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尾叶枝叶片水提液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湘麦13号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芽有显著抑制作用,当浓度为30mg/ml时发芽率下降40%;对小麦生长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4mg/ml与5mg/ml的浸提液抑制作用尤为显著,4mg/ml抑制苗高39%、根长28%;5mg/ml抑制苗高61%、根长56%;30mg/ml的浸提液令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了51%.呼吸速率降低了64%。说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物质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2.
3种农作物秸秆水浸液对党参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党参为受体,采用生物测定的方法,对小麦,蚕豆,亚麻秸秆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袁明:小麦、蚕豆、亚麻秸秆的浸提液对党参种子的萌发率都有一定的化感作用,与对照相比,0.15 g/ml浓度下的抑制作用显著,0.05g/ml浓度下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在所有试验浓度下,蚕豆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小麦和胡麻.蚕豆和胡麻秸秆浸提物对受体作物党参的苗高、根长和干物质积累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且以0.05 g/ml浓度的秸秆浸提液促进效果最好.小麦秸秆浸提物对受体作物党参的苗高、根长和芽长均表现出抑制效应,但小麦秸秆浸提物在0.15 g/ml下对党参植株叶干重和根干重均起化感促进作用,且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对照的2.11倍和1.32倍.  相似文献   

3.
拧筋槭种子甲醇浸提液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拧筋槭种子深度休眠的原因,以拧筋槭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甲醇浸提液提取种子的果皮、种皮及胚中抑制物质,研究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苗高及根长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除30%种皮浸提液对白菜苗高生长略有促进作用外,各浸提液随着浓度比例的提高,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生长及简化活力指数的抑制作用都逐渐增强。各浸提液浓度比例相同的情况下,胚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苗高、根长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果皮和种皮次之。说明拧筋槭种子的果皮、种皮及胚中均含有一些抑制物质,这些抑制物质的存在可能是拧筋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玉米、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蔬菜种子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瓜、生菜、茄子种子为受试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玉米、小麦秸秆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作物秸秆对蔬菜种子的影响有抑制、促进、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和无显著作用等多种形式.玉米水浸提液对黄瓜种子活力指数、幼苗根长和鲜质量显著抑制,对苗高和干质量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对生菜、茄子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生长显著抑制,对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小麦秸秆水浸提液对黄瓜苗高、鲜质量表现促进作用;对生菜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根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其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促进/抑制双重作用;对茄子发芽率显著抑制作用,对其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均表现双重作用.根据化感敏感指数,玉米秸秆水浸提液对受体蔬菜的化感作用强于小麦;生菜对秸秆浸提液最敏感,茄子次之,黄瓜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曼陀罗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差异,用蒸馏水分别浸提曼陀罗根、茎、叶的有效成分,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曼陀罗根、茎、叶浸提液对芝麻和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g/ml曼陀罗叶浸提液处理时,芝麻和粟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83%和83.3%,幼苗的根和茎则停止了生长; 0.4g/ml曼陀罗茎浸提液使芝麻和粟的萌发率降低27.6%和15.8%,幼苗根长降低93.3%和64.7%,幼苗茎长降低51.2和18.0%。0.4g/ml曼陀罗根浸提液使芝麻和粟种子萌发率降低31.2%和56.2%,幼苗根长降低75.1和15.0%。因此,曼陀罗叶浸提液强烈抑制了芝麻和粟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茎浸提液和根浸提液也都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但都弱于叶浸提液。  相似文献   

6.
铅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静霞  张雅莉 《种子》2012,31(1):100-103
以中国春小麦为材料,研究了重金属Pb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浓度的Pb胁迫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5 mg/L Pb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有促进作用;50 mg/L Pb对小麦种子的苗高、根长及5mm的胚芽鞘伸长表现出明显的增效效应.随着Pb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平均鲜干重及胚芽鞘的伸长度逐渐降低,幼苗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Pb对小麦种子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种子的种皮和胚乳(含胚)的不同浓度甲醇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种皮和胚乳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均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升高,油菜种子萌发率、幼苗的根长和茎长均逐渐下降。在相同的浓度中,油菜种子在胚乳浸提液中的萌发率比种皮浸提液低,油菜幼苗的根长在种皮浸提液中比胚乳浸提液中短。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之间幼苗的根长存在显著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豆杉种皮和胚乳均有抑制物质存在,胚乳浸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抑制作用较强,而种皮浸提液对油菜根长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8.
