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收方式对马尾松与黄藤间种林分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黄藤试验地采收资料和马尾松标准地调查数据,评价13 a经营期内5种采收方式对马尾松与黄藤间种林分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初采年龄和采收间隔期对13 a黄藤人工林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7 a初采和6 a间隔期的采收方式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收益成本比分别为18 144元·hm-2、13.45%、1.32;黄藤间种后对19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及株数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马尾松林分的纯收益和净现值比未间种时分别减少7 500 元·hm-2、3 000 元·hm-2;马尾松林分经济效益的减少可从间种黄藤所获得货币收入得到补偿,在5种采收方式下黄藤间种对整个林地产生的林地增益水平和净现值增量分别为3.07%~12.74%、514~2 407 元·hm-2.  相似文献   

2.
藤类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白藤、单叶省藤和红藤人工林的投入与产出。利用经济效益动态评价方法,采用净现值、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三个动态指标及收益成本比、投资回收期两个静态指标进行藤林的经济效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25年的经营期内,三种藤林的净现值及内部收益率分别达到3 494.63、4 657.72、16 785.12元/ha和25.95%、21.20%、28.71%;收益成本比和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71、2.13、4.77和5.5、10.3、10.2年。经济效益高低依次为:红藤林>单叶省藤林>白藤林。经营这三种藤林在财务上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3.
火力楠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以广西玉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广西玉林地区火力楠人工林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采伐林龄为31 a时,其年均投资利润率为47.8%,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31%,财务净现值为1 095.29元·hm-2;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0.73a,在第30年采伐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木材价格因素对其收益影响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4.
对海南岛尖峰岭35年生鸡毛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特点、净初级生产力和林分生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达285 53t·hm-2,其中树干为190 82t·hm-2,树皮为19 19t·hm-2,树枝为35 93t·hm-2,树叶为7 96t·hm-2,根为31 63t·hm-2,鸡毛松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比例为树干∶树枝∶根∶树皮∶树叶=24 0∶4 5∶4 0∶2 4∶1 0。12~22cm径级的立木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0 9%,而8m以下的树干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的80%以上。1~25a内生物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净生产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25a后生物量增长相对较慢,进入生长的平稳期。35a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年平均净生产力可达10 34t·hm-2·a-1,最大可达13 99t·hm-2·a-1,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树干解析造材获得木材产量,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经济评价方法对桂中地区36年生顶果木人工林经济效益与成熟年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顶果木36 a主伐时可获得木材845.7 m3·hm-2,木材销售收入889409.8元·hm-2。静态指标中,总利润达683642.2元·hm-2,投资利润率为9.23%,投资利税率为10.25%,投资回收期为35.02 a;动态经济指标的财务净现值为3972.0元·hm-2,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22%。静态和动态经济指标均表明36 a的顶果木人工林造林项目盈利能力较强。造林项目敏感性分析表明,木材价格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最明显,规格材盈亏临界价格为223.8元·m-3,财务净现值最大时作为经济成熟龄为18 a。  相似文献   

