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早稻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的群体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移栽密度较低时,群体的分蘖高峰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且旱育秧群体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双季早稻的适宜密度为23.3cm×13.3cm;孕穗期群体叶面积的垂直分布状况因移栽密度而异,16.7cm×13.3cm,23.3cm×13.3cm的叶面积以30~45cm层为最大,30.0cm×13.3cm的最大叶面积出现在45~60cm层;群体的漏光率随移栽密度的提高而变小,光能吸收率随太阳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密度提高而增大.栽植密度23.3cm×13.3cm的产量显著高于16.7cm×13.3cm,20.0cm×13.3cm和30.0cm×13.3cm,这与其穗粒重协调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中粳稻武育粳3号、盐粳4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栽插行距及生育中期疏蘖措施对产量结构及其叶面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扩大,抽穗期群体叶面积适宜,有效、高效叶面积率高,孕穗期到成熟期叶面积衰减率小,保持较高的光合生产力,成穗率高,穗粒数协调,产量提高。本试验条件下,中粳稻盐粳4号、武育粳3号适宜行株距为(26.7~30)cm×10cm,汕优63适宜行株距为(30~33)cm×10cm。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白芦笋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在株距0.33m情况下,行距1.3m,1.5m1.7m3年总产量显著高于行距1.9m的对照,并以行距1.3m的总产量和一,二级品产量为最高;在行距1.5m情况下,株距0.30m,0.35m比株距0.40m(对照)的产量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在行距1.5m,株距0.33m情况下,双行种植比单行种植产量也有提高趋势,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增加幅度逐年减少。适当密植能  相似文献   

4.
水稻不同品种之间生长量差异较大,但不同密度间差异小.不同品种在稀植(30×26cm)处理下有效分蘖终止期同密植(30×13cm)相比,普遍向后延迟,且其叶龄指数分别为20和64,但最高分蘖期无明显差异,其叶龄指数分别为80和79;二次分蘖穗明显增多,提高了有效分蘖率;茎基部伸长节间短而粗,上部节间拉长,折损重大,抗倒能力增强,不同品种间都有同样的趋势.产量与结实率(x1)、千粒重(x2)、m2穗数(x3)、穗粒数(x4)间回归方程为经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密度间和互作差异不显著.据各种农艺性状的终合分析,秋田32是较适合烯植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小麦玉米套种方式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方式以16.5cm×l6.5cm×30cm最佳,比20cm等行距亩产增加9.38%,其次为17cm×33cm和23cm×30cm,分别比等行距增产3.45%和2.88%,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套种方式也以16.5cm×16.5cm×30cm为佳,小麦玉米年亩产最高,比小麦20cm等行距+玉米60cm套种方式增产2.87%,达显著水平。从而说明,改变目前小麦大面积20cm等行为两窄一宽或宽窄行播种方法,既有利小麦稳定增产,又有利玉米套种高产,达到全年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密度和移栽期的不同处理对水稻株高、叶龄、叶色的影响不大,其差异不明显,但稀植(30×26cm)与较密植(30×13cm)相比有效分蘖终止期向后延迟,最高分蘖期相近,有效分蘖率提高,在有效穗中二次分蘖穗所占的比重增多;茎基部仲长节间缩短变粗,秆壁增厚.折损重大,抗倒伏能力增强,二次枝梗数明显增多,从而引起每穗粒数增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移栽期之间产量有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稀植的情况下5月28日移栽的比5月20日、24日移栽的明显减产.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要达到低耗增效的目的,在采用稀植栽培技术体系的同时,应适时早插为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海拔高度、播种期和种株密度对早中熟花椰菜采种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龙峰50天、龙峰60天的种子产量,海拔1400m处极显著地高于1000m、1200m处;龙峰80天的种子产量海拔1200m处显著高于1000m、1400m处;2)3个品种的种子产量,3月10日、4月10日播种的极显著地高于5月10日播种的;3)海拔高度×播种期的互作效应不显著;4)在50cm×40cm密度试验中,温州60天的种子产量达690kg/hm2,极显著地高于50cm×33cm和50cm×47cm两种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8.
水稻旱育秧的移栽密度对群体结构和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早稻旱育秧不同移栽密度的群体结构,光能分布与利用特性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移栽密度较低时,群体的分蘖高峰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且旱育秧群体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双季早稻的适宜密度为23.3cm×13.3cm孕穗期群体叶面积的垂直分砷状况因移栽密度而异,16.7cm×13.3cm,23.3cm×13.3cm的叶面积以30~45cm层为最大,30.0cm×13.3cm的最大叶面积出现在45~6  相似文献   