小麦秸杆浸提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庆勤  何克勤  张伟 《种子》2007,26(4):11-13
以大豆、小麦、黄瓜3种作物为受体,对皖麦19品种的小麦秸杆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秸杆的浸提物对3种作物的种子萌发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0.10g/ml浓度下的抑制作用显著;0.05g/ml、0.075g/ml两个浓度下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小麦秸杆浸提物对3种受体作物的苗高、根长和干物质积累均表现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小麦、黄瓜为0.05g/ml的秸杆浸提效果最好,大豆以0.075g/m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香樟叶提取液对萝卜、水稻、反枝苋、小麦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醇提取液对植物种子萌发、芽长、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00%、75%~79%、85%~89%;水提取液对种子萌发、芽长、根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1%~100%、37%~65%、38%~77%。香樟叶提取液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3~25mm。香樟叶乙醇提取液比水提取液的抑制作用更大,且对不同植物及菌类的生长抑制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桉树叶水浸提液对两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祖  陈冀  韩瑞宏 《种子》2012,31(7):32-34
试验研究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浓度分别为0.05、0.1 g/mL及0.2 g/mL的叶片水浸提液对山毛豆(Tephrosiacandida DC)、黑麦草(Lolium perenne)2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 g/mL及0.2g/mL的桉树叶水浸提液处理对山毛豆和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数、根长和苗高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且抑制作用随着桉树叶水浸提取液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按树叶水浸提液对黑麦草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山毛豆的抑制作用,在0.2 g/mL的高浓度水浸提液处理下,山毛豆的发芽率、根数抑制率、根长抑制率、苗高抑制率及综合化感指数分别为10.8%、59.7%、77.6%、41.9%及-0.545,黑麦草的发芽率、根数抑制率、根长抑制率、苗高抑制率及综合化感指数则分别为6.0%、66.1%、95.2%、72.0%及-0.797 5。  相似文献   

11.
巨尾桉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巨尾桉木材的干燥特性并制定干燥基准,为实际生产中制定合理的干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百度试验法,在(100±2)℃恒温干燥条件下对巨尾桉试件进行干燥试验,根据干燥过程中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裂、截面收缩等干燥缺陷制定出巨尾桉木材的干燥基准。巨尾桉试件的初期开裂、内部裂纹、截面变形、扭曲变形和干燥速度分别为1级、2级、3级、2级和2级;体积干缩率为19.04%,弦向干缩率为9.60%,径向干缩率为6.65%,纵向干缩率为0.33%。巨尾桉的干燥初期温度为60℃,干燥初期干湿球温度差为3~5℃,干燥终期温度为75℃。厚度为25 mm的巨尾桉板材在强制循环干燥窑内干燥至10%所需的时间为10(8)天(括号内为硬基准条件下的干燥时间)。巨尾桉试件主要缺陷是内裂和截面变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尽量使用软基准,干燥中、后期适时进行调湿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不同桉树人工林锌元素的积累与循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桉树的可持续经营,对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三种桉树Zn元素的积累、循环进行比较研究。采用野外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三种桉树Zn元素含量平均值为:28.42、13.64、18.03 mg/kg;林分Zn元素积累量为:2.7365、1.4110、0.6139 kg/hm2。年存留量为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年归还量为刚果12桉>窿缘桉>尾叶桉;刚果12桉、尾叶桉、窿缘桉循环系数分别为0.66、0.69、0.84。尾叶桉林下有植被的林分和林下无植被的林分Zn元素的含量分别为54.37、54.73 mg/kg;林分Zn元素积累量为:1.6806、1.1732 kg/hm2;Zn元素年存留量分别为0.3360、0.2346 kg/hm2?a;年归还量分别为0.6777、0.6072 kg/hm2?a;年吸收量分别为1.2483、0.8418 kg/hm2?a;循环系数分别为0.86和0.90。研究结果表明桉树凋落物的回归,促进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对桉树人工林Zn元素的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对婆婆纳的化感作用进行的研究表明,婆婆纳水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随浸提液浓度升高而加强,其对小麦根长的抑制作用比对苗高的抑制作用强。受体小麦的一些生理测定指标表明,婆婆纳水提液刺激供试小麦的根系活力增强,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稍有下降。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活性明显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桂东地区研究大叶栎与桉树混交造林以期探索生态、惠民的桉树新造林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桉树生长较大叶栎快,桉树、大叶栎单株生长较纯林快;(2)同密度混交林明显比桉树纯林土壤理化性质好,高密度混交林比桉树纯林土壤物理性质好,土壤养分相差不大;(3)桉树×大叶栎1:1混交、株数密度2500 株/hm2林分产值高,土壤地力可以得到维持,株数调减,适当增加桉树比例,种植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5.
