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式化驱虫是低成本养殖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模式化驱虫技术,就是按照危害猪的几种主要寄生虫的发育繁殖规律,科学地使用药物进行定期驱虫。猪的寄生虫病感染率高,且呈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极少造成死亡,但隐性的损失,却是惊人的。1模式化驱虫技术的推广步骤1.1...  相似文献   

2.
探讨发酵床养猪模式下寄生虫病防控效果,构建寄生虫病防控规程。将发生寄生虫病的表层垫料混匀,添加4组发酵床表层,将60头35日龄苏钟猪随机分为4组:A组(垫料翻耙后进猪,定期药物驱虫2次)、B组(垫料堆积发酵后进猪)、C组(垫料发酵后进猪,定期药物驱虫2次)、D组(垫料翻耙后进猪,感染寄生虫时药物治疗1次),试验期120 d。垫料堆积发酵组垫料发酵温度极显著高于垫料翻耙组(P0.01),并且堆积发酵后垫料中未检出寄生虫卵,试验第45、90天在垫料和粪便中的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数量均处于低水平;采用药物驱虫程序可有效降低猪粪便中的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数量和对应寄生虫的感染率,但不能避免垫料中寄生虫的重复感染; B、C组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A组(P0.05)和D组(P0.01),A组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也均显著高于D组(P0.05)。综上所述,在发酵床养猪模式下,采用进猪前药物驱虫、垫料堆积发酵,猪群饲养阶段定期驱虫,同时注意养殖管理器具消毒,可有效降低寄生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同地区食物消费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甜  唐增  孙廷艳 《草业学报》2017,26(2):53-60
通过对1980-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的食物消费和土地资源需求量的研究,发现植物性食物(谷物类)的消费量下降明显,而动物性食物肉禽类、蛋奶类和水产品的消费都呈上升趋势。人均植物性食物生产土地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从1116.88 m2下降到了431.08 m2,中部地区从931.84 m2下降到了460.06 m2,西部地区从985.97 m2下降到了446.55 m2,人均动物性食物生产土地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年均东部地区从497.22 m2增加到了906.18 m2,中部地区从189.55 m2增加到了693.67 m2,西部地区从226.23 m2增加到了666.75 m2。东、中、西部的食物生产土地总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对土地需求量最多,西部地区最少。分析食物消费对土地总需求量的影响发现,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已经超过人口增加成为了土地需求量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未来调整食物生产结构和引导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是实现食物安全和土地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青海省畜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牛羊寄生虫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定期进行牛羊寄生虫病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好掌握牛羊寄生虫的分布状况,动态规律,从而为有效地提高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和驱虫技术,加快畜牧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王启菊~([1])对青海德令哈市的牦牛,蔡金山等~([2])对青海共和县牦牛,张超舞~([3])对青海化隆县牦牛均进行过寄生虫区系调查,近年来未见泽库县牦牛寄生虫调查报道。鉴  相似文献   

5.
模式化驱虫是低成本养殖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模式化驱虫技术 ,就是按照危害猪的几种主要寄生虫的发育繁殖规律 ,科学地使用药物进行定期驱虫。猪的寄生虫病感染率高 ,且呈慢性经过 ,症状不明显 ,极少造成死亡 ,但损失却是巨大的。模式化驱虫技术 严格技术要求 ,推广模式化操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 ,具体操作程序为 :第 1次驱虫仔猪在 2 0~ 30日龄 (乳猪补料时 )进行 ;第 2次在 60~ 70日龄 (断乳散窝时 )进行 ;第 3次在 1 0 0~ 1 1 0日龄 (断乳后 5 0d)进行。首选药物为左旋咪唑 ,从出生到出栏共驱虫 3次。驱虫时可结合春秋防疫进行。…  相似文献   

6.
环湖海北地区牛羊寄生虫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分布广、种类多,尤其是消化道线虫、肺线虫、绦虫(幼年羊)、外寄生虫的危害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区州寄生虫病防治在调查、研究、试验推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多年来该州广大农牧区广泛开展驱虫、药浴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牛羊等反刍动物生产中,散养户占相当大的比例,反刍动物寄生虫病防治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为了有效地预防畜牧养殖中的交叉传染,实现对反刍动物寄生虫病的有效控制,必须树立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规范有效的疫病防控管理体系[1-2]。笔者主要就反刍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1控制和消灭感染源1.1动物驱虫药物驱虫是综合性防控措施的重要环节。可减少患病动物和带虫者向外界散播病原体,对健康动物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新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污水存贮问题,通过分析新疆地区南北疆的降水量、蒸发量,探究该地区规模化奶牛养殖污水长期存贮的存贮周期与存贮池设计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区奶牛场污水存贮周期6个月左右较为合适,北疆地区干清粪与水冲粪奶牛场存贮池建造参数分别为池深6m、池底面积543.10m2、池底容积3 258.60m3;池深6m、池底面积740.59m2、池底容积4 443.54m3;南疆地区干清粪与水冲粪奶牛场存贮池建造参数分别为池深6m、池底面积504.26m2、池底容积3 025.56m3;池深6m、池底面积687.62m2、池底容积4 125.72m3。  相似文献   