9.
田间试验结果;黄泥田深耕到20cm比原耕深12cm增产12.27%,深耕16cm和20cm加奥普尔改土剂可进一步提高产量5.1%-7.3%。奥普尔改土剂与水稻专用肥配施,可比习惯施肥的水稻单产提高12.6%,土壤松软易耕。优化模式可采用深耕16-20cm,施用水稻专用肥+奥普尔改土剂。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1996,(1):44-45
稀播稀插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不同插秧密度研究、示范,明确了30cm×20cm是目前生产水平下稀播稀插的适宜密度.该密度形式下个体发育充分、群体结构协调,每穴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3个产量要素均达到了最佳产量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正交区组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下的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及产量损失率模型;对模型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降低施氮量是控制纹枯病大发生和减少纹枯病引起的产量损失率的最主要的措施,降低的具体水平应根据产量水平和历年的发病情况而确定;适当增加施磷、钾量有利于控制水稻纹枯病,但施钾量超过一定的水平反而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因此施钾量不应超过93.5kg/ha.  相似文献   

12.
田间试验了75%纹枯灵可湿粉剂、20%担菌胺可湿粉剂和5%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纹枯灵和担菌胺不同剂量处理的小区,水稻纹枯病的相对病情指数或相对病害增长率,显著低于用井冈霉素处理的小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接菌与喷药保护的方法使小麦在不同时期感染叶枯性病害,对发病情况与产量损失的研究表明:病害的发生影响了小麦的产量组成而使小麦减产。并研究了小麦产量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产量损失方程。  相似文献   

14.
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生产上常用的4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5%井冈霉素防效最好,防治效果达到70.9%。3.5%多抗霉素、25%施保克和30%爱苗,防治效果分别为45.5%、50.9%和49.1%。5%井冈霉素处理的产量最高,为8 175 kg.hm-2,比对照增产6.49%。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稻品种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比较不同水稻品种抗病性,结果表明:龙粳31综合表现较好,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数为6.06,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为0.91,单产达到10 350.0kg·hm-2;三江5号次之,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数为4.77;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为2.93,单产达到10 116.0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小麦赤霉病为害的损失结构为基础,根据品种混合的各损失指标与病情间的关系以及各损失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的计算结果,提出了小麦赤霉病的产量、质量损失简易估计方法,为小麦赤霉病产量、质量损失提供了一个简捷的估计工具。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的危害及经济阈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人工接病菌的条件下探讨了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及经济阈值,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与不同调查日期的纹枯病病情指数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根据病丛率、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以孕穗期和抽穗期病丛率为指标的经济阈值的动态模型,即:XET1=10.0495ln(109.3733C/YPF)-3.7883;XET2=18.1932ln(109.3733C/YPF)+2.2609.  相似文献   

18.
小麦纹枯病态势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工接种小麦纹枯病菌,研究不同小麦纹枯病态势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纹枯病导致产量损失最大的时期为小麦的孕穗期。孕穗期病级高,不但严重降低千粒重而且减少穗粒数。千粒重的降低是由于籽粒成熟延迟,可溶性糖和淀汾含量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气象要素和初始病情对早稻纹枯病病情进展的影响,不同氮肥用量、不同早稻品种受纹枯病为害所致的产量损失,以及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病情与最终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早稻纹枯病病情进展呈S型曲线,其进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病情与最终病情是高度正相关,据此建立了不同抗病水平品种的病情预测式;日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初始病情与流行速率关系最密切,据此建立了病害不同进展阶段的流行速率预测模式;不同品种受纹枯病为害所致损失不同,组建了不同品种的产量损失估计模型,施氮量对同等病情程度的损失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越光、佐贺18、日本晴、日光4个品种田间发病分级和MA-30A测食味的方法,研究水稻纹枯病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纹枯病危害使稻米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谷粒厚度、宽度减小,成熟度降低,千粒重下降;粘度、味度值降低。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