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拉善盟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部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服务的经验和做法,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今后气象为新型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论新型合作经济与建设草原新牧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牧区新型合作经济问题,是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缓解三牧问题、牧区全面小康的关键性研究命题.本文以"新型合作经济与草原新牧区建设"为主题,以建设草原新牧区为研究背景,在把握新型合作经济与草原新牧区建设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阐明新型合作经济在草原新牧区建设中的定位;研究新型合作经济的基本形态;揭示新型合作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牧区金融机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有(1)金融服务不到位;(2)服务手段滞后;(3)资金外流严重;(4)农牧民贷款难.提出解决的对策为:(1)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调整信贷结构;(2)加快推进农村、牧区金融改革,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牧区金融组织体系;(3)强化支持"三农、三牧"的制度约束和政策引导,构建农村、牧区资金回流的长效机制;(4)打造良好的农村、牧区金融生态环境,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创造宽松和谐的融资氛固.  相似文献   

4.
草原新牧区建设背景下,牧区新型合作经济问题研究是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缓解牧区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现阶段,牧区新型合作经济建设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分析透彻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于牧区经济水平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新疆塔城牧区合作经济发展现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多更好促进新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和新牧区建设被提上重要日程,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团庄村,在北疆牧区农村中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团庄村的现状和村民意愿调查,分析目前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稳步推进新牧区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明确任务,创新思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2006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为争取“十一五”良好开局,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发展现代农牧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加快提升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能力为主线,实施“特色、绿色、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1 工作情况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部署,"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牧区工作将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中心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大力推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力求实现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把农村、牧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相似文献   

8.
杨瑞霞 《广西农学报》2022,(5):51-55+63
民族地区乡村牧区产业生态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意义重大,不仅是国家安全屏障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当前民族地区乡村牧区产业生态化面临多重困境,产业结构基础薄弱、生态化意识不强,产业要素流动受限、生态化动力不足,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生态化效益不高。新时代对民族地区乡村牧区产业生态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以农民富裕为目标,把生态化与现代化协调推进,并能够充分发挥乡村牧区多元功能。在发展实践中要增强产业生态化意识、优化乡村牧区产业空间布局,加大服务资金人才调配力度、增强产业生态化动力,建设生态化全产业链、提高乡村牧区产业生态化效益。  相似文献   

9.
要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发布、应急处置及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乡村气象服务专项建设,通过为基层农牧业生产服务,提升农村牧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农牧业气象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从农村牧区新能源的发展对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加快,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现代化农牧业建设步伐的加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入手,论述了发展我市农村牧区新能源应把握的原则和未来三年达到的规模及重要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牧业信息化推动牧区建设,对建设"发展、宽裕、文明、整洁、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牧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农业推广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思考——以巴彦淖尔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显著特征是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信息化已成为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和标志。当前我国的农业推广和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从农业推广信息化的角度看,绝大多数地区的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仍然滞后于农牧业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需求。一是农业推广的理念滞后。绝大多数地区对农业推广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纯粹的农业服务和仅限于生产技术创新、引进等,  相似文献   

13.
一、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优化农村牧区经济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来抓.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保持了速度加快、效益提高、贡献增大的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4.
高妍岭 《现代农业》2007,(11):153-154
林业是农村牧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三农"问题联系紧密,在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从2006年起,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林业局的部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通过政策鼓励和产业引导,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从今年开始,内蒙古加强整合农村牧区各种教育资  相似文献   

16.
从1978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内蒙古牧区牧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是牧区经济发展态势不均衡。牧民增收是"三牧"问题的核心,也是牧区走向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必要环节。因此,要想解决"三牧"问题首先要实现牧民收入增长,把牧民的问题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根本要求。本文是以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调研实情和相关统计数据作为依据,对新巴尔虎左旗牧民收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牧民增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许英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66-6869
介绍了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设重点,分析了川西北高原牧区区情特点,指出现阶段川西北高原牧区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既包括狭义的社会事业,又包括中观的社会管理。分析了川西北高原牧区社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川西北高原牧区正面临最好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时期,但社会建设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协调;二是基层政府社会建设能力较差;三是回应民众公共需求能力不足;四是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差距大。提出了川西北高原牧区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增强基层政府社会建设能力;以民生工程为重点促进社会建设;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助推社会建设;借助外力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强化社会建设工作监督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通极乐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通县极乐乡环境治理建设关系的分析,对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保障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按照"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遵照市委、政府2006年起步先行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进,积极稳妥地搞好试点村(嘎查)建设的具体要求.市、旗(区)及有关苏木(乡、镇)均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确定了14个试点村(嘎查).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构成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来顺 《现代农业》2011,(5):134-135
农牧民收入的有效增长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条件;农牧民收入的有效增长是做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