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浙优8号为材料,研究单季稻-兰溪小萝卜种植模式下3个机插密度30 cm×17 cm、30 cm×21 cm、30 cm×25 cm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其他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每穗粒数增多,产量增加,较高的机插密度有利于中浙优8号的高产。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武运粳3 0号"在溧阳市种植的适宜机插密度,特进行了该品种机插密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溧阳市种植"武运粳30号"以株距12.0~14.0 cm、行距30 cm进行机插较为合理,能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苏加前  王青影  章萍 《农技服务》2010,27(2):176-176,178
安排了中浙优8号不同播种期与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适宜在苍南山区半山区作单季种植,播种时间可适当提早,并宜适当增加密度,以插18万丛/hm2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品种Y两优2号、博ш优9678为材料,研究了晚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杂交水稻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机插质量无影响,与杂交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杂交稻机插密度以行距30cm×株距14cm和行距30cm×株距16cm处理,即667m2机插1.39万株和1.59万株处理单位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给"秋优336"在浦东新区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该品种的最佳机插密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结果表明,"秋优336"在浦东地区种植,以机插密度(株行距)为16 cm×30 cm处理的产量最高,可达12 471.15 kg/hm~2。  相似文献   

6.
超级稻中浙优1号密度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中浙优1号在荔波县不同栽培密度及栽培方式下的丰产和稳产性,开展了不同栽培密度及栽培方式对中浙优1号的试验,结果表明:以密度为22.58万丛/hm2、栽植方式为宽窄行、规格为17 cm×(33 cm+20 cm)的处理产量最高,说明中浙优1号适应性较强,只要栽培措施得当,就能发挥中浙优1号的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机插密度对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适宜的杂交稻机插株距及种植密度,选取中浙优8号及甬优12为材料,设置14、16、18和21cm4个机插株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大,2个水稻品种植株个体虽然均生长健壮,单株茎蘖数增加,但群体总茎蘖数下降,且后期茎蘖消减较快,最终茎蘖成穗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机插株距的增大引起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小,其干物质主要转运至茎叶部位,穗部干物质积累比例未有明显提高。从最终产量表现来看,机插株距的增大导致田间有效穗数显著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综上可以看出2个水稻品种均需要一定的种植密度才能保证高产,最适株距应调节至14~18cm,种植密度保持在18.5~23.8穴/m2。  相似文献   

8.
华粳5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华粳5号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方法]开展华粳5号不同密度机插试验、高产示范方研究。密度试验株行距分别为30.0 cm×15.0 cm、30.0 cm×13.3 cm、25.0 cm×12.5 cm、25.0 cm×12.0 cm、20.0 cm×13.5 cm。[结果]华粳5号分蘖性中等,机插密度以25.0 cm×12.0 cm较为适宜;基蘖肥与穗肥氮施用比例以7∶3最佳,促早发,中期控群体,后期攻大穗,容易获得高产。[结论]该研究可为华粳5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早稻品种"中组143"的最佳机穴直播密度,同时比较相同种植密度下机穴直播栽培和机插栽培间的种植差异,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中组143"的最适机穴直播密度为25 cm×(10~14)cm;同时,在25 cm×14 cm的种植密度下,机穴直播栽培比机插栽培更具产量和经济效益优势,表明"中组143"较适合机穴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光明粳2号"的最佳机插密度,特进行了该品种的不同机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光明粳2号"的叶龄、绿叶数、株高无明显影响,但适宜的机插密度较易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在崇明县当前环境下,获得高产的机插株行距为14cm×30cm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给"华粳7号"机插高产栽培找出适宜的行株距配置,研究了淮北地区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华粳7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行株距25cm×12cm处理的产量高于机插行株距30cm×13cm处理,但不利于壮秆大穗,且有倒伏危险,建议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种插栽方式和5个机插密度的比较试验,探索浙优18的机插栽培高产技术途径。机插移栽667 m2产量为865.6 kg,比旱育秧手工移栽增产27.2 kg,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加,但成熟期延迟2 d。不同的机插密度比较,产量以30 cm×21 cm处理最高,30 cm×17 cm和30 cm×25 cm处理也获得较高的产量;随机插密度的降低,群体的有效穗数下降,生育期推迟,每穗总粒数明显增加,而对结实率与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保证早籼杂交稻"台早126"的成熟期及其高产稳产,对"台早126"开展了机插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台早126"采用机插栽培,在机插取苗本数档位统一为3档(机插本数为2.6本)时,以CK处理(种植密度为30 cm×12 cm)的产量最高;而在相同种植密度(均为30 cm×12 cm)下,以A3处理(机插本数为2.8本)的产量最高,且产量随机插本数的增加呈波浪形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花优14"的最优机插密度,挖掘其产量潜力,特进行了该品种不同机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叶龄、苗高、绿叶数无明显影响;适宜的机插密度能促进较早够苗,并易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在崇明县当前土壤条件下,在行距为30cm、每穴苗数3.8株的前提下,易获高产的机插株距为14.5~16.5cm。  相似文献   

15.
优质杂交稻“深两优5814”不同插种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深两优5814"的特性,掌握其生产规律,笔者开展了不同插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的插种密度以26.7cm×23.3cm、33.3cm×20cm和30cm×30cm处理产量最高。从田间生长情况看,各处理间长势、株型、叶色等差异不大,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说明"深两优5814"对插种密度要求不高,插种方便,有助于其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不同机插密度及不同施氮总量对杂交水稻"申优1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及肥料运筹对"申优17"的农艺性状基本没有影响;在机插密度一定时,产量随施氮总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该品种每667m2适宜的施氮总量为24-26kg,此时的株距以16-18cm为宜,行距统一为30cm。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广泛种植的菜用豌豆品种浙豌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菜用豌豆外观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浙豌1号的生长发育,在保障苗期不遭受冻害的前提下适当提前播种有利于增产;同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浙豌1号产量。综合考虑,浙豌1号在杭州及周边地区的播期在11月中上旬,行距60 cm,株距在25 cm左右,有利于菜用豌豆产量和外观商品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浦东新区为找出最适宜水稻高产的种植密度,特进行了水稻不同机插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窄行(25cm)机插明显比目前浦东新区推广的宽行距(30cm)机插产量高,适宜的机插密度为25cm×11cm。  相似文献   

19.
为摸索蔬菜茬水稻机穴播种植技术,找出机穴播的最佳种植密度,以"花优14"为试材,特进行了机穴播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蔬菜茬水稻"花优14"采用机穴播种植,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以25cm×16cm处理的产量最高,每667m~2达685.9kg。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杂交籼稻中浙优8号作单季晚稻栽培的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在文成县作单季晚稻种植的最适宜移栽密度为8000~10000丛/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