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宽皮柑橘果皮精油组分及含量的差异性,为宽皮柑橘亲缘关系鉴定提供更多依据。【方法】以相同生境下不同宽皮柑橘原种成熟果实果皮为材料,利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南丰蜜橘’(Citrus reticulata)、温州蜜柑(C.unshiu)、‘新生系3号椪柑’(C.reticulata)、‘莽山野柑’(C.mangshanensis)、蕉柑(C.tankan)和红橘(C.tangerina)果皮精油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和鉴定其挥发性成分,采用SPSS 19.0对不同物种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规律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宽皮柑橘果皮精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蕉柑最高(1.56%),‘新生系3号椪柑’最低(0.77%)。在6种宽皮柑橘原种果皮精油中共鉴定出5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烯烃类29种、醇类11种、醛类8种、酯类3种、酮类1种、醚类1种、酚类2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柑橘品种可分为3类,第1类为温州蜜柑、蕉柑和‘南丰蜜橘’,属于柠檬烯型;第2类为‘新生系3号椪柑’和红橘,属于柠檬烯/γ-萜品烯型;第3类为‘莽山野柑’,为柠檬烯/β-月桂烯型。【结论】从6种宽皮柑橘原种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组成规律可知,温州蜜柑和‘南丰蜜橘’亲缘关系较近,蕉柑次之,3者聚为一类;‘新生系3号椪柑’和红橘作为古老栽培品种资源亲缘关系较近;‘莽山野柑’作为野生宽皮柑橘资源,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江西省6种主要宽皮柑橘‘南丰蜜橘’大果系、‘南丰蜜橘’小果系、‘南丰蜜橘’早熟系、‘新余蜜橘’、‘三湖红橘’、‘樟头红’中的类黄酮及挥发油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为江西省宽皮柑橘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新橙皮苷、橙皮苷、柚皮苷为标准品测定江西省6种宽皮柑橘果皮、果肉中类黄酮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种果皮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鉴定挥发油组分。【结果】6种宽皮柑橘果皮、果肉中类黄酮均只检测到橙皮苷,且果肉中含量均显著低于果皮中橙皮苷含量,果皮中橙皮苷含量顺序为‘南丰蜜橘’大果系‘南丰蜜橘’早熟系‘樟头红’‘南丰蜜橘’小果系‘三湖红橘’‘新余蜜橘’,果肉中橙皮苷含量顺序为‘南丰蜜橘’早熟系‘三湖红橘’‘南丰蜜橘’小果系‘新余蜜橘’‘樟头红’‘南丰蜜橘’大果系;6种宽皮柑橘果皮中挥发油鉴定出主要风味物质的数量依次为‘南丰蜜橘’大果系20种、‘南丰蜜橘’小果系19种、‘南丰蜜橘’早熟系11种、‘新余蜜橘’19种、‘三湖红橘’13种、‘樟头红’13种,且挥发油中均以萜烯烃类化合物为主要风味物质,除‘南丰蜜橘’大果系以萜品烯含量最多,为38.258%,其余均以D-柠檬烯含量最多,超过80%。【结论】江西省宽皮柑橘中主要类黄酮为橙皮苷,不同品种、部位的橙皮苷含量及果皮中挥发油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检测了多花刺槐(Robinia neo-mexicana var.luxurians),粘枝刺槐(R.viscosa),‘紫艳青山’、‘多彩青山’、L2F和L68F刺槐(R.pseudoacacia)鲜花芳香成分。结果表明:(1)6种刺槐鲜花共检测出53种芳香成分,主要有萜烯类、醇类、酯类、酮类、醛类、芳香烃类、烷烃类;在6种刺槐鲜花所释放的芳香成分中均含有萜烯类、醇类、酯类,且相对含量均为:萜烯类醇类酯类,萜烯类是最主要的芳香成分。(2)开红花的多花刺槐和粘枝刺槐鲜花芳香成分相对含量最多的萜烯类、醇类分别是(E)–4,8–二甲基–1,3,7–壬三烯、1–辛烯–3–醇,其余4种开白花的刺槐鲜花芳香成分相对含量最多的萜烯类、醇类分别是β–罗勒烯、芳樟醇。(3)根据芳香成分相对含量及种类的多少,将多花刺槐和‘多彩青山’刺槐的鲜花定为淡香型,粘枝刺槐,‘紫艳青山’、L2F和L68F刺槐定为浓香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云南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得到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6种、醛类11种、醇类9种、酮类8种、酚类6种、酯类5种、含氮含硫及杂环类11种。醇类(16.7%)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醛类(9.148%)、酯类(7.615%)、含氮含硫及杂环类(5.109%)、酮类(2.038%)、烃类(1.283%)、酚类(1.013%)。1-辛烯-3-醇的含量为9.918%,是云南美味牛肝菌最重要的特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8份核桃资源为材料,分析核桃坚果的主要香气物质及其构成特点,明确品种间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核桃核仁的香气成分。用3-辛醇进行标定,计算香气物质的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60 min是核桃香气成分萃取的最佳条件。定量分析8份核桃资源共检测到29种化合物,其中醛类物质11种,烷烃类物质4种,醇类物质3种,酯类物质3种,酚类物质1种,酸类物质4种,其他物质3种。8份核桃资源坚果的香气物质以醛类和烷烃类物质为主。不同核桃类型香气成分差异明显,石门核桃‘、辽宁1号‘’香玲’以醛类物质为主,‘清香’以烷烃类为主;香气浓郁的石门核桃中壬醛和(E,E)-2,4-十一烷二烯醛含量丰富。【结论】研究优化并建立了核桃香气成分测定方法,成功测定了8份核桃资源的香气成分构成,为核桃香气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柑橘锈壁虱又称柑橘锈瘿螨、柑橘锈螨,是柑橘的主要害虫.该虫在果面、叶面背面危害,吸食汁液.被害叶背面初呈黄褐色,后变黑褐色,重者变为黑色,提早落叶,影响树势.被害果称为"黑皮果"、"铁皮果",果皮粗糙,果实品质低劣.由于锈壁虱虫体小,肉眼很难观察,孤雌生殖、繁殖力强,经常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大量黑果,果农难以适时防治.严重影响果农增收.为此,笔者就柑橘锈壁虱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柑橘果皮富含香精油和色素,可以用于很多领域,柑橘香精油是由萜烯烃类D-柠烯及高级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含氧化合物组成。D-柠烯,又称柠檬烯,苎烯,分子式为CloHl6'在4位有一不对称碳原子,存在一对对映体,即右旋体和左旋体。是自然界除了蒎烯以外在天然植物精油中存在最广泛的一种单环萜,可用于日用化工、食品加工、化学助剂、农药、医药等行业。  相似文献   

