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农村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的贫困变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贫困变动效应,探寻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规律性及其相互抵消程度。论文基于洛伦茨曲线的贫困弹性建立分析框架,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90—2006年农村居民收入分组和人均收入的面板数据,运用POCVAL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贫困弹性是随着最初的贫困水平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收入分配政策对于贫困的进一步减少至关重要。同时,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也可以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政策的理想结合,更好地减少贫困。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民收入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脉,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研究的目标。本研究采用数量经济和事实调查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收入结构和数量的现状,构建合理的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农民收入来源途径增多,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到以二、三产业为主要增收手段的变迁,政府财政补贴也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纯收入比例。因此导致正处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农民,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收入来源途径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力求为黑龙江省和全国农民增收探索更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贫困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度量是在贫困含义的理解、贫困线的确定、贫困指标体系的选择等3个层次上展开。基于Lorenz曲线的GQ模型和Beta模型,采用《福建统计年鉴》1990-2006年农村居民收入分组和人均收入的面板数据,运用世界银行的POVCAL软件,分别对绝对贫困线、每人每日1$的国际标准贫困线、农村年人均纯收入40%和50%等4条贫困线下的福建省农村贫困和收入分配状况进行测度。结果发现,绝对贫困减少,特别是贫困率指数减少效果显著,但贫困距指数和贫困距平方指数下降幅度较小;相对贫困上升,贫困率、贫困距指数、贫困距平方指数基本保持缓慢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民收入和消费的阶段性变化,客观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本文以福建省为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与消费阶段性变化的分析,探讨农村改革、市场建设、消费环境、货币收入等因素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收入和消费的阶段性变化,客观反映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现以福建省为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与消费阶段性变化的分析,探讨农村改革、市场建设、消费环境、货币收入等因素对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收入结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雪松  刘颖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10-213
农民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密切相关。为理清二者之间的变动规律,梳理了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收入结构的演变历程,并根据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变动关系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对各省区发展不平衡分析基础上,利用近10年统计数据对农民收入结构演变趋势进行了模拟,为处于追赶地位的后发省份提供借鉴。最后,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应巩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力拓展工资性收入以及不断增加转移性投入。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对新疆南疆三地州350名农牧民问卷综合分析,探析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的典型特征和长期以来制约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如何构建南疆三地州农业信息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村信息贫困的河北农民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农村信息贫困的成因是有效破解农村信息贫困的前提之一。农民是农村信息需求的最重要主体,其信息素质直接影响着信息需求的认识与表达。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最基本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从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方面对河北省564个农民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农村信息贫困在信息需求层面的原因,以期为农村信息贫困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分析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以找寻切实有效的农民增收途径十分必要。本文以新疆为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新疆农民收入中家庭经营收入占较高比重,且其收入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同时,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等对家庭经营收入有较高影响程度,应当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并加大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只有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加以有效落实才能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指出,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以下简称"三区三州"),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  相似文献   

11.
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粮食产量等指标,应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云南省8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农村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变动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8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农村经济发展差距非常显著,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同时对其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对产生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以保山典型欠发达山区洼子田村的各产业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数据为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粮食、畜牧、烤烟、核桃、长期劳务输出和季节劳务输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增长的关系,确定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主要产业。各产业与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的关联度大小顺序是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核桃>粮食>畜牧>烤烟,长期劳务输出、季节劳务输出和核桃成为影响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的支柱产业。该研究为保山市乃至类似保山市的低纬高原山区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倍增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尚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05-209
为了研究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充分就业,推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11年8月陕西省武功县8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建立Probit为代表的选择模型,研究教育程度、性别、年龄、受培训状况、婚姻状态、村干部作用以及人均土地面积对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受培训状况和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因素不显著,而性别、年龄、接受教育年限和村干部作用因素显著,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展高效、低耗、环保的乡镇企业,培育农村劳动力就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贫困是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阻碍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环境保护。近年来,中国的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长期以来对贫困区认定缺乏科学、合理的识别方法,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因此,贫困区域的有效瞄准和识别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山东省30经济贫困县和30经济强县中的12个县为样本。首先通过对贫困县的县年鉴查询,确定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贫困度标准,对比年鉴数据筛选判别贫困县的指标,不同年份进行对比,选取距海洋距离、人均粮食面积、公路里程和人均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遥感指标,确定指标权重,然后构建贫困度遥感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决定系数为0.5934,两者极显著相关。基于数据分析和遥感影像对比得出的贫困县的评价标准以及指标评估分析得到的贫困度县域均与现有贫困县有很好的对应,与山东省贫困县分布现状基本吻合,综合考虑了贫困现状及其潜在可能性,评估更加全面和深入。因此基于遥感进行县域贫困度识别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县域贫困度评价和动态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浙江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其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浙江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其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消费具有惯性,并受收入、以往消费习惯双重影响。家庭经营纯收入对人均纯收入具有较高的贡献率,主要用于饮食、衣着、居住等基础消费,与医疗保健支出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工资性收入对人均纯收入贡献最大,且对医疗保健支出具有很高的贡献率,即医疗保健支出主要随工资性收入提高而提高。由此可知,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切实提高工资性收入,进而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提升农村医疗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巴中革命老区贫困县旅游资源开发扶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中市南江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旅游经济对带动贫困农户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南江县农村贫困特点和旅游扶贫开发的现状与基础条件,提出旅游扶贫开发对策。结果表明:南江县域贫困人口多,恩格尔系数大,区域连片贫困,多数年份的农业纯收益为负,依托于光雾山风景区进行旅游扶贫开发有效果但不显著。主要结论:南江县扶贫出路在“三农”之外;进一步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优势条件已经形成,但尚需克服投入、人才、体制、营销和文化挖掘等5个瓶颈,构建旅游整合特色农产品开发机制、当地老百姓参与旅游开发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抽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江苏省农村户用沼气消费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数据显示,使用沼气的家庭人均能源消费量低于未使用沼气的家庭,因为沼气对生物质能源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减少了秸秆、薪柴的大量粗放使用;同时也有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新能源和商品能在家庭用能中所占的比重。对农户是否选择沼气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促进农户选择使用沼气的推动作用最大,人均生猪饲养量、家庭留守人口中最高受教育年限与农户选择行为正相关,人均纯收入、家庭外出打工人口比例、农户位于粮食主产区、农户使用液化气与农户的选择行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桑园经营面积对中国西部地区蚕农年收益的影响,于2015—2018年间,对涪城区13个乡镇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和蚕农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获得的554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中国西部地区桑园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显示:(1)蚕农每户自有产权土地面积极小,为0.04 hm2/户。(2)蚕农自主经营的平均桑园面积为2.05 hm2/户。(3)区域桑园集约经营的适度规模阈值范围为1.51~12.08 hm2。(4)蚕农人均纯收入与桑园经营规模的函数关系为y=-2491.8x2+33201x,即人均纯收入最大时的土地经营规模为6.66 hm2。由此可见,当前蚕农在确定自身土地经营规模上是理性和合理的,未来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土地需求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以近6年西藏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系统建立了人均纯收入发展趋势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反映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4项主要指标因素相对于纯收入的关联程度.分析得出:在未来5年中西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4.695%,农村居民纯收入数量性状与4项指标之间关联度第一位的是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位的是第三产业收入,第三产业位居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