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运用施肥和刈割等管理措施对华北驼绒藜地上生物量进行观测,探讨管理措施对优质饲草华北驼绒藜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80和100 g/株均能显著提高华北驼绒藜平均枝条长、枝条基部直径及地上部分干质量和鲜质量(P0.05),施氮肥同时配合喷施钾肥使华北驼绒藜地上生物量达到最大,氮钾肥配合使用具有显著增加华北驼绒藜地上生物量的作用(P0.05);微量元素硼的施用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P0.05),锰显著降低地上生物量(P0.05),锌和钼无明显效果;对于8年生植株进行刈割处理能显著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P0.05)。氮钾肥配合使用、微量元素硼肥喷施和刈割是增加华北驼绒藜地上生物量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驼绒藜属3种植物开花规律、开花日动态、结实率及柱头微形态。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和驼绒藜雄花开花高峰均在上午8:00—10:00,有利于传粉和受精,而北美驼绒藜雄花在中午11:00-13:00达开放高峰,其雌雄花开花高峰期不一致,不利于传粉、受精,从而结实率降低。三者的开花最适温度基本一致,都在20~24℃。三者的雌花均在下午14:00左右达到开放高峰。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柱头有利于接受花粉,而北美驼绒藜的柱头不利于接受花粉。此外.华北驼绒藜与驼绒藜的雌、雄花花期相遇结实率较高,而北美驼绒藜因花期不遇.故导致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驼绒藜属3种植物开花规律、开花日动态、结实率及柱头微形态.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和驼绒藜雄花开花高峰均在上午8:00-10:00,有利于传粉和受精,而北美驼绒藜雄花在中午11:00-13:00达开放高峰,其雌雄花开花高峰期不一致,不利于传粉、受精,从而结实率降低.三者的开花最适温度基本一致,都在20~24℃.三者的雌花均在下午14:00左右达到开放高峰.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柱头有利于接受花粉,而北美驼绒藜的柱头不利于接受花粉.此外,华北驼绒藜与驼绒藜的雌、雄花花期相遇结实率较高,而北美驼绒藜因花期不遇,故导致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4.
驼绒藜属3种植物开花习性及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驼绒藜属3种植物开花规律、开花日动态、结实率及柱头微形态。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和驼绒藜雄花开花高峰均在上午8:00~10:00,有利于传粉和受精,而北美驼绒藜雄花在中午11:00~13:00达开放高峰,其雌雄花开花高峰期不一致,不利于传粉、受精,从而降低结实率。三者的开花最适温度基本一致,都在20~24℃。三者的雌花均在下午14:00左右达到开放高峰。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的柱头有利于接受花粉,而北美驼绒藜的柱头不利于接受花粉。此外,华北驼绒藜与驼绒藜的雌、雄花花期相遇结实率较高,而北美驼绒藜因花期不遇,故导致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5.
贺晓  卢立娜  李青丰  易津 《草业科学》2012,29(7):1100-1105
本研究对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生长4年和生长8年居群不同冠层、株丛上主枝和一级侧枝,以及不同花期花的结实率和种子千粒重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1)株龄较小的植株结实率较高,所结种子千粒重较大,可能与年龄小的植株分枝少,养分集中有关。2)结实与花在花序上的位置有关。无论在主枝条上还是在侧枝上,先开花的部位结实率高,种子千粒重也较大。3)对整个居群来说,冠层的中层结实率最高,种子千粒重最大,冠层下层结实率和种子千粒重最小。4)盛花期开的花结实率高,种子千粒重也大,末花期次之,始花期花的结实率最低,种子千粒重也最小。  相似文献   

6.
《草业科学》2012,29(7)
本研究对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生长4年和生长8年居群不同冠层、株丛上主枝和一级侧枝,以及不同花期花的结实率和种子千粒重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1)株龄较小的植株结实率较高,所结种子千粒重较大,可能与年龄小的植株分枝少,养分集中有关。2)结实与花在花序上的位置有关。无论在主枝条上还是在侧枝上,先开花的部位结实率高,种子千粒重也较大。3)对整个居群来说,冠层的中层结实率最高,种子千粒重最大,冠层下层结实率和种子千粒重最小。4)盛花期开的花结实率高,种子千粒重也大,末花期次之,始花期花的结实率最低,种子千粒重也最小。  相似文献   

