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松嫩盐碱草地的羊草(Leymus chinense)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别采集了轻、中、重三个盐度样地的羊草根系,Trypan-blue染色和制片后镜检丛枝、泡囊、菌丝等形态结构类型,计算出侵染率(%)、侵染强度(%)、从枝丰度(%)和泡囊丰度(%)。结果表明:所有盐度样地均能侵染成典型的AM真菌结构,中盐度样地的AM真菌侵染率、泡囊丰度和丛枝丰度均为三个盐度样地的最大值,达到了100%、31.78%和76.52%,重盐度样地的侵染率、侵染强度、泡囊丰度和丛枝丰度均为三个盐度样地的最小值,仅有90%、27.15%、16.90%和57.74%。同一盐度样地之间AM真菌的侵染状况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盐度和中盐度的菌根类型是A-型,重盐度样地的菌根类型是P-型。  相似文献   

2.
以田间栽培的6个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矢福罗莎、维多利亚、红宝石无核、红霞、藤稔、早熟红无核)为试材,观察根系丛枝菌根的形态结构和菌根侵染率.结果清晰地观察到泡囊、丛枝、根外菌丝、根内菌丝、侵入点等结构,说明葡萄属于典型的丛枝菌根类植物,且主要被Glomus属真菌侵染.6个葡萄品种中以藤稔的菌根侵染率最高,维多利亚的最差.葡萄丛枝菌根侵染率的范围在20.52%~47.89%之间,尤以在0.8~1.2mm粗度的根系上菌根的侵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植物根系与某些真菌形成菌根,导致相互有利的共生现象。大多数植物有菌根,只有少数几个科的植物不形成菌根。菌根的三种普通类型是: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外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主要在森林树种上形成,特别是松科等树种上与担子菌、子囊菌共生。真菌在根上形成称为套膜的菌丝保护层,定殖在根皮层细胞内,与没有菌根的根相比,有外菌根的根变的特别厚,出现分枝。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AM)真菌对甘蔗根系侵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菌根对甘蔗的侵染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在盆栽灭菌条件下,利用丛技菌根球囊霉菌株Glomus spl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接种实验,研究其对侵染甘蔗根系形成菌根的影响.结果表明:Glomus spl能很好的侵染甘蔗根系,根系有明显的丛技菌根真菌的菌丝、泡囊和孢子;菌根能促进植株生长,表现在植株高度、叶长、绿叶数和茎径都比对照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的一种真菌-植物联合共生体,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是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主要应用在园艺、土地复垦、森林及环境修复等方面.近年来,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菌根真菌-植物共生体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了国内外在菌根真菌侵染根系过程和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仍需在分子水平上继续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Phillips和Hayman的染色方法,对位于宁夏同心、中宁和银川市的7年生宁杞1号枸杞根系的菌根真菌侵染特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枸杞种植区的菌根侵染率各不相同,以同心调查点的菌根真菌侵染率最高,中宁调查点最低;枸杞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为85.80%,侵染等级为5级,侵染强度为强;土壤盐度越大,侵染率增加;枸杞的菌根类型属于疆南星型丛枝菌根真菌,即A-型;枸杞根系中菌根真菌的菌丝宽度为3~12 μm,泡囊的直径为24~46.5 μm.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壤条件下越橘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土壤中加入不同有机物料,研究其对越橘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苔藓 草炭处理的植株根系活力最高,比对照提高82.6%;原土对照处理菌根侵染率最高,为38.40%。露地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苔藓的处理菌根侵染率最高,比对照提高了122.2%,加入锯末、苔藓和草炭的复合处理菌根侵染率较高,分别比对照提高106.3%和65.1%;加入苔藓和草炭的复合处理及加入苔藓的处理,植株根系活力较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46.7%和23.0%。  相似文献   

