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肉蛋兼用品种无量山乌骨鸡胚胎期肝脏组织的发育特征,试验同时孵化爱拔益加肉鸡(AA鸡)、海兰灰蛋鸡与无量山乌骨鸡3个品种的种蛋,在10,12,14,16,18,20胚龄(E10、E12、E14、E16、E18、E20)和出壳当日(D0)分别测定胚胎重和肝脏重,比较品种间相对肝脏重;取肝脏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和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中脂质沉积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FAS基因和ATG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在E10和E14时,无量山乌骨鸡相对肝脏重分别显著高于AA鸡和海兰灰蛋鸡(P<0.05);在E18时,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红色最深;无量山乌骨鸡FAS基因和ATGL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在E10、E12、E14、E16、E18时最高且与AA鸡和海兰灰蛋鸡差异显著(P<0.05);无量山乌骨鸡FAS基因和ATGL基因均在D0时达到表达高峰,且与其他胚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无量山乌骨鸡脂代谢活动在出壳后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2.
对大鼠附睾和肾周脂肪组织分离的前体脂肪细胞原代培养,采用RT—PCR法分析脂代谢重要酶和转录因子基因在不同分化阶段转录表达的时序变化。结果显示,在前体脂肪细胞阶段,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以及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1)、硬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和激素敏感脂酶(HSL)基因均不转录表达;HSL mRNA在分化初期表达,中期表达水平最高,分化末期降低;SCD mRNA在分化中期表达,末期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分化初期FAS mRNA水平明显高于中期和末期;ACC1 mRNA仅在末期表达;分化初期SREBP-1c mRNA水平较高,中期和末期显著下降;ChREBP mRNA表达水平在分化末期稍高于中期,但差异不显著。表明,SREBP-1c mRNA的表达与脂肪细胞早期分化调控有关,分化成熟脂肪细胞的ChREBP mRNA表达可能与生脂基因的转录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7,(2):312-317
为确定胰岛素(insulin,INS)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N)对奶牛肝细胞脂合成作用的影响,本试验体外培养犊牛原代肝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NS和GLN处理肝细胞:对照组(0nmol/L)、浓度梯度组(1,10,100,1 000nmol/L)。培养1h后分别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以及细胞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方法检测INS和GLN处理体外培养肝细胞对关键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RNA表达水平,SREBP-1c核质分布以及下游靶基因脂代谢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INS处理使SREBP-1c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显著升高,入核量显著增加,其下游的脂合成关键酶ACC和FAS的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而与之相反,GLN处理使SREBP-1c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显著降低,入核量显著减少,其下游的脂合成关键酶ACC和FAS的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说明,INS可通过增强SREBP-1c的活性从而促进肝细胞脂合成,增加肝脂沉积;而GLN则通过抑制SREBP-1c的活性从而降低肝细胞脂合成。  相似文献   

4.
合作猪是生长在高寒草原以放牧为主的珍稀高原型猪种,为了探讨其品种特性的分子机制,分析测定了原产地合作猪及长期在不同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异地饲养合作猪脂肪组织脂肪生成的关键酶脂肪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和转录因子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碳水化合物调控元件结合蛋白(ChREBP)mRNA表达水平,并与杜×大×长三元杂交猪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合作猪脂肪组织FAS、ACC1及ChREBP mRNA水平显著低于三元杂交猪(P<0.05),在长期异地饲养后,这些基因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而SREBP-1c mRNA表达水平在3个群体中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合作猪由于对低能量、低碳水化合物粗饲的长期适应,表现出脂肪组织生脂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生理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对分离自20日龄雄性SD大鼠附睾和肾周白色脂肪组织的前体脂肪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采用MTT比色法、油红O染色提取法分析了100~400nmol/L胰岛素对其增殖、分化的影响,同时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该浓度胰岛素对分化标志基因——脂肪酸合酶(FAS)、乙酰CoA羧化酶α(ACC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胰岛素能有效地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P〈0.05),在400nmol/L以下具有剂量依赖性;胰岛素处理72h能显著提高脂肪细胞FAS和ACC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P〈0.05)。证实胰岛素对原代培养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肌内脂肪与脂类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关系,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8头乌金猪和6头长白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索氏提取法检测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金猪FAS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虽然高于长白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乌金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高于长白猪,且差异显著(P0.05)。