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利用蛋白纤维平板法对1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液体发酵产生纤溶酶的碳氮条件进行系统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碳源和氮源,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正交设计实验优化该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产纤溶酶的最佳碳源为乳糖,纤溶酶活性达118.69U/mL,其次是不加碳源的空白对照,活性为109.12U/mL;蚕蛹粉是该菌株产纤溶酶的最佳氮源,活性可达118.69U/mL,其次是酵母浸膏,活性为29.10U/mL;纤溶酶产量与菌丝体生物量之间无必然相关性;产纤溶酶的最佳培养基为乳糖10g/L、蚕蛹粉10g/L、酵母浸膏5g/L,获得的纤溶酶活性高达142.26U/mL。  相似文献   

2.
《浙江食用菌》2012,(4):227-228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Fr.)Link)又名北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目、麦角菌科真菌,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一类珍稀药用菌,经医药科学工作者多年研究与实践证明,蛹虫草所含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酸、SOD酶等生理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含量都高于或接近冬虫夏草,现已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相似文献   

3.
正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Fr.)Link)又名北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目、麦角菌科真菌,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一类珍稀药用菌,经医药科学工作者多年研究与实践证明,蛹虫草所含虫草素、虫草多糖、虫草酸、SOD酶等生理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含量都高于或接近冬虫夏草,现已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鲜蛹虫草和干蛹虫草抗氧化活性差异,分别对鲜蛹虫草和干蛹虫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Trolox等效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活性物质多糖、腺苷、虫草素、总酚、总黄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鲜蛹虫草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铜离子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干蛹虫草;鲜蛹虫草中腺苷和虫草素含量分别为1.35 mg·g~(-1)和6.71 mg·g~(-1),与干蛹虫草相比差异不显著。鲜蛹虫草中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7.4 mg·g~(-1)、87.56 mg·g~(-1)和182.24mg·g~(-1),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为50 265.5 U,均高于其干品。Trolox等效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鲜蛹虫草中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均高于其干品。因此鲜蛹虫草较干品具有更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继代培养正常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CmHY-1(双交配型)获得不同继代次数菌株CmHY-2~CmHY-9并栽培,测定菌株CmHY-1、CmHY-7和CmHY-9液体培养时的腺苷和虫草素含量;制备菌株CmHY-1、CmHY-5、CmHY-7和CmHY-9分生孢子单孢分离菌株并鉴定交配型;...  相似文献   

6.
根据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交配型基因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收集到的14株蛹虫草正常菌株和退化菌种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3株正常菌株含有MAT-HMG和MAT-alpha两类交配型基因,判定为异核体;11株退化菌株仅仅含有MAT-HMG或者MAT-alpha交配型基因,判定为同核体.笔者推测,蛹虫草发生不形成子实体的菌种退化的原因之一是核相发生了改变,即异核体变成了同核体.  相似文献   

7.
蛹虫草活性成分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别用薄层层析法和高碘酸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冬虫夏草(C.Sinensis)及其发酵菌丝中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结果证明,蛹虫草Y3菌株发酵菌丝的甘露醇含量达16.04%,明显高于天然蛹虫草。不同来源的蛹虫草的腺苷含量相近,为1.4%左右。刚联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蛹虫草的SOD)活性,人工栽培的蛹虫草SOD)活性最高,为1882U/mgPr。上述结果表明,蛹虫草具有和冬虫夏草相似的药效成分,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工培育对蛹虫草活性物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4,(6)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真菌,在人工培育过程中优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活性成分虫草素、虫草多糖和虫草酸含量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的有关蛹虫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方向,为蛹虫草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蛹虫草多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雄性ICR小鼠随机分组,分别灌胃蒸馏水、不同剂量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天灌胃75、150、450mg/kg BW),40d后建立疲劳模型,比较力竭游泳时间、肝肌糖原水平、乳酸含量和机体相关的乳酸脱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结果表明:高剂量蛹虫草多糖能够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中高剂量多糖显著提高小鼠肝肌糖原水平,有效的遏制运动后小鼠乳酸生成量,而低剂量多糖显著增加运动后小鼠乳酸脱氢酶活力,3个剂量的多糖均能提高运动后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用直径6 cm,高10 cm聚乙烯培养罐固体发酵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以固体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含量为指标,从16个蛹虫草菌株中筛选出虫草素含量最高的菌株,考察固体发酵该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培养时间、培养基装量、料液比、培养温度、接种量和添加物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得到了有利于蛹虫草固体发酵产虫草素的培养条件:培养罐装20 g小麦,按小麦干重6%的量分别加入玉米粉和黄豆粉,按料液比1∶1.4(w∶v,以小麦干重为基准)加入营养液(g/L:2.0 K2HPO4·3H2O,0.5 MgSO4·7H2O,16甘氨酸),培养温度为26℃,时间46 d,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11.
基于ITS序列分析探讨我国栽培凤尾菇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我国栽培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及其近缘种共10个菌株的ITS序列,应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产物进行测序,并从GenBank上下载侧耳属(Pleurotus)3个种7条ITS序列、韧伞属(Lentinus)的4条ITS序列和香菇属(Lentinula)的3条ITS序列,以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和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为外类群,用NJ(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凤尾菇在侧耳属分支上与侧耳属内种的相似性达98.5%以上,韧伞属和香菇属的属内相似性也均为98%以上,而侧耳属和韧伞属、香菇属的属间相似性仅约80%,故凤尾菇应归于侧耳属;在进一步研究中,将该凤尾菇与其近缘种的ITS1-5.8S-ITS2序列作碱基完全比对,结果发现它与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的碱基完全一致,而与其它近缘种均存在较大碱基差异,因此,目前我国广泛栽培的凤尾菇与肺形侧耳可能是同物异名种,建议订正其名称,将其拉丁名统一为P. pulmonarius.本研究首次将ITS序列分析和碱基比对结合对凤尾菇的分类地位及拉丁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分析在近缘种的分类鉴定上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RFLP在鳞翅目蛹虫草菌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RFLP技术鉴别两未知菌株S1001和S1002是否系鳞翅目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caris)。试验以ITSl,TTS4为引物,PCR扩增rDNA的5.8S+ITS区段,扩增产物纯化后用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DNA的RFLP图谱,并同ATCC模式菌株的RFLP图谱相比较。结果表明:三个作为对照的ATC菌株具相同的RFLP图谱,而两待鉴定菌株之间存在差异,且明显不同于ATCC模式菌株,从而证明,两待鉴菌株与ATCC菌株之间在rDNA区域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故推断两待鉴定菌株不隶属于鳞翅目蛹虫草菌。  相似文献   