8.
采集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骑马坝乡的胡椒种植地的胡椒根系及土壤样品,进行胡椒瘟病的调查,计算胡椒瘟病的发病率与病情指数,并利用湿筛沉淀法 、植株根部染色等方法对所选样地的胡椒根际及根部周围的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菌根侵染率进行调查和计算。结果显示,当菌根侵染率最高(62.5%)时,孢子密度也最高,达到11.725个/g,胡椒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20%和9;当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最低为11%和2.475个/g时,胡椒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0%和53.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丰富度和菌根侵染率与胡椒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即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丰富度及孢子密度越大,菌根侵染率越高,胡椒瘟病的发病率就越低,病情指数也就越小。由此可看出,胡椒根系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存在能增强胡椒的抗病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从北京、武汉、南京、重庆、昆明五个梅园和野梅主要分布区的云南嵩明、四川木里、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以及北京林业大学的梅圃中分别于春、夏、秋、冬四季,采集梅花根际土壤300份。以梅花根际土壤和蛭石体积为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种植三叶草,培养4个月后,应用染色镜检法测定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三叶草根系的状况。结果表明:所有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都有丛枝菌根侵染;野生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高于人工梅园;四季的梅花根际土壤栽培三叶草丛枝菌根侵染在季节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野生乌饭越橘菌根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野生乌饭越橘根系进行实地采样调查,并通过锥虫蓝染色压片法研究其菌根真菌侵染情况。结果表明:(1)湖南省野生乌饭均有菌根真菌侵染,侵染率为38.60%~63.80%,最大差值达25.20%,差异较大;(2)土壤pH为4~6时,菌根侵染率随着pH的增大而提高,pH为5.82时,岳阳黄家坡菌根侵染率最大,为63.80%,pH>6时,菌根侵染率随着pH的增大而降低;(3)外生菌丝在同一根段上有多个侵入点,且能跨细胞侵入,内生菌丝中呈现倒"Y"型结构,贯穿整个根段;(4)菌丝体侵染细胞形成"菌丝连接桥"结构,菌根真菌侵染引起根表皮细胞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碳中和背景下,森林固碳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往研究表明树木多样性可以增加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研究集中在森林的活体和土壤上,而树种多样性对枯枝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  方法  本研究依托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平台(BEF-China),通过测定12种不同类型树种在不同多样性水平下(1、2、4、8)的树高、胸径及宿存枯枝碳储量等指标,旨在探讨树种多样性对宿存枯枝碳储量的影响。  结果  结果表明:树种类型显著地影响不同丛枝菌根类型树种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枯枝碳储量(P < 0.01),并且也显著地影响其枯枝碳储量净效应(NE)、补偿效应(CE)和选择效应(SE)(P < 0.05);一般来说,丛枝菌根树种和阳性树种的固定效应(样地多样性、胸高断面积和树高)和随机效应(树种)解释了较多的枯枝碳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效应变异(平均为40%左右,最小值大于32%);并且丛枝菌根树种和阳性树种的枯枝碳储量、枯枝碳储量净效应和补偿效应均随样地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小(P < 0.05),而外生菌根真菌树种和阴性树种则不受样地多样性的影响。  结论  从宿存枯枝碳汇的角度来看,选择不同的菌根类型和耐荫类型的造林树种能够显著影响宿存枯枝碳储量,并且种植更多的丛枝菌根树种和阳性树种纯林有利于亚热带森林枯枝碳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泰宁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以泰宁县天然锥栗林与人工锥栗林为采样地,采集锥栗根际土壤和根系样品,检测土壤理化性质,采用菌根学形态描述和分子鉴定对锥栗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类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侵染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然林锥栗与人工林锥栗之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锥栗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与含水量显著高于人工林锥栗样地。人工林锥栗与天然林共鉴定到五类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2门3科5属。其中天然林锥栗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的侵染率最高,达到了33.62%;而人工林锥栗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的侵染率最高,为65.61%;此外,乳菇(Lactarius kesiya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 sp.)和红菇属(Russula sp.)也是泰宁地区锥栗的主要外生菌根类群。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全磷、全钾和含水量与菌根侵染率密切相关。【结论】泰宁地区锥栗天然林与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天然林外生...  相似文献   

