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试验以枳砧锦橙(CitrussinensisOsbeck.)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柑桔园间作百喜草(Bahiagrass)(PaspalumnotaturnFlugge)、白三叶草(Whiteclover)(TrifoliumrepensL.)、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sativaL.)和多年生黑麦草(Perennialryegrass)(LoliumperenneL.),以清耕为对照。单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所有生草处理区都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而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和柑桔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和其它生草区。表明在干旱季节,百喜草和白三叶草生草栽培促进了果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柑桔根系菌根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柑桔根系对水分和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试验结果表明果园管理中宜选择菌根侵染率高的草种如百喜草、白三叶草在柑桔园进行生草栽培,促进柑桔根系菌根形成,改善植株生理代谢,提高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对田间栽培的1个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美达丽)和4个高羊茅(Testuca arundinacea)品种(猎狗5号、千年盛事2号、夜明珠和Millennium)根系丛枝菌根发育状况及其与根际土壤有效磷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所有草坪草根系均观察到丛枝菌根的结构,其中黑麦草品种美达丽的菌根发育最好,表现在侵染率、侵入点、丛枝数最高;高羊茅品种Millennium的菌根发育较差,表现在侵染率、泡囊数、丛枝数最低。土壤有效磷与根系菌根发育如侵染率、泡囊数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对采煤塌陷地玉米生长的影响。[方法]针对西部采煤塌陷地干旱缺水和土地生产力低下的特点,研究了接种从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采煤塌陷区退化土壤微环境的作用效果。[结果]接种从枝菌根真菌促进了玉米的生长,提高了玉米植株和籽粒干重;接种组玉米对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利用率明显提高;接种菌根真菌增强了退化土壤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同时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显著;所选G.a菌提高了玉米根系的侵染率和根际土壤菌丝密度。[结论]所选丛枝菌根真菌适合在采煤塌陷地上推广应用,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子午岭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刺五加根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性,按照线性布点方式随海拔升高选设6个典型样点,测定了刺五加根围土壤理化性质,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结果表明:刺五加根围0~3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42.86 mg/g,土壤速效氮平均值为52.97μg/g,土壤速效磷平均值为12.15μg/g,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25.43μg/g。刺五加根围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密度为14.35个/g干土,刺五加根中丛枝菌根真菌菌丝侵染率平均值达81.62%,丛枝侵染率平均值为14.57%,根围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随海拔高度增加无显著差异,显示出刺五加与AM真菌良好的共生性。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农业大学草莓基地的"红颜"草莓根系和根围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栽培类型土壤和不同生育时期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地温和相关土壤因子,调查栽培地草莓的丛枝菌根侵染率,研究不同栽培类型土壤和不同生育时期对草莓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类型土壤的草莓菌根侵染率表现为露地大棚温室,不同生育时期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表现为盛花期盛果期生长末期现蕾期,露地盛花期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最高,为41. 59%;不同生育时期影响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的主要因子不同,现蕾期和盛花期的主要因子分别是土壤电导率和土壤速效钾含量;温度能够影响草莓不同生育时期的菌根侵染率;适宜的温度促进草莓丛枝菌根真菌侵染,高温降低了草莓丛枝菌根侵染率;草莓的连作会降低草莓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6.
以田间栽培的6个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矢福罗莎、维多利亚、红宝石无核、红霞、藤稔、早熟红无核)为试材,观察根系丛枝菌根的形态结构和菌根侵染率.结果清晰地观察到泡囊、丛枝、根外菌丝、根内菌丝、侵入点等结构,说明葡萄属于典型的丛枝菌根类植物,且主要被Glomus属真菌侵染.6个葡萄品种中以藤稔的菌根侵染率最高,维多利亚的最差.葡萄丛枝菌根侵染率的范围在20.52%~47.89%之间,尤以在0.8~1.2mm粗度的根系上菌根的侵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贵阳市东山何首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种类及多样性,为优势AM真菌在何首乌人工栽培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和湿筛法测定何首乌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分离何首乌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7.5%;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4个属55种和一个未鉴定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优势种主要为枫香球囊霉(G.liquidambaris)、褐色球囊霉(G.badium)、孢果无梗囊霉(A.sporocarpia)。东山何首乌AM真菌资源丰富,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后不同时间对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矿质养分的影响,为采煤塌陷区生态复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接种丛枝菌根和不接种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接菌后不同时间菌根侵染率、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矿质养分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接种菌根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菌根真菌与植物建立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相同时间,接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对照,两处理种群数量上均为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同一时间,接菌处理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高于对照,随着复垦时间的延长,土壤磷酸酶活性不断增加;随着植物的生长根际土壤速效磷、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均逐渐显著降低,同一时间条件下,接菌区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结论】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矿区扰动土壤微生物群落、酶活性、速效磷含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田间栽培的12a生银杏(Ginkgo biloba)实生苗“家佛手”和本砧嫁接的“家佛手”嫁接苗为试材,观察根系丛枝菌根的状况及其与土壤有效磷的关系。