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玉米秸秆+甘蔗叶梢+木薯渣复合饲料对育肥肉牛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分别设鲜甜玉米秸秆(对照组,CK)、试验Ⅰ组(鲜玉米秸秆∶鲜甘蔗叶梢∶鲜木薯渣为3∶1∶1)、试验Ⅱ组(鲜玉米秸秆∶鲜甘蔗叶梢∶鲜木薯渣为2∶2∶1)、试验Ⅲ组(鲜玉米秸秆∶鲜甘蔗叶梢∶鲜木薯渣为1∶3∶1)、试验Ⅳ组(干玉米秸秆∶干甘蔗叶梢∶干木薯渣为3∶1∶1)、试验Ⅴ组(干玉米秸秆∶干甘蔗叶梢∶干木薯渣为2∶2∶1)、试验Ⅵ组(干玉米秸秆∶干甘蔗叶梢∶干木薯渣为1∶3∶1)进行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肉牛的育肥效果排序为对照组(CK)试验Ⅰ组试验Ⅳ组试验Ⅱ组试验Ⅴ组试验Ⅲ组试验Ⅵ组,而毛利润排序为试验Ⅳ组试验Ⅱ组试验Ⅴ组试验Ⅰ组对照组(CK)试验Ⅲ组试验Ⅵ组,综合育肥效果及经济效益以试验Ⅳ组(干玉米秸秆∶干甘蔗梢∶干木薯渣为3∶1∶1)的效果最佳,其平均日增重为858.97kg·头-1,毛利润达4 839.12元·头-1,较对照组(CK)显著提高10.83%。  相似文献   

2.
选择距离浙江省松阳县新兴镇茶鲜叶市场3km的一段乡镇级别公路,路两边都是茶园。在路的一侧连续密植3段200m长、高度分别为1.5m、2.0m和3.0m小松树为绿篱,紧接着的200m路段不植树作为CK。在设置绿篱前和1.5年之后,检测嫩梢、成叶和表土层的铅、镉含量。结果表明:设置绿篱前,1芽1叶嫩梢、成叶和表土层的铅含量在路边为0.66~0.75mg/kg、3.11~3.40mg/kg和25.86~27.11mg/kg,在50m处为0.55~0.71mg/kg、2.11~2.42mg/kg和24.96~26.28mg/kg,在100m处为0.51~0.66mg/kg、1.72~1.78mg/kg和23.12~26.24mg/kg。种植绿篱1.5年之后:(1)1芽1叶嫩梢和成叶铅含量:在种植3.0m高绿篱的路边下降18.6%和27.4%,在种植2.0m高绿篱的路边下降8.5%和7.5%,在种植1.5m高绿篱的路边下降6.2%和4.2%;(2)绿篱区距离路边50m、100m和200m处,1芽1叶嫩梢和成叶铅含量也相应地有微量递减,相应地,CK区50m、100m和200m处嫩梢和成叶的铅含量略微增加;(3)1.5m、2.0m和3.0m高绿篱的路边表土层铅含量下降1.7%、2.9%和3.2%,CK区则升0.37%。公路粉尘的镉对于茶叶的污染不甚明显。分析认为:车流量很大的乡镇公路粉尘中铅元素对路边茶园有一定污染,尤其是距路边0~50m范围,路边设置3m高绿篱则对于铅和镉有明显的阻隔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选浙江松阳县新兴镇茶鲜叶市场3km外的一段乡镇公路,路两边连着茶园。路的一侧分别密植3段200m长且高度分别为1.5m、2.0m和3.0m小松树为绿篱,邻接的不植树200m路段作为CK。种植绿篱前测得1芽1叶嫩梢、成叶、表土层的铜含量:路边的含量分别为13.96~15.61mg/kg、9.11~10.11mg/kg和7.68~8.02mg/kg;距路边50m的则为9.48~13.72mg/kg、7.01~9.49mg/kg和6.71~7.86 mg/kg;100m的为8.02~12.02mg/kg、5.72~8.62mg/kg和6.79~7.79mg/kg;200m的为8.07~11.63mg/kg、5.69~8.01mg/kg和6.38~8.11 mg/kg,即公路粉尘铜对于路边0~50m范围内茶园有少量污染。种植绿篱1.5年之后,绿篱区路边1芽1叶嫩梢、成叶、表土层的铜含量分别下降5.0%~19.4%、1.4%~12.1%以及14.2%~15.8%,而CK区路边1芽1叶嫩梢、成叶、表土层的铜含量分别增0.9%、增0.6%以及增2.2%。亦即绿篱阻隔了铜对路边嫩梢、成叶和表土的污染,3m高绿篱阻隔效果较好,但距路边50m之后绿篱阻隔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4.
