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5年在浙南没有进行放流海蜇苗,经调查5月半-6月半,苍南和半阳两县沿海出现海蜇群,两县海民捕到海蜇25万只,分析认为这是经三年放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1992-1994年,每年4-5月浙江苍南县近岸水域进行海蜇苗放流增殖,放汉回捕率为0.57-2.33%,停止放流后的1995-1997年在浙南近岸水域共捕到海蜇124.2万只,,放流结果表明,海蜇放流回捕率是高的,并且出现了自然繁殖群。  相似文献   

3.
1992年至1994年在浙南海域进行了三年海蜇人工增殖工作,共放流0.3公分以上海蜇状体17533万尺,在三年中共回捕到海蜇293万多只,三年平均回捕率达1.67%,并且于停止放流后的1995年和1996年共捕获蜇61厉 多只,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开展海蜇增殖放流是实施水生动物养护行动纲要的重点项目之一,仅就山东省莱州而言,海蜇增殖放流每年的投入保持在150万元以上,投放苗种数量4000万只以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年份、不同海区的海蜇回捕率差异悬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殖放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进一步提高海蜇增殖放流回捕率,使海蜇在捕捞渔民增收和维系海洋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和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以幼蜇伞径大小异来区分放流幼蜇与自然幼蜇的方法是可行的基础上,用二年来调查回捕结果,验证了莱州年生产数量中,放流海蜇数量所占百分比基本与回捕结果一致,为了使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留有余地,综合分析认为: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的回捕率估计为0.5-1是妥当的,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对浙南近岸水域停止海蜇放流后的海蜇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永顺  黄鸣夏 《海洋渔业》1998,20(3):125-127
<正> 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黄海北部近岸水域,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山东莱州湾近岸水域都进行了数年的海蜇放流增殖研究,放流当年的回捕效果明显。但未见到有出现自然繁殖群的报道。本文对1992~1994年在浙南近岸水域进行海蜇放流增殖后于1995~1997年连续三年出现的自然繁殖群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7.
在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进行鱼、虾、蟹、蜇等经济品种的增殖放流是修复渔业资源、提高海洋捕捞产量和效益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山东省乳山市不断增加放流品种,扩大放流规模,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达到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良好效果。今年乳山市的增殖放流数量又创新高,共放流苗种近1.2亿尾(只),其中中国对虾3 200多万尾,日本对虾6 500多万尾,梭子蟹500多万只,海蜇1 200多万只。通过回捕调查,产量提高35%~58%,经专家论证,乳山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潜力巨大,有关部门研究决定,明年将进一步增加放流的品种和数量。乳山市增殖放流数…  相似文献   

8.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放流经过1988-1993年、2004年在海洋岛渔场和2002年在辽东湾各渔场的增殖试验与2005-2006年的生产性增殖放流,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笔者就海蜇增殖放流情况作系统回顾,并对其大规模发展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恢复我省海蜇资源,促进生产发展,在1992年海蜇试放流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省渔政局于今年4月份在浙南海域放流8000万只海蜇幼苗。为了使海蜇生产性放流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最近,省渔政局就放流海域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和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对海蜇的生活史、人工育苗和放流增殖进行过不少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技术,为今后进行海蜇生产性放流增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莱州湾等多年的人工育苗、人工放流、回捕效果等方面研究,结合海蜇的生态习性和山东沿海的海况条件等,认为在山东沿海适亢内湾进行海蜇放流,扩大放流规模,增加放流数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陆君  黄富友 《渔业现代化》2007,34(2):40-41,44
分析了松阳花鳖在松荫溪自然水域增殖放流的效果,包括在其自然水域历年增殖放流、生长、回捕、管理及效益分析。从2002年开始,4年累计放流5 g/只的稚鳖为4162只/km;2003—2006年以后连续4年的总回捕率为6.60%。结果表明,增殖放流的鳖生长良好,在松荫溪自然水域进行花鳖增殖放流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在瓯江全江段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09,(7):18-18
近日,在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组织指导下,日照市水产研究所成功举行了“日照市首次海蜇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将1000余万只优质健康的海蜇苗放流在石臼湾海域。这是日照市历史上首次进行人工海蜇增殖放流活动。至此,日照市人工增殖放流水产品种已增加至11个。  相似文献   