乌金猪和长白猪的FAS和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都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乌金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白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乌金猪和长白猪间存在品种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肌内脂肪含量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胆汁酸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肝中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将144只30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等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Ⅰ组为基础日粮对照,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Ⅰ组日粮基础上添加0.02 g/kg、0.04 g/kg和0.06 g/kg的胆汁酸,进行饲喂试验,观察血液及肝脏中脂质代谢情况,并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肝中FXR、SREBP1c、PPARα、ACC1及FAS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FXR和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Ⅰ组比较,Ⅳ组肝中TG、TC及FFA,血液中TG、TC及LDL-C,均明显降低,HDL-C升高(P0.05),Ⅲ组只表现为血TC、LDL-C及肝中TC降低(P0.05);Ⅳ组FXR、PPARα的mRNA表达升高明显,SREBP1c、ACC1及FAS的表达降低(P0.05),Ⅲ组PPARα的mRNA表达升高明显,FXR表现为mRNA表达上调(P0.05);Ⅳ组中FXR蛋白表达升高,SREBP1c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果表明:胆汁酸可上调FXR、PPARα的基因表达,下调SREBP1c、ACC1及FAS的基因表达,从而降低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减少肝脏中脂肪含量,以0.06 g/kg添加剂量为佳。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6):41-45
探讨脂肪组织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对猪脂肪组织Bcl-xl、Bax-αmRNA表达的影响。将160头体重27.0 kg左右的杜×(长·梅)三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公母各半。在试验组基础日粮中添加75 mg/kg脂肪组织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简称AIg Y)。饲喂104 d后,从每组选出体重相近的12头猪(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分离背部皮下脂肪组织、肾周脂肪组织和肠系膜脂肪组织,并称重,同时采集脂肪组织样,采用RT-PCR检测Bcl-xl、Bax-αmRNA表达水平,并测定各部位脂肪组织DNA、RNA浓度,计算RNA、DNA含量以及RNA/DNA比值。结果显示:试验组皮下、肾周、肠系膜脂肪组织DNA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38.42%(P0.01)、39.92%(P0.05)和39.16%,而DNA、RNA浓度以及RNA/DNA比值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脂肪组织Bcl-xl mRNA相对表达丰度下降了18.13%(P0.05);Bax-αmRNA相对表达丰度升高了13.79%(P0.05)。提示:日粮中添加脂肪组织细胞膜蛋白卵黄抗体使Bax-α与Bcl-xl基因表达失去平衡,可能诱导猪的脂肪细胞凋亡,上调的Bax-α和下调的Bcl-xl mRNA表达说明AIg Y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脂肪细胞凋亡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鸡KLF3(Gallus gallus Krüppel-like factor 3,gKLF3)基因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qRT-PCR检测了其在肉鸡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中的表达特点,并利用基因过表达技术研究gKLF3基因对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gKLF3在2~10周龄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持续表达,10周龄高脂肉鸡腹部脂肪组织gKLF3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脂肉鸡(P0.05);gKLF3在鸡成熟脂肪细胞的表达量低于前脂肪细胞(P0.01);体外培养的鸡前脂肪细胞经油酸诱导分化后,gKLF3基因表达量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过表达gKLF3基因有抑制脂肪细胞分化,以及抑制C/EBPα、FAS基因表达(P0.01)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gKLF3基因在鸡腹部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是通过抑制C/EBPα、FAS基因表达进而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薯渣替代白酒糟对育肥牛肌内脂肪(IMF)沉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30头西杂阉公育肥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每个重复1头牛。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和C组分别用甘薯渣替代基础饲粮中50%和100%的白酒糟,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 C组的平均日增重和IMF含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2) C组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3) C组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肉碱转移酶-1(CPT-1)活性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背最长肌FAS和ACC活性显著低于A组(P0.05),HSL和CPT-1活性显著高于A组(P0.05)。