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海县稻套麦丛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对稻套麦大田的调查发现,随着稻田灰飞虱发生量和越冬残留量的增多,稻套麦丛矮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有上升趋势。对病原、为害症状、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等作简要阐述,针对小麦丛矮病发病原因和发生规律,采取清除杂草、浇水、适期播种和药剂防治等对多种措施,可效控制小麦丛矮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水稻瘤矮病在信宜市的发生情况,介绍了水稻瘤矮病的病害症状及发生为害规律等,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上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影响。该文从分布与寄主、发生症状、发病规律、重发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对稻曲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为水稻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米矮花叶病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首次报导,我国于1968年在河南新乡、安阳等地大发生[1],其后便逐步扩展至全国各地,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一个主要病害.我省自1972年在局部地区发现和1991年在天水市暴发以来,其发生范围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现已波及全省所有玉米生产区,其中以陇东、陇南发病最重.我们通过多年对发病情况的调查和防治研究,基本摸清了该病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Ustilagrnoidea virens(cke)Tak)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可造成严重减产,降低稻谷品质;对家禽、家畜等有一定毒性。近几年,由于感病品种的推广和氮肥使用量的增加,造成该病的大发生。因此,稻曲病菌源也多年积累,给稻曲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我省1984年发病面积300万亩,1985年发病面积约500万亩,1986年全省发病面积超过500万亩,病穗率达10~33%。为探索栽培措施与稻曲病发生和流行的相关性,寻找有效防治办法,1986~1988年我们在沈阳进行了稻曲病流行规律及栽培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6.
灰飞虱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飞虱是宁夏粮食作物上的一大害虫。作者几年来对灰飞虱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灰飞虱的发生消长规律,生活习性,为害方式以及有效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7.
郭社峰  郭党 《北京农业》2008,(12):33-34
稻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在豫西地区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秋粮特别是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针对稻沫蝉的发生规律,总结研究出其为害特点、生长的形态特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稻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在豫西地区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秋粮特别是玉米生产的重要害虫。针对稻沫蝉的发生规律,总结研究出其为害特点、生长的形态特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2006年稻曲病单季水稻发生及为害特点,分析了发病因素,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是永胜县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则发病重;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轻。笔者通过对永胜县稻曲病的调查,摸清了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稻曲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病源菌含有色毒素,会降低稻米品质,危害人体健康。本文介绍了稻曲病的发生特点、危害症状,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品种抗性等方面分析了其发病规律,总结了选用抗病品种、消灭初侵染源、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适期药剂防治等稻曲病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危害症状与发生规律灰飞虱在稻套麦上传毒侵染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传毒高峰期在小麦出苗至三叶期前,第二个高峰期在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孕穗前。稻套麦秋苗二叶期就开始出现症状,首先从叶茎开始,出现叶脉间褪绿或叶茎发黄,以后逐渐向叶尖扩展。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1984年以来在滨湖稻区为害逐渐加重,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累计受害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为此,1987~1990年对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1990年示范推广12万亩.亩增稻谷75公斤,总增产值450万元,效益比为1:25。  相似文献   

14.
稻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泡沫虫,属同翅目沫蝉科,主要为害水稻,还为害高粱、玉米、甘蔗等作物.成虫以针状口器插入水稻叶片组织吸取汁液,尤以上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受害最重,被害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扬花,空壳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5%~37%,严重的达50%以上.为此,笔者于1994~1998年对该虫进行了研究,初步掌握了此虫在本地的发生规律,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在防治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稻曲病的发生条件及预测预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洵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100-101,99
为提高稻曲病的测报和防治水平,对黔东南州稻曲病发生及危害特征、病菌生活史及发病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源、品种、气象条件及水稻生育期是稻曲病发生与否和发生轻重的主要因子。同时,介绍了稻曲病的测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何广田 《农技服务》2009,26(5):69-69
小麦丛矮病是靠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近年在滁州市南谯区发生越来越严重。从病原、症状、发病条件、发病特点和传播途径等方面介绍了小麦丛矮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华稻蝗发生规律及为害损失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稻蝗已上升为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作者对中华稻蝗发生规律,危害损失及防治费用进行了研究。为正确估计中华稻蝗为害损失,适时防治提供依据,中华稻蝗为害损失可用y=0.004558x^1.82来计算。  相似文献   

18.
稻蝗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孙从法,赵秀山,王新娟,崔雪梅,蔡家彬(临沂地区农业局276001)稻蝗是山东省稻麦两熟地区的重要害虫之一。据调查,山东省为害水稻的蝗虫有15种,其中稻蝗属6种,以中华稻蝗发生量大、为害重,是稻蝗的优势种。1990~1992年我...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在麒麟区、嵩明县等地已发生危害多年,通过对其发生危害、防治技术的调查研究,找出其取食、繁殖、发生危害的规律,为云南省科学防治稻水象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灌南县小麦丛矮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丛矮病是靠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在灌南县发生越来越严重。阐述了小麦丛矮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发病规律,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小麦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