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花粉粒形态分析法研究桃种质资源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桃5个野生近缘种、46份普通桃种质资源进行花粉粒电镜扫描,分析花粉粒之间形态特征的差异,研究光核桃、蟠桃、碧桃等种质资源在桃起源和演化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光核桃花粉粒的形态呈椭圆球形,其外壁纹饰呈简单的直纹平行型,无穿孔,是最原始的桃亚属植物野生种,未发现与栽培种有直接的关系。在普通桃的地方品种中,西北油蟠桃、华北碧桃、垂枝桃、矮化桃等种质资源的花粉粒外壁纹饰均为直纹,有少量穿孔或不明显穿孔,说明蟠桃、碧桃、垂枝桃、矮化桃应属于较为原始的种质类型。供试材料的花粉粒形状以椭圆形为主,且首次发现哈太雷品种的花粉粒呈为圆球形。  相似文献   

2.
为在福州地区发展观赏桃产业,引进迎春、探春、满天红、白花山碧桃、菊花桃、洒红桃、粉寿、红垂枝、多4号等9个桃品种进行了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需冷量较低的迎春、探春在福州地区表现尚可,适于低海拔地区种植,但仍需进一步引种短低温观赏桃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桃树菊花花形、窄叶形、白化与黄化叶色及盘龙形与垂枝形树形等6个性状的遗传特性,以‘粉菊花桃’ב红根甘肃桃1号’、‘红花重瓣垂枝桃’(简称‘红垂枝’)ב粉菊花桃’、‘S9’ב粉菊花桃’、‘粉菊花桃’ב瑞光2号’、‘红珊瑚’×(‘粉菊花桃’ב瑞光2号’)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菊花花形、叶片白化及垂枝树形的遗传特性;以‘98-4-32’ב金蜜狭叶桃’、‘99-7-14’ב金蜜狭叶桃’及‘99-7-15’ב金蜜狭叶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窄叶形遗传趋向;以‘北京2-7’ב白花山碧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叶片黄化遗传特点;以‘红垂枝’ב帚形山桃’及‘96-7-56’ב帚形山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盘龙形树形的遗传。结果表明:在蔷薇花形与菊花花形组合中,"蔷薇形/菊花形"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Ch/ch及Ch_2/ch_2)控制的遗传特性,且蔷薇形对菊花形为显性;在铃形花形与菊花花形组合中,F_1代蔷薇形表现为二者的中间类型。在‘98-4-32’ב金蜜狭叶桃’及‘99-7-14’ב金蜜狭叶桃’组合中,"宽叶/窄叶"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Nl/nl及Nl_2/nl_2)控制的遗传特性,且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在‘99-7-15’ב金蜜狭叶桃’组合中,"宽叶/窄叶"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特性。叶片"正常/白化"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Wl/wl)控制的遗传特性,且正常对白化为显性,白化基因可能来自‘粉菊花桃’;叶片"正常/黄化"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Yl/yl及Yl_2/yl_2)控制的遗传特性,其中1对为显性时对另一对具有抑制作用,黄化基因可能来自‘白花山碧桃’。直立树形同时表现为盘龙形与垂枝形及盘龙形与开张形的中间类型;"开张形/垂枝形"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We/we)控制的遗传特性,且开张对垂枝为显性。结论:菊花花形由2对隐性基因(chchch_2ch_2)控制;窄叶形可能由2对隐性基因(nlnlnl_2nl_2)控制;叶片白化由1对隐性基因(wlwl)控制;叶片黄化可能由2对等位基因(Yl_yl_2yl_2或Yl_2_ylyl)控制;仅盘龙形与直立形由1对等位基因(Br_2/br_2)控制,其中盘龙形基因型为br_2br_2;垂枝形由1对隐性基因(wewe)控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广泛引进观赏桃种质资源,筛选出迎春、满天红、菊花桃、黄金美丽、紫叶桃系列、帚形桃系列、垂枝桃系列、寿星桃系列等适宜常德市气候特点的观赏桃种类品种,同时探讨配套繁殖方法、养护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垂枝桃枝条发育形态和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垂枝桃(Prunus persica var. pendula) 为试材, 分析了垂枝桃枝条发育过程中生物学形态和 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直枝型枝条基角和延伸角极为接近, 平均值分别为52.5°和52.0°; 而垂枝型枝条基 角和延伸角则分别为51.7°和92.9°。