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苏,又名白苏、赤苏、香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和泰国,具有特异芳香气味和杀菌防腐作用。紫苏籽可以榨油和作香料,紫苏叶可生食和腌渍,其根、茎、  相似文献   

2.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植物,具有抑菌、抗炎、抗肿瘤、保护肝脏等多种功效。阐述了紫苏种质资源的分类以及关于紫苏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和分子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为紫苏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紫苏是我国和浙江省的特色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国际市场.通过对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出口目标国家/地区对紫苏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比较研究,提出我国紫苏生产用药的对策建议,为紫苏的生产出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紫苏醇是带有香气的单萜类天然活性物质,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研究价值;在发达国家,紫苏醇已广泛用于胶质母细胞瘤、胰腺癌、肺癌、皮肤癌、乳腺癌等的临床治疗,近几年其抗癌机制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为紫苏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从紫苏醇的获取途径、功能与应用方向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加工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紫苏的栽培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现正成为国内外学者在许多行业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紫苏在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中的培植技术、繁殖方式和田间管理等做了详尽叙述,并且综合阐述了紫苏在医药、保健和工业等行业中的多种用途.从而为紫苏的种植和经济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紫苏是一种具有综合利用价值的抗性强、油性高的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虽然山西省发展紫苏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但是也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紫苏产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山西省的环境优势、品质优势、加工现状、存在问题与技术瓶颈分析了紫苏的生产现状,并提出了紫苏产业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紫苏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紫苏的栽培技术和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食、药兼用植物,日益成为国内外医疗保健、食品、化工领域研究的热门植物。本文介绍了药用紫苏的形态特征、栽培技术及紫苏在保健、医药、工业等行业中的多种用途,并对药用紫苏今后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紫苏又名赤苏、红苏、香苏,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全株具有特殊浓郁香味,叶、梗、子均可入药,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等功效。紫苏还可作为绿化植物地植或盆栽,用于庭院、花坛、园林、阳台的装饰和观赏。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它去腥、增鲜、提味。紫苏的汁液为紫红色,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将它作为腐乳、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紫苏主产区紫苏及其食用油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紫苏比较效益的逐步提升,特别是陇东地区紫苏种植面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传统春播长期因受春旱制约,影响了出苗和生长发育,产量低而不稳。结合紫苏主产区作物种植及紫苏栽培实际,采用目前主推的先进栽培技术,可提高紫苏产量及品质,对提升其种植比较效益及种植户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近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并介绍紫苏育苗、茬后移栽复种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土地与品种选择、整地与施肥措施、种子处理及育苗方法、移栽及种植密度、病虫草害防治等,并从全耕与少免耕及茬口选择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在促进麦油轮作倒茬,调整了粮经结构比例的基础上,为紫苏主产区紫苏栽培效益提升及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贾瑞海 《农技服务》2007,24(2):102-104
介绍紫苏根、茎、叶、籽的形态、化学成分以及它们在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里的最新应用与经济价值。紫苏属药食兼用植物,有很好的食用价值与药疗功效,适应性强,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有种植紫苏的传统,适宜栽培的荒地荒坡比较多,紫苏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看好,特别是退耕还林后种植,对于提高山区农民的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叶、籽实均可入药,嫩茎、嫩叶、籽实亦可食用,近年来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高级保健蔬菜。嫩叶、嫩茎具有特异的芳香,可作调味品和保健蔬菜食用,是优良的出口创汇蔬菜;籽粒可榨油,含油率达30%—40%,长期食用紫苏油对治疗冠心病和高血脂有显著的疗效。紫苏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发展紫苏产业为区域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2.
紫苏育苗及茬后移栽复种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紫苏主产区紫苏及其食用油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紫苏比较效益的逐步提升,特别是陇东地区紫苏种植面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传统春播长期因受春旱制约,影响了出苗和生长发育,产量低而不稳。结合紫苏主产区作物种植及紫苏栽培实际,采用目前主推的先进栽培技术,可提高紫苏产量及品质,对提升其种植比较效益及种植户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近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并介绍紫苏育苗、茬后移栽复种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土地与品种选择、整地与施肥措施、种子处理及育苗方法、移栽及种植密度、病虫草害防治等,并从全耕与少免耕及茬口选择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在促进麦油轮作倒茬,调整了粮经结构比例的基础上,为紫苏主产区紫苏栽培效益提升及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紫苏是一种药食两用的草本植物,营养成分丰富,具有清痰,润肺,抗炎症等功效。在畜牧生产中,紫苏及其提取物常被添加到日粮中,用于提高畜禽生产力和畜禽产品品质。文章主要介绍紫苏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物功能,综述紫苏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荏、赤苏、白苏.原产中国及缅甸一带.紫苏叶、果实(紫苏子)、茎(紫苏梗)均可药用,但通常紫苏以嫩叶为主要食用器官,并可用来生产调味品. 紫苏全身是宝,每百克含水分6.2克,蛋白质0.2克,碳水化合物16.4克,脂肪11.9克,维生素B10.12毫克,维生素C20.23毫克,钾65毫克,钠362.8毫克,铁2.6毫克,锌2.84毫克,铜1.84毫克,磷68毫克,还含有各种挥发油,包括紫苏酮、紫苏醛、紫苏醇、紫苏红色素、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等,具有特异芳香及解毒和调味之功效.在日本,紫苏叶是食用生鱼片、生虾等的必备佐料,这主要与其解毒和调味的功效分不开.目前,紫苏在我国华北、东北及其他大部分地Ⅸ均有一定数量的栽培.  相似文献   