7.
管理方式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敏  易津  张鹏 《草地学报》2003,11(2):139-145
研究施肥、浇水等不同管理措施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华北驼绒藜的株高、枝条数、种子产量和质量。其中3次施肥+喷钾增产增质效果优于其它处理。3次施肥为最佳施肥方式。浇水及喷施钾肥对促进华北驼绒藜营养生长和提高种子产量、质量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3—2004年在甘肃酒泉地区研究了疏枝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产量和其种子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枝对提高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具有明显的作用(P<0.05)。疏枝降低了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提高了花序数/枝条、结荚花序数/枝条和荚果数/结荚花序(P<0.05),但对种子数/荚果和种子质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种子标准发芽试验的结果表明,疏枝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9.
王普昶  赵丽丽  易津  张锦华  陈莹 《草业科学》2011,28(8):1517-1521
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 arborescens)为中国特有旱生灌木,其营养丰富,抗逆性强,是生态建设和改良草地的优良植物;目前其野生种群退化严重,并存在严重的生殖障碍。基于笔者近年来对内蒙古野生华北驼绒藜种群生殖生态学方面研究的基础,分析了华北驼绒藜种群生殖生态学特征,进而探讨了华北驼绒藜种群退化的生殖和环境因素,最后提出华北驼绒藜种群恢复原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栽培驯化对驼绒藜种子千粒重和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天然草场的和经过栽培驯化的驼绒藜种子和果实的千粒重和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栽培驯化使驼绒藜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4种微量元素对老芒麦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贺晓  李青丰 《草业学报》2007,16(3):88-92
本试验研究了B、Mn、Zn、Mo四种微量元素喷施对老芒麦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微量元素对老芒麦种子的质量均产生了明显影响。B和Mn的施用增加了种子的百粒重,显著提高了种子的活力。Zn的施用提高了种子的活力。B、Mn、Zn对老芒麦种子质量均有促进作用。Mo的施用对老芒麦种子质量有负面影响。施用后,种子百粒重下降,发芽特性指标表现出下降趋势,老化发芽率明显降低,表明该浓度的Mo喷施已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外源锰肥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于2006年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不同锰水平对其草产量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硫酸锰可以显著提高苜蓿草产量(P<0.05),以施锰量为100 mg·kg-1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CK相比,产量可提高24%;施锰可显著地提高锰、铁、锌、钼、钴、硒,其中锰含量以Mn3处理(400 mg·kg-1)最高,即苜蓿锰含量随施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苜蓿锌、钴、钼和硒含量以Mn1处理(100 mg·kg-1)最高,施加高浓度的锰却降低植株内含量;而铁含量以Mn2处理(200 mg·kg-1)最高;喷施锰肥后苜蓿铜、硼含量有所降低,并随外加锰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喷施硫酸锰能显著地提高8种微量元素的年积累量(P<0.05),其中Mn1(100 mg·kg-1)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新苏2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Xinsu No.2')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孕穗和灌浆期以固定比例追施尿素(0, 150, 300, 450, 600, 750 kg·hm-2),揭示不同氮(N)处理苏丹草碳氮代谢及种子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有效提高了碳氮代谢水平,随氮肥追施量增加,苏丹草叶片与茎秆中碳氮含量显著增高,施氮量大于600 kg·hm-2后,总糖和全氮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整个生长期随施氮量增加,苏丹草茎叶碳氮比(C/N)呈逐渐减小趋势,且不追肥、施氮肥150 kg·hm-2与其它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氮肥可有效增加种子千粒重、穗粒数,从而使苏丹草种子产量明显增加.然而,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幅度明显减小,施氮150与300 kg·hm-2产量增幅分别达23.7%和32.2%,而施氮750 kg·hm-2产量增幅仅为3.9%,追施氮肥600 kg·hm-2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 kg·hm-2.综合碳氮积累、C/N及种子产量表现,试验条件下以追施氮肥600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刘香萍  李国良  杜广明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2):2167-2169
通过对盛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钼、锌,测定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效应。3种微肥中0.9%硼、0.04%钼和0.6%锌处理对苜蓿种子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89%、26.51%和13.8%,其中0.04%钼增产效果最优。同时各处理对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籽粒数/荚果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微量元素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加义  赵红梅 《草业科学》2008,25(10):66-69
在N、P、K肥料的基础上,采用Fe、Cu、Zn、Mn、B、Mo 6种微肥对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用量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施Fe 0.05%、Cu 0.07%、Zn 0.40%、Mn 0.10%、B 0.60% 和Mo 0.20%与对照组相比增产差异显著(P<0.05)。适度的Fe、Cu、Mn、B和Mo能提高黑麦草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粗蛋白提高3.72%~6.67%,无氮浸出物含量呈降低趋势,喷施Zn肥降低了粗蛋白含量,喷施B肥提高了粗脂肪含量。黑麦草中Cu、B、Mo的含量随喷肥量的提高而增加,喷施Cu 0.1%、B 1%和Mo 0.3%时,黑麦草中的含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喷施Zn 0.40%、Mn 0.1%、Fe 0.05%时牧草中相应的微量元素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刈割和放牧条件下伊犁绢蒿生物量分配特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智芳  安沙舟  孙宗玖 《草业科学》2009,26(12):118-123
为了解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在不同干扰条件下资源分配特点,分别测定了刈割和放牧条件下根、茎、叶、花(种子)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刈割引起伊犁绢蒿对根生物量分配增加,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减少,随刈割强度的增加,根生物量分配增加8%20%,茎生物量分配减少5%14%,叶生物量分配减少3%6%;放牧引起伊犁绢蒿对根生物量分配增加,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减小,有性生殖分配减少,生物量分配趋势为:根>茎>叶>花/种子,根生物量分配为45%67%,占优势地位,而有性生殖分配较小,在1%以下。且刈牧干扰下,伊犁绢蒿优先将资源分配给营养贮藏器官--根。  相似文献   

17.
掌叶大黄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选用甘肃礼县种植的三年生掌叶大黄种株,在盛花期挂牌标记开花一致的植株,开花第 10天开始通过定期测定籽粒千粒重、含水量和发芽率,对种子灌浆动态及其发芽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其种子标准化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三年生掌叶大黄千粒鲜重在开花后36 d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相应干重的水平。干重变化的趋势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快增期在花后13~36 d,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因降雨出现2次低谷。籽粒脱水速率随灌浆进程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花后36 d内随灌浆递进均显著提高,之后出现差异,其与籽粒干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掌叶大黄籽粒灌浆速率受天气的影响大,籽粒脱水加快是种子成熟的标志,成熟度对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采收期应在花后46~52 d(7月上旬),种子含水率12%~16%,茎秆尚未枯萎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喷施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在氮磷钾基肥供应足量的基础上,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Zn、Fe、Mo、Co、B、Cu、Se和Mn 8种微肥混合喷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肥能促进苜蓿Zn、Fe、Mo、Co、B、Cu、Se和Mn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增长,且恰当的组配微肥中Mo和Co含量,如本试验的高钼低钴处理,能显著促进苜蓿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同时增长(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