甘蔗叶是甘蔗收获后的副产品,具有产量大、产地集中、易于收购、成本低等特点。每年我国南方各省甘蔗叶产量高达数千万吨。甘蔗叶营养价值高,经测定,每公斤甘蔗叶(干物质)含消化能约5.68兆焦、精蛋白质3%~6%,大约3.5公斤甘蔗叶与1公斤玉米的营养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5.
选择配种日期相近的健康妊娠山羊40只(妊娠80 d±3 d),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各组精饲料相同,在51%的粗饲料中分别以青贮甘蔗梢替代0、1/3、2/3和3/3的青贮鲜食玉米秸,即全混合日粮中甘蔗梢的比例分别为0、17%、34%和51%,饲喂至产羔,比较添加发酵剂、尿素和单独青贮对"青皮果蔗"甘蔗梢感官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比例青贮甘蔗梢替代青贮鲜食玉米秸的全混合日粮在妊娠后期山羊上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甘蔗梢单独青贮组和添加发酵剂青贮组的感官指标评分均优于添加尿素组,添加发酵剂对青贮品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17%、34%和51%甘蔗梢组的妊娠母羊90~120 d日增重、羔羊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青贮鲜食玉米秸组(P0.05),且51%甘蔗梢组母羊的干物质采食量和羔羊初生重显著高于青贮鲜食玉米秸组;甘蔗梢组初生羔羊体尺指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母羊血浆生化指标及雌激素、催乳素、孕激素等生殖激素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甘蔗梢比例的增加,母羊初乳的乳蛋白含量升高,其中,51%甘蔗梢组显著升高(P0.05).表明甘蔗梢适宜单独青贮,无需添加发酵剂或尿素,在山羊妊娠后期的饲粮中可以完全替代青贮鲜食玉米秸,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羔羊初生指标和母羊初乳成分.  相似文献   

6.
甘蔗叶沤制还田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测定 ,甘蔗收获期的蔗叶一般占蔗产量的12%~20 % ,亩产5t的甘蔗约有干蔗叶600~1000kg。龙州县年种植甘蔗35万亩 ,如甘蔗砍收后都把蔗叶沤制成肥料 ,那块块蔗地可以说都是肥料库。然而 ,蔗农每年在甘蔗砍收后 ,为便利下造耕作 ,普遍把留在蔗地的蔗叶放火烧掉 ,化为灰烬。因而地力一年比一年差 ,甘蔗亩产均徘徊4t左右。为就地取材 ,挖掘肥源 ,受龙州县糖办的委托 ,采用不同的处理 ,就地将砍收后的蔗叶堆积沤制 ,收到良好的效果。1沤制方法1.1共设置4种沤制方法①每1000kg蔗叶加200kg牛栏粪②直接泼洒大粪水③每1000kg蔗叶加10kg尿素④每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情况及品种抗性,为甘蔗品种的合理布局及梢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和随机的方法,在甘蔗梢腐病发生初期对广西柳州和来宾市6个县级蔗区甘蔗主栽品种梢腐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程度,利用病情指数划分的抗性标准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品种的田间抗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梢腐病的区域性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6.11%,其中新植蔗发病率为0.34%~1.87%,宿根蔗发病率为0~6.11%;除柳城05-136外,宿根蔗感病程度均比新植蔗严重.粤糖93-159在来宾市兴宾区发生最严重,其次为粤糖00-236在来宾市武宣县.综合各品种新植和宿根蔗在不同蔗区的抗性表现,柳城03-1137、ROC16和桂糖40表现为高抗,其余6个品种表现为抗性.从小蔗区来看,调查的6个不同县(区)甘蔗梢腐病发病率差异较明显,其中武宣蔗区的发病率最高(2.85%),融安蔗区发病率最低(1.52%).从大蔗区来看,调查的两个大蔗区(柳州和来宾)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柳州蔗区发病率稍低(1.93%),来宾蔗区发病率稍高(2.39%).[结论]目前甘蔗梢腐病在广西柳州和来宾蔗区发生程度较轻,柳州和来宾两个大蔗区甘蔗梢腐病发生程度差异不明显,但小蔗区差异较明显.