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结合庆玉水库工程概况,从陡坡段流态的判别、泄槽分段长度的计算、掺气水深的计算等方面阐述了泄槽水面线的计算方法,并从坝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消力池计算、海漫计算、防冲槽计算等方面阐述了消能防冲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结果得出庆玉水库泄洪洞消能防冲设施满足正常泄洪要求。  相似文献   

2.
伍文水  杜宏 《农技服务》2012,29(2):216-218
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工作,传统的计算方法繁琐而精度相对较低。通过对传统计算方法及其计算原理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二次B-样条函数插值后积分计算的方法,使得计算方法相对简单而且精确。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计算需要,供同行和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差分法、赵松弛迭代法等对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静态特性参数编制出简单实用、计算速度快和通用性较强的计算程序,以代替手工计算,拓宽计算内容,提高计算效率和计算精度。并通过一具体算例,将计算结果与国际标准ISO/DIS7902-2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玉强  王英华  罗阳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68-18170
渠道开挖土方量计算是渠道设计和施工的基础工作,传统的计算方法繁琐且精度较低。在对传统计算方法及其原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插值后积分计算的方法,使得计算方法相对简单而且精确,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长大桥梁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在相互作用的计算中,利用圆心位移影响函数法求得地基的动态复刚度,采用子结构技术建立结构的动态方程,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在频域上求解。将计算结果与刚性地基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同时同位相输入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长大桥梁应采用土与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按多点输入计算,并进行竖向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6.
触变性原油再启动压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ouska触变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双速率含蜡原油触变性模型,编制了触变性原油再启动压力计算软件,将国外相关文献的原始数据代入计算软件,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吻合,计算方法优于文献发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程实际中具有双调节元件的水轮机装置缺少全特性曲线时无法进行过渡过程计算的问题,采用基于内特性解析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对灯泡贯流式水轮机装置甩负荷过渡过程进行研究和计算;采用自行开发的计算软件对广东省封开县白垢水电站灯泡贯流式水轮机装置进行甩负荷过渡过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最大转速相对额定转速上升了71.6%,实测最大转速上升率为67.4%,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6.2%;计算得到的最大压力相对初始压力上升了27.5%,实测最大压力上升率为28.75%,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4.3%.转速和压力上升率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满足工程需要.基于内特性解析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可供工程实际中计算过渡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4种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方法,以农业气象干旱指标为参照,对2007年3月~6月陕西黄土高原43县区出现的干旱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干旱指数计算结果比统计部门的实际旱情程度严重;相对湿润度指数计算出的干旱等级比实际统计等级严重;标准化降水指数计算结果反映出特旱面积过大;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在干旱开始与结束日期计算中,相对湿润度指数计算结果与水利部所规定的水利行业标准计算结果一致;在干旱结束日期计算中,采用气象综合干旱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计算的结束日期与水利部规定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利用4种气象干旱指数计算方法,以农业气象干旱指标为参照,对2007年3月~6月陕西黄土高原43县区出现的干旱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干旱指数计算结果比统计部门的实际旱情程度严重;相对湿润度指数计算出的干旱等级比实际统计等级严重;标准化降水指数计算结果反映出特旱面积过大;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在干旱开始与结束日期计算中,相对湿润度指数计算结果与水利部所规定的水利行业标准计算结果一致;在干旱结束日期计算中,采用气象综合干旱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计算的结束日期与水利部规定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船用增压锅炉的热平衡计算方法。文章简要叙述了增压锅炉烟气侧的工作过程,重点分析了涡轮增压机组在不同锅炉负荷下功率、热力计算及热平衡计算方法。在实例计算部分,验证了增压机组的热损失数学表达式,并分析其计算结果,最终证明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力再生产会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应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影响劳动力再生产的不利因素,以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进一步有效、有序转移流动和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静电学中提出了电场能等于带电体系的自能与互能之和,但并未对自能的总和永远大于互能作更进一步的论证。本文从特殊情况出发,论证了这个问题。这对于深刻理解电场能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测土施肥田间试验地块的选择与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测土施肥田间试验的地块选择、试验方案的布置设计以及试验小区的整理与区划进行了细致阐述。测土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地力和肥效,对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从事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而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和社会驱动力研究对解释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和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研究的焦点.同时,应把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置于重要位置.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重庆市建设用地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素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政治经济政策等因子.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洛阳、焦作、平顶山、南阳四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鸡群进行了病原分离,经AGP和Dot-ELISA法检测、鸡体回归试验、鸡胚传代及理化特性的测定,证明为IBD强毒,其中南阳株毒力稍弱于其它3株。四种野毒株的毒价分别为10-7.88、10-7.5、10-6.56和10-5.6ELD50/0.2ml。  相似文献   

16.
便携式双刀片电动果园采收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家成  汪洋  蒋猛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563-1565,1568
[目的]解决华南丘陵山区水果摘采机械化难度大的问题。[方法]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了一款便携式双刀片电动果园采收机具。首先通过建立力学模型的方式,论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排除了一次剪切不成功的情况;其次对机具的硬件选择和电路控制,计算机工作程序等进行了设计。[结果]设计的双刀片机械辅助果园采收机具,由两片切割刀片,两台直流伺服电机、可伸缩支架杆等组成,工作时刀片始终在水果筐范围内移动,不会出现因为刀片移动到筐外而损伤其余未摘水果的情况,可有效降低因采收机具而产生的产量损失。[结论]该设计方案通过切割力分析验证,不存在一次切割不成功的情况;该机具搭栽的直流电机,选用12V/6AH电池,每次可工作10h,可满足山地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犁体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测力计算修正法进行探讨,由于手工计算非常繁琐,因此设计了C语言测力数据的计算修正程序,为进一步的测力数据计算机数据采集及自动处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张治霆 《农学学报》2017,7(6):95-100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转移的过程中,在农村,妇女逐渐开始肩负起耕地种粮的重任,这一现象被称为农业女性化。农业女性化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构成、组成发生变化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现象。农业女性化的提出对于研究中国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农业部门劳动力构成以及农村女性自身福利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的国内外农业女性化问题文献的整理与梳理,总结了农业女性化的起源、发展与影响,并指出农业女性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关注提升性别平等,提高农村地区妇女福利,希望为之后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黎贡山南段森林景观变化与驱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在GIS 支持下对高黎贡山1974、1987、1997、2006 年4 个时期遥感影像森林景观分类数据,利用成本距离分析方法对村庄居民地和道路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成本距离和景观空间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高黎贡山森林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森林变化在海拔1000 ~2000 m最为活跃。森林变化与村庄居民地和道路的距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数学拟合达到较高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对植物施加电场后,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速效性养分含量、团粒结构、密度及持水量、酶活性等方面的变化对土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出了土壤在电场作用下使植物质量和产量增加的原因,从而为减轻植物体内的化肥残毒及改良土壤,缓解我国目前化肥供需矛盾的紧张状况,降低林业和农业的成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