13.
桔园生草对丛枝菌根形成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试验以枳砧温州蜜柑成年树为试材。试验设土壤水分胁迫下百喜草生草区和清耕区2个处理,以清耕加轻度灌水为对照,4次重复。结果表明利用高菌根侵染率的百喜草在柑桔园进行生草管理,在土壤水分胁迫下,显著地提高了柑桔根系丛枝菌根侵染率及土壤丛枝菌根菌孢子数。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改善了柑桔果实的品质,特别是促进了柑桔果皮的着色。生草管理还蓄养了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江苏句容不同生长地的宝华玉兰(Magnolia zenii)根系染色压片,观察其菌根显微结构及菌根侵染情况,结果表明,宝华玉兰菌根结构复杂,根外被密集的菌丝包被形成菌丝鞘,无根毛,既具有AM类菌根特有的典型结构,也有穿梭于细胞间的有隔菌丝和束状菌丝结构;野生植株菌根侵染率较高,不同生长地域的菌根侵染指标差异显著,侵染率排名为自然林纯林混合林。  相似文献   

15.
菌根菌接种对甘蔗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固氮菌作不同组合接种甘蔗幼苗,半灭菌盆栽管理,结果表明,以内生菌根菌接种处理的VA菌根菌侵染率最高;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和固氮菌联合三接种处理,促进甘蔗根点发生,根系发达,植株生长良好,切片观察到甘蔗菌根内除了受到内生菌根菌侵染外,也有一定程度的外生菌根菌侵染。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枳砧温州蜜柑成年树为试材.试验设土壤水分胁迫下百喜草生草区和清耕区2个处理,以清耕加轻度灌水为对照,4次重复.结果表明利用高菌根侵染率的百喜草在柑桔园进行生草管理,在土壤水分胁迫下,显著地提高了柑桔根系丛枝菌根侵染率及土壤丛枝菌根菌孢子数.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改善了柑桔果实的品质,特别是促进了柑桔果皮的着色.生草管理还蓄养了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7.
菌根菌接种对甘蔗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固氮菌作不同组合接种甘蔗幼苗,半灭菌盆栽管理.结果表明.以内生菌根菌接种处理的VA菌根菌侵染率最高;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和固氮菌联合三接种处理,促进甘蔗根点发生,根系发达,植株生长良好.切片观察到甘蔗菌根内除了受到内生菌根菌侵染外,也有一定程度的外生菌根菌侵染.  相似文献   

18.
以田间栽培的12a生银杏(Ginkgo biloba)实生苗“家佛手”和本砧嫁接的“家佛手”嫁接苗为试材,观察根系丛枝菌根的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丛枝菌根在银杏根系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侵染强度和菌根结构状况较差。嫁接苗根系侵染程度、侵染强度、泡囊数和侵入点均显著高于实生苗,但土壤有效磷显著低于实生苗。土壤有效磷与侵染程度、侵染强度、侵入点间呈显著/极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由此提示,在未来银杏嫁接苗栽培上根系丛枝菌根的状况应该成为一个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9.
果树VA菌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VA菌根是分布最广的内生菌根。VA菌根真菌能和多种果树的根系共生。本文了影响果树VA菌根自然侵染率的因素,VA菌根对果树矿质营养、水分状况、生长、抗病性及抗盐碱的效应,并对VA菌根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0.
菌根存在于大多数树种的根系中,是植物与微生物最普遍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体,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在自然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杨柳科外生菌根形成过程中,菌根真菌参与了根系生长发育以及整个杨柳科树种的生理代谢活动。因此,研究外生菌根对杨柳科树种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对促进树种生长,增强树种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国内外外生菌根文献,阐述杨柳科树种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物质积累和吸收、转运途径与机制,以及抗逆性等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杨柳科外生菌根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