甘蔗品种对梢腐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但区域性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等是影响梢腐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切段甘蔗混合物的悬浮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悬浮速度是选用风力清选与除杂方法的主要依据。切段甘蔗混合物主要包含蔗段、蔗梢和蔗叶,通过自制的测量装置,对这3种成分的悬浮速度进行分析与测量。结果表明:蔗叶悬浮速度随着长度增加、含水量升高及宽度增加而提高;蔗梢的悬浮速度与蔗段的悬浮速度存在交叉,通过风力除杂只能去掉蔗叶和部分蔗梢。试验结果可为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的除杂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木薯叶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木薯叶作为过氧化物酶(POD)制备原料的可行性。[方法]木薯叶和甘蔗叶经提取液提取、盐析法沉淀,得POD粗酶液,分别用Sephadex G-75层析法和切向流超滤法纯化POD,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分离了POD同工酶。[结果]木薯叶和甘蔗叶POD的酶活分别为6.617×10~4和5.883×10~3U/g,前者远高于后者。SephadexG-75层析法分离POD粗酶液得到洗脱峰Ⅰ和Ⅱ,木薯叶和甘蔗叶都是峰Ⅰ有酶活,峰Ⅱ酶活很低甚至没有。POD粗酶液经切向流超滤后,木薯叶和甘蔗叶POD的回收率分别为91.825%和90.820%,RZ值分别为2.75和2.85。约在430nm处有最大吸收峰。木薯叶POD有3条与标样辣根POD相同的同工酶带。[结论]木薯叶POD含量高,提取纯化操作简便,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永德县是国家级糖料基地县,辖区内有4个糖厂,目前全县甘蔗种植面积2.6万hm2,年产甘蔗134万t,年产废弃的蔗稍蔗叶约27万t。蔗稍蔗叶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焚烧,利用率极低,易引起火灾,焚烧产生的雾霾还污染环境。利用蔗稍叶进行肉牛养殖是永德县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养殖技术,从2010年开始试验实施,2013年开始全县推广,深受全县广大蔗农和养殖户的欢迎。经过多年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国内甘蔗梢腐病两种主要病原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F.proliferatum的分生孢子萌发特性,并对18个代表性甘蔗种质资源进行梢腐病抗性评价,为甘蔗梢腐病综合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F.verticillioides在孢子浓度4×10~6、温度20℃、葡萄糖浓度0.02%、黑暗、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F.proliferatum在孢子浓度8×10~6、温度35℃、葡萄糖浓度0.05%、紫外光、pH 6.5、相对湿度80.00%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18份参试甘蔗品种(系)中16份属于梢腐病抗性材料,只有GT 37和GT 21表现出明显感病特征。F.verticillioides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力和致病性强于F.proliferatum。利用两个病原菌筛选出来的2个感病品种(系)GT 37、GT 21及3个高抗品种(系)Q 202、ROC 1、YT 94-128可作为典型种质材料来进行抗感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桑树远缘杂交选育材料远杂1号、远杂2号、远杂3号的应用提供参考,对3个选育材料的性状及产叶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个远缘杂交选育材料表现出发芽较早、发芽率高、生长芽率高、叶片硬化较迟、生长期较长、落叶较晚和产叶量较高的特点。经品比试验,远杂1号发芽率为80.70%、生长芽率为22.31%,比对照(湖桑32号)分别增加18.49和6.97百分点;春梢平均长64.3cm、夏秋梢平均长100.5cm,比对照分别提高12.81%和24.54%;全年产叶3.06kg/株,比对照提高23.89%。