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岩市院桥镇高洋村种田能手蔡继青,在1989年全年三熟亩产1591.1公斤的基础上,1990年又采用矮209高产品种,经市丰收计划验收组验收获得大麦一季亩产506.8公斤的好成绩。大麦千斤田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2.
宁乡县1983年冬开始推广大麦、双季(双杂)稻这一耕作制度,经过连续三年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83—1985年度,沙坪乡黄合村123.86亩大麦,两年平均亩产208.5公斤,双季稻(部份早、晚杂交)平均亩产869.4公斤,三熟两年平均亩产1077.9公斤;1985—1986年度沙坪村示范基点50.24亩大麦,平均亩产251.8公斤,早晚稻全部采用杂交稻,早稻亩产542公斤,晚稻亩产538.5公斤,三季全年亩产1332.3  相似文献   

3.
头年冬种大、小麦,次年连作双季杂交稻,是我市亩产过吨粮的一种可靠性较大的种植模式。1986年全市小面积试验示范0.56万亩, 1991年发展到38. 48万亩, 6年累计种植面积94.83万亩,其中三熟亩产过吨粮的达89.7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4.6%。据抽样调查,麦类-双杂三熟合计亩产1100公斤以上,各季的亩产指标一般是:无论大麦或小麦,亩产应在200公斤以上,早杂亩产450公斤左右,晚杂亩产450公斤以上。综合各地高产丘块的验收资料,三季的产量结构和全生育期如表1。 麦类-双杂亩产过吨粮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搞好三熟品种搭配,缓解高产与季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我县自1983年开始推广大麦一双季杂交稻耕作制以来,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据我们在示范点的调查,大麦-双季杂交稻三熟产量为1241.7公斤/亩,产值511.8元,纯收入399.10元,用工38个,工值达10.50元。比双季杂交稻亩产1075.1公斤/亩,增产166.6万公斤/亩,增15.5%;纯收入增加60.51元,增17.9%。大麦-双季杂交稻三熟制栽培,可利用冬春两季的温光土地资源,多种一季粮食作物,每亩可增产粮食200公斤左右;此外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为啤酒工业提供原料,促进了农民致富和商品生产的发展;冬耕冬种,有利于稻田风化及改善土壤理…  相似文献   

5.
我区人多耕地少,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平耕地只有0.7亩(其中水田0.4亩)。为了增加粮食总产。提高粮食单产,摸索高产途径,1990年冬播生产时,笔者在蹲点的湘波镇实竹村一科技示范户的责任田里,设置了1.3亩大麦加双季杂交稻三熟制高产攻关试验田。经市统计局、市科委、市农业局联合验收,总产大麦508.3公斤,亩产391公斤;早稻总产738.99公斤,亩产568.45公斤;晚稻总产713.12公斤,亩产548.  相似文献   

6.
开发稻田油菜与早、晚双季杂交水稻连作(简称油-双杂)是我省组织协作攻关和扩大应用的重点推广项目,要求三季亩产吨粮和百公斤油菜籽,产值达千元。经过连续两年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已有不少高产稻区将这种新型的耕作制列为加快粮油生产发展、建设吨粮区(县)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一、开发“油-双杂”新型三熟制的潜力 称“油-双杂”为新型的水田三熟制,是因为三季作物在品种(组合)上有突破,在配套技术上有创新,并形成了高产栽培模式,体现出高产、高值、高效益,它不仅在湖北省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而且在长江中下游主要双季稻产区具有一定的实用…  相似文献   

7.
91—92年我区农技站在仙洞、七星、汀波、株木、等31个村,全长15公里,连片种植大麦丰产示范片12098亩,经上级业务部门测产验收,总产大麦2613.168吨,平均亩产216公斤。湘波镇实竹村科技示范户王祖武种植的3.3亩田大麦,平均亩产348.5公斤,其中一丘1.3亩,平均亩产402.6公斤,展示了我地发展大麦增产的潜力和发展大麦的广  相似文献   

