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香薷是江西的一种地方药材。通过江香薷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研究,确定了江香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行距30cm,株距10cm。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的种植模式对江香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江香薷在江西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西本地香薷为材料,进行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江香薷农艺性状、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直播种植、移栽种植、覆膜种植下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覆膜种植可以促进香薷产量和品质,用工较少,适合在江西推广。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半湿润区玉米高密度超高产综合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玉米高密度压力下的品种筛选、合理密度、田间种植方式、配方施肥方案.结果表明,玉米新品种江203、龙单26、吉单27、东农250、吉高2、龙单25适合该区种植,且江203、龙单25、龙单26分别在20 cm、25 cm、30 cm密度水平下产量最高;所选择的5种田间种植方式中以2比空模式产量最高,产量为827.08 kg/667m2;配方施肥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江香薷生长发育特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中药材GAP的要求,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江香薷规范化栽培技术,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基地选择、香薷生长发育特性、田间管理等方面,为江香薷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施肥处理对桐江绿豆籽粒产量、生育期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的最佳密度、肥料组合条件为种植规格40 cm×25 cm,施用尿素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钙镁磷375 kg/hm2;在此条件下,绿豆的籽粒产量最高,达1680.00 kg/hm2。  相似文献   

6.
辽细辛产量与种植密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辽细辛产量有显著的差异,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建议在生产上采用10 cm×20 cm和12 cm×20 cm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木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在云南河口开展3种种植密度(80 cm×150 cm、150 cm×200 cm、 250 cm×300 cm)对辣木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250 cm×300 cm的地径增长量显著高于种植密度80 cm×150 cm的, 3种密度株高增长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250 cm×300 cm的辣木开花和种子成熟期比密度80 cm×150 cm的提前20 d左右; 3种种植密度的结实率均较低,密度小的250 cm×300cm的结实率和种子千粒重较大,即果实质量较高,但差异不显著。适当减小种植密度可促进辣木的生长及提高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8.
辽细辛产量与种植密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辽细辛产量有显著的差异,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建议在生产上采用10 cm×20 cm和12 cm×20 cm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对江香薷主效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药用成分的影响,为江香薷在江西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常规品种为依据,采用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A因素为播期,设置为3月15日、3月25日、4月5日,B因素为收获期,设置为8月22日、9月5日、9月24日,共设置9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株高、茎粗、分枝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挥发油、麝香草酚、香荆等主要药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各种主效农艺性状明显减少,通径分析进一步确定了主效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发现农艺性状都对产量有影响。其中性状分枝数对产量影响最大,通径系数为0.472 1。从药用成分含量来看,播期为3月5日,药用成分挥发油的含量最高,3月25日播种,药用成分麝香草酚含量最高,4月5日播种药用成分香荆的含量最大。说明不同的药用成分有各自适合的播期。无论是农艺性状、还是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最佳的收获时期为9月5日左右,过早过晚收获都不利于江香薷产量和品质的积累。所以播期对江香薷的主效农艺性状和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适当调节播期,来达到江香薷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4种不同种植密度对美人椒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75cm×44cm的处理美人椒产量较高;其次是种植密度为75cm×49cm的处理,能有效提高美人椒的产量;而种植密度为75cm×63cm的处理产量相对最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确定了江香薷在南昌的最佳播种期为4月上旬。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索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依照目前使用的插秧机械,设立2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30cm×16cm的种植密度相比,采用24cm×16cm的种植密度可增加水稻产量,增幅为1.32%~5.45%,平均增幅为3.