结果表明,丛枝菌根在银杏根系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侵染强度和菌根结构状况较差。嫁接苗根系侵染程度、侵染强度、泡囊数和侵入点均显著高于实生苗,但土壤有效磷显著低于实生苗。土壤有效磷与侵染程度、侵染强度、侵入点间呈显著/极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由此提示,在未来银杏嫁接苗栽培上根系丛枝菌根的状况应该成为一个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红花产量与品质,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红花生长、产量以及根际微环境的影响。试验设计4个处理:摩西球囊霉菌(Glomus mosseae)单菌接种组(GM)、根内球囊霉菌(Glomus intraradics)单菌接种组(GI)、G.mosseae与G.intraradices混合菌接种组(H)、不接种的对照组(CK),测定了红花伸长期的生物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pH值及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接种组丛枝菌根真菌均有侵染,混合菌接种组侵染率最大(69.00%);与对照组相比,接种组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接种混合菌的效果最大,红花生物量、花绒产量、单株籽粒质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67%、17.79%、24.86%;接种组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全磷含量均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均提高;红花生物量、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红花丛枝菌根的形成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促进红花生长,增加红花产量,根际效应与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际土添加对杉木无菌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杉木合理的菌根化育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苗龄4个月的杉木无菌幼苗为材料,移栽至无菌基质土中,在幼苗根系附近分别添加(150 ± 2) g的杉木幼龄林根际土(RS1)、中龄林根际土(RS2)、近熟林根际土(RS3)、成熟林根际土 (RS4)、过熟林根际土(RS5),同时设置对照(CK)处理。添加前测定根际土养分含量、酸碱度、丛枝菌根真菌(AMF)孢子密度,并于移栽后1年测定杉木幼苗根系AMF侵染率、基质土养分含量、酸碱度,测量杉木幼苗形态指标、计算生物量。  结果  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际土的养分含量、酸碱度、AMF孢子密度有差异,其添加对杉木幼苗根系侵染率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幼苗根系AMF侵染率与所添加林分根际土中AMF孢子密度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侵染率呈现RS5 > RS4 > RS3 > RS1 > RS2 > CK的规律。杉木林分根际土的添加对杉木幼苗地径、苗高、根长、冠幅、基生枝条数、生物量累积等也有促进作用,添加过熟林根际土(RS5)的处理在促进杉木幼苗生长方面优于其他4种根际土。  结论  杉木林分根际土可以作为菌剂添加进行杉木幼苗的菌根化育苗,增加根系菌根侵染率,促进幼苗的高质量生长,这对杉木育苗及菌根真菌在林业上的应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梅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梅根系共生的丛枝菌根(AM)真菌难以应用形态学鉴定的问题,以巢式PCR的AFLP方法研究梅根系AM真菌DNA多态性。试验采集梅花期的根系样品,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经纯化处理后,应用巢式PCR扩增根系AM真菌基因片段,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18个梅品种的30个根系样品中,仅有8个样品经巢式PCR后获得纯化的DNA片段,占试验样品数的26.7%;8个样品共得到指纹图谱带24条,各样品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3.0个,Nei’s基因多样性为0.4097±0.0848,Shannon信息指数为0.5968±0.0955;利用Nei’s遗传相似性系数聚类,梅品种根系内AMF基因组DNA的聚类类别与梅"品种群"这一分类级别无相关性。该试验为植物根系共生AM真菌DNA多态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AM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哀牢山分布着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摸清该地的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现状,采用碱离解-锥虫兰染色法和湿筛法,对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colonization level)、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频度(species frequency)及AMF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从5个样点不同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到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 (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8种AM真菌。该地AMF侵染率为23.0%~89.0%;孢子密度为每100 g土壤27~42个;物种丰富度为2~6;在受侵染的植物中,82%的植物的AMF结构类型为Arum型,而Paris型只占18%;球囊霉属(Glomus)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的AM真菌是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丛枝菌根真菌类群。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河北省安国市新"八大祁药"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的菌根结构类型及土壤因子与其侵染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祁花粉、祁紫苑和祁沙参菌根类型为中间型(I型),祁白芷、祁荆芥和祁山药为重楼型(P型),祈菊花、祁薏苡为疆南星型(A型)。(2)新"八大祁药"植物根际AMF种类丰富,共分离鉴定出5属31种。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和摩西球囊霉(G.mosseae)是8种药用植物的共同优势种。(3)新"八大祁药"植物的菌根侵染率主要受其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这说明,新"八大祁药"能与AMF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并且AMF种类分布和侵染状况与土壤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林龄云南松的根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苯胺蓝染色-显微镜观察法探究云南松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的关系;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分离根际土壤AMF孢子,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分析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苯胺蓝压片中未观察到丛枝菌根的特有结构,认为云南松根系与AMF不存在共生关系。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7属25种AMF,包括无梗囊霉属6种、近明球囊霉属1种、多样孢囊霉属2种、巨孢囊霉属3种、盾巨孢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11种、根孢囊霉属1种,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是云南松根际土壤AMF优势属;云南松林分不同发育阶段根际土壤AMF多样性存在差异,Shannon-Weiner指数、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种数和优势种:幼龄林15.15个·g-1、9种、瑞氏无梗囊霉、微白巨孢囊霉、长孢球囊霉,中龄林38.13个·g-1、22种、瑞氏无梗囊霉、珠状巨孢囊霉、疣壁球囊霉,成熟林14.19个·g-1、7种...  相似文献   

16.