6.
人工诱导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上层抚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诱导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通过适时上层抚育间伐,能使林分垂直结构合理,针阔比例适宜,促进各层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文章提出了首次上层抚育间伐时间、间伐方法(皆伐上层林木、择伐上层林木)、间伐季节、间伐间隔期等。对20年生林分上层抚育间伐8a后,择伐区红松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为对照区的140.6%、140.0%,皆伐区红松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为对照区的153.1%、170.0%。通过抚育间伐可获纯收入5921.18~7145.57元·hm-2。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监测3种初植密度桉树人工林16 a的生长情况,分析其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为培育桉树中、大径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和分析桉树人工林3种初植密度1 250、883、667株·hm-2 16 a的生长数据,计算材种出材量,同时分析平均生长量、内部收益率和净现值。[结果 ]密度1 250株·hm-2与密度883、667株·hm-2的胸径生长均差异显著(p 0.05);不同密度间林分蓄积量差异不显著(p 0.05)。中径材出材量及其年均出材量在7~12 a和第16年以密度883株·hm-2的林分最大,7~12 a密度667株·hm-2 1 250株·hm-2,第16年密度1 250株·hm-2超过密度667株·hm-2。密度883株·hm-2在第16年开始出现大径材。密度1 250株·hm-2的轮伐期为7 a,密度883、667株·hm-2均为9 a。9 a时密度1 250、883株·hm-2的净现值达到峰值,密度667株·hm-2在8 a时达到峰值,密度1 250、883、667株·hm-2的最大净现值分别为30 994、40 193、31 288元·hm-2,对应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37%、41%、42%。[结论 ]初植密度883株·hm-2有最高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较高的生长潜力,667株·hm-2次之,1 250株·hm-2最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巨尾桉植苗林与萌芽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6 a龄植苗林保存密度、出材量及造林、采运、销售成本均大于萌芽林,而树高、胸径、单株蓄积、利润、年均利润及净现值小于萌芽林,两种更新方式林木的年均利润、净现值均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出现在第5年,分别达7299.1元·hm-2·a-1、18166.5元·hm-2和7139.4元·hm-2·a-1、16073.4元·hm-2;6 a龄后植苗林连年生长量及经济效益逐渐大于萌芽林,且植苗林年均利润及净现值逐渐趋于平稳增长,而萌芽林生长后劲不足,其最佳主伐时间为5 a.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具有季节性水淹的长江滩地上不同高程及间种与非间种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较系统的测定与研究。按相对生长法建立了估测林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幂函数方程。研究结果表明:7年生杨树人工林生物量为23~27t/hm2,净生产量为3~11t/hm2·a,生物量与净生物量均随高程增高而递增。6年生杨树人工林间种和非间种条件下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4831t/hm2·a和85t/hm2·a,间种提高了杨树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造林密度和林地立地质量的桉树人工林中间种山毛豆、桂牧1号象草和柱花草,开展不同桉-草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产量和经济收益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间种牧草能有效促进桉树生长,各模式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比纯林提高0.63%~22.58%,总净收益提高9.85%~19.77%。桉树密度、立地质量和牧草品种3因素对年净收益率的影响均表现为显著性差异,筛选出经济效益较为优良的桉树(2 m×6 m)+山毛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广西大青山米老排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又名壳菜果、三角枫,为金缕梅科常绿乔木树种,天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省区以及越南和老挝等地,具有速生、干形通直圆满、材质优良,兼具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等优点,是建筑、家具、造纸和人造板的优质原料.鉴于该树种的优良特性及广泛用途,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育种、栽培、木材材性及利用开发等基础应用研究[1-6];但有关该树种的投资收益状况未见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米老排树种的发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96年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3个林场,分别对杉木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进行了8组水土保持及养分循环方面多点的试验观测,对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以幼林阶段为最大,其次中龄林阶段,最小是近熟林阶段。幼龄林地表迳流量为546.0m^3.hm^-2,土壤侵蚀总量为1050.0kg.hm^-2,土壤侵蚀量尤为明显;中龄林地表迳流量为506.98m^3.hm^-2;而近熟林地表迳流量为477.25m^3.hm^-2,土壤侵蚀量可略而不计。幼龄林流失有机质50.049kg.hm^-2,养分为31.508kg.hm^-2;中龄林流失有机质为6.080kg.hm^-2,养分流失量为2.096kg.hm^-2,而近熟林养分流失量为10.784kg.  相似文献   

13.
西藏南伊沟林芝云杉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样木收获法,研究西藏米林南伊沟成熟林芝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linzhiensis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死亡木、凋落物层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林芝云杉林生态系统总的生物量为367.49 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最高276.64 t·hm-2,占总生物量的75.28%,其次是凋落层的生物量40.65 t·hm-2,占总生物量的11.06%.在乔木层中,干材生物量201.23 t·hm-2 (69.32%),皮25.53 t·hm-2(8.79%),枝17.80 t·hm-2(6.13%),叶3.33 t·hm-2(1.15%),根42.87 t·hm-2(14.61%).随着树木的生长,干材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大,而枝、叶的比例则减小.林芝云杉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为10.65 t·hm-2·a-1,其中乔木层最高5.00 t·hm-2·a-1,占总生产力的46.94%,其次为凋落层3.40 t·hm-2·a-1,占总生产力31.94%.在乔木层中仍以树干生产力最大2.58 t·hm-2 ·a-1,依次为枝(0.89 t·hm-2·a-1)、叶(0.67t·hm-2·a-1)、根(0.54t·hm-2·a-1)、皮(0.33 t·hm-2 ·a-1).  相似文献   

14.
长江滩地I-72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测定了长江滩地4种密度14年生I-72杨人工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发现在密度250~370株·hm-2的范围内,I-72杨林分生物量从102.40 t·hm-2增加到147.20 t·hm-2,生产力从7.31 t·hm-2·a-1增加到10.52 t·hm-2·a-1.在所调查的林分中,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0%,其中干54%、枝28%、皮7%、叶1%;地下部分生物量仅占总生物量10%.在4种密度的林分中,I-72杨人工林生物量的径级分布表现为波浪形,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生物量高峰出现时的径阶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成熟林密度对土壤养分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5种不同密度林分土壤剖面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37年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密度下0 10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判断不同密度和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杉木人工成熟林大多数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性铁含量在A、B等低密度林分中最高,并且在0 30 cm的土壤中,随密度的增加表现出总体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pH值与全钾、速效钾随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钙与交换性镁含量受密度影响不明显;(2)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性铁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下降,0 30 cm表层土壤的降幅较大,密度对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的变化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初植密度对杉木人工成熟林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明显,低初植密度更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长期维持,南亚热带杉木林密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深度可达60 cm。  相似文献   

16.
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且其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遭受酸雨影响,这里的森林受害明显,经济和环境损失巨大。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和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Champ.)都属于重庆的重要乡土树种,马尾松在造林中被广泛使用,木荷是优良的生物防火树种,并因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产者,对保护海湾河口地区的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植物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红树林生物量的研究,对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