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家兔血液与不同浓度CaCl2溶液混合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血凝时间延长,当血中Ca^2+浓度达0.054mol/L时,出现抗凝;0.72mol/L CaCl2溶液抗凝兔血置37℃水浴30,120min后,再以生理盐水稀释,血液仍能恢复凝固。表明CaCl2抗凝血中的纤溶系统未被激活,其抗凝作用具有可逆性;其中的凝血ⅩⅢ因子无变性、降解、失活现象,对纤维蛋白原含量无影响,但可明显抑制4000U/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钙离子对凝血Ⅰ、Ⅱ及Ⅲ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兔血液与不同浓度CaCl2溶液混合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血凝时间延长,当血中Ca2+浓度达0.054mol/L时,出现抗凝;0.72mol/LCaCl2溶液抗凝兔血置37℃水浴30,120min后,再以生理盐水稀释,血液仍能恢复凝固。表明CaCl2抗凝血中的纤溶系统未被激活,其抗凝作用具有可逆性;其中的凝血Ⅲ因子无变性、降解、失活现象,对纤维蛋白原含量无影响,但可明显抑制4000U/L凝血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对1日龄雏鸡感染鸡贫血因子(CAA)后血浆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副凝试验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CAA雏鸡血浆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于感染后7-28日和14-21日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于7-14日虽吴现延长或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副凝试验于感染后7-14日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传染性法氏囊病凝血功能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只健康白来航雏鸡于50日龄 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理毒强化株。分别于攻毒前(即攻毒0h),攻毒后24h,48h和72h随机抽承5只鸡,心脏采血,对其6项凝血指标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攻毒后24h血浆再钙化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48h不凝;72h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5.
不同炮制的茜草对家兔凝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茜草不同炮制方法对家免凝血、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选取1.5~2.0 kg健康家兔24只,雌雄不分,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第1组静注生茜草水煎醇沉液,第2组静注炒茜草水煎醇沉液,剂量均为1g/kg,给药前及给药后30 min,心脏采血,用试管法分别测定两组家兔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表明,静注生、炒茜草水煎醇沉液均有促进凝血和缩短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用药前后差异极显著(P<0.01),且生茜草优于炒茜草,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组胺和细菌内毒素引起山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给山羊颈静脉注射细菌内素和组胺,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乙醇胶试验(EGT),鱼精蛋白副凝试验(PPP)和血小板计数,探讨细菌内毒素和组胺对山羊血液凝固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羊静脉注入内素和组胺后能迅速导致机体弥漫性轿管内凝血(DIC)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石凉  吴大洋 《蚕业科学》2010,36(4):718-722
壳聚糖是生产抗凝血物质的理想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对蚕蛹壳聚糖进行分子修饰,即在蚕蛹壳聚糖分子上引入甘氨酸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的中间体,制备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其分子结构,结果显示甘氨酸已接枝到蚕蛹壳聚糖分子上,为在C6-OH发生醚化反应的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抗凝血试验结果表明,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具有抗凝血活性,当其质量浓度达到2mg/mL时抗凝血效果最佳,可使血液完全不凝固。从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检测结果可知,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影响到外源性、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凝血活性酶的形成。依据抗凝血试验结果分析认为,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中C6引入的羧基与壳聚糖C2上的氨基共同作用,产生了抗凝血效果。研究结果提示: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可进一步开发为医用抗凝血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肝素钠对兔颈总动脉损伤后凝血功能的影响,选取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高、中、低三个剂量(1 125、750、375IU/kg)肝素钠组,每组6只。钳夹挤压损伤兔颈总动脉,术后分别肌肉注射不同剂量肝素钠。术后1、3、5、7、9d耳缘静脉采血,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剂量肝素钠能纠正血液的高凝状态,而高剂量肝素钠可导致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是在前二次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紫苏对凝血过程的影响,采用实验兔静脉注射紫苏制剂的方法,进行凝血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和血浆复钙时间等项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紫苏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典型猪瘟(CSF)是一个多系统疾病,可引起严重的出血性损伤。虽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一直被认为是CSF的主要致病因素,但CSF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水蛭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研究来阐明凝血系统在CSF引起的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