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省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大面积天然方竹林的调查,以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分析软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方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分株年龄的增大,分株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2)该天然方竹无性系种群已呈现出低矮化、纤细化的衰退现象;(3)根据地径、胸径与分株高度的生长规律,拟合出该无性系种群分株高度的一元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云南省海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分布的大面积天然水竹林进行调查,以竹类无性系种群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海子坪水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分株年龄的增大,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分株比例逐渐减少;(2)海子坪天然水竹无性系种群出现低矮化和纤细化的衰退现象;(3)根据地径、胸径与分株高度的规律拟舍出天然水竹无性系种群分株高度的一元线性方程分别为H=0.9631+1.7493X地、H=1.5007+1.6588X胸。  相似文献   

3.
慈竹无性系种群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调查资料,对昆明地区慈竹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株高与坡度、胸径与海拔呈负相关;无性系胸径、株高与土层厚度和湿度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无性系株高、胸径与坡度、海拔、土层厚度、湿度之间的方程,为慈竹造林地选择和立地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选优的基础上,将3丛梁山慈优树的无性系后代进行区域栽培试验,设置对照组,观测其生长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试验结果显示:(1)3个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变异不大;(2)梁山慈3号无性系在竹高、胸径、单位面积竹秆数和发笋数方面表现最好,分别比当地慈竹提高了46.76%、61.38%、128.16%和57.06%;(3)综合各无性系产量在不同地点表现,梁山慈竹3号表现最好,其次为梁山慈竹2号,对照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5.
寿竹的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抽样法,在重庆梁平县选取12个10 m × 10 m的无人或少人为干扰、林分较完整的寿竹林作为调查对象,检测了秆高、枝下高、全高、鲜秆质量、壁厚、节间长、竹节数等指标,进行寿竹的秆形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寿竹的胸径与秆高、枝下高、全高、壁厚、秆重、竹节数等秆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其中一元二次方程最能反映胸径与秆高的相关性,复合函数方程最能反映胸径与枝下高、全高、秆重、壁厚、竹节数的相关性;(2)节间长度在竹秆上随着秆轴的升高表现出逐渐升高、基本稳定、逐渐下降的规律;最长竹节出现在寿竹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6.
佯黄竹优良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丛生竹新品种佯黄竹(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X.Li)为选育对象,以竹材产量高、浆(材)用品质好为选育目标,对佯黄竹4个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无性系YHZ03各项指标表现较好,栽植后3年即可正常投产,单株平均发笋量为5.4株,新生竹平均胸径6.50 cm、平均秆高13.20 m、平均秆质量8.60 kg/株;制浆造纸性能优于当地其他竹种,且具有区域适应性强、性状稳定、抗寒性较强等特点,在川南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从年龄结构、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3方面分析了粽粑竹无性系种群的结构特征,采用Greig-Smith的相邻格子样方调查法和方差/均值比率法、聚集度指标法分析了粽粑竹无性系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Ⅱ龄级的分株所占比例最高(42.3%),其次是Ⅰ龄级的分株(28.9%),表明粽粑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呈增长型;地径主要分布在0.81~1.40cm,占总分株数的88.54%;高度主要集中在169.1~229.0 cm,占总分株数的51.8%。粽粑竹无性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龄级有关,除Ⅰ龄级呈随机分布外,其余均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8.
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四川缙云山次生性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的取样调查,研究了笋芽的发笋规律,竹笋-幼竹的高生长和秆径生长动态,以及地上茎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斑苦竹无性系种群的发笋盛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下旬。无性系分株幼竹阶段平均高度呈Logistic增长,回归模型为:H=625。9781/1+exp5.8526-0.1016t(P〈0.05)地上茎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温度和湿度。高湿结合温暖有益于斑苦  相似文献   

9.
筇竹无性系种群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 ,从群落和个体两个水平上研究了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物量结构与动态。结果表明 :(1)筇竹无性系种群分株的生物量优化模型为 :W =344 .0 96 3D - 2 2 .6 0 12。(2 )筇竹无性系种群中各分株生物量在 1  5年生的分配为 31.94 %、37.0 1%、13.30 %、16 .2 4 %、1.5 1% ;生物量在各构件单位的分配为秆 4 2 .72 % ,枝 5 .82 % ,叶 6 .5 2 % ,根 6 .70 % ,鞭 2 7.13% ,篼11.11%。(3)筇竹无性系分株生物量在笋 -幼竹生长时期符合Logistic增长 ;叶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 ,其峰值出现在 10月份 ,最低值出现在 2月份  相似文献   