8.
几种小浆果挥发性成分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郭琳  于泽源  李兴国 《园艺学报》2008,35(4):611-617
综述了黑穗醋栗、沙棘、越橘、树莓、蓝靛果果实的挥发性成分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小浆果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酯类、醇类、萜类、醛类、酮类、酚类和酸类等.小浆果的品种、成熟度和采后贮藏条件均影响果实中挥发物的组成和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9.
两个杏品种果实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对两个杏品种‘新世纪’、‘红丰’成熟期果实采用蒸汽蒸馏—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 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新世纪检测出74 种成分, 占总峰面积的73.604 %; 红丰检测出72 种成分, 占总峰面积的44.677 %。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内酯类、酮类化合物。相同成分有紫罗酮、己醛、己醇、己烯醛、己烯醇、内酯类、萜烯醇类等, 这些成分共同构成杏果实的香味, 但其含量在两个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钙处理对‘南果梨’果实果皮微观结构、表皮蜡质组成和香气释放的影响,在‘南果梨’果实商熟期前15 d喷施0.04 kg·L~(-1)氯化钙,喷水作为对照,在商熟期和后熟5 d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果皮微观结构、细胞排列,并用质谱测定表皮蜡质组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钙处理果实果皮蜡质层较对照脱落更多,但果点比对照完整,果实表层细胞间隙大于对照。‘南果梨’果实表皮蜡质化学组分包括脂肪酸、脂肪醇、酯类、烷烃、烯烃、醛类和酚类,其中以脂肪酸、脂肪醇、烷烃、醛类为主,钙处理果实果皮蜡质中酯类、脂肪酸、醛类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5)。钙处理果实挥发性香气物质总含量在商熟期和后熟5 d时总含量分别为3 959.75和6 676.80 ng·g~(-1),比对照提高20.92%和24.16%。以上表明钙处理通过改变‘南果梨’果实果皮的微观结构和蜡质成分,增加了其香气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柑橘锈壁虱又名柑橘锈螨、锈蜘蛛、柑橘刺叶瘿螨、铜病,被害的果实俗称油它子、油柑子、黑皮果、火柑子、紫柑、牛皮柑。该虫是我国柑橘生产上的主要敌害,几乎对所有的柑橘品种都能危害,受害严重的植  相似文献   

12.
龙牙蕉和香芽蕉叶片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永跃  梁碧玲 《果树学报》2006,23(5):711-714
应用GC—MS分析了龙牙蕉和香芽蕉叶片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2者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基本相同,但各类物质含量比例不同。龙牙蕉叶挥发油主要化学物质为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叶绿醇同质异构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香叶酮、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β-紫罗兰酮、戊二酸二丁酯等23种,其中酮类占50.648%,酯类占29.457%,酚类(主要是苯酚类)占11.475%,烷酸类(主要是棕榈酸)占4.775%,醛类占3.703%。香芽蕉叶挥发油主要由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棕榈酸、丁二酸二异丁酯、戊二酸二丁酯、番红花醛、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23种化学物质组成。其中酯类占41.011%,酮类占24.587%,醛类占10.3%,烷烃类占9.312%,烷酸类(主要是棕榈酸)占8.577%,醇类(主要是叶绿醇)占4.124%。龙牙蕉叶挥发性物质以酮类为主,其次为酯类和酚类;而香芽蕉以酯类含量最高,其次为酮类和醛类。  相似文献   

