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生态生产是人类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安全、消除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冲击所进行的生产,是与物质生产相向互补的新型社会生产.生态生产的目的是丰富生态资源,增进生态和谐;生态产品具有价值和生态价值,其数量可以用能值指标来评价测定;生态生产能够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负经济效益和正经济效益;生态产品交换在"经济本位"的社会体系中存在一系列障碍,交换的顺利实现有赖于建立地球产品综合交易系统;生态生产采用物质生产生态化和专业生态生产两种基本形式,生态生产的组织必须建立专业生态生产机构,由政府实行扶持调节.  相似文献   

2.
忠县是我国内陆腹地、丘陵山地的农业大县,它是国家扶贫开发集中联片的重点区,也是我国三峡工程水土森林资源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忠县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把发展"生态经济"与推进"生态兴县"有机结合起来,并以此全面统筹库区生态建设、县域经济和扶贫开发三大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4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测度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水平,运用熵权法从时间序列上对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辽宁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从风险级降为预警级,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较大压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土地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土地监测水平;减轻工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不利影响,加快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的发展;严守土地利用规划,突出重点区域的保护与治理,保护湿地、林地、草地等"绿色"土地及公众与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等土地生态安全保护的生态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都不能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问题,传统生态伦理观的合理性在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必须质疑。和谐生态伦理是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它强调人与自然道德关系和谐的基础地位,强调人的利益的重要地位,强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实现,它具有存在的理论合理性依据和现实合理性依据。这些合理性依据真正体现了生态伦理学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先秦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包括"万物一体"、"道通为一"的有机整体自然观,"物我两忘"的生态价值观,简朴节约的生态行为观以及"和合"的生态矛盾观,这些生态智慧具有凸显的生态道德价值,对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强化生态道德教育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启发并提供了一种努力向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由"生态"和"文明"组成,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从"文明"的发展阶段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后形成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从"文明"发展的类型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类型。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生态空间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约束条件而编制的、具有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现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等文本信息进行研究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面对严峻的生态问题,应严格控制生态功能用地斑块的生态功能转化;树立正确的全域"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的观念;经济发展中力求生态空间"用养结合";设置隔离带与绿...  相似文献   

8.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12年多来,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有利于提升农村的生态文明水平,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该研究基于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分析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示范作用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建设对生态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文化的建设对生态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意识才能产生行为,最终才能形成习惯。历史的发展证明人类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实践活动方式。建设生态文化主要通过树立生态危机感,改变传统价值观,培育生态科学意识及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环境热、环保热和对"生态学"的再认识,中国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也越来越强,出现了很多不同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近年来"生态的设计"的实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李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7-168,211
依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生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2.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可定量反映大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本研究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表明: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亦庄地区生态足迹不断增加,大大高于目前的承受水平,生态赤字呈现加剧趋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当地的生态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生态空间重要的生态因子为切入点,在妥善处理"三生"空间用地矛盾的基础上,探索湘阴县县域生态空间划分途径,重点对生态保护红线、涵养水源与生态敏感区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因子的相对特征和评分准则来确定因子的等级和分值,构建了基于现状生态要素的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出湘阴县生态空间划定的合理途径,以期为今后其他县域生态空间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区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套简单、易于操作的小尺度生态经济耦合效应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模型。【方法】基于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在继承传统指标的基础上,引用了2个创新性指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ESI)和生态压力指数(EFPI),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进行评价。【结果】县南沟"农-经济林果型"生态恢复模式的生态经济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结论】"农-经济林果型"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流域生态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产生了生态经济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5.
论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人格是对渔猎文明时代的"族群人格"、农耕文明时代的"依附人格"和工业文明时代的"单向度人格"进行反思和扬弃,是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人格。加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人格重塑,打造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格",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探讨生态发展和生态示范区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指出它们在当今生态发展文明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以浙江省磐安县为例,说明生态示范区应该如何实施生态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以达到现代化与自然共存、经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共存的基本目标。值得指出的是,磐安县作为"中国药材之乡"和"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它的药用植物栽培基地和玉山古茶场是我国具有世界价值的农业文化遗产,应向有关主管部门申报批准,从而促进磐安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为中国发展提出了科学的发展战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日渐成熟,具备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使得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完善,而我国农村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原因,生态文明建设比较落后,有些贫困地区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因此,要想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解决农村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只有实施生态扶贫才能有效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生态文化就是倡导"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大自然为友"的理念,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湿地作为海陆系统的交错地带,生态功能日益凸显。然而,近年来沿海发达城市为满足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围垦开发严重挤压了海岸带区域的生态空间。以上海南汇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取2000、2006、2012和2018年共4期的Landsat遥感影像,借助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based ecological index,RSEI)对研究区生态格局进行客观、定量、可视化的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06、2012和2018年RSEI指数均值分别为0.295、0.227、0.405和0.489,进一步分级处理后,发现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主体由"较差"上升为"良好","优"与"较优"等级均有所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略向好的方向发展;(2)对2000—2018年间RSEI指数进行差值变化检测,研究区内生态环境状况"变差"、"不变"、"变好"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2.41%、53.32%和34.27%,以"不变"为主;(3)RSEI可以较好地反映2000—2006与2012—2018年间人类活动造成的海岸带生态频繁变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RSEI指数明显减小与增大,该结果显示RSEI指数对南汇东滩湿地生态分析具有一定适用性。通过生态格局变化的可视化表达,可以较好揭示城市海岸带湿地生态演化进程,避免生态风险,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西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广西要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就要立足生态优势,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切实走出一条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实施生态扶贫,发展生态经济,是广西实施精准扶贫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这是扶贫开发的思路创新。广西是中国西南岩溶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