10.
以中原地区淡竹林为对象,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淡竹林分结构进行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淡竹林结构因子中的立竹密度、胸径、枝下高、整齐度、均匀度差异显著;壁厚、秆高、秆重差异不显著。其立竹胸径、株高、枝下高、整齐度、秆重、总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胸径,株高、秆重、均匀度和密度是淡竹林分结构因子主成分,贡献率达88.17%。提出淡竹林中原地区优良淡竹林分标准:其中,林分密度20 000株/hm2、胸径5 cm、株高10 m、枝下高7 m、秆重6 Kg,林相整齐均匀。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西藏昌都市城市绿化树种类型,于2017年从云南昆明引种栽植了美竹。文章调查分析了引种3年的美竹无性系种群结构。结果表明:美竹在昌都市区生长较好,能够正常发笋成竹;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正金字塔型,为增长型种群;植株高生长和胸径生长没有出现低矮化、纤细化等种群衰退特征;每丛竹发笋成竹数量一般在6~17株。由此表明,美竹可在昌都地区的城市绿化中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2.
梁山慈(Dendrocalamus farinosus),是一种优良的纸浆用竹种,是目前宜宾市的主要造纸竹种之一。研究以竹材高产量为选育目标,综合考虑生长适应性,选取了地域分布不同的11个无性系,通过各无性系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的表现,选出了优良无性系2号(选取于兴文县麒麟乡),其生长量指标为:平均发笋量17.7株、胸径5.0 cm、竹高6.7 m、平均单丛秆重17.80 kg,适应性强,性状表现稳定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3.
大木竹秆形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浙江南部大木竹的秆形状况,包括秆高、鲜秆质量、尖削度、竹壁厚和节间长等一系列指标.以毛竹为参比竹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拟合曲线,结果发现:相同胸径下,大木竹的全高大于毛竹;尖削度较毛竹略小;壁厚随竹秆高度增大而减小的速率比毛竹快;拟合大木竹鲜秆质量-胸径的幂函数方程为:M=0.232 7(DBH)2.1899,与毛竹相比,同样胸径的大木竹鲜秆质量比毛竹大;大木竹的节间长度随高度的变化趋势呈二次曲线,在胸径为4~11cm范围内,节位数10~15处的节间长度最大,可达50~65 cm.  相似文献   

14.
该峨眉冷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面积4.98 hm2,共保留63个无性系,无性系内分株的变幅为3株~101株;种子园内63个无性系20 a生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的变幅分别为8.04 m~12.27 m、15.32 cm~26.45cm和4.05 m~7.02 m,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种子园内无性系分株在30株以上无性系共19个,19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10.26 m±2.54(变幅5.69 m~14.35 m)、18.62 cm±5.21(变幅11.20 cm~32.57 cm)和4.95 m±0.82(变幅2.76 m~6.39 m)。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无性系间平均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内树高、胸径和冠幅差异不显著,对19个无性系的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多重比较和排序,为下一步研究无性系营养和生殖生长相关性奠定基础;无性系的胸径和树高两主要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无性系内的生长性状平均数的变异较无性系间小得多,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该种子园至今未结实,对不结实的原因和下一步经营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条件下小青杨新无性系生长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小青杨新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活率、不同坡位生长量、施肥量以及造林混交配置研究,确定小青杨新无性系最佳造林技术要点。结果表明:(1)小青杨新无性系更适合在坡下部造林,其胸径年均生长量0.25 cm,当年新枝平均生长量101.83 cm;(2)小青杨新无性系更适合与青海云杉混交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6.7%;(3)小青杨新无性系造林时每株施200 g磷酸二铵作为基肥,采取块状混交造林,其胸径年均生长量0.27cm,当年新枝平均生长量107.67 cm。  相似文献   

16.
不同坡位对天然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坡位(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的筇竹无性系种群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坡位不同对筇竹无性系种群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坡位的增加,筇竹无性系分株的高度、枝下高、节长、胸径、分枝长、分枝角、叶长、叶宽、叶面积、鞭节长、鞭径、鞭芽数、活芽数、隔离者长度、隔离者节长、隔离者直径相应减少,隔离者总长度则相应增加。在水分和养分资源有效性不同的生境中,筇竹无性系表现出趋利避害的生态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雷州林业局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林分中胸径8~18 cm径阶,树高11~23 m的样木1 207株和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中胸径8~18 cm径阶,树高10~21 m的样木784株,按材种规格标准造材实测材积,且分别建立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和尾叶桉U6无性系胶合板材立木出材量二元回归方程,经检验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计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经典指数对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无性系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和聚集强度进行了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了不同龄级分株与其他龄级分株的平均距离,探讨了分株年龄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呈聚集分布;②种群的聚集分布的强度随着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弱;③分株间的平均距离随龄级差距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雅竹、斑苦竹、满山爆、茶秆竹、大节竹和孝顺竹6种竹的相对外径、壁厚率、秆重等干形变化规律,分析了这6个竹种全长随胸径、秆重随胸径和全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个竹种竹秆累计重量的百分数与相对高度的关糸皆为三次多项式;6个竹种胸径与秆重的关系皆为幂函数W=aD~b,胸径和全长与秆重的关系都是W=aD~bH~c。  相似文献   

20.
该粗枝云杉初级无性系种子园面积4.6 hm2,4个大区共保留87个无性系。1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52 cm、4.36 m和3.11 m;2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90 cm、5.50 m和3.60 m;3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8.89 cm、5.21 m和3.54 m;4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10.13 cm、6.50 m和4.17 m。方差分析表明,1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2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不显著;3区无性系胸径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树高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和差异显著,冠幅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4区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内)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内的生长量平均数变异较无性系间的小得多,初步说明生长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立地条件对无性系树高影响差异极显著,对胸径影响差异显著,对冠幅影响差异不显著,立地×无性系交互作用对无性系胸径、树高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依据各区无性系的树高的多重比较对各区无性系的生长性状进行排序。对种子园的经营管理和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