远杂2号发芽率为65.23%、生长芽率为16.50%,比对照分别增加3.02和1.16百分点;春梢平均长70.3cm、夏秋梢平均长96.2cm,比对照分别增加23.33%和19.21%;全年产叶3.14kg/株,比对照提高27.13%。远杂3号发芽率为72.62%,生长芽率为17.03%,比对照分别增加10.41和1.69百分点;春梢平均长62.7cm、夏秋梢平均长91.4cm,比对照分别提高10%和13.26%;全年产叶2.78kg/株,比对照提高12.55%。远杂1号、远杂2号、远杂3号均是稚蚕期食料供给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甘蔗叶冠形态与抗梢腐病相关性,在南宁市设置大田试验,以广西蔗区甘蔗梢腐病主要致病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毒源,对美国佛罗里达引进的13个甘蔗新品(系)和广西主栽品种ROC22进行接种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甘蔗抗梢腐病性与其+1叶叶面积极显著正相关,与角度指数显著正相关。根据梢腐病病情指数抗性评价和聚类分析,14个参试甘蔗品种(系)被分成4类,即高抗品种CP07-2518、CP06-4647、CP06-3458和CP06-3332;抗病品种CP07-2547、CP07-1527、ROC22、CP06-3477和CP06-2897;中抗品种CP09-4707、CP09-4369和CP07-1533;中感品种CP06-3051和CP06-2422。结果表明,甘蔗叶冠形态与其抗梢腐病性存在一定相关性。株型紧凑、叶片狭窄直立且易脱叶的甘蔗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较强。反之,叶片宽大、披散下垂型且不容易脱叶的甘蔗品种对梢腐病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甘蔗梢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甘蔗梢腐病田间分级标准和品种(系)区域性抗病差异。【方法】以11个甘蔗新品种(系)和广西当前主栽品种ROC22在南宁、柳州、河池、百色、北海和崇左6个试验点梢腐病的发病情况为依据,建立甘蔗梢腐病田间病害分级标准及品种(系)抗性评价体系。【结果】参试点新植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16%~23.82%(平均为3.51%),病情指数为0.03~16.48(平均为3.45),宿根蔗梢腐病发病率为0~25.89%(平均为4.27%),病情指数为0~17.37(平均为4.61)。建立了田间抗性评价标准,并将抗性水平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6个不同抗性等级。研究的12个品种(系)中没有发现高抗和高感材料,其中桂辐06-156、桂糖05-3846、桂选B9和ROC22抗性最好,表现为抗性;桂糖06-1023和桂糖06-400抗性最差,均表现为感病。根据病情指数对12个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甘蔗品种(系)的聚类与抗性等级划分的结果一致。梢腐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呈现区域性,崇左、柳州和河池3个试验点属于梢腐病重发区;北海次之;百色和南宁2个试验点属于轻发区。【结论】不同甘蔗种植区域、不同品种(系)以及不同植期存在感抗梢腐病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绿豆压青对蔗地培肥及甘蔗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和绿豆品种郑绿8号、品绿04108为材料,设计不同甘蔗行距和绿豆间种方式,研究绿豆压青对蔗地培肥及甘蔗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绿豆压青可以增加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蔗地有较好的培肥作用;在绿豆花荚期压青培肥效果较好,土壤有效磷增加量达40~50 mg/kg,是CK的2.0~2.5倍,速效钾增加量达14~22 mg/kg,是CK的3~5倍;行距1.2 m间种绿豆的C、D处理甘蔗产量分别比CK增产7.66%、3.30%,说明甘蔗合理间种绿豆可以促进甘蔗增产。  相似文献   

16.
甘蔗叶氨化及饲喂山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叶是甘蔗收获后副产品,具有产量大、产地集中、易于收购、成本低等特点,每年我国南方各省甘蔗叶产量高达数千万吨;而且营养价值高,经测定每千克甘蔗叶(干物质)含消化能约5.68兆焦、精蛋白质3%~6%,大约3.5千克甘蔗叶与1千克玉米的营养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7.
