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家蚕对浓核病毒感染的抵抗性与其它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聘芳  蔡平钟 《蚕业科学》1991,17(3):178-179
<正> 近年来,四川省蚕业生产发种量逐年增加,病毒病在养蚕生产中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加强蚕品种抗病性的资源普查和分析不同蚕品种的抗病性能与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对于蚕品种的选育和抗病机理及遗传规律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在对四川部分蚕品种进行浓核病毒(DNV)抗性鉴定的同时,采用一代杂交种和原种为材料,研究了家蚕对浓核病毒感染的抵抗性(以下简称D抗)同其它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病毒引起的空头性软化病是最严重的蚕病之一。市冈、丸山(1970)对中、日、欧不同系统的446个品种作了抗空头病性能的鉴定,证明不同蚕品种对空头性软化病的抵抗性有显著的差异。渡部(1967)、船田(1970)对抗病性蚕品种的培育和抗病性遗传作了研究,初步阐明了空头性软化病的遗传规律。选育抗病性蚕品种是减少本病发生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都很重视培育抗病品种。日本最近已培育了抗病品种万荣、芳花和万花等,开始投入应用。为了摸索和积累抗病育种方面的经验,我们在1971~1975年进行了培育抗空头性软化病蚕品种的探索,现将试验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蚕对病毒的感染抵抗性,因蚕品种、用桑质量、技术处理及蚕所处的气象环境条件等的不同,差异很大.本试验探讨了对转青卵和蚁蚕不同温度抑制时间的长短,以及起蚕绝食饥饿时间长短,与其对胃肠型肤病病毒(CPV)、血液型脓病病毒(NPV)、浓核病病毒(DNV)等三种病毒的感染抵抗性的关系.现将调查结果简报于后,以为养蚕中采取合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家蚕CPV、DNV 病毒病是蚕业生产上发生最为普遍的病害,均属慢性病,家蚕在感病后4~7天才出现症状,这时已近晚期。同时潜伏期蚕粪已造成蚕座污染,并将酿成更大发生。应用琼脂双向扩散法与对流免疫电泳法早期诊断家蚕CPV、DNV 病毒病技术,进行家蚕CPV、DNV 病毒病的发生期、发生程度的预测预报,可以使生产者及时地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其蔓延,减少损失。本课题共进行了五方面的研究:(1)应用血清化学反应检测家蚕CPV、DNV 病  相似文献   

5.
若干家蚕品种对六种主要蚕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正> 抗病性首先是由品种的遗传性决定的。据研究证实,家蚕品种对各种蚕病的抵抗性是有差异的,不仅对NPV、CPV、FV和SFV等病毒病是这样,对白僵病、曲霉病、微粒子病等也如此。这种抗病差异性,说明家蚕不同品种中存在着各种抗病基因或感受基因,为家蚕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蚕业科学工作者在蚕病病原,传染发病规律,蚕的抗病生理,蚕病早期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在应用研究方面的近况综述如下:一、蚕病病原的研究1.DNV 与病毒新株系的发现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通过对我国家蚕“软化病病毒”进行的纯化分离、生化性状、血清学和蚕品种抗病性等研究,证实该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的浓核病毒(DNV),从而澄清了与病毒性软化病病毒(FV)长  相似文献   

7.
<正> 近十多年来,日本家蚕病毒病的抗病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取得了进展。荒武(1973)对蛹体用累代注射NPV方法育种,结果使抗病性提高10~100倍。渡部(1967)通过连续添食CPV进行抗病性选育,研究证明,抗病性从第5代开始提高,而后达到高峰,抗病性能提高16倍;并且指出,在较早的世代里选种,并不具有明显的抗病性,抗病性选择的强度看来要大于60%的死亡率才有效果。船田等(1966~1974)对FV进行了抗病育种,也获显著成果,育成的抗病品种已在日本推广应用。 我国对家蚕抗病遗传育种工作也有研究。吕鸿声(1964)首先对NPV抗性的品种间差异作了研究。近年来,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以及浙江、陕西、四川、广东等省蚕业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家蚕抗CPV病性和抗DNV病性间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简称CPV病)和脓核病(简称DNV病)是目前在蚕业生产上危害最烈的两种病毒病。有关家蚕对质型多角体病和脓核病抵抗性的遗传和育种已有广东农科院蚕研所抗病品种选育组,黄龙全,张志芳等进了研究。但有关两种抗病性相互之间的遗传相关研究则未见报道,而两种抗病性的遗传相关研究对于兼抗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把有关两种抗病性的遗传相关分析工作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选用大造,武一,3C,72秋,新九,7532,306等19个品种作为材料。按单因子遗传相关设计要求,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  相似文献   

