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豆粕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12.21±0.73)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Linna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d的摄食生长试验,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发酵豆粕和不发酵豆粕对卵形鲳鲹摄食生长的影响。试验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其中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组(饲料1);豆粕取代饲料主要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其中,发酵豆粕分别替代17.6%、31.4%、45.1%和60.8%的鱼粉蛋白(饲料2~5),普通豆粕蛋白分别替代17.6%、31.4%和45.1%的鱼粉蛋白(饲料6~8)。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豆粕替代量对卵形鲳鲹的成活率和摄食无显著影响(P0.05),但当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45.1%时,会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饲料中用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达到60.8%时,也显著降低卵形鲳鲹的增重率、饲料利用率(P0.05)。但是与豆粕替代组相比,在45.1%的鱼粉蛋白替代水平下,发酵豆粕组的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显著高于普通豆粕替代组(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消化系统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为优化黄金鲈配合饲料提供依据。分别以豆粕和全脂豆粉为植物蛋白源,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为脂肪源,面粉和糊精为糖源,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质42.0%)、等能(总能20.0 MJ/kg)的半精致饲料,其中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鱼粉的20%蛋白质。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28.71±0.08)g/尾],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分别采用福林酚试剂法及试剂盒测定黄金鲈胃、幽门盲囊、肝脏及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在本试验条件下,黄金鲈配合饲料中,当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20%时,黄金鲈的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胃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全脂豆粉替代鱼粉蛋白质的20%时,黄金鲈的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黄金鲈配合饲料中,豆粕和全脂豆粉分别替代鱼粉蛋白质的20%时,对其胃、幽门盲囊、肝脏、前肠及中后肠淀粉酶活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基于大豆蛋白源对黄金鲈消化系统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在鱼粉20%的蛋白质替代水平下,豆粕的替代效果优于全脂豆粉。  相似文献   

3.
以乌鳢鱼种(8.25±1.30)g为试验对象,分别以膨化全脂大豆蛋白替代0%、20%、40%、60%、80%、100%的鱼粉蛋白配制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8周,探讨饲料中补充限制性蛋氨酸的膨化全脂大豆粉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替代20%鱼粉蛋白时,乌鳢的增重率显著高于80%和100%替代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当替代量为100%时,乌鳢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各组。20%替代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各试验组(P0.05),100%替代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各试验组(P0.05)。80%和100%替代组乌鳢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80%和100%替代组乌鳢肝脏AST和ALT、血清AST和ALT与之正好相反。60%、80%和100%替代组乌鳢的氮排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膨化全脂大豆添加蛋氨酸可替代乌鳢饲料鱼粉蛋白的60%~80%。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比较低鱼粉饲料中补充晶体蛋氨酸和羟基蛋氨酸钙在凡纳滨对虾上的饲喂效果。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0.40±0.00)g的凡纳滨对虾63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对虾,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共配制7种试验饲料,对照组为30%的高鱼粉饲料,试验组饲料为用豆粕、花生粕和鸡肉粉混合蛋白质源分别替代对照饲料中16.67%、33.33%和50.00%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或晶体蛋氨酸,使其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一致。结果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鱼粉替代水平下,羟基蛋氨酸钙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晶体蛋氨酸组(P0.05)。复合蛋白质源替代16.67%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对虾的全虾粗蛋白质、干物质含量与肌肉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全虾粗灰分含量以对照组最高,但与复合蛋白质源替代16.67%、33.33%鱼粉并补充羟基蛋氨酸钙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鱼粉替代水平的升高,羟基蛋氨酸钙组的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晶体蛋氨酸组则呈下降趋势;同时,羟基蛋氨酸钙组与晶体蛋氨酸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葡萄糖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与补充晶体蛋氨酸相比,低鱼粉饲料中补充羟基蛋氨酸钙能更有效地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但效果仍不及对照饲料。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部分替代鱼粉对褐点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饲料(D1)含68%的鱼粉,试验组饲料(D2~D5)是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豆粕替代10%的鱼粉、豆粕替代20%的鱼粉、啤酒酵母替代10%的鱼粉、玉米蛋白粉替代10%的鱼粉。