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0.3Pa和-1.0PaPEG胁迫过程中,大白菜幼苗根系膜透性,TTC还原能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显示根受到的不同程度伤害.渗透胁迫处理下,根系对钙的吸收速率在[Ca2+]>0.75mmol/L时明显受到抑制.根系对45Ca2+的积累能力分别在-0.3PaPEG胁迫5h和-1.0PaPEG胁迫3h后受到抑制.而且大白菜各器官(根、茎、叶)对45Ca2+的吸收、转运能力在渗透胁迫下发生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叶对渗透胁迫反映最敏感.胁迫条件下,叶片各部位45Ca2+积累明显减少.其中叶缘反映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渗透胁迫下大白菜吸收转运^45Ca^2+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0.3Pa和-1.0PaPEG胁迫过程中,大白菜幼苗根系膜透性,TTC还原能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显示奶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渗透胁迫处理下,根系对钙的吸收速率在(Ca^2+)〉0.75mmol/L时明显受到抑制,根系对^45Ca^2+的积累能力分别在一-0.3PaPEG胁迫5h和1.0PaPEG胁迫3h后受以抑制,而且大白菜各器官(根,茎,叶)对^45Ca^2+的吸收,转动能力在渗透腔摁下发生不同  相似文献   

3.
用-0.3MPa和-1.1MPaPEG6000对海岛棉军海3号的幼苗根系进行水分胁迫实验,结果棉花根质膜(PM)蛋白质含量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不同胁强条件下,蛋白质组分变化较大。复水后新产生的多肽部分消失,但仍有新肽保留,表明有“旱激蛋白”产生。PM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16:0)、硬脂酸(18:0)、亚油酸(18:2)和亚麻酸(8:3)组成,-0.3MPa和-1.1PMa根际胁迫,棉花根质膜(PM)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指数(IUFA)降低。  相似文献   

4.
渗透胁迫下小麦根质膜Ca^2+—ATPase活性及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渗透势为-0.5和1.0MPa的PEG溶液胁迫下,小麦抗旱品种陕合6号根质膜(PM)Ca^2+-ATPase活性分别增加59%和25%,水分敏感品种郑引1号该酶活性是先略降5%而后增加43%。8mmol/LEGTA能明显抑制PMCa^2+-ATPase活性,陕合6号抑制率为43-77%,郑引1号为46-56%,其中两品种在PEG胁迫以后,EGTA的抑制剂减小。经对Ca^2+-ATP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5.
渗透胁迫对玉米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通过对不同浓度(0,-0.75,-1.25,-2.00MPa)的PEG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的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幼苗保护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水平、质膜透性的影响及其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明确了适度的PEG(-0.75,-1.25MPa)胁迫处理使玉米幼苗叶片的SOD,CAT,POD活性明显增高,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造性缓慢增加;重度PEG(-2.00MPa)胁迫处理使叶片的SOD,CAT活性降低,MOA含量和质膜透性剧增。其中抗旱性较强的冀单24和其母本矮192比抗旱性较弱的掖单四号和其母本8112具有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较低的膜脂过氧化水平和较小的质膜透性,说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在水分胁迫时能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以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膜的损伤,这可能是其具有较强抗旱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渗透势为-0.5和-1.0MPa的PEG溶液胁迫下,小麦抗旱品种陕合6号根质膜(PM)Ca2+-ATPase活性分别增加59%和25%,水分敏感品种郑引1号该酶活性是先略降5%而后增加43%。8mmol/LEGTA能明显抑制PMCa2+-ATPase活性,陕合6号抑制率为43%~77%,郑引1号为46%~56%,其中两品种在PEG胁迫以后,EGTA的抑制率减小。经对Ca2+-ATPase的动力学分析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陕合6号Km值分别下降46%和22%,Vmax虽略有增加,但变化不大。郑引1号Km值分别下降75%和82%,Vmax约降低到对照的1/3.  相似文献   

