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初烤烟叶颜色与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初烤烟叶颜色数据与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关系,采集国内各产区初烤把烟,借助色差仪测定烟叶颜色参数,检测相应烟叶样品的常规化学成分,评价其感官质量,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烟叶颜色参数L~*和h~*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负相关,a~*和a~*/b~*与总烟碱和总氮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b~*和C~*与总糖含量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L与香气量达到显著正相关,a~*与杂气达到显著负相关,a~*/b~*和h~*与香气质达到显著负相关,b~*和C~*与劲头达到显著正相关。烟叶颜色参数与烟叶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均有显著相关性,可为烟叶采购、打叶复烤提供指导作用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色差参数判别不同成熟度烤烟的烘烤特性。对不同成熟度烤烟的颜色特征与烘烤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参数a*值和c*值和c*值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L*值总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L*值和b*值和b*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H*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H*值则表现为在某一时间段出现突跃的现象。在烘烤特性方面,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的黄化时间逐渐减小,变黄指数逐渐增大,变褐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烟叶的易烤性越来越好,但耐烤性却逐渐变差。相关分析表明,颜色参数a*值则表现为在某一时间段出现突跃的现象。在烘烤特性方面,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的黄化时间逐渐减小,变黄指数逐渐增大,变褐指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烟叶的易烤性越来越好,但耐烤性却逐渐变差。相关分析表明,颜色参数a*值与变褐指数呈显著相关,颜色参数b*值与变褐指数呈显著相关,颜色参数b*、c*、c*、H*、H*值与变褐指数呈极显著相关。烘烤特性测定过程中颜色参数a*值与变褐指数呈极显著相关。烘烤特性测定过程中颜色参数a*、b*、b*值与变褐指数的回归方程为BI=56.970+1.043a-0.970b(R*值与变褐指数的回归方程为BI=56.970+1.043a-0.970b(R2=0.992)。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与烘烤特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烟叶颜色参数与耐烤性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基于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参数建立的变褐指数回归方程拟合优度指标决定系数较高,预测结果较好,因此可用烟叶颜色参数指标来辅助推测烟叶的烘烤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云南特色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烟叶C3F等级的色度值特征,以5个产区初烤烟叶为材料,基于CIELAB颜色空间理论,采用色度仪测定烟叶正反面和叶尖、叶中、叶基等不同区位的颜色值(明度值(L*)、红绿色度值(a*,正值代表红度,负值代表绿度)、黄蓝色度值(b*,正值代表黄度,负值代表蓝度)),并分析烟叶正反面和不同区位颜色值的分布特征、差异规律。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C3F烟叶正面L*分布在66.05~77.90,a*分布在9.44~16.21,b*分布在41.35~52.58;烟叶背面L*分布在70.22~78.62,a*分布在8.41~13.23,b*分布在35.90~44.34;烟叶正反面间的色差值均大于6个NBS单位,有强烈的色差感。烟叶的a*在不同产地之间存在差异,而b*在烟叶正面与背面之间存在差异,且b*对烟叶的正反面...  相似文献   

4.