4) C组背最长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FAS、ACC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HSL和CPT-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背最长肌SREBP-1、FAS、ACC和PPARγ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A组(P0.05),HSL和CPT-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P0.05)。由此可见,提高甘薯渣替代白酒糟比例,可下调育肥牛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SREBP-1、FAS、ACC和PPARγ)表达以及上调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和CPT-1)表达,减少背最长肌IM F沉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血清剥夺/血清培养实验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甘油试剂盒和RT-PCR,诱导和测定了大鼠附睾脂肪垫分离和培养的脂肪细胞生脂和脂解及其相关酶和转录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探讨脂肪细胞脂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和转录因子基因转录表达的规律。结果显示,依血清剥夺时间延长,脂肪细胞激素敏感脂酶(HSL)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恢复血清培养后,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脂解活性的变化一致;脂肪生成及生脂相关基因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1)和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mRNA表达水平依血清剥夺持续时间明显下降(P〈0.05),恢复血清培养,随培养时间延长显著提高(P〈0.05);血清剥夺显著降低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mRNA水平,但血清剥夺72h与36h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剥夺72h后恢复血清培养36h和72h,SREBP-1c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生脂及FAS和ACC1表达与ChREBP mRNA水平一致,但与SREBP-1c不一致,提示ChREBP与成熟脂肪细胞生脂基因转录激活可能有更密切的关系,但尚待在蛋白水平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戊酸雌二醇对雌性巴马香猪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20头健康的35日龄雌性巴马香猪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66 mg/kg戊酸雌二醇(相当于0.5 mg/kg雌二醇)的试验饲粮,试验周期为120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戊酸雌二醇显著降低了雌性巴马香猪末体重、体增重及体脂肪率(P0.05)。2)饲粮添加戊酸雌二醇显著降低了雌性巴马香猪血液葡萄糖、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雌性香猪背部皮下脂肪中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及脂蛋白脂肪酶(LPL)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激素敏感脂肪酶(HSL)、脂肪甘油三酯脂酶(ATGL)及雌激素受体-β(ER-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受体-α(PPAR-α)及雌激素受体-α(ER-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腹部皮下脂肪中的FAS、ACC及LPL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PA R-α、HSL、A TG L、ER-α及ER-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PAR-γ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肾周脂肪中的PPAR-γ、FAS、ER-α及ER-β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HSL、ATG L及LPL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 CC及PPA R-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戊酸雌二醇可以有效地控制雌性巴马香猪的体增重及脂肪沉积,并且能有效地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戊酸雌二醇可能通过2个途径来调节雌性香猪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脂质代谢:其一,通过对脂肪合成及脂肪分解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来影响脂质代谢;其二,通过对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节来调控LPL的表达,进而影响脂肪的合成代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高脂饲粮诱导肝脏脂肪积累的预防机制。[方法] 将32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均分为4组,对照组(Con)饲喂普通饲粮,模型组(Model)饲喂高脂饲粮,DHA组分别在高脂饲粮中添加0.2 g DHA(DHAL)和1.0 g DHA(DHAH),饲喂周期为20周。