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我县按照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的要求,将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列入我县重点推广的十大农业实用新技术之一,在全县大力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宣传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2004年的示范推广情况总结如下。1 基本情况1.1 推广面积迅速扩大我县从2001年开展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通过3年来的示范推广,免耕抛秧由过去的早稻免耕抛秧,发展到现在的一、二晚免耕  相似文献   

2.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在水稻抛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简便水稻栽培技术。我县于2001年引进该技术并进行多点试验,2002年在全县范围内示范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四个阶段。该项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2004年全县推广面积493360亩,占水稻生产面积的30%,其中2004年推广面积326800多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55.9%。三年来实践证明水稻免耕抛栽具有4个优点:1、具有免去水田翻耕犁耙工序,  相似文献   

3.
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加快水稻品种的更新,在曲霞镇镇西村开展了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2、宁粳7号、武运粳30号、盐粳13号这4个高产品种可作为2018年水稻高产示范推广品种,南粳9108、扬农稻1号可作为2018年水稻优质米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抛秧是将水稻免耕技术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具有轻型省工、节支省本的效果。我县从2001年开始试验,2002年开始示范,2003~2004年全县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实施面积逐年扩大。2004年省农技推广总站将我县列为江西省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单位之一,因此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现将2004年的示范推广情况及工作方法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5.
2004年我县根据省农技推广总结的实施计划方案,承担了水稻免耕抛秧示范项目,我们把水稻抛秧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列为重点适用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抛秧面积达35万亩,免耕抛秧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且呈强劲的发展态势。水稻抛秧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为我县粮食生产的节劳降耗、增产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1 实施概况在省农技推广总站下发的《2004年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中,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县的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工作在省农技推广总站指导下,从2001年开始进行水稻克无踪免耕抛秧试验以来,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进行小面积示范推广,2003年推广免耕栽培5.2万亩,其中免耕抛秧示范2200亩,2004年免耕栽培8万亩,其中免耕抛秧2.3万亩,从单一克无踪药剂发展到用克无踪、百草枯、免深耕、草甘磷等多种药剂进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性和罗山县的生态特点,概括了目前罗山县水稻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现状,探讨了水稻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为何要先进行试验、示范、展示,提出了加强水稻品种引进和推广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三桥农业站按照怀宁县农委专用品牌粮食建设的要求,在怀宁独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金闸大畈开展水稻优质新品种对比试验示范,引进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通过试验、示范,掌握和了解新品种的特性,筛选出能完全推广、安全成熟,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好、米质优等一系列优点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给广大农民放心种植,提升我县水稻优质大米的品种种植面积,实现优质优价的良性品种推广市场。1试验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1 实施概况黎川县水稻免耕栽培从2002年开始试验示范,逐年加大了推广力度。2002年试验示范面积为150亩,2003年扩大到3020亩,2004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72亩,其中早稻及再生稻免耕面积为6036亩,一晚(中稻)免耕面积4036亩。二晚免耕仅组织示范20亩,主要摸索和积累经验,为今后加大推广力度积累经验作好舆论和技术准备。在今年水稻免耕栽培面积中,开展免耕抛秧面积为  相似文献   

10.
正4月8日,在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水稻育苗基地,省农科院水稻高产创建试验示范课题组三位专家亲自指导社员对新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开展实验示范种植,为水稻高产提供优质新品种奠定基础。据了解,省农科院在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试验示范6年来,每年都试验30余个品种,成功推广达到10%左右,不仅为镇赉的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我省开始示范推广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各级农业部门依托省增粮增收"三百"科技示范工程和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等项目,狠抓行政引导、示范带动、技术指导和试验研究,使该项技术逐步成为了我省水稻生产上单产提高最多、技术集成最多、项目采用最多、高产典型最多、党政领导关注最多的"五多"水稻新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稻耕作技术上的新突破,是水稻抛秧技术的深化和发展,200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为组织该技术在全省示范推广,我站在2003年曾组织泰和、分宜、临川等地示范并召开了该技术示范推广座谈会,汇编了技术专辑,为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在我省扩大示范推广创造了条件。在2004年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危朝安副省长要求加大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我站  相似文献   

13.
曾光春  李德笙  钟贵祥 《农技服务》2014,(5):180-180,179
<正>水稻是德阳市旌阳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26万亩,亩产达580kg。到生产过程中许多环节都依靠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不利于水稻的规模化种植。大力示范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及插秧技术,可极大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水稻生产的规模化,有利于培育新型水稻生产主体。旌阳区从2003年试验、示范与推广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及插秧技术,形成一套适应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技术体系。到2014年,全区机插秧面积达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插秧是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自2010年以来,耿马县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经过两年来的摸索,积累了一些试验示范实践经验,逐步掌握了一套适合耿马县的机插秧、育秧技术,现结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项目的开展,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谈谈一点浅见,以期对实现耿马县水稻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插秧是当前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自2010年以来,耿马县开始进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经过两年来的摸索,积累了一些试验示范实践经验,逐步掌握了一套适合耿马县的机插秧、育秧技术,现结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项目的开展,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谈谈一点浅见,以期对实现耿马县水稻全程机械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试验示范目的我县做为水稻生产大县,不断的推广和示范各种水稻育苗新技术,水稻产量逐年提高。这几年随着科研力度的加大,多种适应我县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不断涌现,而毯式育苗技术做为一种新型的育秧模式,今年在我县示范面积达到了5000亩,使群众对这项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高这项新技术的栽培水平,提高水稻产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我们在久胜镇做了水稻毯式育苗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7.
云南水富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个重点,实施四项农业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推广示范取得明显成效。自2000年来,共引进46个杂交水稻新组合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筛选出D优527、D优128、冈优725、冈优527等4个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20.56万亩,增加稻谷产量500多万千克,增收500多万元。二是水河村科技综合试验示范取得明显成效。楼坝镇水河村于2002年被省科技厅列为全省的40个科技综合开发示范村之一。目前,该示范村已完成示范种植优质竹200亩、示范种植龙眼220亩;新植桑园1700亩,良桑…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是指收割完上季作物后,未经任何翻耕犁耙作业的稻田,通过除草剂处理后,直接进行抛秧的一种栽培方法.该技术可以节省犁耙田成本、节约水资源,省力、省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于2001年开始在全区早稻田开展试验示范,当年有56个县、市(区)开展了试验示范,试验点达263个,示范应用面积达19095亩.2002年早稻试验示范区扩大到64个县、市(区),应用面积达72000亩,2002年广西全年示范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面积超过30万亩.为了研究水稻免耕抛秧的配套技术,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区各地开展了不同栽培因素对免耕抛秧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现就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免耕抛秧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的结果总结如下,为大面积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技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引种试验旨在鉴定水稻新品种在河池市的生育期、稳定性、丰产性、抗性及其他重要特性表现,为评价水稻新品种在河池市的适应性和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水稻品种引种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解决方案是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瑞士先正达联手推广示范的一种旨在有效控制病虫草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确保水稻安全生产的农药使用和植保综合方案。2014年,温岭市通过单季稻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控制水稻病虫害效果好,农药减量显著,节本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