选取体重在15 g左右的褐点石斑鱼幼鱼18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2、D3组的增重率、摄食率、特定生长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D4、D5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D2、D3组相比,D4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D5组的摄食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肝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在体组成方面,D5组全鱼和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D3组(P<0.05);D4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2组(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D3组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白球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D4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D3、D5组(P<0.05);各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作为鱼粉的替代品,豆粕比啤酒酵母和玉米蛋白粉能更好地满足褐点石斑鱼幼鱼的营养需求;从主要生长指标不受影响的角度考虑,褐点石斑鱼幼鱼饲料中可以用豆粕替代20%的鱼粉。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不同加工处理豆粕代替部分日粮中鱼粉对欧洲黑鲈生长、表观消化率、碱性磷酸酶和小肠酶活性(亮氨酸氨肽酶、麦芽糖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形态和肉质的影响。黑鲈初重为187.8±1.4g,鱼粉基础日粮作为对照组,处理组分别为:浸提熟化去皮豆粕取代25%鱼粉(SE25);压榨去皮熟化豆粕取代50%鱼粉(ME50);酶处理豆粕取代50%鱼粉(ET50);不同处理豆粕组合取代60%鱼粉(30%浸提熟化去皮豆粕+30%酶处理豆粕,SE+ET/60)。ME50处理组和SE+ET/60处理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是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ME50处理组的黑鲈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总蛋白沉积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处理组的蛋白效率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测定了小肠酶活性。对照组和豆粕替代组的亮氨酸氨肽酶、麦芽糖酶活性没有差异。对照组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处理组。然而,这些酶的主要活性存在于小肠后段。除了SE25处理组外,其余各处理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对照组。饲喂各豆粕处理组日粮不影响黑鲈体组成和屠体量但显著降低肝重。结论:在补加蛋氨酸情况下,黑鲈日粮鱼粉可以被25%去皮浸提豆粕、50%酶解豆粕或60%不同处理豆粕组合取代而不影响生产性能。ME50处理组黑鲈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石斑鱼生长及营养组成影响,试验选择初重(3.47±0.03)g的褐点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对照组(CK)饲料含鱼粉30%,试验组(R20、R30、R40、R50)饲料是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分别用豆粕替代20%、30%、40%、和50%的鱼粉,配制的共5种等氮等能(粗蛋白质49.67%、粗脂肪8.08%)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褐点石斑鱼53尾,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CK、R20组与R30组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指标上均显著优于R40和R50试验组(P0.05);结合增重率的方差回归分析,本试验条件下,当豆粕替代13.88%的鱼粉时,褐点石斑鱼能达到最大增重率。各组在消化酶活性和免疫指标上未出现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为使褐点石斑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以及消化酶活性等指标在鱼粉蛋白被豆粕替换时均不受到影响,建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最好不超过3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饲料中添加玉米蛋白粉或鸡肉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的影响,以确定卵形鲳鲹饲料中鸡肉粉、玉米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6.4%、11.8%、17.3%、22.7%、28.1%]的玉米蛋白粉,分别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101.70±0.22)g的卵形鲳鲹12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80尾卵形鲳鲹。鸡肉粉替代鱼粉试验: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5.2%、10.4%、15.6%、20.8%、26.0%]的鸡肉粉,分别替代0、5%、10%、15%、20%、25%的鱼粉,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重为(101.03±0.59)g的卵形鲳鲹12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80尾卵形鲳鲹。结果显示:随着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饲料系数与摄食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1.8%~17.3%的玉米蛋白粉显著提高了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但饲料中添加28.1%的玉米蛋白粉则显著降低了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P<0.05),同时还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和摄食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5.2%~20.8%的鸡肉粉对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26.0%的鸡肉粉则显著降低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0.05)。综上可知,玉米蛋白粉和鸡肉粉可以替代饲料中部分鱼粉而不会对卵形鲳鲹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基于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通过函数模型计算得出卵形鲳鲹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的适宜添加量为10.91%~10.96%,鸡肉粉的适宜添加量为20.80%~21.25%。  相似文献   

9.