饲喂期间每天称量体重及食物重量,计算摄食量;饲喂结束,采集肝脏和血液,ELISA法检测肝脏脂联素和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生脂肪合成关键酶(SREBP-1c、FAS)、脂肪酸氧化关键基因(PPARα、PPARγ、CPT-1A和ACOX)、线粒体基因(PGC-1α)、褐色脂肪化基因(Prdm16、UCP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磷酸化ACC、AMPK和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Model组终体重、体脂重量和TG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肝脏脂联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DHAL和DHAH组终体重、体脂重量和TG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脂联素水平显著增加(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Model组SREBP-1c和FAS 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PPARα、CPT-1A、ACOX、PGC-1α和UCP1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DHAL和DHAH组SREBP-1c和FAS 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DHAH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DHAL组(P<0.05),DHAL和DHAH组PPARα、CPT-1A、ACOX、PGC-1α、Prdm16和UCP1 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DHAH组CPT-1A和ACOX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DHAL组(P<0.05),PPARγ的mRNA表达量在4组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Model组p-ACC显著高于Con和DHAH组,但显著低于DHAL组;Model组p-AMPK/AMPK和pAKT/AKT比值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DHAH组p-AMPK/AMPK和pAKT/AKT比值均显著高于Model和DHAL组(P<0.05)。[结论] DHA可降低高脂饲粮导致的C57BL/6小鼠终体重、体脂和TG含量的升高,增加肝脏脂联素的水平,促进脂肪酸氧化和白色脂肪细胞褐色化,从而预防肝脏的脂肪积累。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沙棘嫩枝叶对绵羊FAS、HSL、LPL和Leptin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择60只体重相近健康的6月龄阿勒泰羊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SJZY-1、SJZY-2和SJZY-3)分别用沙棘嫩枝叶替代2.5%、5.0%和7.5%的麦秸。在试验期第56d从股二头肌肌肉和肌内脂肪、皮下脂肪、尾部脂肪和腹部脂肪的同一部位取3个重复样本,检测绵羊部分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Con相比,试验组腹部脂肪的FAS mRNA、HSL mRNA呈依次降低;SJZY-3尾部脂肪的FAS mRNA和HSL mRNA均增加(P0.01),SJZY-3的LPL mRNA增加(P0.05);试验组皮下脂肪的FAS mRNA增加(P0.05),SJZY-2和SJZY-3的LPL mRNA降低(P0.01);SJZY-3肌内脂肪的FAS mRNA增加(P0.05),HSL mRNA降低(P0.05)。试验组的肌肉FAS mRNA和HSL mRNA增加(P0.01),LPL mRNA增加(P0.05)。结果提示,沙棘嫩枝叶对绵羊的脂代谢基因mRNA表达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激和饲粮能量水平对肉仔鸡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活性以及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 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1,SREBP-1)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从而阐明应激造成肉仔鸡脂肪肝的原因,并寻找缓解应激的方法。本研究共有4个试验。前2个试验分别针对3~9日龄和28~34日龄的肉仔鸡,分别给予皮质酮和高、低能量水平饲粮的处理,试验结束后取肝脏,测定FAS活性。第3个试验选取7日龄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雄性肉鸡108只,随机分为3组:应激组(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配对组(注射生理盐水,采食量与应激组前1 d的相同)。连续注射7 d。14日龄取肝脏,测定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以及AMPK和SREBP-1 mRNA的表达量。最后1个试验给予3~9日龄肉仔鸡皮质酮和葡萄糖饮水处理,试验结束测定肝脏FAS活性。结果发现:1)皮质酮处理极显著提高了3~9日龄肉仔鸡肝脏FAS的活性(P0.01),对28~34日龄肉仔鸡的影响也有相似的趋势(P=0.0512)。2)与配对组相比,地塞米松处理显著增加了肝脏中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肝脏中AMPK mRNA的表达量(P0.05);且地塞米松处理使得肝脏中SREBP-1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配对组(P0.05)。3)给应激组的肉仔鸡饮水中添加葡萄糖能显著降低肝脏FAS活性(P0.05)。结果表明:皮质酮处理会提高肉仔鸡肝脏FAS的活性,地塞米松处理则可显著提高肝脏SREBP-1mRNA的表达量,且能激活AM PK,而葡萄糖具有缓解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比较分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SREBP-1)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SREBP-1基因与肉牛脂肪代谢的关系。选取湖南德农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保种场不同月龄(6月龄、18月龄、30月龄)湘西黄牛各4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背最长肌、皮下和腹腔脂肪组织SREB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①SREBP-1基因在湘西黄牛肝脏、背最长肌、皮下和腹腔脂肪的4个部位中的表达量随月龄增加依次显著增加(P0.01);②在6月龄时,皮下脂肪SREBP-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与腹腔脂肪(P0.05);③18月龄时,SREBP-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与腹腔脂肪(P0.05);④30月龄时,SREBP-1基因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织(P0.05),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与腹腔脂肪(P0.05)。由此可见,SREBP-1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其表达随月龄与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存在月龄和部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犬脂肪沉积及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雄性成年泰迪型贵宾犬30只,等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CD)、高脂饲粮组(HFD)、低剂量银杏叶提取物组(LGL)、中剂量银杏叶提取物组(MGL)和高剂量银杏叶提取物组(HGL)。