紫茎泽兰为桉树林下革本层的优势种,为探讨紫茎泽对蓝桉种子萌发及苗生长的化感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用其叶不同浓度水提液(0,0.005,0.01,0.02,0.04 g/mL)对蓝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水提液对蓝桉种子萌发(发芽速率、发芽势、发芽率)、苗生长(地径、高度)及生物量(根重、茎重、叶重、总重)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苗生长、生物量受抑制作用增强;种子萌发、苗生长、生物量与处理浓度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处理60 d比处理30 d对苗生长的化感抑制作用加大,说明蓝桉幼苗生长受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大.在林下及林缘广泛分布的紫茎泽兰,可通过化感作用影响蓝桉的天然更新和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防止地力衰退和病虫害危害加剧,选择蕴含丰富基因资源的种源/家系林进行优良家系的筛选,选取生长及白蚁危害等级等指标,对广东江门的种源/家系林117个尾叶桉家系的生长和虫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117个家系中有41个家系没有白蚁危害,最终确定8个生长快且抗虫的家系入选为优良家系;117个家系的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力达到0.3640,8个入选家系的遗传增益达到8.66%。  相似文献   

17.
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严重速生丰产桉树林分更新改造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对广西宁明县和龙州县共74.3 hm2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 La Salle)危害严重的巨园桉(Eucalyptus grandis × E. tereticornis)DH201-2林分进行更新改造,结果新林分不再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定植9个月后2个地点林木平均生长量分别为树高4.0m和3.5m、胸径3.9cm和3.3cm,证明所采用的技术可行,即砍伐受害林木实现有效清除桉树枝瘿姬小蜂虫源、挖除伐根防止产生萌芽条为桉树枝瘿姬小蜂繁衍提供寄主、选择对桉树枝瘿姬小蜂高抗品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 × E. grandis)DH32-29作更新造林树种、采用勾机挖坑、适时定植、及时抚育和施肥等科学营林措施促进林木快速生长等。试验发现受害林分更新改造还促进周边非易感桉树枝瘿姬小蜂但已受其影响的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 × E. urophylla)GL9恢复生长,提出受害林分更新改造应作为我国当前防控桉树枝瘿姬小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桉树化感效应下Si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桉树叶水浸提液对水稻、黑麦草、玉米、绿豆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外源硅(Si)对4种受体植物受桉树化感胁迫的缓解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在桉树叶水浸提取液处理下,对绿豆的化感作用不显著,对水稻、玉米和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生长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现象,其中桉树叶水浸提取液对根长抵制作用大于芽;随着桉树叶水浸提取液浓度的增大,4种受体幼苗的根系活力持续下降。(2)加入外源Si能较好地缓解4种受体植物对桉树的化感效应,表现为发芽情况、伸长量、生物量都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增强。不同受体植物受桉树化感作用的影响及Si对桉树叶水浸提液胁迫的缓解作用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3种桉树叶提取物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大叶桉、蓝桉、直杆蓝桉3种桉树叶提取物的除草活性,比较其活性差异,为以桉树为资源开发除草剂奠定基础,为桉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指示植物高粱、小麦、油菜、黄瓜为测试对象,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3种桉树叶提取物对其幼苗根长和茎长的影响,并评价其除草活性。3种桉树叶提取物对高粱、小麦、黄瓜、油菜幼苗根长和茎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高粱根长IC50分别为0.5076、0.5540、0.6493 mg/mL,茎长IC50分别为0.5187、0.5811、0.6882 mg/mL;对小麦根长IC50分别为0.5117、0.6717、0.9062 mg/mL,茎长IC50分别为0.4448、0.4740、1.5659 mg/mL;对黄瓜根长IC50分别为1.7126、2.3397、1.8512 mg/mL,茎长IC50分别为3.0538、2.0922、4.0444 mg/mL;对油菜根长IC50分别为0.0258、0.8069、0.9425 mg/mL,茎长IC50分别为0.2462、1.3375、1.4521 mg/mL。3种桉树叶提取物对高粱、小麦、黄瓜、油菜幼苗根长和茎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均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其中,大叶桉叶提取物除草活性最强,蓝桉次之,直杆蓝桉最弱,若以桉树为资源开发除草剂,宜种植大叶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