累积规律的影响差异,并从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化特征等方面分析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旱作和水作两种栽培方式下,蕹菜中重金属累积及土壤重金属有效性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水作条件下施用石灰比旱作能更有效地降低土壤铅镉有效态含量,而水作条件下施用石灰和生物炭均能在提高蕹菜产量的情况下降低蕹菜中铅镉含量,且施用6 g·kg~(-1)生物炭的效果最优。总的来说,与旱作模式相比,水作条件下施用改良剂往往对蕹菜-土壤系统中铅镉累积特性的影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