对天津盐碱土中6种菊科植物的AMF共生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植物均被菌根真菌侵染,但不同植物的侵染率不同,孢子密度也有较大差异,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显著不相关(p=0.495,r=0.353,n=6)。根际土的盐分含量整体均较低,最高为1.92mg·g-1。根际土壤中共发现2属22种AMF的孢子,其中球囊霉属19种,无梗囊霉属3种。柑橘球囊霉,地球囊霉,何氏球囊霉,单孢球囊霉,凹坑球囊霉,地表球囊霉是出现频度较高的6个种。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真菌对矿质养分活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丛枝菌根真菌(AMF)与大多数植物能够建立互惠共生体系,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养分吸收,促进植物生长。AMF与植物共生可促进矿质养分活化释放,提高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改善植物营养状况。AMF与植物共生加速了玄武岩、长石、花岗岩、磷酸盐等矿物的风化速度,促进养分从矿物中析出;AMF与植物共生促进了土壤中磷素以及其他矿质元素活化,从而促进植物生长。AMF活化土壤养分的机理主要是能形成强大的菌丝网络,菌丝桥传递矿质养分;分泌多种酶类,参与土壤养分酶解;分泌有机酸,降低土壤pH值,活化土壤吸附及固持的养分;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调控养分转运蛋白等。AMF活化矿质养分受到矿物土壤类型、菌根真菌和共生植物种类及碳源分配等因素影响。AMF生物技术是显著提高退化土壤生态恢复的一种潜在机制。今后应大力开展丛枝菌根真菌对矿质养分活化作用的机制研究,对退化土壤高效菌种进行筛选,加强微生物肥料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生长特性与功能(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相关性。采用分室根箱装置,以玉米(Zea mays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宿主植物,选取7种AMF: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近明球囊霉C.claroideum、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黏屑多样孢囊霉Diversispora spurca,以不接种为对照进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菌根侵染率、根外菌丝密度、植物地上部生物量、磷/锌吸收量、植物根系AMF gDNA丰度以及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R.intraradices、G.versiforme、C.etunicatum的玉米和紫花苜蓿根系侵染率及根外菌丝密度较高,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均表现为正效应;C.claroideum、A.scrobiculata、D.spurca根系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较低,C.claroideum对紫花苜蓿生长和磷吸收表现为促进效应,而对玉米表现出抑制效应,后两者对植株生长和磷、锌吸收无显著效应或抑制作用;AMF的生长指标(菌根侵染率和根外菌丝密度)与菌根生长效应以及磷、锌吸收效应之间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根系AMF总侵染率对玉米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9.0%,77.6%和74.1%;菌丝侵染率对紫花苜蓿菌根生长效应、磷/锌吸收效应变异的解释量分别为76.5%,72.6%和74.0%;此外,仅紫花苜蓿根系AMF gDNA丰度与根系总侵染率显著正相关,玉米根系ZmPht1;6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菌根磷吸收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AMF的侵染指标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效应,AMF gDNA丰度可作为表示AMF生长的指标,但因植物而异,玉米根系ZmPht1;6的相对表达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MF吸磷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旱稻根际土壤中重金属铅(Pb)化学赋存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Pb处理水平(0、300、600mg/kg)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Glomus mosseae对旱稻(OryzalsativaL.)根际Pb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接种处理下,旱稻根系侵染率以及根外菌丝量随着土壤Pb含量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显著提高Pb处理下根际pH;300mg/kgPb处理下,接种显著增加土壤球囊霉素含量,600mg/kgPb处理下,接种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球囊霉素含量(P<0.05);在Pb处理下,与未接种处理相比,接种处理显著提高可交换态Pb含量,显著降低了碳酸盐结合态以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含量,却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Pb含量(P<0.05)。[结论]这说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改变旱稻根际土壤中Pb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20.
以神东矿区塌陷区退化土壤为供试基质,以玉米为宿主植物,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对矿区退化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接种AMF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侵染率和生物量,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色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组玉米地上部分磷、氮、钙和根系部分磷、钾、钙含量显著增加;接种AMF后,玉米根际土壤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含量分别增加了36.2%和33%,且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由此可见,接种AMF促进了玉米对矿质养分的吸收,缓解了干旱造成的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矿区退化土壤改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