CD组饲喂普通饲粮,HFD组饲喂高脂饲料,各银杏叶提取物饮食组分别饲喂含1%、3%和5%银杏叶提取物的高脂饲料,试验为期8周。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MGL组和HGL组体重和体脂率显著降低(P<0.05)|MGL组和HGL组血清TG、LDL-C含量降低,HDL-C升高(P<0.05)|MGL组和HGL组脂肪细胞面积变小(P<0.05)|MGL组和HGL组AMPK α1的mRNA表达量上调,SREBP-1、FAS及PPARγ的mRNA表达量下调|LGL组CTP-1蛋白表达量升高,FAS蛋白表达量降低,MGL组和HGL组AMPK α1及CPT-1蛋白表达量升高,ACC1、SREBP-1、FAS及PPARγ蛋白表达量降低。综上所述,银杏叶提取物具有促进肥胖犬脂质代谢,抑制脂肪沉积作用。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高脂饮食|肥胖犬|脂肪沉积|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乌金猪肝脏组织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约15 kg的乌金猪5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头,为低、中和高蛋白质组,其在15~30、30~60及60~100 kg生长阶段的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12%、10%,16%、14%、12%和18%、16%、14%。猪在体重为30、60和100 kg时屠宰,取其肝脏组织,Real-time PCR定量检测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30、60和100 kg时,乌金猪肝脏组织中ACC、FAS、SREBP-1C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PT-Ⅰ和PPARα基因的表达水平则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由此表明,日粮高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肝脏脂肪酸合成代谢基因(ACC、FAS和SREBP-1C)的表达(P<0.05),提高脂肪酸分解代谢基因(CPT-Ⅰ和PPARα)的表达水平(P<0.05);脂肪酸合成减少,且被氧化的量增加,两者共同作用导致用于合成甘油三酯(TG)的脂肪酸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了从肝脏组织被运输到各个组织的TG含量,使机体沉积TG的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氨氮胁迫下饥饿与复投喂对黄颡鱼脂质代谢的影响,将360尾黄颡鱼幼鱼[初始体重为(14.95±0.03)g]随机分配到12个养殖桶中,每桶30尾。对照组人工饱食投喂42 d,试验组饥饿14 d后恢复投喂28 d。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被暴露到总氨氮浓度为0(低氨氮处理,正常养殖环境)和5.70 mg/L(高氨氮处理,氨氮胁迫)的水体中,每组分配3桶试验鱼。结果显示:饥饿14 d后,高氨氮处理黄颡鱼肝脏中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脂肪酸合酶(FAS)活性以及6PG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FAS、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氨氮处理(P<0.05),而肝脏中肉碱棕榈酰转移酶(CPT)、脂蛋白脂酶(LPL)活性以及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低氨氮处理(P<0.05);在氨氮胁迫或正常养殖环境下,饥饿14 d后,试验组黄颡鱼肝脏中6PGD、FAS活性以及6PGD、G6PD、FAS、SREBP-1和PPAR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PT、LPL活性以及PPARα、CPT1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投喂28 d后,高氨氮处理黄颡鱼肝脏中6PGD、FAS活性以及6PGD、G6PD、FAS和PPARα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氨氮处理(P<0.05),而肝脏中CPT、LPL活性以及CPT1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低氨氮组(P<0.05);在氨氮胁迫或正常养殖环境下,恢复投喂28 d后,试验组黄颡鱼肝脏中6PGD活性以及6PGD和G6PD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中LPL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氨氮胁迫下,试验组黄颡鱼肝脏中FAS、SREBP-1和PPAR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PL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氨氮胁迫和饥饿胁迫均会促进黄颡鱼的脂质分解代谢,并抑制脂质合成代谢;氨氮胁迫下饥饿后复投喂能够恢复黄颡鱼的脂质代谢稳态。  相似文献   

20.
脂联素(Adp)是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试验旨在研究重组脂联素(rAdp)对皖南花猪脂肪细胞脂联素及其受体2,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增殖剂活化受体α(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10d皖南花猪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培养至80%融合后换分化培养基培养,细胞分化后用0、2和10mg/L rAdp分别处理12和48h。油红O染色法鉴定脂肪细胞,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酶法测定培养液中甘油释放量,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脂联素(Adp)、脂联素受体1(AdpR1)、脂联素受体2(AdpR2)、PPARα和AMPK mRNA表达。结果显示,rAdp处理后,脂肪细胞活力总体有降低趋势,10mg/L处理48h达到显著水平(P〈0.05);rAdp处理对甘油释放的抑制作用未达到差异水平。rAdp处理12h后,脂肪细胞AdpR1和AdpR2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但无剂量依赖性;rAdp处理48h后,脂肪细胞Adp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rAdp处理12h后,脂肪细胞PPARα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且有剂量效应性;而AMP AMPK 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结果提示,重组脂联素处理猪原代脂肪细胞有降低细胞活力和抑制脂肪细胞甘油释放量的趋势,能显著上调AdpR1、AdpR2和PPARα基因的表达,从而刺激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的水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