13.
北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条件及其子实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大米合成培养基培养北冬虫夏草,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及与野生北冬虫夏草形态一致的子实体,每50g培养基产鲜虫草子实体约25g。分析栽培虫草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表明,北冬虫夏草在许多成分上与冬虫夏草相似,某些药用成分更优于冬虫夏草。  相似文献   

14.
蛹虫草无性型—蛹草拟青霉的确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从野外采集的鲜蛹虫草标本上分离到一假定无性型菌株LFRGU88-821L,经人工培养获得了与天然蛹虫草特征相同的成熟子实体,从而确证了LFRGU88-821L是蛹虫草真正的无性型,基于形态学特征的鉴定表明,此无性型是拟青霉属中的一个新种-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 militaris Liang sp.nov.)。本文简述了蛹虫草无性型地位研究的历史,讨论了作者确定其当前分类地位的合理性,研究标本(LFRGU)保存于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室。  相似文献   

15.
鲜菌草栽培平菇配方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种鲜菌草(象草、巨菌草、五节芒、芒萁、类芦、菅)草粉为培养料,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对6种鲜菌草草粉进行配方筛选优化,以期得到鲜菌草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鲜菌草栽培平菇的最佳配方为鲜象草26%、鲜五节芒26%、鲜类芦26%,麸皮20%、石灰2%、含水量60%,该配方的碳氮质量比为28.6∶1,生物学效率为82.40%。鲜象草、鲜五节芒和鲜类芦组成的鲜菌草配方适宜作为栽培平菇的培养料。  相似文献   

16.
Pleurotus ostreatus strains obtained by interbreeding were cultivated under warm conditions (27 °C), with the aim to identify germoplasm adequate to commercial production. Based on the radial growth rate of monokaryotic mycelia isolated from two P. ostreatus strains, a culture isolate was selected from each type of compatibility, and interbred to obtain 16 strains. Pasteurized barley straw was used as the substrate for mushroom production. The mean biological efficiency of the strains was 84.17% and the production rate was 1.76%. In vitro laccase activity was tested for both parental strains and the four most productive strains of progeny. The mean enzyme activity of the strains was 1.21 μg mol/disc/ABTS oxidized. These results show the high potential of these strains for their use in substrate delignific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basidiocarps under natur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warm regions.  相似文献   

17.
pDL1是能够转化细菌和真菌的双功能质粒。将pDL1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的DNA片段连接,然后转化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的原生质体。通过新霉素选择平皿的筛选,转化率达到800转化子/μgDNA,建立了糙皮侧耳的基因文库。随机取15个转化子进行点渍法(Dotting blotting)检验,结果均呈阳性。此结果表明,抗性克隆不是源于玉米黑粉菌敏感细胞的回复突变。萨慎法(Southern blotting)检验显示,本研究在玉米黑粉菌细胞中克隆糙皮侧耳纤维二糖水解酶基因是成功的。基因表达试验表明,玉米黑粉菌克隆株具有糙皮侧耳纤维二糖水解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同时测定赤藓糖醇、阿糖醇、海藻糖、甘露醇和葡萄糖的方法 ,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1.4%~4.4%)、稳定性(2.1%~4.9%)、重复性(0.6%~4.5%)和回收率(95.2%~105.7%)良好。用该方法对13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和4个菌丝体样品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蛹虫草子实体中含海藻糖(1.04%~19.17%)、甘露醇(0.96%~3.93%)和葡萄糖(1.46%~14.93%),其中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菌丝体中含甘露醇(3.66%~6.70%)和葡萄糖(0.42%~1.06%)以及少量阿糖醇(0.02%~0.12%)。  相似文献   

19.
我国栽培食用菌的重金属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双孢蘑菇、巴西蘑菇、茶树菇、黑木耳、鸡腿菇、金针菇、香菇、金顶侧耳、杏鲍菇、平菇、银耳11种食用菌的175个干样品中的砷(As)、镉(Cd)、汞(Hg)、铅(Pb)的含量.结果表明,11种食用菌干品中,砷含量范围为0.02 mg·k-1~0.78 mg·kg-1;镉含量范围为0.02 mg·k-1~1.949 mg·kg-1;汞含量范围为未检出~0.654 mg·kg-1;铅含量范围为0.040 mg·kg-1~3.217 mg·kg-1.我国栽培食用菌中镉、汞、铅含量比较安全,双孢蘑菇中汞含量高与黑木耳中铅含量高具有地域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