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苦丁茶,据考证,其物名的出现始于东汉(公元25~225年),迄今已近二千年的历史。 历代医药书籍记载,苦丁茶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杀菌止痒、降压减肥等多种药理功效。 1.苦丁茶学术分类及其商业名称现状 据报道,目前在学术分类上被称作苦丁茶的已有64科11种植物,其中较常见的主要是冬青科(Aqifolilceac)大叶冬青(llex lati-folia Thunb)、冬青科苦丁种(llex kudincha c.J.Tscng),冬青科枸骨(Ilex cornuta lindl.),犀科日本毛女贞(Ligustrum japonlcum Thunb.Var.pubescens koidz.)、木犀科粗状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BL.)、木犀科序梗女贞(Ligustrum pcdunculare Rehd.)及藤黄科属的  相似文献   

2.
苦丁茶的形态特征及保健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丁茶名目繁多,据《本经逢原》载苦丁茶为冬青科枸骨(Ilex Cornuta Lindl.)和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nb.)的叶。这两种植物的叶主要用作药材。这里把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叫做“苦丁茶”。此外,江苏、安徽两省民间用茶叶加枸骨煎汁焙制而成者,也称为苦丁茶。四川、贵州民间也将木犀科序梗女贞(Ligustrum Pedunculare Rehd.)的叶和日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余庆县盛产苦丁茶,是全国苦丁茶的核心产区。余庆苦丁茶属木犀科女贞属粗壮女贞种,为代用茶,其产品具有干茶绿、汤绿、叶底绿的"三绿"特征,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批准。余庆县种植苦丁茶13.4万亩,苦丁茶产业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生产上主要采收苦丁茶树的成熟叶片进行加工,但成熟叶的产量不高。笔者通过三年(2018-2020)的技术探索,总结出一套实用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更好的提高余庆苦丁茶产量及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近20种植物在不同地区作苦丁茶使用,其中包括木犀、蔷薇、冬青、藤黄、紫草等科,各地作苦丁茶使用的植物不同,但多数地区主要以木犀科女贞属中的不同种作苦丁茶使用。据《浙江药用植物志》载:“苦丁茶主治风热头痛、目赤肿痛、鼻炎、口腔炎;外治乳腺炎初期,烫伤、黄水疮、骨折肿痛”。同时,《四川药品标准》载:“苦丁茶有祛痰、镇咳、平喘、消炎作用,用于治疼慢性支气管炎,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苦丁茶资源调查和植物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祖生  梁月荣 《茶叶》1991,17(4):14-17
调查了浙江省杭州、金华、衢州和湖州等地区的苦丁茶分布及其数量情况,收集了不同标本32份。经植物鉴定,苦丁茶为冬青科的大叶冬青(Ilex latifolia Thumb).按叶片形态不同,把苦丁茶分为长椭圆叶、椭圆叶和圆叶3种类型。本文并报告了苦丁茶叶片的解剖特征及苦丁茶的适生条件。  相似文献   

6.
金华县苦丁茶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贡堂 《茶叶》2003,29(2):104-105
以金华县箬阳贡堂茶厂为主的“金华县苦丁茶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课题组 ,经 2年来的努力 ,在苦丁茶资源分布 ,苗木培育 ,生物学特性观察 ,苦丁茶初加工、袋泡苦丁茶加工及其企业标准制定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金华县苦丁茶资源调查与繁育1 .1 苦丁茶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苦丁茶产品以大叶冬青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大叶冬青 ( Ilex lati-folia Thunb)为冬青科冬青属树种 ,系常绿大乔木 ,树皮灰黑 ,小枝粗壮。叶片大而厚韧质 ,互生 ,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 ,长 8~ 2 5 cm,宽 4.5~ 9cm,叶尖短 ,渐尖或钝 ,叶缘疏生锯齿…  相似文献   

7.
我国部分地区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绿茶为对照,对浙江及部分地区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苦丁茶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茶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苦丁茶之间地域差异影响不明显,但在大叶苦丁茶和小叶苦丁茶之间差异显著,大叶苦丁茶中钾、钙、镁、镉元素含量要显著高于小叶苦丁茶,而铅、铜元素含量则小于小叶苦丁茶.  相似文献   

8.
苦丁茶又名大叶冬青,属冬青科,系珍、稀、特植物,历来作为代用茶或掺在茶中饮用。我省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两广引种,并在湘南、湘西南等地进行试种,初步取得了一些栽培经验,介绍如下: (1)苦丁茶园不应间种其他作物(至少是定植后第一年里),特别是一些能与苦丁茶争水的作物,如花生、西瓜、红薯等。例如1990年湘南某试种基地,在苦丁茶园地里间种花生。7~8月份干旱季节,花生与苦丁茶苗争水,导致部分苦丁茶苗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9.
谢振伦 《中国茶叶》1996,18(3):10-11
苦丁茶 (Ilex kodingcha Tsang)属冬青科、女贞属、常绿,乔木型植物,因其具药用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在华南地区被广泛种植。广东和海南的不少地方都先后从原产区引进苗木,进行栽培,现已陆续进入投产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95年有基层单位送来样品,谓所栽苦丁茶不往上长高,发出的枝梢结成一团,经赴实地考察,结合室内电镜检测,初步推断是一种由类菌原体引起的病害,此病在苦丁茶上尚未见有报道,现作一介绍。 一、发病情况 目前,该簇生病仅在个别地区、个别地段发生,病株零星分散,在一块前作为蔬菜的苦丁茶种植园中,发病株率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苦丁茶化学成分分析童小麟,唐明德(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8)苦丁茶系冬青科(Aqifolilceae)植物一新种─—苦丁茶冬青(IlexKudinchaC.J.Tseng)之叶加工而成。主产于广西、广乐、海南,近年湖南、福建、浙江、...  相似文献   

