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辣椒育种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云南辣椒生产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内外辣椒育种及生产现状,简要介绍了云南辣椒育种的历史、现状及取得的进展,并针对云南辣椒育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和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辣椒育种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概述了我国辣椒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辣椒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辣椒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辣椒常规育种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种质资源的不断利用,新品种选育越来越需要借助分子育种手段来提高育种效率,创造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新种质。至今辣椒的分子育种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对辣椒分子连锁图谱构建、质量性状分子标记、数量性状QTL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辣椒中分离的基因和转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当前分子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辣椒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起源于中南美洲及墨西哥一带,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辣椒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技术是通过花药培养的方式得到单倍体植株,然后采用秋水仙素等进行处理,加倍为双单倍体植株(Double Haploid,简称DH系),从而直接获得纯化的品系。也可将其作为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或亲本的一种育种手段。该技术在育种实践中大大加快了育种速度,显著地提高了选择效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目前在育种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本文对影响辣椒花药培养的主要因素及DH系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旨为辣椒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奥新早帅辣椒F1是北京奥新高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辣椒育种专家经过10年多的不懈努力,从上百个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来,是目前国内辣椒育种领域的新突破,是可以替代301辣椒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黄瓜花叶病毒(CMV)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回顾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的种质资源研究、抗病育种以及相关分子标记和数量遗传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展望了我国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辣椒育种动态及市场品种分布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产量情况,主产区辣椒品种类型,及主导我国辣椒主产区的国内、外品种市场分布状况。详细分析了我国辣椒育种现状及与国外发达国家育种差距和原因,并且针对我国干椒育种如何满足干椒加工企业需要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我国辣椒育种科研人员在今后的育种中如何与市场对接、提升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辣椒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表述了辣椒多样性,并指出该多样性在辣椒育种和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辣椒杂志》2007,(4):38-38
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技术依托单位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从五十年代开始从事辣椒资源和育种研究,通过几代辣椒育种家的共同努力,先后获得了100多项科研成果,9项专利,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8项。研究推广的辣椒品种曾占领全国80%的市场,成为全国辣椒研究推广的领航者。  相似文献   

10.
我国辣椒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辣椒种质资源搜集、利用、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辣椒育种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辣椒种质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果树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缘杂交是指种或属间及亲缘关系更远的分类单位间进行的杂交,它是创造果树新种质的重要途径。简要列举了果树远缘杂交育种取得的主要成就,阐述了远缘杂交不亲和和育性障碍的若干表现与机制。目前克服杂交障碍的途径有:蕾期授粉、混合花粉、重复授粉、亲本选择、特殊处理、胚抢救和染色体加倍等。杂交后代遗传变异分为3种类型:综合性状类型、亲本性状类型和新物种类型。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方法有形态鉴定、染色体鉴定、同工酶鉴定和分子鉴定。果树远缘杂交育种虽然困难很多,但前景非常广阔,今后的重点是深入研究远缘杂交不亲和和育性障碍的机理和有效的克服途径,并借助分子标记技术对杂种进行早期鉴定以及对复杂遗传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主要李生产国通过有性杂交育种已经成功地选育出一批具有早中晚熟,丰产,果肉硬,中大果型,抗寒和耐低温的中国李(Prunus salicina)优良品种。欧洲李(P.domestica)的品种选育倍受欧美一些国家的重视,先后选育出果皮蓝、紫、黄、红色,含糖量高,抗寒,自花结实和极丰产的品种。除中国李与中国李和欧洲李与欧洲李的种内杂交外,中国李、樱桃李、杏李、比西砂樱李、美洲李、狭叶李、果酱李、雁李和加拿大李之间已经杂交成功,并获得杂种单株。已经从樱桃李、中国李、杏李和比西樱李与杏和梅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一些较好的种间杂交栽培品种。还介绍了国内外目前新品种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3.
董静  张雨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164-165
大姚‘三台’核桃品种长寿高产,是果油兼优的优良品种,被评为云南省第二大优良品种,是云南省大力推广和内销外贸的优良品种之一,适宜在云南省滇中、滇西、滇西南、滇南北部、海拔1600~2200m的地区栽培。该品种坚果长圆形,纵径3.84cm、横径3.35cm、侧径2.92cm,核仁充实饱满,出仁率50.6%左右,脂肪质量分数为71.3%,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4.7%,味香微涩,果实成熟期9月下旬,具有果个大、坚果品质优、丰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杏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要介绍了杏的起源、分布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着重对杏种质资源的细胞学、孢粉学、授粉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解剖学和抗寒机理方面进行了综述。揭示了国内外杏的最新研究动态、杏起源、演化、分类及抗寒、抗旱机理等,同时论述了国内外杏的育种目标、遗传规律及先进的育种技术,并提出了我国杏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金薄香6 号’核桃是80 年代初从新疆引入的薄壳核桃品种中实生选育出的新品种。丰产 性好,抗寒性强。坚果长卵圆形,缝合线明显,平均单果质量17.12 g,果仁质量8.97 g,果仁饱满,壳 厚1.18 mm,质地致密,出仁率52.4%。果仁乳白色,颜色亮,肉乳白,肉质细腻,香味浓,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6.
 作物育种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是各栽培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 迫切需要从野生种质资源中导入优异等位基因。杂交障碍和连锁累赘降低了常规育种利用这些等位基因的效率。基因组研究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的克隆成为可能。同源转基因就是将本物种或其近缘野生种克隆的优异等位基因导入到要改良的育种材料中。这不仅可以缩短育种的周期, 而且不会有不良性状的连锁累赘。同源转基因和常规育种所要导入的目标基因的来源是相同的, 因此育成的品种同样是安全的。如果转基因条例能够将同源转基因品种视同为常规育种品种, 同源转基因将会成为人们利用野生资源进行作物改良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百合花色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滢  窦晓莹  包放  郎利新  白锦荣 《园艺学报》2015,42(9):1747-1759
百合花色主要由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形成,一般粉色和棕色花中主要成分是花青苷;黄色和橙色花中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红色是由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共同组成。百合花色的遗传现象比较复杂。目前初步构建了几个群体,通过遗传连锁图谱标记了花色相关位点。百合中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大部分结构基因已经被克隆和研究。花青苷合成途径中的转录因子LhMYB12调控百合花被片中的花青苷的有无,其转录水平调控花青苷的颜色强度和着色类型。本文总结了百合花朵的着色机理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百合花色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落叶果树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杜学梅  李登科 《果树学报》2002,19(5):286-291
现代生物技术如胚培养、离体诱变、基因工程技术等为果树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不仅可以定向改良果树遗传性状,而且扩展了育种范围,提高了育种效率。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落叶果树胚胎培养育种、胚乳培养育种、花培育种、离体诱变育种、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基因工程育种所取得的成绩,侧重介绍了胚培、花培、离体诱变及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4种育种方法及其培养技术,初步分析了目前落叶果树生物技术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几种主要抗虫基因及其在蔬菜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Bt毒蛋白基因,CpTI基因等几种主要抗虫基因的抗虫原理,分类与抗虫谱,及其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柑橘黄龙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中重大病害,其病原菌能够侵染几乎所有的柑橘及其近缘属植物,但目前尚无该病的有效防治方法。随着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该病已是近年来柑橘生产和研究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就近年来围绕柑橘黄龙病病原及其对宿主柑橘的影响、黄龙病的防治以及柑橘抗病育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