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等肥力状况的高沙土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对泰兴香荷芋生育及产量、效益的影响。[方法]在统一垅宽100cm、垅高20cm、垅面宽60~65cm的基础上,试验设6个种植密度处理:种植密度42000株/hm2,株距47.62cm;种植密度47250株/hm2,株距42.33cm;种植密度52500株/hm2,株距38.10cm(CK);种植密度57750株/hm2,株距34.63cm;种植密度63000株/hm2,株距31.75cm;种植密度68250赫/hm2,株距29.30cm.考查不同生育期的苗情与长势、子孙芋产量、商品芋效益。[结果]63000株/hm2种植密度处理子孙芋产量最高,达25103.70kg,/hm2,商品芋政益为97738.2元/hm2。[结论]中等肥力状况下的高沙土地区泰兴香荷芋大面积种植密度以63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苗用型大白菜双耐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苗用型大白菜双耐进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双耐种植密度10 cm×10 cm适宜20 d收获,20 cm×20 cm适宜50 d收获,一般适宜15 cm×15 cm种植35 d收获。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密度对散尾葵生长及切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cm×60 cm时,每盆可切叶片数最多,但一级品切叶数量不多;种植密度为80 cm×80 cm和100 cm×100 cm时,散尾葵植株生长最好,其中种植密度为80 cm×80 cm时,每盆一级品切叶数量最多,经济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黄芩为试材,采用设置不同种植深度10 cm(SD1覆土厚度1cm)、20 cm(SD2覆土厚度2cm)和30 cm(SD3覆土厚度3 cm)以及不同密度10 cm×10 cm(MD1),10 cm×20 cm(MD2),10 cm×30 cm(MD3),20 cm×20 cm(MD4),20 cm×30 cm(MD5),30 cm×30 cm(MD6),观测外观指数、浸出物、含量等相关指标,优化种植密度和深度的方法,研究了黄芩种植密度与深度,完善黄芩规范化种植技术。结果表明:通过综合分析,种植深度为条沟深度20 cm(SD2覆土厚度2 cm)时所得样品最好;密度中MD2(10 cm×20 cm)的样品最好。结论:适宜于渭北旱塬地区黄芩的种植技术:种植深度为20 cm(覆土厚度2 cm),种植密度为10 cm×20 cm。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种植密度对白肋烟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品质的影响,确定白肋烟最佳种植密度,为优化其农艺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OPA、FMOC联合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白肋烟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总游离氨酸的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处理之间以行株距100cm×50cm、种植密度19995株/ha烟叶的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较低、总得分最高,行株距110cm×45cm、种植密度20190株/ha和行株距120cm×40cm、种植密度20835株/ha次之,行株距120cm×50cm、种植密度16665株/ha得分最低。【结论】种植密度对白肋烟中的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大,而对胱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影响较小。行株距110cm×45cm,种植密度20190株/ha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大,可获得质量好、品质优的白肋烟烟叶。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测定了长花序短果枝株型品种沈农6号的生理生态参数,结果表明,其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在出苗后77d左右。在60cm和30cm两种行距种植方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均会增大,但增大的幅度不一样。在3种种植密度下,60cm行距种植的大豆群体,鼓粒期叶片衰减速率均比30cm行距的小。不同种植方式和种植密度下,叶片生产效率有明显的差异,每生产1kg籽粒需叶面积13.32~27.08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会导致叶片衰老加快,生产效率降低。60cm种植方式下,无论是何种种植密度形成的群体,群体内的温度均较高。30cm行距条件下,群体叶面积较大,荫蔽较好,因此无论何种种植密度形成的群体,其湿度变化幅度较小。在10:00~14:00,60cm行距种植条件下,各种密度形成的群体其湿度均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玉米适宜的种植方式,以玉米新品系庆301为试验材料,在1m宽垄上种植2行,设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采用4种行间种植方式,研究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试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种植方式下,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产量在7.5万株·hm-2时最高;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垄上双行行间距35cm垄距65cm的种植方式最好。最佳的宽垄增行种植模式是密度7.5万株·hm-2、垄上双苗带间距35cm垄距65cm,最高产量1.22万kg·hm-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出中豆30在江西省红壤丘陵旱地种植的适宜密度。[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6个不同种植密度对中豆30产量及其他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红壤丘陵旱地,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中豆30产量影响不同,以密度为40 cm×25cm产量最高,达2 986.5 kg/hm^2。[结论]中豆30在江西省红壤丘陵旱地的种植密度以40 cm×25 cm效果最佳,建议推广种植该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