7.
-0.5MPaPEG6000水溶液胁迫下,经GA和Ca+GA浸种的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强,胚乳中非可溶性蛋白质降解加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增加,种子萌发效果好.经Ca浸种的胚乳中蛋白质降解并不增强.  相似文献   

8.
4种NaCl浓度(0.25%、0.50%、0.75%和1.00%)处理,显著降低了甘蔗株高、茎径、地上部盆干重和蔗汁蔗糖份;耐盐性强的品种如桂糖11和Nco310的降幅小于不耐盐品种(粤糖57-423),而且这些变化与NaCl胁迫引发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和蛋白酶活性上升有关。最后本文还提出了NaCl胁迫抑制甘蔗生长的可能机理,认为NaCl胁迫下产生的Na+离子累积毒害和叶片水份状况恶化是盐害的原初效应,而非次级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干旱胁迫下不同Ca~(2+)浓度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期间某些酶活性及发芽率的影响。将豫麦1364的种子分别用0.10%~0.50%Ca2+处理6~30h,后置于-0.70MPaPEG下萌发。结果表明,用0.10%~0.30%Ca2+处理种子6~30h,萌发期间α-淀粉酶、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水浸泡处理的,增强呼吸作用,提高发芽率。其中用0.18%Ca2+处理30h,0.20%Ca2+处理24h,0.24%Ca2+处理18h,0.30%Ca2+处理12h,0.40%Ca2+处理6h,酶活性最高,发芽率也最高。Ca2+处理超过0.40%,酶活性急剧下降,发芽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将ECO1、ECO2、ECO3和ECO-mixture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菌株接种于牛体胆囊培植牛黄.测定接种前后胆汁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酶)活性及培植1a后牛黄产量及胆红素含量.结果表明.ECO1、ECO2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ECO-mixture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明显偏低(P<0.01);ECO-mixture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相近(P>0.05).综合判断ECO-mixture菌株是培植牛黄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1.
渗透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渗透胁迫下,小麦叶片的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与此同时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小麦叶片的蛋白水解酶主要是硫基蛋白水解酶类,且在渗透胁迫下,其活性增强。用AMD和CHM处理,极大地抑制了渗透胁迫引起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说明渗透胁迫引起蛋白水解酶合成的表达而增强了其活性,且干旱敏感品种较抗旱品种具有较高的蛋白水解酶合成水平。  相似文献   