13.
6月14日,蔚蓝色的莱州湾风平浪静,山东渔政37058号浅海人工增殖放流船平稳地驶入莱州市芙蓉岛海区,工作人员提起装满梭子蟹的塑料袋,将1cm大小的蟹苗缓缓放流到大海中,完成了今年5月开始的第3次人工增殖放流。现场监放的省捕捞站同志证实;本次共放流梭子蟹苗50万只,海蜇苗4800万头。这是莱州市连续第8年实践浅海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今年他们将投入100万元,放流海蜇1亿头、梭子蟹200万只。 救救渤海 与此同时,在全省最大的民用渔港──莱州市三山岛渔港内,樯桅如林,近千艘渔船停机抛锚,静静地停泊在港…  相似文献   

14.
莱州湾海蜇增殖放流的可行性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蜇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习性出发,对莱州湾的温度、盐度、饵料生物、海蜇苗种来源、回捕率以及增殖放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莱州湾放流增殖海蜇是可行的,并对放流数量、规格、地点、方法和时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海北部近岸水域海蜇放流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4~1986年,每年6~7月在大连市黑石礁湾放流海蜇碟状幼体,8月末至10月中旬,根据面积法对海蜇成体数量监测的结果,推断回捕率可达1.2%~2.5%。1988~1993年,在大洋河口附近水域进行了扩大规模的放流试验,每年5~6月,放流碟状幼体。以主要产区(39°40′N 以北、123°15′~123°50′E)8月的实际捕捞量计算,比放流前的1987年有明显增加。结果表明,海蜇放流增殖总体经济效益显著;但实验中也出现了因回捕率偏低,经济效益不显著甚至亏损问题,对其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2007,34(3):139-139
5月31日,2007年黄、渤海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启动仪式在山东青岛举行,300多万尾水生生物苗种被放流大海,其中有日本对虾160万尾、海蜇100万只、梭子蟹40万只及真鲷、牙鲆、黑鲳等海水鱼类4.8万尾。同期,辽宁省、河北省和天津市的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也全面展开,预计此次活动将向黄、渤海近海海域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34.8亿尾,放流规模创历年之最。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河北省水产局在总结了前两年海洋渔业增殖放流工作的基础上,加大了增殖放流的工作力度,对放流的品种及海域进行了调整,全省放流中国对虾苗种4.618亿尾,日本对虾1.25亿尾,牙鲆40万尾,梭子蟹400kg,海蜇1200万头。中国对虾放流海域遍布全省,以唐山和沧州为重点。日本对虾和牙鲆放流在秦皇岛海域进行,海蜇、梭子蟹分别在唐山和沧州海域进行。  相似文献   

18.
辽宁近海海蜇增殖放流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本文就其工作情况作了系统回顾,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乳山海域是海蜇主要分布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捕捞,资源大幅度衰退。,自2007年,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计划项目开始在乳山海域进行海蜇的增殖放流,海蜇资源有所回升,年产量恢复到0.18万~0.45万t。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乳山海域开展海蜇增殖放流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套海蜇增殖放流技术要点,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浙江近海海蜇增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975年后浙江南部海蜇资源突然衰退,至今20年没有恢复迹象。采用人工放流增殖方法逐步恢复资源量。全人工育苗研究已经完成,并进入工厂化、规范化育苗阶段,保证了放流种苗的供应。同时,在浙江北部完成了海蜇放流可行性的研究。利用标志放流方法计算回捕率为0.88%,在123天中,平均日生长为0.33cm。1992年,又在浙江南部进行试放流,回捕率为1.29%。人工放流海蜇在自然海区能进行自然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