9.
蚕体对疾病的抵抗性,首先是由品种的遗传基础决定的(吕鸿声,1979)。在细胞质多角体病毒病(简称CPV)方面也不例外。有贺(1959、1961)、鲇泽(1961、1962、1964)以及渡部(1966)等研究发现,家蚕不同品种间对CPV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黄君霆等(1974)对若干二化、多化性品种进行了抗CPV性能的鉴定,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作者(1978)在测定家蚕品种抗NPV性能的基础上,继续对CPV的抗性进行了测定,以便为抗病育种提供若干具有抗CPV基因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0.
把对CPV抗性较强品种和易感性品种杂交,从F_2代开始,累代于三龄起蚕经口接种CPV病毒多角体,连续蛾区育选择六代,对CPV抗病性已有明显差异。然后以强、弱二系分别与东34、华10杂交,制成四对杂交种和相应的四个原种,以鉴定选择效果。通过试验和对调查成绩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对CPV抗病性连续选择六代,可以形成许多性状不同的原种品系。(2)向抗病性强的方向选择,对原种性状变化除了普通茧率和良卵率下降,茧层率稍低外,对其他的性状均有良好的影响。(3)对杂交种的多数性状也是强系组合为好,但茧层率、普通茧率以弱系组合为高;对虫蛹率、万头茧层量、茧丝长、茧丝纤度,对CPV抗病性因杂交对象不同,强、弱二系组合互有高低。(4)大多数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弱系组合为好,15个性状优势率的合计值弱系组合大于强系组合。  相似文献   

11.
续春蚕期4对蚕品种饲养情况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报告了两广二号、桂蚕二号、吴花×浒星和苏桂×昇界虹等4对蚕品种在2010年续春蚕期的饲养成绩,认为这4对蚕品种续春饲养过程中表现良好.但在典型梅雨条件下的表现以及抗病性能,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2.
前言中肠型脓病(CPV)是我国蚕桑生产的主要病害。我省夏蚕期气温高,湿度大,桑叶质量差,诱发中肠型脓病更为严重。近几年,随着蚕区工副业迅速发展,桑叶受氟化物污染相当严重,因此选育抗CPV及抗氟化物性能好的蚕品种成为生产上的迫切要求。我所从1981年开始,着手进行抗病品种的选育,利用我省抗性蚕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和多丝量品种杂交,对后代进行攻毒筛选,系统分离的方法,初步选配出抗CPV性  相似文献   