8.
1986-1987年度,莆田县承担省、市大面积大麦丰产栽培示范,面积12500亩,品种选用莆大麦4号。收成前,经省、市,县、乡(镇)四级组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224.7公斤,比现有当家种矮早三、早熟3号平均亩产186.8-195.1公斤,增长15.2-20.3%,本文根据莆大麦4号的示范栽培有关数据综合分析了生育动态和提出了主要丰  相似文献   

9.
元麦是裸大麦,西藏称青裸,是藏民的主要粮食。元麦比壳大麦去壳后的蛋白质含量高2.43%。它可以磨粉、做食品、酿酒、制粉,又是优质饲料。由于它种子不带壳,其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均比大麦高。 “泰兴元麦”在江苏的最高亩产为490.3公斤。1988年我市引进后,在7个点试种8.2亩,平均亩产167.5公斤,比壳大麦平均增产13.6%。1989年继续在长沙县农科所示范1.2亩,经过验收,每亩有效穗42.4万,每穗总粒数26.2粒,实粒数23.3粒,结实率88.9%,千粒重30.4克,理论产量330.3公斤,实际亩产241.6公斤。  相似文献   

10.
1983—1986年,由湖南省粮油生产局、湖南农学院麦类研究室、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及有关地县科研推广单位100多人,组成大麦—双季(杂交)稻三熟亩产吨粮高产攻关研究协作组,连续三年多点进行了大麦—双季(杂交)稻亩产吨粮高产攻关技术综合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温光水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量109. 8千卡/平方厘米,80%保证率≥10℃积温为5059.2℃,年降雨量1151.1毫米,是双季稻的适宜种植区。但由于受生产条件等的制约,有近30万亩湖田至今仍一年只种一季中稻,复种指数低。1984—1987年荆州地区农牧业局高级农艺师邓凤仪用杂交稻作再生利用研究获得成功,我市于1988年引入示范种植2000亩,头季亩产498公斤,再生稻亩产205公斤,两季会计703公斤,比一季中杂亩增153. 5公斤,增总产30.7万公斤。1989年种植31920亩,头季亩产51.5公斤,再生稻亩产244公斤,两季合计759公斤,比一季中杂亩增204…  相似文献   

12.
宁乡自1983年冬开始进行大麦生产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1983年种植大麦面积1330亩,平均亩产175.1公斤;第二年面积发展到7000亩,亩产131.1公斤;第三年降到4500亩,平均亩产181.1公斤。这三年大麦生产总的情况是,面积难上,单产不稳,典型突出,潜力很大。为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初步认为,导致大麦生产上不去的原因,主要是农民多年来习惯于国家对农产品的统购包销,而大麦又不属于国家粮食合同定购作物,收购受到限制,加上农民忽视大麦的综合利用和加工转化,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发展大麦生产的积极性,出现面积徘徊、单产难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1989年雨水地区农科所与庆元县农牧特产局、松源镇农技站联合在庆元县松源镇大畈墙、南门墙建立千亩双杂高产栽培示范片,该片实际面积964亩,全年平均亩产943.0公斤,320亩全年平均亩产超吨粮,其中52亩中心方经实打验收,早杂平均亩产588.3公斤,晚杂平均亩产579.6公斤,全年平均亩产达1167.9公斤,增产极为显著。现将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不同产量水平的穗粒结构 根据测产、考种及产量调查:早杂威优35亩产从4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主要靠增穗增产,从50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则穗、粒都有相应的增加,而亩产550公斤以上的更高产,则主要靠增粒增…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0月17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组织同行专家,在沙县高桥镇官庄村全程机械化再生稻示范片,对福建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再生稻产业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结果显示,全程机械化示范片102亩,再生稻平均干谷亩产328.36公斤,加上头季亩产494.12公斤,两季亩产达822.48公斤。采取机械化插秧措施的"甬优2640"和"泸优明占"两个品种,再生季亩产分别是  相似文献   

15.
V20A×1126     
V20A×1126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于1986年育成。其恢复系1126是从(三意B× IR661)F8×IR58的杂种后代中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的。 1、产量表现:1986年该组合在杂交早稻组合比较试验中,亩产556.8公斤,居第一位。熟期比威优35短6天,增产12.48%。1987年在湖南省早稻区域试验中,15个试点平均亩产461.03公斤,比对照1威优49熟期短 4天,减产3.47%,比对照 2湘早籼 1号熟期短5天,增产8.18%;在南方稻区杂交早稻区域试验中(长沙点),熟期比其他参试组合短5—12天,亩产506.7公斤,居首位,比对照威优35和湘早籼1号分别增产3.64%和5.08.%。1987年湖南杂…  相似文献   