13.
以‘秋蜜’‘绿巨人’‘库库瓦’和‘龙成二号’4个软枣猕猴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软枣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绿巨人’的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达到37.13 g,比‘库库瓦’重342.02%,比‘龙成二号’重38.03%;共检测到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烯类和其他类六大类香气物质,‘秋蜜’‘绿巨人’‘库库瓦’的醛类物质在所测香气成分中占比最高,酯类是‘龙成二号’中占比最高的香气物质;‘秋蜜’的芳香物质种类最多,达29种,且以醛类物质为主,其中反式-2-己烯醛的含量是‘库库瓦’的1.72倍、‘龙成二号’的3.75倍。由此可见,‘绿巨人’和‘秋蜜’可分别作为优质软枣猕猴桃大果和抗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与含量特征,揭示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香气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水培‘达赛莱克特’草莓绿果期、白果期、转色期、粉果期、全红期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为试验材料,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EM)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检测各样品中香气组分。【结果】从‘达赛莱克特’草莓中共检测出70种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酮类、酯类和萜烯类。其中绿果期和白果期以醛类为主,转色期出现少量的酯类,粉果期以酯类和醇类为主,全红期酯类和醇类较粉果期多。【结论】基于香气阈值,共鉴别出‘达赛莱克特’草莓特征香气17种,其中己酸乙酯、(E)-2-己烯醛、丁酸乙酯、γ-癸内酯、DMMF、D-柠檬烯、β-金合欢烯等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连作梨园根际土壤的化感作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化感成分进行分析,为解决梨园连作障碍提供参考。【方法】以连作梨园根际土壤和‘川梨’实生(Pyrus pashia Buch.)幼苗为试材,通过生物测试研究根际土壤化感作用,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2种根际土壤水浸提液浓度为0.25 g·m L~(-1)时就对梨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强,1 g·m L~(-1)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幼苗株高、叶面积、地上、地下部分鲜重等均显著下降;从2种连作土壤中分别分离出9大类物质78种和10大类77种化学组分,包括烷烃、酯类、醇类、酮类、酚类等物质,最主要的物质种类均为烷烃类,占总成分的38.49%和30.48%,其次是酯类,醇类等;2者均四十烷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1.22%和8.75%。【结论】连作梨园根际土壤确实存在化感作用,对再植幼苗生长不利,经鉴定其化感成分种类有烷烃类、酯类、酚类、酮类等物质,具体这些化感物质的化感效应及其相关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9个燕山板栗品种为材料,分析燕山板栗在成熟时的果实香气构成特点及品种间差异,探索影响板栗香气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育种和贮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板栗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9个品种共检测到36种化合物,其中酚类物质7种,醇类、烷烃类和酯类物质各5种,酸类4种,酚类3种,醚类和酮类物质各1种,其他物质5种,9个品种都是以醛类物质为主。确定了每个品种主要香气物质,9个燕山板栗品种的特征香气成分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燕山板栗成熟时的特征香气物质以醛类为主,然后是醇类和酯类。癸醛是9个品种都含有的香气物质,而且相对含量均较高。9个燕山板栗品种成熟时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是癸醛、壬醛、棕榈酸甲酯和肉豆蔻酸异丙酯。  相似文献   

17.
柑橘锈壁虱又名锈螨、锈蜘蛛,以成、若螨群集在柑橘叶片、嫩枝、果实上吸汁危害,造成落叶、黑皮果、紫柑、乌皮等影响树与果质。该虫一年发生20代以上,世代重叠,全年危害盛期在7-9月。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2021,(3)
采用动态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对暗褐网柄牛肝菌(Phlebopus portentosus)的鲜品和干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从暗褐网柄牛肝菌共检出39种化合物。鲜品中有35种化合物,其中酮类3种(占比47.45%)、烃类15种(占比25.13%)、醇类7种(占比9.91%)、酯类6种(占比9.59%)、醛类4种(占比7.92%);干品中有28种化合物,其中烃类12种(占比28.78%)、酮类3种(占比27.19%)、酸类3种(占比22.24%)、酯类4种(占比10.25%)、醛类4种(占比6.63%)、醇类2种(占比4.91%)。鲜品与干品中酮类物质和烃类物质占比最大,且酸类物质只在干品中检出。  相似文献   

19.
GC-O和GC-MS结合鉴定杨梅叶精油中的关键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种方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将其添加入卷烟中评价,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杨梅叶精油评价最好。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杨梅叶精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辩仪分析检测杨梅叶精油成分和主要香味物质,检测出84种物质,烯烃类物质46种,醇类物质16种,酮类物质8种,醛类物质5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1种,烷烃物质1种、酰类物质1种和肟类物质1种,其中β-石竹烯(40.16%)和α-葎草烯(28.02%)含量较高。检测出的46种香味成分中,分析表明,β-石竹烯、α-白菖考烯、氧化石竹烯和α-葎草烯是杨梅叶精油的关键特征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20.
柑橘锈壁虱(Phyllocoptes oleivora)又称柑橘锈螨,是柑橘生产中分布广,为害严重的主要害虫,繁殖速度快,易对柑橘果实为害,造成柑橘果实外观品质损伤,甚至影响柑桶生长.2007年对2%阿维·高氯进行了防治柑橘全爪螨的田间药效试验,获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的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