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去年冬季我省遇到几十年罕见的极端低温,造成部分树种发生冻害现象,另外有的单位或个人盲目大量引进未经在我省试验成功的速生树种问题,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调查。经调查、分析、评价,提出了我省西部平原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东部高寒山区适宜发展的造林、绿化树种以及不适宜发展的树种。  相似文献   

2.
芮祝松 《中国林业》2010,(19):53-53
<正>安徽省旌德地区人工造林树种主要以杉木、马尾松等针叶树种为主。造林树种单一,使得林区针叶化明显,树种结构不合理,不仅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木材多方面的需求,而且还引起林地生境恶化,林地肥力下降等系列生态问题。1994年以来,旌德县蔡家桥林场开展了枫香苗木培育造林研究,基本掌握  相似文献   

3.
蔡建敏 《绿色科技》2015,(3):165-166
指出了混交林具备林分稳定、利用空间充分、生产木材优质等优势,因此在人工造林中使用十分广泛。但要充分发挥混交林优势必须要基于科学、合理的树种选择与搭配基础上,倘若树种选择与搭配不当,就会造成树种被压或是被排挤掉,最终使混交林变为纯林,一切优势都难以发挥。探讨了营造混交林的树种选择与搭配技术,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华南园林绿化乡土树种探讨(一)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初步统计,在华南园林绿化中已见应用的乡土树种有维管植物65科210种(含20变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乡土树种82科282种(含4变种),共计104科492种(含24变种)。文章阐明了乡土树种的概念及其在园林中应用的意义;华南乡土树种的特点和树种选择原则;简述了这些树种的名称、特性、分布和花果期;还叙述了乡土树种研究利用的概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讨论和建议。该文为华南园林绿化乡土树种的选择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南林业科技》1990,(3):39-40
<正> 1989年10月在联邦德国召开了“杨树种源与育种”和“速生树种与固氮树种“两个学术讨论会。专家讨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速生树种和固氮树种研究发展速生树种和固氮树种,尤其是结合当地农民需要发展所谓“多用途”树种,即融木材、薪材、饲料、固氮、蜜源等优良性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主要树种理化性质研究及易燃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森林燃烧所释放的热量、火种类、火行为等各种林火属性与树种易燃性密切相关,而树种的理化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易燃性,因此对树种理化性质和易燃性的研究是必要的。基于20种树种的实验分析,确定了可燃物热值、抽提物含量、灰分含量、含水量、密度的相关性,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基于树种理化性质的分析,比较了20种树种的易燃性,进行排序并划分等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重庆巫山石漠化地区采用任豆、红椿、紫穗槐三种树种幼苗不同造林技术处理进行造林试验。并对其后期生长和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紫穗槐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效果最好,三种树种幼苗在石漠化地区造林适宜性依次为紫穗槐〉红椿〉任豆;2)采用移栽灵和生根粉处理对树种幼苗相对高生长和相对地径生长影响不明显,而对造林存活率影响明显,表现为生根粉处理能显著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广西优良珍贵树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论述广西优良珍贵树种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广西发展优良珍贵树种存在的观念问题、政策问题和技术问题,提出了更新观念、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必要的扶持、实行集约经营、长短效益相结合、与工程造林相结合、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加快发展广西优良珍贵树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鄂尔多斯7种不同种源主要绿化树种胸径(地茎)、树高、冠幅、新生枝长的观测,以及多指标综合分析,以确定每一树种的最佳种源地。研究结果表明,乡土树种和在本地引种驯化多年的树种均表现为本地种源适应性最强,生长表现最好;外来引进树种表现为由自然条件较差地区向自然条件较好地区引进适应性较强,生长表现较好。建议鄂尔多斯市在以后的绿化过程中,要注重推广应用乡土树种和引种驯化多年的树种;而在引进外来树种时,要坚持从相应的种子区(亚区)或相邻的种子区(亚区),以及从自然条件低于鄂尔多斯市的地区选购。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造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固氮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促进马尾松生长作用十分显著,并可不断增加林地土壤肥力,保持地力资源的永续利用。树种搭配模式主要有:马尾松×杨梅、胡枝子,马尾松×南岭黄檀、胡枝子,马尾松×江南桤木、胡枝子。  相似文献   

11.
对红花木莲、桂南木莲及云山白兰在南京的生长进行了物候观察及生长节律研究,并与其原产地生长量作了比较,初步认为:云山白兰可作为行道绿化和庭园观赏树种在南京地区扩大栽培,以丰富当地树种。  相似文献   