16.
优647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选配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1990年我县在熟坪乡大龙溪村参与中迟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3.81%,居中熟组第一位,日产量3.9公斤。1991年,作一季中稻试种24亩,作双晚试种110.5亩,据田间考查验收,其中龙田乡龙田村六组作双季晚稻栽培1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农户贺承杰种植0.85亩,平均亩产672.9公斤。太平乡溶溪村作中稻栽培9.5亩,平均亩产534公斤,在松板、太平等村作晚稻栽培55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经验收太平村周玉兰种植的0.8亩,折合亩产稻谷625公斤。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 威优647作晚…  相似文献   

17.
浙皮2号(83—12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1978年春用78—843为母本,78—93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选择,于1983年育成。1990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列为优良大麦品种。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亩产240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1986、1987年两年省大麦区域试验,折亩产217.2、237.3公斤,比早熟3号分别增产5.6%、5.93%。其中1987年省区试浙北片(包括杭加湖宁绍地区)10个点试验,折亩产282.46公斤,比早熟3号增产9.87%,达显  相似文献   

18.
郴州地处湘南南端,常年制种面积5.0万亩以上。六·五期间,杂交稻制种为一季夏制,少部分早、中熟组合制种后接插晚稻,但因季节紧张,管理粗放产量甚低。迟熟组合制种后就不再插晚稻,温光资源浪费大。七·五期间,我区制种季别上实行了大改革,即消灭秋制,压缩夏制,扩大春制,提出了积极试验、推广一期父本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增加稻谷总产的配套耕作方式,以充分利用地力和温、光资源,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年产量,解决基地农户产种与缺粮矛盾。1990年我们承担地区农业丰收委员会下达的“税型杂交稻制种及杂交晚稻双丰收栽培技术”项目。在资兴、安仁、郴县、永兴、桂阳等10个县(市)实施,杂交稻制种57125.26亩,平均亩产211.8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比上年增长16.02%。父本亩产达150公斤。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45635.7亩(比上年扩大面积20635.7亩),占制种总面积的79.9%,亩产394.62公斤,比双季晚稻亩产352.48公斤增加42.14公斤,增长11.96%。合计每亩产粮544.62公斤,产种211.8公斤,产值达1472.9元。并涌现一批高产典型。如资兴市州门司乡白被村春制459.2亩汕优64,平均亩产359.6公斤。安仁县制种4387亩,亩产263.4公斤,制种田全部种植杂交晚稻,经地、县组织多点测产验收,平均亩产552.3公斤。该县洋际乡界背村清泉  相似文献   

19.
一、莆大麦4号的示范、推广莆大麦4号从1982年到1986年先后经过鉴定圃。品种(系)比较试验和省市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种早熟3号矮早三增产14.1~25.7%。同时,连续四年在不同地点、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小面积试种和大而积示范,比早熟3号和矮早三增产1~2成。1987年继续在平原、沿海丘陵和半山区进行大面积示范,一般亩产200-250公斤,高的达300公斤以上,如莆田县黄石镇1987年种植22200亩,占全镇大麦面积的82%,平均亩产208。5公斤,其中6000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42.4公斤,比矮早三增产25.8%;福清县种植100多亩,其中音西乡王塘村125亩,平均亩产229.5公斤,比矮早三增产  相似文献   

20.
豫大麦一号(原名驻选二棱)系河南驻马店地区农科所于1979年从早熟三号中选出的优良变异单穗培育而成。该品种经省、地、黄河流域区试和大面积生产鉴定,表现抗倒、抗病、优质、丰产。据三年二十个点次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1.4公斤,比对照早熟三号增产19.0%,比尺八大麦增产20.13%,比当地芒大麦增产62.4%。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69.8公斤,比对照早熟三号、尺八大麦、农家品种平均增产27.1%,亩增产57.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