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犯罪大量存在,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需要寻求有效的对策。本文通过反思我国目前的几种主要犯罪对策,剖析了其弊端与不足;通过分析犯罪产生的真正根源,论证了社会不和谐是犯罪的原因,犯罪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建设和谐社会是犯罪的治本之策,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应当通过在经济、社会保障上注重公平,在政治、社会管理上发扬民主,在道德、文化建设上强调诚信友爱,来实现建设和谐社会与防控犯罪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犯罪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息网络化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人类也深深为其所带来的信息犯罪所困扰,网络犯罪日益猖獗,我国信息安全面临极大挑战,我国信息犯罪现状令人堪忧,信息犯罪的特点、趋势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遵守其发展规律,制定预防和打击信息犯罪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急剧膨胀,我国城市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一轮的高发态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探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发展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城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从而提出预防和减少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进行大量书面问卷调查和深入监狱实地走访、调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了解了现阶段上海市14-25周岁青少年犯罪状况和特点。根据调查结果,从青少年罪犯自身的微观角度和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上海市青少年罪犯偏离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走向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提出了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有效预防和控制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对策,力求为推进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城市流动人口的急剧膨胀,我国城市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一轮的高发态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探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发展的影响,了解和掌握城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特点,从而提出预防和减少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进行大量书面问卷调查和深入监狱实地走访、调取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了解了现阶段上海市14-25周岁青少年犯罪状况和特点。根据调查结果,从青少年罪犯自身的微观角度和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上海市青少年罪犯偏离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走向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和特点,提出了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有效预防和控制城市青少年犯罪的有效对策,力求为推进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生活中多见且犯罪率极高的犯罪中,让人容易想到的就是盗窃罪和诈骗罪。在一般 情况下,这两种犯罪易被区分,但随着农村社会发展,被告人取得财产的手段多样且日趋复杂;当今理 论界对这两种犯罪行为的区分观点也不相同;刑法又不能包括所有犯罪行为;这使两罪间界限模糊。 因此,本文通过对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界限评析,列举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理论、司法层面遇到的两罪间 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判例,总结出解决两罪间界限问题的方法,希望在今 后实践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财产类犯罪是所有犯罪类别中所占比重最高的犯罪类型,探讨财产类犯罪变迁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法律年鉴》数据表明,社会经济增长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通货膨胀、失业率以及城市化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会影响犯罪数量的变化。社会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对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变迁具有显著影响作用,降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水平不失成为一种控制我国财产类犯罪数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伪证罪对刑事诉讼基本结构、回避制度和证明规则造成了很大冲击,使辩护人和所有受刑事追诉者的正当权利受到威胁,同时也是对辩护权的侵蚀。通过从刑事诉讼程序法及其相关制度的角度对该罪进行分析,笔者以为该罪名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8.
在罪刑关系上,学界长期以来强调罪对于刑的制约作用,而忽视了刑对于罪的决定作用。刑罚对犯罪的成立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刑罚反制。刑罚反制的根据在于刑罚具有相对于犯罪的独立性、刑罚与犯罪具有相互依存性、刑罚与犯罪之间的联系具有复杂性以及刑罚目的对手段具有制约性。刑罚反制不仅体现在刑法观念中,而且体现在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中。  相似文献   

9.
危险犯的犯罪中比是指在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停比其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比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危险犯的犯罪形态,其时间条件是"在犯罪过程中”。对于犯罪过程”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对于危险犯而言,其中比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即:预备阶段的犯罪中;;实行阶段的犯罪中 ;完成实行行为、法定危险状态尚末发生阶段的 犯罪中止。不同类型的危险犯犯罪中比的时空范围不同,即时间性条件不同,应区别对待。必须区分两个界限:即犯罪中比与犯罪末遂的界限,犯罪中比与犯罪既遂的界限,从而准确地把握危险犯犯罪中比的时间性条件,正确地定罪量刑,充分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不能犯一直是刑法理论中争论不休的话题,其中,不能犯不为罪、不可罚与不能犯可罚是争议的焦点。各国立法的不同反映出各国刑法基本立场的不同。鉴于我国新刑法倾向于客观主义的立场,因此,我国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不能犯不具有可罚性。  相似文献   

11.
在评析刑法理论中关于犯罪既遂判定标准的各种学说的基础上认为,犯罪既遂是指在直接故意犯罪中,发生行为人积极追求的、其行为会产生的危害结果的停止状态。既遂的判定应该以“直接目的实现说”为标准,并基于此标准对举动犯和危险犯的既遂标准作出重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犯罪实质上是一种在心理驱使之下的心理之罪。罪的心理根源与机制表现在人的本 能以及正常的或者病态心理对于犯罪的影响。人的本能心理是犯罪的潜在心理机制,人的正常 心理是犯罪的常态心理机制,而病态心理是犯罪的异常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破坏生产经营罪属于侵犯财产犯罪,其主观方面为故意,且具有泄愤报复或其他个人目的。破坏集体生产罪与破坏生产经营罪彰显的是新旧刑法罪名的改变和法定刑期及体系归属的调整。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其客体是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区分罪与非罪,把握该罪与自然事故、一般事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不作为犯尤其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历来是刑法理论中量刑争议的焦点,本文以义务违反标准来区分作为和不作为,并分析了不作为的行为性问题。在面对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冲突问题时,以“保证人说”和“构成要件等值性判断标准”解决与罪刑法定中禁止类推解释原则的矛盾,阐述其可罚性问题,提倡用开放性构成要件理论解决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核心问题,然而我国刑法并没有明确规定那些义务可以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学界对此也存在颇多争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作为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一般的道德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而重大道德的却可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介入环境污染控制领域主要经历了起步、形成发展及逐步完善阶段.《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六条关于污染环境罪的规定存在立法体例不科学、罪名设置不合理、犯罪构成要件引争议以及刑罚措施适用不当等缺失.应重塑污染环境罪立法体例、细化污染环境罪罪名、完善污染环境罪构成要件,并且丰富污染环境罪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水污染日益严重,已经威胁了人民健康,制约了经济发展。研究表明,我国现在的刑事立法还不够完善,存在如缺少具体的水污染犯罪罪名等问题。通过对水污染犯罪问题的研究,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实际,总结出设立单独罪名、明确新设罪名概念、完善犯罪构成、弥补个罪法定刑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特点及成因,提出防控其犯罪的可行性对策,以期能为遏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目前,洗钱行为呈上游犯罪高发、可疑交易规模扩大、金融体系被利用的风险增强等趋势。洗钱行为的治理,资金监管是关键,刑法应对是保障。司法认定中,应恪守以下原则:一是洗钱罪的主体不包括上游犯罪人;二是上游犯罪分子将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赠与他人,接受人应认定为窝藏毒赃罪;三是洗钱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应从犯罪的构成要件上去把握。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九》新增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并通过司法解释对该罪名予以完善。但该罪 在具体认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争议,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为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 信息安全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