12.
林种结构和树种组成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造林林种和树种组成,指出其存在林种选择上经济林面积过小,使退耕农户从退耕地中收益减少;树种单一,纯林面积过大等问题。建议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多营造混合林。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国珍贵树种资源结构不合理,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状况,遵照国家林业局加快珍贵树种资源培育步伐要求,通过分析周边省份发展阔叶树和珍贵阔叶树的政策和措施,探讨江西省发展珍贵阔叶树种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江西省珍贵阔叶树种发展对策及技术保障,为我国现代林业建设构筑雄厚的战略资源基础做好储备.  相似文献   

14.
在对重庆市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对实地调查和通过资料查阅确定的60种重庆市优良乡土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及选择。分别依据不同用途的树种制定不同的选择标准,确定出若干评价指标:对用材树种选定了速生性、丰产性、耐瘠性、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能力、干材形质、材用价值等8个指标;对生物质能源树种选定了速生性、丰产性、耐瘠性、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能力、多用途性、工业价值等8个指标;对景观树种选定了观叶、观花、观果、观树形、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能力、抗污染性、吸硫能力、滞尘能力、降低噪音能力等11个指标。采用3分制并提出了每个指标的分级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根据各指标的分值和权重对60个目标树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对20种用材树种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鹅掌楸、香椿、桤木、檫木、毛桂、香樟为综合效益较高的用材树种,苦楝、川楝、厚朴、山杜英等树种次之。(2)按照20种生物质能源树种的综合评价值大小,建议选择杜仲、桤木、苦楝、刺槐、光皮树、山桐子等树种作为生物质能源林建设的主要树种。此外,灯台树、山苍子、文冠果、麻栎、栓皮栎等可以作为备选树种。(3)通过对20种景观树种的综合评价分析得出,深山含笑、四照花、珙桐、栾树、枫香、厚朴等是非常优异的观赏树种,可作为绿化骨干树种,枫杨、山桐子、红豆树、伯乐树等可作为绿化基调树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优势树种和树种组的概念进行讨论,在其基础上对划分方法及在林分类型划分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此种划分林分方法与以优势树种或树种组、龄组、密度计三个因子划分林分类型的划分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扬州古运河城区段大水湾-便益门桥的绿地树种调查表明,共88种,分属43科67属.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为1.44:1,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为0.63:1,乔木与灌木比为1.5:1;观花树种42种,花期主要分布在3~7月.对绿地模式的功能定位、模式结构、树种配置等作了论述,并对进一步的绿地树种规划和完善提出对策和建议,有利于绿地生态效益、环保功能及保健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在闽南沿海沙地引进3种桉类树种、3种松类树种进行试验,并营造木麻黄与湿地松、马占相思、乌墨、柠檬桉混交林。经4年观测认为,柠檬桉、巨尾桉、刚果桉3种按树在沿海沙地适应性强、生长量大小分别为巨尾桉>刚果桉>柠檬桉;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3种松类树种只有湿地松在砂质海岸适应性强,火炬松和加勒比松长势弱;木麻黄与湿地松、柠檬桉混交效果比木麻黄纯林好。  相似文献   

18.
在同样的立地条件下对同龄级、同树种不同密度、不同树种同密度,将每个树种均按4种抚育技术措施进行试验。试验地面积各160亩,经5年的观测,生长差异显著,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石家庄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进行了阐述,认为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应以乡土树种、速生树种、乔木树种为主,同时注重选择环保型、彩叶型、果树型树种,并加强野生树种、引进树种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加强苗圃建设和苗木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湖南省现有森林植被17种树种(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柏木、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樟树、桢楠、甜槠、青冈栎、木荷、杜英、山矾、枫香、拟赤杨、杨树、毛竹)各器官的碳含量及其各器官碳含量的算术平均值。结果表明: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不完全一致,不同树种同一器官或同一树种不同器官碳含量算术平均值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和毛竹各器官碳含量(g·g-1)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91~0.566,0.421~0.549,0.449~0.550,0.470~0.496,各树种种内各器官碳含量算术平均值在0.486~0.551 g·g-1之间变化,柏木最高,毛竹最低;针叶树碳含量高于阔叶树、毛竹,各树种树干碳含量普遍较高于其它各器官,变化范围在0.493~0.556 g·g-1之间,地上部分碳含量普遍高于相应树种的地下部分;17种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算术平均值为0.504 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