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研究刺五加苷E(Eleutheroside E)对仔猪小肠上皮(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m RNA表达量的影响。在正常DMEM/F12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 05,0. 1,0. 2 mg/m L的刺五加苷E,测定刺五加苷E对IPEC-J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选择对IPEC-J2有显著作用的刺五加苷E浓度为有效浓度,研究刺五加苷E对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影响。细胞增殖试验结果表明,0. 1 mg/m L的刺五加苷E对IPEC-J2有极显著的增殖作用(P0. 01)。选择0. 1 mg/m L的刺五加苷E处理剂量对IPEC-J2的主要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因子进行基因表达水平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紧密连接Claudin-3、Occludin和ZO-1,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NF-γ的m RNA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苷E上调了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和ZO-1的基因表达(P0. 05),在细胞免疫方面下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NF-γ的基因表达;上调了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基因表达。这说明刺五加苷E能够改变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进而促进肠道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有益于仔猪肠道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2.
以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为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相关基因指标,研究刺五加苷B(EB)对仔猪小肠上皮(IPEC-J2)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m L刺五加苷B显著增强肠道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3、ZO-1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的mRNA表达量,且减弱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NF-γ的mRNA表达量。说明刺五加苷B可通过改变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对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起到促进作用,有益于仔猪肠道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3.
张峰  张瑜  王树瑜  张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41-9543
很多小RNA科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通过自身的核酸序列或病毒性蛋白产物控制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而被感染细胞也会通过自身的调控机制对侵染的病毒进行有限的反击,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宿主细胞对抗小RNA科病毒侵染的防御机制.这种侵染与抵抗的互作机制可由某些病毒蛋白对细胞产生信号干扰或细胞自身翻译合成的细胞因子对病毒的复制路径进行封堵来实现.虽然这些信号通路的上游事件是不同的,但最后的效应却很统一,即使细胞崩解或者细胞将自身按照一定程序与所侵入的病毒同归于尽.此外,一些病毒蛋白具有抑制细胞程序性自杀的功能,它们能够令感染病毒后的细胞不死亡,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共存的持续性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外膜蛋白BP26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布鲁氏菌外膜蛋白BP26是布鲁氏菌的重要毒力因子,本研究采用bp26基因缺失株和BP26蛋白分别与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作用,探讨布鲁氏菌bp2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BP26蛋白,overlap技术构建布鲁氏菌bp26基因缺失株,用BP26蛋白和bp26基因缺失株分别侵染HPT-8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ELISA检测上清中的细胞因子。【结果】 从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克隆出bp26基因并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获得纯化的BP26蛋白,经SDS-PAGE验证正确,Western-Blot鉴定具有免疫原性。将目的片段bp26基因的上下臂插入到自杀载体pGEM-7zf中,电转至布鲁氏菌疫苗株M5-90感受态细胞中,成功筛选出了具有遗传稳定性的bp26基因缺失株。用BP26蛋白与bp26基因缺失株分别侵染HPT-8层细胞,BP26蛋白使细胞变形且贴壁不牢,缺失株导致细胞大量脱落溶解,ELISA检测蛋白侵染HPT-8细胞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L-6、TNF-α和LDH均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而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下降。缺失株侵染HPT-8细胞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IL-6、TNF-α均高于M5-90对照组,LDH和IL-10均低于M5-90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成功获得了布鲁氏菌BP26蛋白和M5-90Δbp26缺失株,BP26蛋白可以引起HPT-8细胞的炎性反应,有细胞毒性作用,bp26基因缺失株对HPT-8细胞有损伤作用,bp26基因在布鲁氏菌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蛋白(SOCS)是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重要负调控因子.构建SOCS2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SOCS2对不同细胞因子调控脂代谢奠定基础.取小鼠皮下脂肪提总RNA进行RT-PCR,克隆获得pMDl8-SOCS2质粒载体,双酶切目的基因,并克隆至质粒载体pcDNA3.1,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载体pcDNA3.1-SOCS2;重组质粒瞬时转染3T3-L1前体脂肪细胞系,以未转染和空载体转染作为对照,RT-PCR和Westem blotting检测重组质粒转染组SOCS2核酸和蛋白表达,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进一步研究SOCS2基因对不同细胞因子调控脂肪代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能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物质。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细胞因子对于细胞间相互信号传导、细胞生长和分化及调控机体物质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细胞因子种类很多,本文主要就几类主要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α、β、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β)、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动物免疫疫调节。以及细胞因子对蛋白质、脂肪、糖代谢、矿物质和维生素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是一种由造血、免疫系统或炎症反应中的活化细胞产生的 ,能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诱导细胞发挥功能的多肽、蛋白质或糖蛋白。细胞因子也是体内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 ,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造血功能 ,乃至胚胎发生、生长发育等各个方面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相互作用对机体防御疾病和维持生理恒定有重要意义 ,细胞因子或其受体的异常增多、减少、异常分布或网络失衡等常常与疾病相关。最近十几年来 ,人们发现了几十种细胞因子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细胞因子的化学结构已阐明 ,对它们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链球菌制剂对NOD鼠脾细胞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试验以NOD鼠为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在5~20周龄,皮下注射链球菌制剂,每只0.1 mg,对照纽注射0.1 mL生理盐水,分别取未发病鼠、已发病鼠及经链球菌制剂免疫后小鼠的眼底血、脾脏制成脾细胞DMEM悬液,夹心ELISA法测IFN-γ、IL-4的含量.