阴雨霜冻条件下的甘蔗耐寒评价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阴雨霜冻条件下甘蔗性状变化特点及评价品种的耐寒性,选用国内外35个甘蔗品种(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开展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阴雨霜冻甘蔗的受害表现不同于干旱霜冻,在低于0℃的积温仅为干旱霜冻1/3左右的条件下,叶片受害最重,基部蔗茎中度受害,梢部蔗茎受害较轻。相关分析发现阴雨霜冻性状仅与出苗率、甘蔗锤度和绿叶数等少数前期性状存在相关性,且相关系数低;梢部茎长冻损率与绿叶百分率、基部节间冻损率不存在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选用基部节间冻损率、+1~+4叶绿叶百分率进行阴雨霜冻耐寒性评价较为适宜。聚类分类后的耐寒性评价表明:在南亚热带和热带选育的甘蔗品种,未经过耐寒性鉴定;选用耐寒亲本,选育的甘蔗新品种其耐寒性表现较好以上的几率将不低于40%;选用非耐寒亲本,选育的新品种其耐寒性表现较差以下的几率将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南江3号烟叶采收成熟度与其烤后质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南江3号烤烟不同部位烟叶适宜采收的成熟度,提高其烤后烟叶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南江3号烤烟下、中和上部烟叶不同采收成熟度与烤后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南江3号下部叶最适采收成熟度以成熟2级的最好,即烟叶综合变黄程度约40%,主脉1/2变白,支脉1/3~1/2变白;其上等烟率为21.95%,均价为18.61元/kg,评吸总分达62.79分,分别较同部位其他处理高6.11~14.28百分点,0.69~1.66元/kg,0.71~2.79分,且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2)中部叶以成熟3级的最好,即烟叶综合变黄程度约60%、主脉2/3~3/4变白、支脉2/3~3/4变白;其上等烟率为83.32%,均价为24.27元/kg,评吸总分达62.92分,分别较同部位其他处理高4.99~21.86百分点,0.22~1.45元/kg,0.2~1.14分,且化学成分协调性较佳。3)上部叶以成熟3级的最好,即烟叶综合变黄程度约80%,主脉3/4变白,支脉2/3~3/4变白;其上等烟率为46.53%、均价为18.64元/kg、评吸总分达62.5分最高,分别较同部位其他处理高0.32~14.83百分点,0~1.71元/kg,0.64~1.04分,且化学成分较协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脆皮金柑在当阳市的抽梢和开花结果物候期、春梢结果母枝所开花的坐果率和春梢结果母枝长度、粗度以及结果枝类型的分布。结果表明,脆皮金柑春梢萌芽期在3月上旬,停梢期在4月上旬;夏梢萌芽期在6月下旬,停梢期在7月下旬;秋梢萌芽期在8月中旬,停梢期在8月下旬。第1批花开在6月中旬,主要开在春梢上,花量大;第2批花开在7月下旬,主要开在夏梢上,花量较少;第3批花开在8月中下旬,花量很少,且开在夏梢上。第1批花的坐果率为9.87%。粗度在0.21~0.35 cm之间、长度在6.1~12.0 cm之间的春梢结果母枝数量最多,分别占结果母枝总数的76.2%和50.9%。春梢结果母枝长度在18.0 cm范围内,随着母枝长度增加单位母枝上的有叶结果枝数量增多;结果母枝长度为6.1~12.0 cm,单位母枝上无叶结果枝数最多。结果母枝粗度在0.5 cm范围内,随着母枝粗度增加,单位母枝上有叶结果枝数和无叶结果枝数增多。  相似文献   

20.
甘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设计的1GYF系列甘蔗叶粉碎还田机的动刀类型、动刀排列、集叶器等进行优化组合与改进,使捡拾率提高约0.7%,粉碎率提高约7.1%,并进一步提高了机具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配套后续机耕试验探讨了相关技术对土壤效应与甘蔗生长的影响,提出了甘蔗叶粉碎还田作业质量标准、技术使用条件、配套后续机耕作业机具及相应的甘蔗增产增收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