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松容器育苗技术综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松容器苗进行不同的苗大类型的落地和离地培育以及不同育苗技术措施的试验,结果表明:幼苗切根落地培育对云南松苗木的高、径生长和根系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育70天左右的苗木,多数能形成长度为10cm左右的3 ̄8条根系,且地上部分粗壮,增强苗木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利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用云大-120、根宝二号稀释液喷洒苗木以及容器采用不同基质等处理,对70天左右的苗木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不同容器类型及施肥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容器类型、基质施复合肥比例和施缓释肥时间的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弥渡县云南松种子园的种子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设计开展苗木培育试验,测定苗木的生长量指标。结果表明,苗龄127d时,不同处理组合(含对照)苗木的平均地径0.80~1.43mm、苗高2.9~8.3cm、冠长1.1~5.7cm、主根长8.1~17.8cm、一级侧根长2.6~7.2cm和一级侧根数9.1~20.3条/株,处理组合间以上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影响苗木地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基质施复合肥比例(质量比),基质施0.2%的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容器类型是影响苗高、冠长、主根长和一级侧根长的主导因子,白色塑料容器极显著地促进苗木的主根和一级侧根伸长(P0.01);一级侧根数则主要受施缓释肥时间的影响。一级侧根发育协调苗高共同生长,根系伸长则与苗高生长存在养分竞争关系。施复合肥0.4%的基质置入无纺布容器中于苗龄35d时再施缓释肥(1g/容器)的处理组合,有益于苗高和冠长生长,此处理组合可应用于相同气候和基质的云南松苗木培育生产实践中。容器选择结合施肥可消除云南松蹲苗现象,促进其苗木生长,缩短云南松壮苗的培育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苗木产业发展和干旱地区极端环境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无纺布容器育苗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试验以蘑菇菌渣(30~40%)+森林土(60%~70%)混合发酵腐熟后作为育苗基质,利用无纺布容器、塑料袋容器进行不同质地、不同规格的油松移植苗培育。结果表明,无纺布容器油松移植苗的高生长、地径生长优于塑料袋容器苗,而且克服了常规塑料袋(钵)容器苗圈根、窝根等不足,具有根系易穿透、不窝根、根系发达,苗木生长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分析山乌桕绿化大苗培育中采用控根容器和密度动态调控育苗的经营效果。采用控根容器培育的山乌桕绿化大苗与普通无纺布容器苗比,苗高间差异不显著,地径显著大于普通无纺布容器苗,高径比生长协调,苗木较粗壮,主根长显著较短,而一级侧根数和根系生物量显著大于后者。控根容器培育的苗木根系多、不缠绕、无畸形,空间分布合理,苗木质量优于后者。不同密度育苗对山乌桕2 a苗龄绿化大苗根系影响不显著,但2 a苗龄摆放密度9株/m^(2)的苗高、地径总体表现最优。因此,山乌桕2 a苗龄绿化大苗培育进程中,采用控根容器和密度动态调控可以提高苗木质量。  相似文献   

5.
该文报道了薄壳山核桃大田播种育苗和火箭盆、无纺布、塑料钵容器等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及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高度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其中火箭盆容器培育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大,为39.14 cm和0.96 cm;无纺布容器苗和大田播种苗次之;塑料钵容器苗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最小。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薄壳山核桃苗木的主根长度、主根直径、1级侧根数、1级侧根平均长度、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鲜质量、茎干质量、根茎鲜质量比和根茎干质量比等指标影响显著,火箭盆容器和无纺布容器培育的苗木侧根系发达,根系质量好;而大田播种苗和普通塑料容器苗的主根发达,侧根少,根系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氮肥施用量或容器深度可有效调控苗木质量,本研究同时采用2种措施培育容器苗,探讨2种措施对苗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为丰富苗木质量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栓皮栎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2个施肥水平(100 mg N·株~(-1))及2个容器深度(25,36 cm),通过测定第1年生长季末栓皮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养分浓度以及不同径级根系体积、表面积、长度。【结果】施氮肥与容器长度交互效应对根氮浓度和中等径级根系(2~3 mm)的根体积、表面积显著,25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中等根系径级生长,100 mg N-36 cm组合有利于根系氮浓度提高,这表明交互效应对地下部分的影响大于地上,2种措施交互作用通过影响根系来调控苗木质量。主效应表明,充足施肥量有利于地径生长、根氮和钾浓度提高;容器长度对根系结构的影响较施氮量显著,深容器可促进根系径级为3~4 mm的根系发育,否则造成窝根;长容器可促进苗高生长、茎生物量积累以及茎氮浓度提高。【结论】苗木生长、养分、根系结构对施氮量与容器深度的交互效应与主效应响应规律证实2种措施相结合调控苗木质量的必要性。主根发达树种栓皮栎容器苗最佳组合为100 mg N和36 cm深的容器。  相似文献   