15.
紫苏籽α-亚麻酸提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紫苏籽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种子,是一种优质油料,出油率高达45%左右。紫苏油中α-亚麻酸占60%左右,亚油酸约占11%,还含有维生素E、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等。α-亚麻酸是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母体,是补充人体缺乏ω-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最理想的资源,对人体具有极高的医药功效和保健功能,在食品、医药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将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应用于紫苏栽培管理知识表达体系,通过解析和提炼紫苏生育指标及栽培技术与生态环境和生产技术水平之间的基础性关系和定量化算法,构建了具有时空规律的紫苏栽培管理动态知识模型,并进一步利用软件技术在Visual C++平台上构建了基于知识模型的紫苏管理决策支持系统(KMDSSPM),实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紫苏播前栽培方案设计及产中调控指标预测。其中,播前方案设计包括产量目标与产量结构、密度设计、移栽方案、肥料运筹及水分管理等;调控指标预测包括叶龄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等。紫苏栽培管理知识模型的建立,克服了传统紫苏栽培模式及专家系统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差的不足,从而为实现紫苏栽培管理决策的定量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紫苏,别名赤苏、白苏,是唇形科。紫苏是以嫩叶及种子为食的一年生草本植,原产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紫苏的根、茎、叶及种子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紫苏种子中的蛋白质高达25%,氨基酸既丰富又平衡,种子还可榨油,紫苏油既是高级工业用油也可食用。紫苏中所含的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及白苏烯酮等,具有特异芳香,并具防腐作用。紫苏除食用外还可人药,其味辛、微温、无毒,具解毒散寒,理气化痰,安胎润肠之功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用作物,近年来健康紫苏食品的开发迅速。为提高紫苏产量、质量及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紫苏保护地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介绍了紫苏棚室选择、品种选择、整地措施、合理施肥、种子处理、合理群体密度、病虫草害防治和合理收获技术等,以促进棚室紫苏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9.
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及泰国等地.紫苏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药食兼用型植物,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全株均可入药.  相似文献   

20.
紫苏的食·药用及其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淑玲  张冬亭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047-3048
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食、药两用植物,日益成为国内外医疗保健、食品、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药用紫苏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其在保健、医药、工业等行业中的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