12.
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根质膜ATP酶活性与膜透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1.0MP。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处理72h的小麦根系质膜透性可逆升高,抗旱品种(陕合6号)增幅小于干旱敏感品种(郑引1号),反复胁迫易导致质膜透性的不可逆伤害;PMH^+-ATPase活性降低下降比质膜透性严重受伤害早,且不易恢复,可能是渗透胁迫伤害的原初作用点;PMCa^2+-ATPase活性强弱取决于小麦抗旱性强弱;渗透胁迫下的质膜透性变化与PM ATPase活性变化不呈现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成苗与蛋白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种子在渗透胁迫条件下萌发时,其种子蛋白质变化与萌发成苗密切相关。种子萌发初始时间推迟,萌发率下降,种苗生长缓慢,是渗透胁迫抑制种子萌发成苗的直观表现。而种子胚乳清蛋白积累少,导致胚乳贮藏蛋白降解慢和种胚中蛋白质各组分含量低,则是渗透胁迫抑制种子萌发成苗的内在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渗透胁迫下钙对小麦胚芽鞘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精选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4185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CaCl2、EGTA、LaCl3及Verapamil配制的溶液处理萌发24 h的小麦根系,研究其胚芽鞘及根系对渗透胁迫的不同反应。结果表明,PEG-6000(20%)诱导的渗透胁迫下,低浓度Ca2+(10-6~10-3 mol·L-1)处理小麦根系时,不同浓度处理间胚芽鞘及根系的生长无显著差异,10-2 mol·L-1的Ca2+则抑制胚芽鞘和根系的生长;EGTA(1、5、10 mmol·L-1)、LaCl3(0.5、1 mmol·L-1)和Verapamil(250、500 μmol·L-1)处理根系时,均抑制了胚芽鞘和根系的生长,这种抑制效应与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密切关系。表明在渗透胁迫下,小麦对缺钙更敏感,高浓度Ca2+以及减少细胞外Ca2+和阻断Ca2+的运转,均对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与幼穗中乙烯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小麦发育的 Feekes8.5时期用化学杂交剂 GENESIS进行处理 ,分别在小麦花药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测定幼穗中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研究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与乙烯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化学杂交剂 GENESIS诱导后 ,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 3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随着 GENESIS喷施剂量的增加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也相应增加 ,同时幼穗中乙烯释放量也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表明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生化机理在于 GENESIS诱导小麦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增加 ,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小麦雄性不育有直接关系。同时 ,利用乙烯合成抑制剂 (AVG)处理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后 ,内源乙烯释放速率降低 ,育性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6.
杨好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40-6641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冬小麦发育的影响。[方法]以"农大8539"为试材,在小麦的生育前期、中期、后期分别设置3个水分梯度,控制降水,称重法计算供水量,测量了小麦叶片的渗透势、蛋白质和核酸含量。[结果]在土壤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土壤水分的递增,小麦叶片细胞渗透势明显增加;在土壤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叶片细胞渗透势随土壤水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幅度很小。返青-拔节和孕穗-开花,开花-孕穗期叶片核酸总含量随干旱程度加剧而下降的趋势不是十分明显,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明显。[结论]随干旱程度的加重,冬小麦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对水分胁迫反应敏感,而核酸含量反应迟纯。  相似文献   

17.
植物延缓剂对羊柴抗旱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羊柴幼苗(Hedysarum leave)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干旱条件下植物延缓剂(以多效唑为例)对羊柴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提高羊柴抗旱性,使其对干旱瘠薄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多效唑能提高羊柴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活性),叶绿素含量(Chla+b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Ss含量),其中对POD活性效果较显著(P0.05),但对SOD活性,Chla+b含量和Ss含量提高效果不显著(P0.05);而对于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Pro含量)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羊柴幼苗各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示450 mg·L~(-1)多效唑对羊柴幼苗生理特性调控作用能使其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和膜质过氧化性。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10%和15%两种PEG溶液浓度,比较了三个抗旱性不同品种的小麦幼苗在水分胁迫期间可溶性糖、蔗糖、有机酸和氨基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和积累差异.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初期可溶性糖及蔗糖含量下降、然后上升、积累,并且同一品种10%PEG胁迫可溶性糖总量积累高于15%PEG胁迫,蔗糖积累情况相反.糖分积累的程度存在着品种间差异.PEG引起的水分胁迫使科拜和祥云爬地麦的有机酸总量有不同程度降低,云麦29则有不同程度增加.氨基酸总量分析揭示,抗性品种比敏感品种积累更多的氨基酸.试验还观察到,15%PEG胁迫能迅速导致三个品种的Leu+Phe的积累,而10%PEG胁迫的积累情况随品种而异.此外,还比较分析了脯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异亮氨酸等个别氨基酸在不同品种,不同胁迫以及不同时间进程中的消长变化.水分胁迫引起的溶质积累,在种类,数量和速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与干旱敏感品种相比,抗性品种具有更强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9.
黄希莲  魏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29-2931
研究水杨酸(SA)对Cd2+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d2+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平均根长和平均芽长都受到抑制,且Cd2+浓度越高抑制程度越大,同时小麦的SOD、POD活力升高,叶绿体含量下降,MDA含量升高.SA处理提高了在Cd2+胁迫下小麦的种子发芽率、平均根长、平均芽长和叶绿素含量,并进一步提高了SOD、POD活力,降低了MDA含量.SA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d2+对小麦种子及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