9.
猪的品质是猪场养殖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养殖户必须要及时处理好猪只出现的症状,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寄生虫病,很多时候,养殖户对寄生虫的危害不太重视,认为寄生虫对养殖业的影响不大,不进行定期药物驱虫,长此以往就特别容易爆发猪寄生虫病,一方面造成猪营养不良,降低其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另一方面部分寄生虫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可能危害人类健康.本文主要分析了猪蛔虫、猪弓形虫、猪球虫三种寄生虫病的常见临床病状、危害及防治措施,希望能够降低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伊维菌素注射剂的驱虫效果与对放牧绵羊线虫病及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效果,选择1.5岁感染线虫和部分外寄生虫的绵羊150只,设伊维菌素注射剂0.1,0.2和0.3mg/kg体重剂量组和伊维菌素片剂对照组,进行驱虫效果评价;在冬季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对放牧绵羊进行规模防治技术示范,检查防治效果和考核防治效益。结果:药效试验中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对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3.3%,99.3%,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1%;0.3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及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0%;0.1mg/kg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76.7%,88.6%,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66.7%和86.1%。防治示范群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为93.3%,虫卵减少率为96.8%;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0.0%和96.2%。同期检查未防治对照组虫卵EPG和幼虫数略有增加。技术示范群比未示范群每只成年羊平均多增重5.47kg、幼年羊成活率平均提高2.1个百分点。结果表明该防治技术对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高效安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摸清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区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病的流行及危害情况,有效的指导该区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方法选取3个调查点,收集山羊的新鲜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尼龙筛兜淘洗法获取虫卵,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并计算感染强度。根据检查结果,选择药物进行驱虫,观察驱虫效果。结果该区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总感染率为100%(47/47),所获寄生虫8种,隶属于3门3纲3目5科8属,即:血矛属(Haemonchus),毛圆属(Trichostrongylus),奥斯特属(Ostertagia),古柏属(Cooperia),艾美耳属(Eimeria),食道口属(Oesophagostomum),仰口属(Bunostomum),莫尼茨属(Moniezia)。根据调查结果采用丙硫咪唑和氯苯胍进行驱虫试验,并对驱虫前后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安徽省淮南市毛集区山羊消化系统寄生虫病感染率较高,采用药物驱虫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莹 《中国动物检疫》2022,39(11):12-16
为了解福建省宁化县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自然沉淀法和麦克马斯特氏法,对采自宁化县8个乡镇16个羊场户的260份山羊粪便样品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在8个场户的78份粪便样品中检出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平均场户寄生虫感染率为50.0%(8/16),个体寄生虫感染率为30.0%(78/260);检出线虫、球虫、吸虫3类寄生虫虫卵或卵囊,其中线虫个体感染率最高,为16.5%(43/260),虫卵数(EPG)为400~4 000,吸虫次之,为14.2%(37/260),EPG为500~1 000,球虫最低,为11.9%(31/260),卵囊数(OPG)为400~1 400,不同种类寄生虫个体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单一寄生虫感染占比为55.1%(43/78),混合感染占比为44.9%(35/78);水茜镇、曹坊镇、泉上镇个体感染率较高,均在80%以上,与其他乡镇差异显著(P≤0.05);放牧饲养场户的场群感染率为61.5%,个体感染率为60.9%,而舍饲场户均为0,不同饲养方式场户间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1岁以下山羊个体感染率为45.6%,1~2岁为28.6%,2岁以上为15.1%,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显著(P≤0.05);山羊未驱虫场户个体感染率为92.2%,已驱虫场户为14.8%,差异显著(P≤0.05),其中使用多种驱虫药的山羊群个体感染率为2.5%,而使用1~2种驱虫药的为27.9%~42.3%,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宁化县山羊群中存在线虫、吸虫、球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感染,且以线虫感染为主;部分乡镇感染率高;放牧山羊及幼龄山羊感染较为严重;多种驱虫药联合使用的山羊群驱虫效果更佳。本调查结果为宁化县山羊肠道寄生虫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参考,提示养殖场户和主管部门通过改进饲养模式,制定科学驱虫方案,加强饲养管理和清洁消毒及联合用药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控山羊肠道寄生虫病,提高山羊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甸牦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牦牛寄生虫病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从昆明小哨和香格里拉市随机采集106份新鲜粪便样品,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共检测出49份样品有寄生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46.23%。其中,线虫感染率为40.57%,吸虫感染率为16.98%,线虫和吸虫混合感染率为11.32%。调查表明,该地区中甸牦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以线虫感染为主。中甸牦牛对驱虫药比较敏感,驱虫效果明显,感染率显著低于自由放牧牛群。因此,生产中应加强采取防治措施,提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范,以确保牦牛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二十个集约化猪场的普查,发现猪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很高,危害也很严重。但因其大部分症状不明显、很少造成死亡、损失不易见等原因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各种寄生虫病不仅严重地危害着猪及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危害人身健康。为有效防治集约化猪场的寄生虫病,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1有计划的驱虫 根据当地的气温、寄生虫种类及生物学特性,对不同饲养条件、不同品种和生产周期的所有猪,针对几种对猪危害严重的寄生虫,采用广谱、高效、价廉、安全的驱虫药物进行定期整体性驱虫。…  相似文献   