结果发病鼠IFN-γ的分泌量高于链球菌制剂的免疫鼠,而IL-4低于后者.链球菌制剂可能通过调节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来预防性地治疗糖尿病,从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辅助性T细胞(T h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T h细胞的前体T h0细胞可分化为T h1/T h2两个优势亚型,分别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T h1/T h2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在HBV感染慢性化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外源性T h的相关细胞因子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机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通过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调控四氯化碳(CC1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低剂量NaHS组和高剂量NaHS组,每组5只.采用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α和IFN-γ水平;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甘油三酯(TG)水平;Realtime-PCR检测参与氧化应激基因的表达调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的SOD、CAT和GSH-Px水平降低,细胞因子TNF-α、IL-1α和血清中ALT、AST、TG升高(P<0.05或0.01);与肝纤维化组比较,NaHS高、低剂量组的ALT、AST降低,SOD、CAT和GSH-Px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或0.01),TG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2S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和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干旱、高盐、低温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植物通过生理、细胞或分子信号转导响应环境胁迫,整个过程伴随着相关转录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的参与。本文阐述了植物胁迫诱导转录因子DREB/CBF的作用机制,并对该转录因子在抗逆方面的应用也予以描述。  相似文献   

12.
畜禽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畜禽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任红梅任俊源钱凤芹庄文忠(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济南250100)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生物体多种细胞产生的与机体调节机能有关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是重要的情报信号传递物质,特别在免疫、炎症和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初乳中的细胞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活化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包括骨髓、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它们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一样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根据功能可将之分为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五大类。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通常以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方式作用于细胞或邻近细胞,在生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14.
15.
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是重要的造血细胞因子。hGM-CSF基因表达受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hGM-CSF受体由1个α亚基和1个βc亚基组成,它涉及Ras/Raf/MAPK和JAK/STAT途径。hGM-CSF有促进靶细胞分化、存活和增殖等多种功能。介绍了重组hGM-CSF在大肠杆菌、酵母、植物细胞、昆虫细胞和哺乳动物等多种体系中表达后的异同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反刍动物的胚胎着床与妊娠识别过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的胚胎着床与妊娠识别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受多种细胞因子和生殖激素调控。文中叙述了各种细胞因子和生殖激素对妊娠建立和维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PBMC细胞后引起干扰素及其相关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反应.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PCV2感染PBMC细胞后引起的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细胞因子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Ⅱ,MX1,2-5OAS,iNOS,RNaseL和IRF-3分泌水平.研究结果表明,PPV感染引起PBMC细胞胞显著增加IFN-β,IFN-γ,IFNAR-1,IFNAR-2,MHC-Ⅰ,MHC-Ⅱ,MX1,2-5OAS,iNOS,RNaseL和IRF-3分泌,说明PPV感染PBMC细胞可诱导机体的抗病毒相关因子过表达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G蛋白作为信号转导中重要的分子开关,进化相当保守,它是近些年信号转导方面研究的热点。有关ArfGTPase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工作报道很少,对与之相互作用的调控蛋白研究进展也刚刚开始。主要阐述小G蛋白Arf在动植物及酵母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揭示小G蛋白Arf作为"分子开关"具有重要的细胞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CLA是一类含十八碳二烯酸次生衍生的共轭多烯的多种位置与空间异构体的总称,仅“c9,t11”、“t10,c12”、“t9,t11”、“t10,t12”异构体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功能。免疫学方面已研究表明:能够增加外周血液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IgGI、gA和IgM的含量,降低IgE的水平;增加促有丝分裂原和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调控;提高T细胞CD 特异效应物的功能和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激活巨噬细胞表达iNOS-mRNA、IL-1I、L-6I、L-4和TNF-α等细胞因子能力等的参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这些缓解动物免疫应激功能表达的调控机理,可能与激活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的反应元件,降低干扰素γ诱导的炎性介质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功能紊乱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1995年 WHO和NIH联合提出的《哮喘全球防治创议》将支气管哮喘定义为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 (EOS)、肥大细胞 (MC)、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而这些炎症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移行、聚集、浸润、活化与其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 (cytokine)息息相关 ,细胞 -细胞、细胞 -因子、因子 -因子相互促进和制约 ,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作用错综复杂且效应广泛的细胞因子网络 (cytokine network)。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