说明这两种类型芽萌发后的生长方向一致, 直枝型枝条在生长过程中能维持原生长方向, 但垂枝型在生长过程中发生向下弯曲。根的基角与枝条的延伸角有相关性, 直枝类型和垂枝类型根的基角分别平均为78.3°和42.5°。倒置生长的垂枝桃枝条仍然表现为向重力生长, 说明枝条下垂是受重力诱导的。直枝桃枝条中木质素含量高于垂枝桃, 在枝条背上下两侧差异尤大。对内源植物激素含量的测定表明, 直枝型枝条中的赤霉素含量由基部至梢部递增, 在垂枝桃枝条背上侧赤霉素含量高于下侧, 与木质素分布状况一致, 赤霉素分布的不均衡是导致次生木质部发育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垂枝桃梢端赤霉素含量较直枝桃更高, 导致枝条先端生长快于次生木质部发育, 使枝条无法支撑自身重量而下垂。外源GA3处理的垂枝桃枝条中IAA /GA3比例与CTK/GA3比例均显著增高, 促进了垂枝桃枝条中部细胞分裂与木质部分化, 使其表现直立生长。  相似文献   

6.
介绍几种观赏桃在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国家级桃品种资源保存圃内,收集保存桃品种资源500余份,其中可供观赏的有50余份。观赏桃依树型、枝性、花色、花型可分为乔化、半矮化、矮化;直立、垂枝;白、粉红、红、深红;单瓣、重瓣;梅花型、月季型、牡丹型、菊花...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长型桃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运钦  王志强  李靖 《果树学报》2007,24(6):737-741
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田条件下,对不同生长型桃的净光合速率(Pn)、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型的桃树间以矮化型桃叶片的Pn值最高,其次是紧凑型桃,垂枝型和普通型桃的较低。不同品种的桃之间以中矮29的Pn值最高,为19.01μmol/(m2·s);其次是矮丽蜜和1-14;粉垂枝和早露蟠的较低,分别是12.76μmol/(m2·s)和12.70μmol/(m2·s)。Lcp以紧凑型桃最高,矮化型桃次之,普通型、半矮化型和垂枝型桃的品种间差别较大;Lsp以紧凑型桃最高,垂枝型桃次之,普通型桃最低。各生长型桃叶片单位鲜质量的叶绿素含量以紧凑型桃为最高,普通型桃最低。叶片单位鲜质量的叶绿素含量与Pn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跳枝碧桃(Prunus persica f.versicolor)在同一植株上可产生二色花和嵌合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以南京3个观赏桃集中分布区的57株跳枝碧桃为材料,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研究其遗传背景。通过PCR扩增,筛选出6对多态性引物,共计扩增出17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有效等位基因2.83个。SSR标记基因分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分为3种基因型,各采样地均具有2~3种基因型,同一植株的不同分枝基因型完全一致。基于基因分型结果,选取3种基因型跳枝碧桃各1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结合公开发表的数据,进行位点变异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的跳枝碧桃聚在一个分支,其中B20、T3基因型与‘洒红桃’聚在一起,W5基因型相对独立。3种基因型的跳枝碧桃在起源上比较接近,但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通过整合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信息和花色表型开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出5个SNP与花色跳枝性状显著关联(P值<10-100),均位于7号染色体。在显著SNP位点的邻近基因组区段发掘3个DICER-LIKE2(DCL2)基因,揭示在桃树花色跳枝性状的形成中,依赖DCL2的表观遗传修饰途径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盆栽桃树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秀芬 《河北果树》2009,(4):22-22,27
1 品种选择 生产中栽培的普通桃、油桃、蟠桃、油蟠桃等大部分品种和观赏桃品种都可进行盆栽,但最好选择树体紧凑、树姿开张、花量大、花色美、果大、果色艳、自花结实率高及休眠期较短的品种以及专用观花品种,如早香玉、春艳、丽春、华光、撒花红蟠桃、早露蟠桃以及碧桃、阳春白雪、菊花重瓣、美国花桃等。  相似文献   

10.