11.
苦丁茶又名日本毛叶女贞。苦丁茶富含微量元素、锶、铷、硒、锌、锗、钼、铜、铁等,还含有苦丁素、谷氨酸、肌氨酸、鸟氨酸和维生素A、c、B、B2。全株均可入药入茶,是现代医药、营养学、化工的再生资源。苦丁茶分布于贵州全省,仅遵义市13个县(市、区)近几年,退耕还林、还药、还茶发展苦丁茶6700多hm。,成为仅次于茶叶的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目前,市场对苦丁茶需求逐年上升,供不应求,苗木需求量每年数千万株。现将苦丁茶的种子育苗和扦插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苦丁茶发展迅猛,有绿色黄金之誉。贵州小叶苦丁属木樨科女贞属植物,由于品质独特,口感适应性强,饮用人群迅速增加,其产品已成为当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苦丁茶。苦丁茶经济效益明显。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省许多县市均已把贵州小叶苦丁茶列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后续经济支柱建设的重点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叶冬青苦丁茶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珍贵药用植物资源,近几年来市场对大叶冬青苦丁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本文综述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贵州苦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姚雍静 《茶叶》2005,31(3):185-186
苦丁茶又称苦簦茶,湖南农业大学陈兴琰教授考证,古代文献所指的皋芦(或瓜芦)就是现今的苦丁茶。成书于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桐君录》记载:“南方有瓜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通宵不眠”,说明我国民间习惯饮用苦丁茶至少有1800年的历史。《中药大辞典》记载:“苦丁茶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  相似文献   

15.
苦丁茶(Ilex Latifalia Thunb)系多年生常绿乔木,属冬青科的大叶冬青,其药用功能和保健作用明显,深受广大中老年人和高热地区人群的喜爱。苦丁茶叶片俊秀,株型紧凑,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因苦丁茶有性繁殖速度慢,种子播种后6-8个月才能萌发.发芽率低于60%,扦插繁殖成活率低,而通过组织培养,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繁殖大量种苗。笔者经过试验研究,基本掌握了苦丁茶组培快繁的相关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苦丁茶应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经文献检索得知,近十年(1989~1998)在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苦丁茶的研究文献有60多篇,主要涉及苦丁茶的原植物种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生长特性、繁育、栽培、加工、品质、化学成分、保健作用、开发与应用前景等。1苦丁茶的原植物1.1苦丁茶的原植物种类苦丁茶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代茶用的植物,其植物来源较为复杂。经调查及收集资料,共计有5科16种1变种植物作为苦丁茶使用或称做苦丁茶;通过对七个省市地区的商品调查及收到的植物标本复写,全国目前有4科11种植物的叶在不同地区作苦丁茶使用。[']科名有:木挥科、冬育科、金丝…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苦丁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苦丁茶(IlexkudingchaC.J.Tseng),是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菜种常绿乔木植物,俗称茶丁、富丁茶、皋卢茶。在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市均有种植及野生,作为传统的保健饮料,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药用饮料植物。苦丁茶的叶味苦、性凉。采其嫩叶和芽制成的成品茶,尝之清香有苦味而后甘凉,具有清热消暑、消炎解毒、生津止渴、润喉止咳、解酒除烟积和减肥的功用。苦丁茶药用有止痛、抑菌、解痉、降压等效能,治癍瘀、腹痛、疟疾、病后烦渴和燥热喉咙肿痛等症有疗效。苦丁茶气味清鲜芳…  相似文献   

18.
潘慧娟 《茶叶》2008,34(1):36-38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浙江苦丁茶中镉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海南、黄山和贵州苦丁茶样品,结果表明:浙江苦丁茶中大叶苦丁茶样品镉含量高于小叶苦丁茶,小叶苦丁茶的镉含量与茶叶差不多,相比较于海南、黄山和贵州苦丁茶样品,浙江苦丁茶并无特别。  相似文献   

19.
贵州天然苦丁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苦丁茶属木樨科日本毛女贞,是一种产于贵州高原的天然野生植物。历来为贵州人民的传统饮料和药用植物,据历代医药书籍记载,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消炎、杀菌、止痒、减肥和降压等参种药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苦丁茶     
苦丁茶又名广丁茶是采苦丁树上的新梢制成的,是山区一种特产。安徽岳西、霍山、金寨、舒城等地都有出产。惟岳西的产量最多。苦丁是多年生的常绿乔木,高在1—2丈,从叶的外形不同,又分为三种,大广丁(寒丁),和刺丁(小丁),每年春夏季萌发大量新梢是最好的原料,苦丁茶味苦而带有甜味,有清凉解暑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