供片贝内壳色显著影响所育珍珠颜色,成为珍珠贝重要遗传改良性状,但内壳色度量难度较大,严重限制了选育效率。选用4~8月龄紫色品系和白色品系三角帆蚌幼蚌为实验材料,评价三角帆蚌幼蚌内壳色与外壳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色品系三角帆蚌同时期内外壳颜色参数a*最大相关系数为0.537(P<0.01),出现在6月龄,颜色参数b*最大相关系数为0.724(P<0.01),出现在5月龄;紫色品系三角帆蚌5月龄外壳颜色参数a*和4月龄外壳颜色参数b*分别与8月龄内壳颜色参数呈现最大相关性,分别为0.414(P<0.01)和0.327(P<0.01);白色品系三角帆蚌5月龄外壳颜色参数a*和b*与8月龄内壳颜色参数a*和b*均呈现最大相关性,分别为0.424(P<0.01)和0.326(P<0.05)。综合上述结果,5月龄是通过三角帆蚌外壳色间接评价内壳色的最佳时期。揭示了三角帆蚌幼蚌外壳色与内壳色具有相关性,对指导三角帆蚌内壳色早期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品种K326的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为试验材料,分别于烘烤过程中各关键温度点取样测量颜色指标(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彩度值C*、色相角H、SPAD值)和主要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蛋白质、淀粉),以探究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颜色变化与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烟叶部位由上至下,其颜色指标与各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项由强变弱。上部烟叶红绿值a*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色相角H则与红绿值a*相反,SPAD值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中部烟叶亮度值L*、红绿值a*、彩度值C*均与还原糖含量显著正相关,红绿值a*、色相角H分别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SPAD值与总糖含量显著负相关;下部烟叶色相角H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总氮和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SPAD值与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索一种快速准确地划分大白菜叶脉中花青素含量的方法。以自主创制的紫色叶脉散叶大白菜为研究材料,利用pH示差法对其紫色、浅紫色和白色叶脉单位质量花青素含量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叶脉花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分别为78.480 mg·kg-1、16.703 mg·kg-1和1.993 mg·kg-1。用色差计对3种叶脉的色差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色差值L*、a*、b*变化规律与人眼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与花青素含量有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 7、0.797 9、0.891 7。此外,对L*、a*、b*值显著性差异分析发现,3种颜色叶脉的L*、a*、b*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L*值的差异最大,紫色叶脉和浅紫色叶脉、浅紫色叶脉和白色叶脉的L*值边界间隔分别是1...  相似文献   

7.
密集烘烤中烤烟颜色变化及其与主要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密集烘烤中不同成熟度烟叶的颜色值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的L*、a*值在烘烤过程中均呈现升高的趋势;b*、C值在48℃之前升高,48~54%有所下降,之后稍有回升;H值在烘烤中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在48~54℃下降幅度较大.4种成熟度处理间颜色各参数差异极显著;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参数L*与淀粉、总氮均呈极显著负相关,a*与总酚呈显著正相关,H 与总酚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欧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果皮果肉色泽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蒙原欧李资源类型(红皮深红肉、红皮黄肉、红皮浅红肉),分别选择1个代表性资源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幼果期、硬核前期、硬核后期、着色膨大期、硬熟期、完熟期)及采后贮藏过程(0~40 d)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完熟期果实色度值(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比较硬熟期和完熟期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果皮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a*、b*均最高,红皮深红肉b*最低;果肉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b*最高,a*最低,红皮深红肉a*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8个主产烟区不同基因型初烤烟叶C3F样品为试材,测定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指标,分析烤烟主要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叶片结构与有机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度、叶片结构、外观质量总分与烟碱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色度与酸碱比间显著负相关;(2)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与香气量间,成熟度、身份与燃烧性间,叶片结构与浓度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3)有机酸含量与柔细度、燃烧性间均显著正相关;烟碱含量与刺激性间显著正相关,与灰色间显著负相关;酸碱比与刺激性间显著负相关,与灰色间显著正相关;浓度与总氮间显著正相关,与总糖、还原糖间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生产过程中调节烟碱、有机酸、还原糖、总糖、总氮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同时重视烟叶成熟度,并使烟叶厚薄适中,对指导优质烟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盐补骨脂饮片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筛选出对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性的内外指标。[方法]测定16批样品的千粒重、长度、宽度、厚度及粉末色度值(L*、a*、b*、E*),采用HPLC测定5种香豆素类、5种黄酮类及1种酚类的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相关性分析(CA)。[结果] PCA表明新补骨脂异黄酮、补骨脂二氢黄酮甲醚、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定、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素是影响内在成分综合排名(ICCS)的重要指标。OPLS-DA标记了6个重要指标,分别为千粒重、E*、补骨脂酚、L*、b*、ICCS。CA表明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L*、b*、E*均与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补骨脂乙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补骨脂宁呈极显著负相关(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