研究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配制4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D0组)含65%的鱼粉,试验组(D1~D3组)分别用豆粕替代20%、30%和40%的鱼粉蛋白。180尾体质量11 g左右的斜带石斑鱼幼鱼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上述4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D1组和试验D2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D3组与D0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D1组和试验D3组特定生长率与D0组相比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试验D2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0组(P0.05);试验D1组、试验D2组和试验D3组饲料系数与D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0和60 d时,各试验组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与D0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0和60 d时,各鱼粉替代组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免疫球蛋白M(IgM)和补体C3含量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黄姑鱼幼鱼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试验首先以秘鲁鱼粉、豆粕、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5%鱼粉的基础饲料,然后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FSM0组,作为对照组)、10%(FSM10组)、20%(FSM20组)、30%(FSM30组)、40%(FSM40组)和50%(FSM 50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外的各组饲料中添加适量赖氨酸和蛋氨酸,以保持各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的一致,共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50%)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31.24±0.02)g的黄姑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FSM10、FSM20和FSM3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黄姑鱼幼鱼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豆粕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黄姑鱼幼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FSM40和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FSM50组黄姑鱼幼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SM10组(P0.05)。FSM50组黄姑鱼幼鱼肝脏中IGF-Ⅰ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各指标,本试验条件下,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20%~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降低黄姑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水解羽毛粉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ilo)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用0%、1.5%、3%、4.5%和4.5%羽毛粉替代相应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饲料,第5种饲料中添加0.2%赖氨酸和0.1%蛋氨酸。每种饲料投喂3个水族箱[试验鱼20尾,初始体重(7.57±0.11)g]。试验期47 d。结果显示:随水解羽毛粉水平升高,异育银鲫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1.5%水解羽毛粉替代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然而,水解羽毛粉显著影响了异育银鲫的蛋白质效率,用4.5%水解羽毛粉替代鱼粉时,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从2.15降低到1.90)。水解羽毛粉替代鱼粉对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对其生长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旨在研究去皮豆粕替代鱼粉比例对草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选择健康的草鱼为试验对象,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去皮豆粕为植物蛋白源,去皮豆粕分别替代0%、15%、30%、45%和6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蛋白、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试验结束后,取草鱼的前、中、后段肠道和肝胰脏,分别用福林-酚试剂法、碘-淀粉比色法和脂肪酶试剂盒测定了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力。结果表明:饲料中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去皮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的增加,草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力逐渐降低,6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肝胰脏、前肠、后肠淀粉酶活力无负面影响,但草鱼中肠淀粉酶活力45%和6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去皮豆粕替代鱼粉对草鱼肝胰脏和肠道脂肪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饲料工业》2019,(24):36-40
为探讨不同植物蛋白部分替代鱼粉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生长、体成分和养殖底质总氮的影响,实验选取1 800条初均重为(26.5±0.8) mg的沙蚕苗,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对照饲料(FM,含鱼粉49%)和分别以豆粕、花生粕、棉粕、菜粕、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5种饲料(SM、PM、CM、RM和FSM,含鱼粉5%),饲养60 d。结果显示,与FM组相比,各组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SM组和FSM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FM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PM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FM、SM组和FSM组,但末均重和蛋白效率显著高于CM组和RM组;FM、SM、PM组和FSM组沙蚕体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CM组和RM组沙蚕体蛋白显著下降(P<0.05);SM组和FSM组与FM组三组间沙蚕养殖底质总氮无显著差异(P>0.05),FSM组和FM组沙蚕养殖底质总氮显著低于PM、CM组和RM组(P<0.05)。综上可知,豆粕和发酵豆粕是替代双齿围沙蚕饲料鱼粉的理想植物蛋白源。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干基发酵豆粕和湿基发酵豆粕替代豆粕和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挑选初始体质量为3.6~4.2 g的凡纳滨对虾9990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550尾,分别饲喂添加6%去皮豆粕(DSM)、4%干发酵豆粕(DFSM)、7%湿发酵豆粕(WFSM)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73 d的养殖试验,然后对生长情况、存活率、转氨酶和免疫相关酶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干发酵豆粕和湿发酵豆粕两组之间终末均重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分别显著高于去皮豆粕组2.74、4.14 g(P <0.05);湿发酵豆粕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 <0.05),其中湿发酵豆粕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去皮豆粕组96.03%、0.38%/d;干发酵豆粕和湿发酵豆粕组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高于去皮豆粕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干发酵豆粕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及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去皮豆粕组,低于湿发酵豆粕组,但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综上所述,在本次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发酵豆粕能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及抗氧化活性,而且湿基发酵豆粕应用效果优于干发酵豆粕。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比例膨化豆粕替代鱼粉对虹鳟生长、体成分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450尾虹鳟鱼,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试验期90 d.选择初始条件一致、体重为(4.00±0.04)g的虹鳟为试验对象,基础日粮中含50%的鱼粉,以膨化豆粕为替代蛋白源并进行植酸酶预处理,各组分别含有0(对照组)、13.60%、27.20%、40.80%和54.40%的膨化豆粕,相应替代基础日粮中0、20%,40%、60%和80%的鱼粉蛋白.