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行农业标准化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而果品生产作为三门峡市农村经济中最大的支柱产业,只有实现其标准化生产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2002年三门峡市果品标准化管理开始起步,提出了"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指导思想,并制定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2003年国家《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公布,灵宝、陕县均列全国27个苹果最适宜区县和55个国家级苹果出口基地县范围;2010年果品产量为17.5亿kg,产值39.4亿元,其中苹果面积7.73万/hm2,产量为14亿kg。果品产业已成为三门峡市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最强、经济收入最为稳定的农业优势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三门峡市的果品标准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成了标准化果品基地,建设果品标准体系,培育了一批名牌农产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体系不够完整,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整体而言未能摆脱传统作坊式的分散式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第,采后商品化处理、储藏、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组织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4个体系,即基地要迅速提升质量安全标准和规模、实施标准化生产、注重组织制度创新、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三门峡市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构筑高效信息网络体系,农业信息网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高速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下面是本刊记者和三门峡市农业局局长邵学敏的访谈录。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三门峡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一)从综合实力看三门峡市人均GDP排全省第3,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对农产品的社会需求量较多,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能力较强,生活比较富裕。但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高达64.4%,排全省首位,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较慢,二、三产业欠发达。(二)从生产条件看三门峡市有效灌溉率、粮食单产均居全省末位,表明农业生产条件差,抗灾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业》2013,(1):7-8
近几年来,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业厅的指导下,三门峡市农业局按照"重在调、落实抓、持续转、确保增"的工作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为支撑,以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为重点,把农业信息化作为助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总结出信息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新突破,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近30年来三门峡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三门峡站1971~2000年近3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的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结合三门峡地区农业生产情况,总结出三门峡市的气候变化特点以及主要农业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玉君  彭兴龙  李国豪 《农技服务》2009,26(10):72-72,78
核桃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是发展山区经济的产业之一。核桃既是优良的经济林树种又是重要的生态树种,已成为三门峡市林业重点工程的主要栽植经济林树种之一。笔者针对三门峡市核桃生产现状、核桃产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分析了当前核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核桃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在河南省农业厅的支持指导下,三门峡市农业局紧紧抓住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这个核心,持续坚持"调结构、抓重点、转方式、增收入"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特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化服务水平。三门峡市通过建设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中心等信息化服务载体,积极推动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环节的全面融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特色农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2014年,三门峡市果品种植面积15万hm2,总  相似文献   

8.
对三门峡市果品、蔬菜、食用菌、花椒、中药材等产业的生产现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及建议,对三门峡市农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逐渐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三门峡市气象局通过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较强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适时制作发布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不断提升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为农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能力,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正5月30日,省政府在三门峡市召开全省农业电商发展现场会。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胡向阳主持,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铁做了重要讲话。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省委农办、省农业厅等16家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次会议。三门峡市委书记赵海燕到会致辞;三门峡市、鹤壁市、滑县、博爱县、光山县人民政府负责同志依次做了典型发言;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孟洲安排部署了下步我省发展农业电商的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地形地貌复杂,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温度适宜、光热资源充足,环境条件优越,绝大部分地方适宜发展绿色农业。近年来,三门峡市紧紧围绕果、牧、菜、烟、菌、药等特色产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定标准,搞宣传,抓监管,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开发和产品认证工作,创建高质量标准化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该市的绿色农业发展虽有长足发展,但就全局来看,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表现为全市仅有渑池和陕县2个县拥有通过认证的绿色产品;绿色产品通过认证率不足10%,且种植面积较低,出现了绿色农业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资金投入匮乏、政府对绿色农业科学研究支持力度不够、工业布局不利于绿色农业发展等问题,针对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要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做好绿色农业区划工作;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研发力度,健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健全绿色农业生产的质量控制监管体系;制订保护、扶持绿色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佳冬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绿色市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宏观的角度,从产品、市场、政策、基地、生产5个方面对三门峡市特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了三门峡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政策措施,对发展三门峡地区的特色产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三门峡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该市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绿色农业的概念是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2003年l0月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理事会主办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绿色消费观念将成为21世纪消费的主流,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安全性,而且是高品质、优品种的绿色农产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但质量和食用安全性比较脆弱:一是工业"三废"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农膜等所形成的生产污染,饲料中有些添加剂、催肥剂的残留物,对人类健康也有影响。为此,许多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把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作为最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严禁污染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既是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是我国农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应对之策。2003年国家提出绿色农业之后,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于2006年成立了三门峡市绿色农业协会。该协会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近年来,三门峡市绿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绿色农业成为该市农业发展的1个必然趋势。三门峡市紧紧围绕果、牧、菜、烟、菌、药等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开发和产品认证工作,把"立足优势产业,改进生产方式"作为绿色农业协会创建绿色品牌的重要手段,"以果业生产为突破口,以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为主线,以应用生物技术改良土壤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活动,做到讲课有师资、教学有场地、学习有教材、检测有手段。组织42名专家服务队伍,避开农民白天农活繁忙时间,利用晚上在三门峡地区组织百人以上的专业技术培训达24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6 000余份。按照"技物结合,微利经营"的原则,引导三门峡地区的149绿色果业专业协会(合作社),开展"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周边0.67万hm2苹果走上绿色产业化道路。在服务中协会坚持"四个统一"即:"统一筛选农用物资,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实名质量标准,统一定价品牌销售"。按照"农用物资、应用技术直接到农户,绿色农产品直接到超市"的微利经营模式,筛选质优价廉的绿色农业生产资料应用到社员绿色食品生产的全过程。创建高质量标准化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推进了三门峡市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已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了理清三门峡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现状,我们于2007~2008年就"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等情况对全市部分果农、菜农进行了调查摸底.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的开放式接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的开放式接种技术王浩张云峰杜适普刘小奎(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三门峡472000)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菌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改革传统的菌种生产方式,实现菌种生产的工厂化、现代化,减轻劳动强度,保证菌种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已成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食品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已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旋,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了理清三门峡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现状,我们于2007~2008年就“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等情况对全市部分果农、菜农进行了调查摸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三门峡市农业生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5个问题:土地资源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干旱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水体与农田污染加重;农村劳动力短缺,年龄偏大素质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需创新。针对上述问题,根据三门峡市地理分区,分别提出重点任务和解决措施。需做好宣传培训,健全法制,应用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型技术,研究耕作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果树、食用菌、畜牧循环模式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评价与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典型,其发展潜力与合理布局对区域农业发展以及农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为例,从资源禀赋、经济区位、生产条件、生态保护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各地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作布局优化。评价结果显示,郑州市、驻马店市发展潜力评价为高等级;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信阳市发展潜力评价为中等级;焦作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周口市、济源市发展潜力评价为低等级。布局优化结果显示,开封市、南阳市、信阳市、驻马店市以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规模设施农业;郑州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经济区位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发展都市设施农业;安阳市、商丘市、周口市因其生态问题严重适合发展有机设施农业;其他地市发展一般设施农业。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2013年三门峡市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对年内出现的主要气候事件及主要气象要素作了评述,最后着重分析了气候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影响。2013年三门峡市气候特点为:年平均气温显著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少,年总日照时数正常。年内主要气候事件有大风、大雾、高温、干旱、暴雨、冰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