以早花的观赏桃山桃、白花山碧桃、粉花山碧桃、绛桃为试材,在植株外部搭建简易防护棚,观测其催花效果,研究露地栽培的多年生观赏桃春季花期调控技术。结果表明:在低温休眠期结束后,搭建塑料薄膜简易防护棚可以有效地提高植株周边小环境内的温、湿度,使上述4种(品种)观赏桃相对于对照组提前5~12d开放,且花期稳定,视觉观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杨酸(SA)叶面喷施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外源SA对菊花根系Na+、K+、Ca2+ 、Mg2+含量以及根系质膜ATPase、液泡膜ATPase和P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增加了菊花根系中Na+的含量而减少了K+、Ca2+、Mg2+的含量,而外源SA处理减少了Na+的含量并增加了K+、Ca2+、Mg2+的含量。NaCl胁迫下菊花根系质膜ATPase、液泡膜ATPase和PPase活性均明显下降,外源SA处理减小了盐胁迫引起的质膜ATPase、液泡膜ATPase和PPase活性的下降幅度,而且在胁迫10 d时,外源SA处理的根系质膜ATPase、液泡膜ATPase和PPase活性分别比NaCl处理提高了17.67%、16.47%和18.65%。说明盐胁迫下外源SA可以通过诱导质子泵活性来提高菊花根系对K+、Ca2+ 、Mg2+的吸收和减少对Na+的吸收,从而缓解盐胁迫对菊花植株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红菊花桃’是以普通‘菊花桃’(Prunus persica Batsch)自然授粉,对获得的种子进行冷藏处理,通过温室育苗育成的优良观赏桃新品种。花形酷似菊花;与普通粉色‘菊花桃’相比,花色为红色,鲜艳美丽;花期比多数观赏桃晚,是延长观光期的优良配套品种。  相似文献   

13.
脱落酸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永庆  冷平  潘烜  严志刚  任杰 《园艺学报》2009,36(7):1037-1042
 以白凤桃为试材,分析研究了桃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脱落酸(ABA)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和氟啶酮(Fluridone)处理对果实发育后期离体果实后熟衰老进程的影响,探讨了ABA与桃果实成熟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实生长发育后期果实内源ABA的积累构成了果实成熟的启动信号,而ABA高峰的出现启动了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外源ABA处理促进了采后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而Fluridone处理抑制了果实内源ABA的生物合成和乙烯产生,延缓了桃果实的后熟软化;乙烯则可能作为ABA的一种辅助因子影响果实的后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4.
8-羟基喹啉和柠檬酸对切花菊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浓度8-羟基喹啉(8-HQ)和柠檬酸(CA)进行组合作为保鲜液,通过外部形态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研究保鲜剂对切花菊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8-HQ和CA对延缓切花菊的衰老有明显作用,可延长其瓶插寿命,增加花枝鲜重,减缓花瓣组织中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分解速度。处理A 3%蔗糖+100 mg/L 8-HQ+200 mg/L CA保鲜效果最好,可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10 d。  相似文献   

15.