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虹鳟的脏体比、肥满度、全鱼和肌肉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等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膨化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虹鳟的各项生长及饲料利用指标在对照组与20%~60%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80%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80%的试验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其他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同归分析,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最适比例为26.90%.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膨化豆粕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量为60%,当替代比例为26.90%时获得最佳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讨菜粕替代鱼粉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体组成和血液学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9.80±0.04)g的虹鳟为试验对象,用菜粕替代饲料中0(RSR0,对照组)、10%(RSR10)、20%(RSR20)、30%(RSR30)、50%(RSR50)和70%(RSR7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进行为期9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菜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虹鳟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饲料系数在对照组与RSR10~RSR3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RSR50和RSR7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全鱼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RSR70组虹鳟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菜粕替代比例的增加,血清中总蛋白质、甘油三酯的含量,谷丙转氨酶以及谷草转氨酶的活性在RSR0~RSR3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RSR50和RSR70组的甘油三酯的含量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菜粕可替代饲料中30%的鱼粉,不会对虹鳟的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及血液学指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鸡肉粉或猪肉粉部分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试验设计了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粗蛋白质含量40.0%、粗脂肪含量8.0%),其中以含30%红鱼粉的饲料为对照,鸡肉粉或猪肉粉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25%(分别标记为P25和M25)、50%(分别标记为P50和M50)、75%(分别标记为P75和M75)。以初始体重为3.40g左右的凡纳滨对虾84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25组和P50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P7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2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M50组和M7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或猪肉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凡纳滨对虾全虾水分、粗灰分和粗蛋白质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全虾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或猪肉粉替代不同比例的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和白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以增重率为指标,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鸡肉粉和猪肉粉对鱼粉的替代比例分别以不超过50%和25%(即饲料中鸡肉粉和猪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不超过16.12%和8.09%)为宜,且凡纳滨对虾对鸡肉粉的利用率高于猪肉粉。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对比不同蛋白源在草鱼饲料中的添加效果。选择平均体质量(45.00±4.02)g的600尾草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0尾。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酶解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100%替代对照组中鱼粉可显著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而膨化豆粕和豆粕替代鱼粉后,草鱼特定生长率降低,其中豆粕组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豆粕、膨化豆粕、大豆酶解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后,饲料系数均有所提高,其中大豆酶解蛋白组差异不显著。大豆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可提高干物质消化率,但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降低。豆粕替代鱼粉后,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都降低,其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显著降低。大豆浓缩蛋白和膨化豆粕代替鱼粉后,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率均显著降低。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后,体质量/体长比降低,内脏/体质量和肝胰脏/体质量的比值增加。膨化豆粕替代鱼粉后,体质量/体长的比值显著降低,内脏/体质量的比值和肝胰脏/体质量的比值增加,其中后者显著增加。大豆酶解蛋白替代鱼粉后,体质量/体长、内脏/体质量和肝胰脏/体质量的比值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探索发酵豆粕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以鱼粉、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0%鱼粉的基础饲料。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R0组,作为对照组)、15%(R15组)、30%(R30组)、45%(R45组)、60%(R60组)、75%(R75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饲料外的各饲料中添加适量晶体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45%)等脂(脂肪水平为10%)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60尾初始体重为(10.49±0.03)g大黄鱼幼鱼,养殖时间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组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有下降趋势;与R0组相比,R15、R30、R45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变化(P0.05),进一步提高鱼粉替代比例(R60、R75组),SGR、WGR显著降低(P0.05),FCR显著升高(P0.05);各组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全鱼粗灰分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各组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有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活力有升高趋势;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30%后会造成肝脏细胞的损伤,替代比例越高损伤越严重。综合各项测定指标,本研究认为:发酵豆粕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造成大黄鱼幼鱼肝脏组织病变,导致生长速度、存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有机酸(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1 080尾初重(4.60±0.05) 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正对照组(PC组)组饲喂鱼粉含量为18%的基础饲料,2个负对照组分别饲喂以肉骨粉(M BM组)和豆粕(SM组)替代1/3鱼粉的试验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2个负对照组试验饲料中添加0.2%柠檬酸(MBM-CA、SM-CA组)、苹果酸(MBM-MA、SM-MA组)和丁酸钠(MBM-SB、SM-SB组)的试验饲料。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与PC组相比,MBM和SM组的增重率和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在肉骨粉饲料和豆粕饲料中添加柠檬酸和丁酸钠后,均显著提高了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在肉骨粉饲料和豆粕饲料中添加苹果酸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以及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鱼粉含量为12%的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柠檬酸或丁酸钠,可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提高了饲料效率,但添加0.2%苹果酸对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