15.
自繁猕猴肠道寄生虫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自繁猕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对自繁猕猴的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建立一套实验猕猴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应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对143笼猕猴和猴园的15个粪样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结果:查出肠道寄生虫虫卵6种,其中肠道蠕虫:蛔虫、绦虫、鞭虫、吸虫、线虫;肠道原虫:结肠小袋纤毛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单笼饲养猴42.9%(幼猴,1只/笼);50.0%(幼猴,2只/笼);育种猴群84.0%;繁殖猴群90.0%;猴园猴100.0%。感染2种寄生虫的猕猴:单笼饲养猴14.3%(幼猴,1只/笼);20.0%(幼猴,2只/笼);育种猴28.0%;繁殖猴43.3%;猴园猴40.0%。感染3种寄生虫以上的猕猴:单笼饲养猴0(幼猴,1只/笼);0(幼猴,2只/笼);育种猴群12.0%;繁殖猴群8.4%;猴园猴33.3%。表明幼猴感染率较低,猴园猴感染率较高,其中线虫感染最严重,其次为结肠小袋纤毛虫。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猪场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合理的驱虫依据,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对河司省部分规模化养猪场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统计,结果发现:猪体内寄生虫主要为球虫、司首线虫、蛔虫、结节虫、小袋纤毛虫、隐孢子虫和弓无虫,总感染率为49.6%;猪体外寄生虫主要为疥螨蠕形螨和血虱,总感染率为31.5%,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危害。试验为探索生猪养殖过程中如何科学防治寄生虫病,给养猪户和养猪场提供比较合理的驱虫至物,以提高经济效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本地区幼年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进行动态观察,其结果表明:幼年绵羊消化道线虫在11月份和3月份分别形成2次虫荷量高峰,在3月份形成1次虫卵量高峰,并且具有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的特点。通过采取轮牧、适时合理驱虫等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降低消化道线虫感染率和虫荷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规模化奶牛场奶牛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本调查对南京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的279份粪样进行了线虫卵、球虫卵囊和吸虫卵的定性与定量检测,以便为南京地区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显示,279份样本中,阳性157份,总感染率为56.27%,其中A牧场感染率为54.61%(77/141),B牧场感染率为57.79% (77/138);蠕虫阳性64份,总感染率为22.94%,A牧场感染率为12.06%(17/141),B牧场感染率为34.06% (47/138);原虫阳性141份,总感染率为50.54%,A牧场感染率为50.36%(71/141),B牧场感染率为50.72%(70/138).2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寄生虫均有混合感染现象,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8.18%(14/77)、55%(44/80).检测出的寄生虫主要是犊牛新蛔虫、食道口线虫、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牛艾美耳球虫、邱氏艾美耳球虫、椭圆艾美耳球虫和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4,(12):88-90
选用长效内外驱虫净、多捕达、武四肝蛭清、伊立佳4种药物,按照说明剂量经口服给药对互助县南门峡镇某户12岁绵羊进行了肝片吸虫病驱虫试验。结果表明:给药7 d后,对照组虫卵减少率为29.75%,武四肝蛭清组虫卵减少率最高为85.22%;15 d后,武四肝蛭清组的虫卵减少率可达100.00%。试验表明: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药物进行肝片吸虫病的防治,武四肝蛭清对驱除绵羊肝片吸虫高效安全,适宜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芒市肉牛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其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省德宏州肉牛场采集191份新鲜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自然沉淀法检查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有124份样品检测出寄生虫感染,总感染率为64.92%,检出球虫、线虫、吸虫,其感染率分别为30.89%、4.19%、15.71%,混合感染率为14.41%。不同品种的肉牛之间寄生虫感染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养殖场、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肉牛之间寄生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市肉牛寄生虫感染较为严重,其球虫的感染尤为突出,应定期驱虫和加强综合防治来促进肉牛的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