7.
控根快速育苗技术是一种以调控植物根系生长为核心的新型育苗方法,它由控根育苗容器独特的设计原理和专用育苗基质的科学配方,以及辅助控根培育管理技术组成。主要优点是生根快,生根量大,苗木成活率高,移栽方便,育苗周期均缩短50%左右,后期管理工作量减少50%~70%,苗木侧根的总数量比常规育苗侧根增加20~30倍,市场销售价格是普通大田育苗的2~3倍,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选择容器袋的时候,可视造林地的地理条件、苗木的植株大小、运输距离长短而定。无纺布容器苗造林方法具有透气性好、牢固可靠、苗木容易与土壤接触并生根发育、成本投入低、质量小、好运输等诸多优点,相比于塑料容器育苗方法而言,对土壤几乎没有污染,适合大力推广。选择文山地区苗龄在160 d左右的云南松苗木作为试验材料,通过L_9(3~4)正交设计方式,按照无纺布容器规格、培育基质以及追肥进行3因素3水平苗木培育试验,分别于苗龄190 d和250 d时对地径和苗高进行测定,围绕试验因素的水平跟不同组合对苗木生长状态的影响展开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苗龄190 d和250 d时,苗木的地径和苗高平均值分别为1.19~1.72 mm、1.89~2.23 mm和1.36~3.40 cm、 3.11~4.09 cm, 2个苗龄的地径和苗高由于容器规格大小、基质配比和根博士浓度组合的不同而呈现出的差异是极其显著的(P0.01)。云南松对空间和养分需求具有动态的变化;森林土6份+碳渣3份+珍珠岩1份的组合基质对其苗木生长更加有利。苗高与地径呈y=1.2322x+0.8013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先杞一号”是茄科、枸杞属灌木,是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园艺所选育出的枸杞新品种。喜光,适于温凉气候,耐盐碱能力极强,且耐旱耐湿;具有根深、速生、萌蘖性强等特点,是盐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和先锋树种。先杞一号容器育苗是在容器中装入育苗基质,通过水肥管理等措施培育苗木。容器苗与裸根苗不同,其根系在容器内形成根团,起苗时不伤根,运输中根系不失水,栽植时苗木带有完整的根团,栽植后成活率高。容器育苗周期短,出苗整齐,生长快,苗木保存率高,容器苗造林不受季节限制,随出圃随造林,是夏秋季、雨季造林和补植的惟一苗源。  相似文献   

10.
容器苗质量评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叶樟、猴欢喜、木莲3种容器苗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并研究其根系水势和根生长潜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容器苗地径和全苗干重与各形态指标间显著相关,是反映容器苗质量的重要形态指标;苗木根系水势和根生长潜力回归极显著,是苗木质量评价重要的生理指标和活力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营养袋育苗技术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印楝的出苗率(可达90%),从而为印楝进一步的推广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木兰科树种容器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适时采种、种子处理、层积砂藏、圃地选择、营养土配制、容器选择、芽苗移植、容器苗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8种网袋容器轻型育苗基质及3种插穗下切口型对马占相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泥炭∶木屑∶树皮∶红心土=3∶3∶3∶1,配合插穗基部双削面切口型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达到85.3%。  相似文献   

14.
引种台湾用材树种红桧、光蜡树苗木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扦插育苗、种子育苗等一系列指标,比较了台湾红桧与福建柏、台湾光蜡树与白蜡树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当用ABT处理时,引进树种红桧的扦插成活率均高于福建柏;光蜡树的成活率均高于白蜡树,3种浓度下,台湾红桧和福建柏的成活率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浓度为40×10-6mol·L-1和80×10-6mol·L-1时,光蜡树和白蜡树的成活率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浓度为120×10-6mol·L-1时,这种差异只能达到显著水平。用NAA处理时,红桧的扦插成活率亦高于福建柏,80×10-6mol·L-1浓度时,二者的差异可达到极显著水平,40×10-6mol·L-1和120×10-6mol·L-1浓度时,二者的差异只能达到显著水平;光蜡树和白蜡树的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80×10-6mol·L-1浓度时,二者的差异可达到极显著水平,40×10-6mol·L-1浓度时,二者的差异只能达到显著水平,而120×10-6mol·L-1浓度时,2树种间无显著性差异。红桧和福建柏的发芽率和苗高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成苗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苗径的差异不能达到显著性水平。光蜡树与白蜡树的成苗率和苗高的差异均可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发芽率和苗径的差异不能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闽楠育苗初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闽楠的种子采集、处理,种子千粒重、发芽率、育苗方法等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6.
印度紫檀的育苗技术及其在西双版纳的苗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是热带珍贵用材树种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通过两个印度紫檀种源在西双版纳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印度紫檀在2至4月份苗高生长较缓慢,从5月份开始生长明显加快;泰国种源苗期生长优于菲律宾种源,6个月生时两个种源的平均地径均为0.4 cm,而前者平均苗高为29.4 cm,比后者高37.9%。  相似文献   

17.
从4个方面论述了非公林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苗床土壤日蒸发量、土壤表层温度和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开展了不同覆盖物红松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下土壤日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K、河沙、草炭土、松针、锯末和豆秸;河沙覆盖的土壤表层温度最高,其次是松针覆盖,豆秸覆盖的最低,锯末和草炭土覆盖下的土壤温度两者相差不大;松针、草炭土、豆秸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锯末、河沙覆盖对土壤养分影响不大;河沙和松针覆盖下的红松出苗率较高,草炭土、锯末、豆秸覆盖下的较低;松针覆盖的苗木生长势最好,豆秸次之,草炭土、锯末和河沙覆盖的较差。  相似文献   

19.
秦岭北麓核桃栽培历史悠久,传统方法用种子繁育的实生苗木,一般生长缓慢,结果迟,品质差。采用枝接技术,嫁接成活率低。通过在周至县地区多年的育苗试验,引用地膜覆盖能提高出苗率和苗木品质,采用方块芽接技术,可明显提高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鳄鱼养殖与经营利用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国内存在的盲目引种现象 ,对目前鳄鱼养殖与经营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发展养鳄业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