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使玉米平均亩增产151.7公斤,亩节水60~100m~3,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玉米适种海拔高度提高100m;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在我  相似文献   

2.
地膜春小麦机械穴播栽培技术石建业干旱是制约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发旱作农业,大幅度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对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定西地区于1995年引进示范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并针对旱地的特点,对...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们试验、示范、推广的玉米节水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节水品种。通过几年的试验,筛选出了在华北等地区表现为节水、高产、抗病的玉米品种有“石玉7号”(石家庄市农科院最新选育成功的节水高产抗倒伏玉米新品种)、农大108、郑单958、冀丰58等。二、地膜覆盖、麦秸覆盖。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即:地膜覆盖和小麦留茬或将麦秸铡碎覆盖。地膜覆盖地块整地起垄后喷除草剂,然后盖膜。小麦留茬高度15~20厘米,玉米的留茬高度30~50厘米。有条件的可在前茬收获时,采取秸秆粉碎覆盖,以提高保墒和保持水土的效果。据试验,在玉米拔节后,…  相似文献   

4.
<正>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粮食增产的一个突破口。国内小麦地膜覆盖栽培研究始于1980年,以甘肃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等地为先,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甘肃省的“小麦覆膜栽培技术”、山东省的“旱地周年覆盖栽培技术”和山西省的“小麦地膜覆盖膜侧栽培技术”三大技术体系,以上覆膜技术均以节水增产为目标。河南省小麦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次试验示范是关于豫北晚播各小麦覆膜栽培对产量的影响机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5.
小麦覆膜穴播在彰武县双庙乡示范、推广两年时间获得成功。该项栽培技术抗旱节水,节省种子,生育期提前,增产效果显著。 覆膜穴播栽培主要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6.
小麦机械覆膜穴播节水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是我们经多年研究、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并已成为我国北方旱地小麦抗旱节水实现高产的突破性栽培技术,其优点是将条播—盖膜—揭膜改为覆膜穴播用机械一次完成,全生育期不再揭膜,从而使节水抗旱增产效果较为明显。1998年是历史罕见的大旱之年,项目区2000公顷地膜小麦获得丰收,平均667平方米产量达到241公斤,比对照增产103公斤,增幅42.7%,其中地膜冬小麦样板田平均产量达403公斤,个别地块达489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23公斤和220公斤。1999年全市推广5000多公顷…  相似文献   

7.
本规范按照自治区“试验示范与推广并进,水地与旱地并进,黄灌区与井灌区并进,高产田与中低产田并进”的地膜小麦推广技术路线,从实际出发,兼顾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等盟市小麦生产特点,提出“全生育期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规范”和“旱地小麦垄盖膜际条播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甘肃中部地膜覆盖小麦穴播栽培技术,包括适宜范围、选择前茬、精细整地、施足底肥、精选良种、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及时收获和选留种子等内容,以期为甘肃中部地膜覆盖小麦穴播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了1997年在固原县进行的春小麦覆膜穴播不同播量的试验,以探讨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在宁南山区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目前我国发展前景广阔、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具有增温、节水、灭草、早熟高产和减轻田间劳动强度等优点,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示范实施方案.通过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出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的优越性、先进性和经济效益显著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是甘肃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旱作农业上又一重大创新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合积石山县海拔1 800~2 100 m地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也可供同类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春小麦定丰18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市进行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7、2018年,不同栽培方式对小麦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其中全膜覆土穴播较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处理的春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了29.08%~131.56%;单位面积穗粒数增加了14.4%~27.54%。不同栽培方式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沉降值由大到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地膜覆盖穴播、露地穴播。与露地穴播处理相比,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春小麦粗蛋白含量比2017年显著增加了6.02%;湿面筋含量比2018年显著增加了6.15%;沉降值2017、2018年分别显著增加了26.8%、9.94%。因此,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模式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的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冬油菜既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又是优良的养地作物,但其在陇东地区海拔1 200m以上的地区种植则越冬死亡率较高,产量低.据此,1997-1999年在镇原县太平乡老庄村(海拔1 400m)进行了冬油菜地膜覆盖穴播栽培试验示范,其平均产量达2 505kg/hm2,较常规露地冬油菜平均产量1 290 kg/hm2增产94.2%.大量的试验、示范及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冬油菜地膜覆盖穴播栽培具有显著的增温、提墒、保墒效应,可提高冬油菜越冬成活率,增加有效分枝、角果数、果粒数、千粒重,并且可早熟10 d,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渭县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进行农业生产,而这有限的天然降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该技术在我县两年的试验示范表明,其节水、抗旱、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农业部重点试验示范推广的一项粮食高产新技术。伊通满族自治县自2010年开始引进并在水稻主产区进行试验性推广,累计试验示范面积50亩。经过三年来的实际应用,在增温、节水、促早熟和灭草等方面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可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 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农科院“八五”期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被称为农业生产上继杂交制种后的第二次革命。我省从1996年秋季引进该项技术,经试验示范,获得成功。栾城县做为晚茬冬小麦试点,通过一年的工作,取得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针对干旱、缺水地区采用的一种播种方式,通过地膜覆盖能达到节水、抗旱、增温保墒效果;使小麦促根增加分蘖、加快群体发育、明显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短缩小麦生育期,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用冬小麦地膜穴播机播种,667米~2基本苗32万株,总茎数70万~80万茎,667米~2成穗数40万~50万穗,单穗粒数25~30粒,千粒重40克,667米~2产量在50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8.
谷子地膜覆盖机械穴播栽培就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运用机械进行穴播,既发挥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又提高种植的机械化程度和田间管理效率,实现节省劳力、增产增收的一项实用种植技术。定西地区于1996年开始地膜谷子机械穴播技术的应用试验,将小麦穴播机应用到...  相似文献   

19.
一、产量示范结果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技术自2001年引进,在饶河镇岭南村试验2亩,1亩为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1亩为条播,品种为合江19,经试验,寒地水稻覆膜等距穴播节水栽培m2有效穗数535穗,较ck521穗多14穗。穗粒数69·8粒,较CK多20·8粒,千粒重多0·5g。覆膜  相似文献   

20.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增产潜力,节水效应十分明显,近年来得以迅速推广,使用,但在粘重盐碱地上的运用和研究报道却少见,本试验,示范采用最常见的起垄覆膜,覆膜穴播,覆膜平播在粘重盐碱地上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膜小麦比对照地温高出1-3度,表层土壤含水量高出0.5-4%,平均增产50%以上,具有明显的增温,聚水,蓄水保墒,减轻盐碱危害,促进养分转化和利用等效应,增产节水效果明显,覆膜平播所表现出的各项效应尤为显著,是一项粘重盐碱地上值得推广 的小麦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