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季中稻地区指1年只栽培水稻的地区,即海波1500~2300m的稻作区.现将一季中稻地区水稻优质高产技术介绍如下,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湖南农业科学》2010,(4):52-53
一、主导品种 (1)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3.
一、主导品种 (1) 水稻(24个) Y两优1号:适宜在湖南海拔800米以下、重庆鲜食脐橙规划区域内稻瘟病轻发的山丘区作中稻种植,广西高寒山区稻作区作中稻或其他习惯种植一季中稻的水稻产区,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4.
寒地水稻除草剂选择与使用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如何选择水田除草剂1.1选择除草剂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北方一季稻作区水稻生育期短,生长发育阶段主要灾害是延迟性低温和早霜影响,使用安全性差的除草剂与安全性好的比较,水稻产量相差1500~3000kg/hm2,减产20%~40%,因此除草剂选择首先应考虑安全性。旱育苗床选用:禾草丹、禾草敌、丙草胺、氰氟草酯、灭草松、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等。移栽田选用:禾草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吉林省属北方一季稻作区。本文根据吉林省温光不足的气候条件和水稻栽培实际,从品种选择、播前处理、育苗、移栽、施肥、灌水、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环节入手,全面介绍了水稻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发展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南方主要稻作区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使得劳动力紧张。发展再生稻可以缓解双季稻区"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降低劳动成本。因此,再生稻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制度之一。然而,由于特殊的栽培与管理措施,再生稻稻田土壤突出的问题是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7.
对贵阳地区温光条件对早、中、晚熟水稻品种的叶龄和生育期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感温性以晚稻为最强,早稻次之,中稻较弱。感光性以晚稻最强,对中稻和早稻的影响不大。初步了解了贵阳地区温度和光照与叶龄、生育期之间的关系。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不同类型水稻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及日照时数,为贵阳不同生态稻作区水稻品种布局和叶龄指数高产栽培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 1 水稻(30个) 1.1长江流域 (1)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2)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3)中浙优1号:适宜于在长江流域作单季稻种植. (4)五优308:适宜中北稻作区和粤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国家审定:适宜广西区中北部、广东省北部、福建省中北部、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浙江省南部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951—2010年中国南方主要熟制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为南方稻作区种植制度调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前人种植制度区划方法将南方稻作区分为16个水稻种植亚区,假设不同稻作制的作物品种搭配不变,采用水稻生育期气象生态模拟方法,利用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与理论生长季长度的比值,评价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域各亚区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利用ArcGIS对1951—2010年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的地理分布函数进行运算,获取了南方稻作区80%保证率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的10 km×10 km的空间分布数据;数据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稻作区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单季稻种植区水稻潜在生长季长度增幅大于双季稻种植区;研究区不同熟制水稻的理论生长季呈缩短趋势,单季稻种植区缩短天数大于双季稻种植区;水稻潜在生长季的延长和水稻理论生长季的缩短造成了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呈增加趋势。【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南方主要熟制水稻生长季可利用率呈增加趋势,合理安排熟制、提高复种指数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水稻生长季利用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水稻气候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1978~1983年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的气象生态研究结果,对我省稻作气候生态进行综合分析,阐明水稻生产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利用稻作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建立适宜的稻作制度与品种布局,改进栽培技术与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稻作气候的主要特点1.生长季较长,积温较多,年际变化大  相似文献   

11.
大湖乡地处闽侯县北部,稻作区海拔450~800m,为单季中稻种植区,其中海拔650~800 m的稻田占45%,这些稻田只能种植生育期较短的杂交水稻,产量偏低。同时由于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水稻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为在有限的耕地条件下,稳定粮食生产总量,改善品种结构,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 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李莉 《云南农业》2023,(2):57-59
<正>水稻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是指生产者根据所期望获得的单位面积产量即目标产量来确定的生产技术,涉及到品种、栽插密度、肥料用量、灌溉、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多种因素。大姚县2010—2021年实施水稻高产高效创建和水稻科技增粮示范项目,每年实施水稻高产创建1~3片示范面积666.67~2 000 hm2,示范地点代表了大姚县三类典型的水稻生产区域。以新街镇辖区为代表的高海拔(1 850~1 950 m)冷凉稻作区、以金碧镇为代表的中海拔(1 750~1 850 m)温凉稻作区和以龙街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合"中稻+再生稻"生产的水稻品种,在头季中稻生长前期按一季中稻生产方法进行田间管理,齐穗后15天左右施一次促芽肥。当谷粒黄熟度达到90%以上、且有70%的稻株倒二、三节芽伸长到2~3cm时,抢时收割头季,采取人工收割,留桩高度30cm,脱粒机不下田,尽量保护稻桩,收割后3~5天施肥一次。测得WZ-8再生稻产量为407.8 kg/667m2,"中稻+再生稻"产量为1 186.9 kg/667m2,均为参试组合最高;其次是WZ-4,中稻产量和再生稻产量分别在600 kg/667m2和300 kg/667m2以上,总产为986.0 kg/667m2。结果表明:WZ-8的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再生稻"产量均为最高,具有较大的"中稻+再生稻"生产潜力;其次是wz-4,也可作为本区域的"中稻+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一季中稻是该县的主要稻作类型,常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2012年在山口镇实施农业部水稻(一季中稻)高产创建项目,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抛栽、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分户管理的"五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将水稻高产创建与测土配方施肥、阳光工程培训等项目有机结合,取得了平均亩产584.5 kg的好收成,比大面积平均亩产512 kg增产72.5 kg,增产14.2%,示范增产效果明显.现将修水县水稻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选用优质水稻品种(组合) 相官镇地处皖东丘陵,属一季中稻区.近几年,我们主要选用米质优良的丰两优1号、D优527、协优332等中籼杂交稻和镇稻99,扬粳9538等高产优质品种.这些水稻不仅米质优,而且产量高,综合抗性水平好.  相似文献   

17.
鳃蚯蚓是一种环形动物,属环形动物门、贫毛纲、原始贫毛目。2003年起,乐山冬水田一季稻作区本田地下鳃蚯蚓危害水稻根系,开始威胁水稻生产,2006年危害田块占冬水田一季稻作区50%的面积。据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6%~27%,严重田块达50%以上,每平方米20厘米深土层内有鳃蚯蚓250~680  相似文献   

18.
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发展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南方主要稻作区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使得劳动力紧张。发展再生稻可以缓解双季稻区“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降低劳动成本。因此,再生稻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制度之一。然而,由于特殊的栽培与管理措施,再生稻稻田土壤突出的问题是土壤养分失调(土壤磷钾含量相对短缺,氮相对盈余)、再生季土壤板结、茬口期土壤资源浪费、机械化耕作难等。因此,如何进行再生稻稻田培肥与耕作以保持或提高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是当前再生稻稻田急需解决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长集镇是一季中稻区,主要栽培模式为"麦-稻"、"油-稻".杂交水稻的优质当家品种主要有丰两优1号、国丰1号.栽培模式与产量水平对霍邱中南部稻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随着水稻优质化工程实施,优质水稻面积不断增加,为筛选适宜的接班品种(组合),及时掌握有关品种(组合)的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信息》2006,(6):25-27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08品种名称:宜香9号(区试代号:宜香优9号)选育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宜香1A×宜恢9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2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9天。株型适中,株高124.7cm,每667m2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