NaCl胁迫下石榴和桃植株Na^+,K^+含量与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注良驹  马凯 《园艺学报》1995,22(4):336-340
石榴和桃是两种耐盐性不同的果树。前者在含盐(NaCl,以下同)0.3%土壤上植株Na+含量有少量增加,含盐量达0.4%时才大量增加;后者在含盐0.2%的土壤上Na+含量增加不多,含盐0.3%土壤上急剧增加。盐处理明显增加植株K+含量,K+/Na+增加。植株K+/Na+值,石榴平均约为桃的1.5倍,死亡植株K+/Na+值小于1。RPXKNa、RSKNa及SXPKMA值表明,Na+、K+经过石榴根系时,Na+被韧皮部细胞积累,K+优先进入木质部,Na+、K+从根系向枝条运输时及从枝条木质部向韧皮部转运时,Na+被木质部再吸收,K+优先向地上部及枝条韧皮部积累。桃对Na+、K+的选择吸收运输能力较石榴弱。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对20个名贵菊花品种进行了耐盐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6mol/L NaCl胁迫下,以植株所受的盐害指数为依据,可以对名贵菊花的耐盐性进行快速、有效筛选;根据聚类结果将20份材料的耐盐性分为极强、强、中等、弱、极弱5个级别,其中"黄松针"耐盐极强;"紫云"、"千秀银针"等5份材料耐盐性强,"炼丹炉"等9份材料耐盐性中等,"秋水芙蓉"等3份材料耐盐性弱,"彩霞"等2份材料耐盐性极弱。  相似文献   

17.
以栽培菊品种‘秀曼戴花’、‘6045-7’、‘猫眼’、‘T1012’、‘韩2’为母本,分别与菊属菊花脑 × 菊蒿属菊蒿(简称JJ)、菊属大岛野路菊 × 亚菊属多花亚菊(简称DD)和菊属大岛野路菊 × 芙蓉菊属芙蓉菊(简称DF)等3个属间F1杂种进行人工杂交及回交研究。结果发现,以‘秀曼戴花’、‘6045-7’为母本,与JJ杂交,未获得种子;‘猫眼’× DD杂交结实率及回交结实率均较低,而‘T1012’× DF及‘韩2’× DF杂交结实率较高,以‘T1012’× DF杂交后代为父本,与‘T1012’回交,成功获得回交后代。杂交及回交后代性状出现不同程度分离,并存在超亲个体。杂交及回交后代的染色体数并不都是父母本的平均值,存在非整倍体。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以属间杂种为“桥梁”可将芙蓉菊及多花亚菊的耐盐性导入栽培菊花,提高了栽培菊花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8.
以"嫦娥"、"炼丹炉"、"千秀银针"、"秋水芙蓉"4个名贵菊花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基质对其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5℃灭菌2h的蛭石效果较好,可极大提高扦插成活率和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桃3种颜色果肉中10种酚类物质的测定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了桃酚类物质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并测定和比较了红、黄、白色类型桃果肉酚类物质组分。以甲醇(0.1% H3PO4)为提取剂,采用C18柱(4.6 mm × 250 mm,5 μm),以甲醇(0.1% H3PO4)和水(0.1% H3PO4)为流动相梯度冲洗,流速1.0 mL · min-1,温度30 ℃,检测波长280 nm,适于桃果肉酚类组分分析。在桃果肉中检出了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没食子酸、阿魏酸、根皮苷和根皮素。不同肉色类型桃的主要酚类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红肉桃主要成分为表儿茶素、绿原酸、儿茶素和新绿原酸,黄肉桃为新绿原酸、绿原酸和儿茶素,白肉桃为新绿原酸、儿茶素和芦丁;红肉桃含量最高的酚类为表儿茶素最高(78.91 ~ 673.90 mg · kg-1FW),黄肉桃为新绿原酸(7.28 ~ 25.57 mg · kg-1FW),白肉桃中含量最高的酚类因品种而异,规律不明显,以新绿原酸(3.17 ~ 6.16 mg · kg-1FW)和儿茶素(4.21 ~ 14.55 mg · kg-1FW)较高;各酚类含量差异显著,对于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芦丁等桃果肉中的主要组分而言,红肉桃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肉和黄肉桃。同一肉色不同品种间一些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显著,可用于筛选桃特异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