13.
夏秋季高温多湿,叶质差,桑虫多,加之蚕农养蚕规模小,养蚕收入偏低,蚕农对养蚕重视不够,因而蚕病防治技术不能到位.夏秋季蚕病严重发生,尤其是病毒病(NPV病、CPV和DNV病)、细菌病的发生,导致夏秋蚕蚕茧产量和质量显著降低.另外,现又处于蚕丝业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用桑叶育蚕和人工饲料无菌蚕为供试材料,分别添食经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悬浮液,调查家蚕对中肠型脓病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与蚕发育阶段和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关系.明确了:(1)家蚕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除5龄稍稍增强外,蚕龄间开差很小。这与笔者以前报道[1]的对NPV感染抵抗性不同;(2)同一龄不同发育时期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随饷食后的发育而急速增强,饷食后经12小时已趋稳定,至将眠期又急趋下降,除5龄外,各龄将眠期的抵抗性还低于起蚕;(3)蚁蚕及各龄起蚕在25℃下经24小时饥饿后,对CPV感染抵抗性的减弱程度随蚕龄的发育而减小,蚁蚕饥饿后下降程度最大,5龄起蚕饥饿后下降很小,尤以桑叶育蚕更为明显.这一倾向,也与对NPV的感染抵抗性不同;(4)雌雄蚕间对CPV的感染抵抗性,雄蚕约为雌蚕的3倍。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用胶乳凝集反应检查蚕的细胞质多角体病病毒(CPV)及浓核病病毒(DNV),取得以下结果。胶乳凝集反应检查CPV和DNV的敏感度分别是0.75μg/ml和0.5μg/ml,比酶标抗体法(ELISA)敏感度低100—200倍,但比琼脂内扩散沉淀反应及沉淀反应检验的敏感度高20—30倍及5—20倍。检试病毒感染蚕诊断的结果,分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以一代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家蚕对于质型多角体病毒(CPV)经口感染的抵抗性(简称“C抗”)同其他经济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抗”和茧质无关联,二者可以分别选择而互不影响。“C抗”和发育经过成负相关,和生命力成正相关,和丝质无相关。“C抗”和对浓核症病毒(DNV)经口感染抵抗性无关联,有可能育成兼抗这两种病毒病的蚕品种。实验结果为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国内外迄今为止从病蚕体内分离到的浓核病病毒(Densovirus,简称 DNV)已有六株,其中伊那株、松井株和古田株病毒在对不同蚕品种的感染性、病毒本身的理化性状和血清学性状方面完全一样,属于同一种病毒,而佐久株和山梨株则同属于另一种与前者不同的浓核病病毒(松井等,1977;川濑等,1982;渡部等,1986)。对于我国目前生产上流行的 DNV,在对蚕品种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8.
家蚕浓核病毒对不同蚕品种的侵染性差别很大,通过对26个家蚕品种的感染性比较试验表明,部分品种完全不感染浓核病毒;又通过对易感品种(S)和抗病品种(R)的杂交一代R×S、S×R、R×R、S×S、进行感染性比较试验的结果证明:只有两亲皆为R其子代才是R,两亲中只要有一个S,其于代即为S。这说明,品种对DNV的抗性是隐性遗传,S×R的F_2其感病个体与抗病个体之比为3:1,S×R回交R者感病个体与抗病个体之比为1:1,回交S者与S、S×R正反交一样,均100%的感病。这就证明,家蚕品种对DNV的抗性是受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并存在若干修饰基因。  相似文献   

19.
<正> 在现有100万种昆虫中,已知感染病毒的昆虫达800多种,其中以鳞翅目昆虫所占比重最大。家蚕病毒现在发现的有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质型多角体病毒(CPV)、传染性软化病毒(IFV)和浓核病毒(DNV)。由于病毒的特异性,侵染蚕体的组织细胞是不同的(图1)。  相似文献   

20.
我国每年因蚕病损失的产茧量高达数千吨,其中70~80%都是由病毒引起的蚕病所造成的.通过样品纯化后进行核酸性状分析,确认为都是DNV.从而证明我国主要蚕区的“病毒性软化病”应是DNV所引起的浓核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有的放矢地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切断其中的任何环节就有可能抑制病毒增殖,从而产生治疗效果.以蚯蚓为原料的第一代蚕宝素中,添加“扶正”“祛邪” 的十味中草药,配制成《四号蚕宝素》.1987年在铜梁初试,1988年经西南农大蚕学系和四川省蚕丝学校作了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四号蚕宝素》对防治DNV病效果显著,对CPV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对NPV病无作用.《蚕宝素》经检测,富含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维生素和无机盐钾等.所含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比例,与桑叶蛋白的十分相似,添食后改善蚕体营养,提高抗病力.蚯蚓是息风清热、通络利尿的传统中药,还有增强体液免疫之作用.加入补虚、壮阳、清热等中药后,在各地各季蚕的试用中,从未发现对蚕体有任何药害,且普遍反映添食后蚕喜吃、蚕体壮、蚕病少,能防治“水亮蚕”故而颇受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